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工艺

    作者:臧远芳;傅春升;孙洪胜

    目的:制备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SNH-PLGA-M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NH-PLGA-M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筛选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径及粒度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释放等进行考察.结果:工艺优化后所制备SNH-PLGA-MS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736 μm,粒度分布集中,平均载药量为8.31%,平均包封率为89.297%,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通过工艺优化所制备微球,粒径符合肺靶向要求,包封率达到药典要求.

  • 载5-氟尿嘧啶肿瘤靶向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其初步评价

    作者:张景瑶;周晓东;罗文;张悦;胡劼;段艳

    目的 制备载5-FU肿瘤靶向超声微泡并对其特性做出初步评估.方法 复乳化-溶剂挥发法联合碳二亚胺法制备载5-FU肿瘤靶向PLGA超声微泡,并检测该微泡一般特性及体外寻靶、造影能力.结果 制备出载5-FU VEGFR-2抗体PLGA超声微泡.微泡为薄壁中空结构,粒径(374.5±79.1) nm,zeta电位-5.05mV,载药量0.5%,在体外能与高表达VEGFR-2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且具备造影能力.结论 制备出载5-FU肿瘤靶向超声微泡,为下一步研究载药靶向超声微泡增强HIFU的消融效应打下研究基础.

  • 磁性PLGA-NdFeB-Fe3O4原位植入物热消融治疗裸鼠乳腺癌

    作者:唐秀珍;王龙辰;高维;胡兵;王志刚;郑元义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载钕铁硼(NdFeB)和Fe3O4液固相变型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原位植入物(PLGA 60%NdFeB-20%Fe3O4),观察其在高频交变磁场下间隔加热的产热情况、磁性大小及对裸鼠MDA-MB-231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PLGA-60%NdFeB-20%Fe3O4原位植入物,以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结构,磁力计测量磁性大小.取4块60μl PLGA-60% NdFeB-20% Fe3O4在离心管内间隔加热10 min,用红外仪观测温度变化;另取2 cm×2 cm×2 cm新鲜离体牛肝,向牛肝块内注射60μl PLGA-60% NdFeB-20% Fe3O4,置于线圈中分别加热1、2、3、4 min,之后立即剖开,计算消融体积.于超声引导下向裸鼠瘤内注射60μl PLGA-60% NdFeB-20% Fe3O4,将裸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磁热治疗3 min,加热前后行CEUS,观察肿瘤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对照组不做加热处理;次日两组分别处死1只裸鼠,取肿瘤组织行病理切片和HE染色,并每日观察剩余裸鼠的生长情况.结果 制备的PLGA-60%NdFeB-20%Fe3O4在扫描电镜下呈海绵状,分布均匀,磁性随材料体积增大而增大.体外加热实验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温度逐渐升高,在间隔加热条件下PLGA-60%NdFeB-20%Fe3O4趋于稳定.随加热时间延长,牛肝块消融体积、范围逐渐扩大,加热3 min时消融体积达(2.34±0.25)cm3.动物实验表明,肿瘤表面皮肤在治疗后第2天开始结痂,20天后创面开始愈合,CEUS示热消融后肿瘤组织内几乎无造影剂充填.HE染色示治疗组肿瘤细胞发生明显凝固性坏死,而对照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结论 在高频交变磁场作用下,PLGA-60% NdFeB-20% Fe3O4原位植入物可产生明显热效应,间隔加热时可有效消融裸鼠MDA-MB-231乳腺癌.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导管内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

    作者:陈伟明;袁贤瑞;刘峰;黄军

    目的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时,局部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否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家猫2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CNTF组,对照组.右侧动眼神经制成4mm缺损,NS组、CNTF组分别用PLGA导管+NS、PLGA导管+CNTF修复神经缺损;对照组不修复.比较三组猫动眼神经再生情况.结果术后14周时,NS组有7/9只猫、CNTF组有8/9只猫的动眼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大体标本、光镜及电镜显示动眼神经再生成功;CNTF组平均轴突直径较大、轴突通过率较高,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GA导管(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能有效修复猫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PLGA导管内局部应用CNTF能促进动眼神经再生.

  • 载莫西沙星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范亚一;李伟伟;周永春;李茁;弓立群;方志远

    目的 制备用于治疗脊柱结核的载莫西沙星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体外理化特性和缓释性能.方法 以PLGA为药物载体,采用优化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采用超声破碎法震碎微球,然后检测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采用恒温振荡法观察药物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成圆形,表面光滑,分散均匀.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缓释微球成球良好,颗粒规整,大小均匀,微球间无粘连,微球聚集不明显且表面分布有较均匀的微孔.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粒径为12~20(15.6±4.3)μm,载药率为(21.5:±0.31)%,包封率为(77.4±1.6)%.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过程较为平稳,前14 d为突释期,突释期内累计释放率为55.3%,到50 d时体外累积释放率为92.3%.结论 制备的载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形态良好、大小均匀且体外释放性能良好.

  • 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张世旺;马远征;杨飞;李大伟;刘宝霞;王天天;雷鹏蛟

    目的:制备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并观察其载药性能、药物释放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应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磷酸三钙(β-TCP)、异烟肼(INH),通过结合相分离/粒子沥滤法制备成复合药物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形貌;测定支架的孔隙率;在体外测定支架的生物力学强度、载药率、包封率以及药物释放特性;将复合支架(PLGA/β-TCP/INH)埋入大鼠肌肉中,4周后取材固定、染色行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相容性。结果:PLGA/β-TCP/INH复合支架表面及内部呈均匀多孔状,孔隙分布较均匀,在大孔的周围布满了相互贯通的微孔,外形多为近似圆形,大孔直径约150~300μm,平均222±23μm,小孔直径约10μm;孔隙率为(86±3)%;抗压强度为1.93±0.65MPa,药物包封率为(66.73±2.65)%;在体外药物释放过程较平稳,其释放曲线较平滑;组织学检查显示埋入大鼠肌肉中4周支架周围组织正常,细胞无变性坏死。结论:PLGA/β-TCP/INH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力学强度、释药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有望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利用其修复骨缺损的同时发挥局部抗结核治疗作用。

  • 蛋白质/多肽药物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研究进展

    作者:徐风华;张强

    缓释微粒给药系统是蛋白质/多肽药物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乳酸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制备缓释微球常用的载体材料.蛋白质/多肽药物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挥发法(复乳法)、相分离法和喷雾干燥法.本文总结了微球制备中面临的难点如蛋白质/多肽药物稳定性、包封率、药物突释和药物吸附等问题,并综述了保持药物结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提高包封率、改善药物释放曲线等微球制备方法和进展.

  • 壳核型磷酸钙/pDNA复合物-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研究

    作者:唐劼;刘静;胡廷婷;杨成莉;郭刚;何谷;黄园;郑瑀

    本文采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磷酸钙-质粒DNA纳米复合物(CaPi-pDNA)得到具有壳核结构的磷酸钙/pDNA PLGA纳米粒(CS-pDNA-CaPi-PLGA-NPs),对其体外相关性质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在形态、粒径、ζ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在介质中粒径的变化、抗核酸酶降解能力、体外释放性能、细胞毒性及细胞转染效率等方面与嵌入型磷酸钙/pDNA复合物的纳米粒(embedded-pDNA-CaPi-PLGA-NP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S-pDNA-CaPi-PLGA-NPs外观圆整光滑,呈类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55±4.5) nm,zeta电位为(-0.38±0.1)mV,包封率为(80.56±2.5)%,载药量为(1.16±0.04)%,在介质中稳定性较好,抗核酸酶降解能力强,并具有缓释效果,体外转染效率在转染后72 h达到(24.66±0.46)%,显著优于裸质粒[(0.33±0.04)%,P<0.01]与普通PLGA纳米粒[(1.5±0.07)%,P<0.01],且持续作用时间较embedded-pDNA-CaPi-PLGA-NPs更长,细胞的毒性显著低于聚乙烯亚胺(PEI).以上结果提示CS-pDNA-CaPi-PLGA-NPs是一种极富潜力的非病毒类基因传递载体.

  • 多柔比星PLGA纳米粒的处方工艺优化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作者:李洁丽;郑春丽;刘建平;朱家壁

    本文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的纳米粒(DOX-PLGA NPs).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有机相种类及配比、乳化剂用量、PLGA浓度、外水相与油相体积比(w/o)、药载比、初乳及复乳超声时间、搅拌挥发时间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纳米粒的处方及佳制备工艺,以综合加权评分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对DOX-PLGA NPs的粒径、zeta电位、表观形态、包封率和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得到粒径(189.2±5.3) nm、包封率(73.16±0.43)%和载药量(1.51±0.07)%的优化纳米粒,其体外释放分为突释、缓释两阶段,释放规律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释放终点药物累积释放率为90.34%.结果表明:该PLGA-NPs可实现对亲水性小分子药物的包载.通过处方工艺优化,制得的DOX-PLGA NPs均匀圆整、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及pH敏感特性,为新型抗肿瘤缓释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 紫杉醇PLGA微球制备及体外性质评估

    作者:谢明;周梁;高召兵

    目的: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制备用于肿瘤内注射的紫杉醇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采用改良溶剂蒸发法制备,对微球的体外性质以及不同剂量(10,15,25 kGy)60Coγ射线对微球性质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分别为1.53%,97.29%,42.72μm和0.95.药物体外释放30 d累计释放达到56.19%,体外降解30 d后微球失去完整结构,表面粗糙.3个剂量60Coγ射线的灭菌效果均良好,且对微球的体外性质均无明显影响.微球中二氯甲烷的残留量低于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紫舷杉醇PLGA微球满足缓释长效的要求,对恶性肿瘤的间质化疗具有一定前景.

  • 聚酯类微球注射剂体外加速释放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科攀;陈庆华

    聚酯类微球注射剂是长效注射给药系统的主要剂型,目前已有一些产品上市,微球的研发在生命科学和相关领域已引起高度重视.建立与实时释放相关的体外加速释放方法是长效微球剂研发和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中着重介绍了2种实时.加速释放相关性的评价方法,综述了以聚酯为骨架材料的长效微球注射剂体外释放加速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升高介质温度、降低介质pH、添加有机溶剂和放射性辐射等因素对加速微球释药和聚合物降解的作用,为在体外采用加速释放方法开展微球研发、控制微球质量提供新思路与科学依据.

  •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阿霉素微球的制备工艺及体内的初步考察

    作者:靳浩;吴诚;梅兴国

    目的 优化阿霉素微乳-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阿霉素PLGA微球.通过正交实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佳制备工艺.并通过测定大鼠皮下注射微球残留药量对优化制备工艺制备的微球进行初步的体内释放研究.结果 通过对正交实验Z值结果进行分析,佳制备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为800 g·L-1,W/O相体积之比为1∶3,PVA质量浓度为4%.阿霉素PLGA微球在大鼠体内释放平稳,突释较小,10 d的残留药量为24.1%.结论 正交实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用于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优化实用有效.阿霉素PLGA微球能达到治疗肿瘤的长效释药的要求.

  • PLGA-吉西他滨缓释微球在荷胰腺癌裸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杨梅;李井泉;汤致强;赵平

    目的 研究PLGA(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吉西他滨缓释微球在荷胰腺癌裸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对荷胰腺癌裸鼠分别进行PLGA-吉西他滨缓释微球间质化疗(A组,8.64 mg·kg~(-1)),吉西他滨全身化疗(B组,8.64 mg·kg~(-1))和瘤体内给药化疗(C组,8.64 mg·kg~(-1))后,采集不同时间静脉血及恶性肿瘤、肝脏和肾脏组织,应用HPLC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WinNolin4.0.1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浆中A,B,C 3组的ρ_(max)分别为(0.18±0.06),(1.765±0.329),(0.127±0.042)mg·L~(-1),A组与B组相比,P<0.05,t_(1/2)分别为(120±10.6),(4.28±1.07),(6.32±1.25)h,t_(max)分别为(72±2.5),(0.33±0.09),(0.50±0.21)h,MRT分别为(56.8±10.9),(0.43±0.14),(0.19±0.04)h,AUC分别为(10.2±2.7),(0.13±0.03),(0.56±0.18)mg·h·L~(-1);肿瘤组织中A、B、C 3组的ρ_(max)分别为(1.329±0.381),(0.462±0.150),(0.753±0.166)mg·L~(-1),A组与B、C组相比,P<0.05,t_(1/2)分别为(97.39±8.93),(5.97±1.65),(2.15±0.58)h,t_(max)分别为(24±3.2),(4.0±1.2),(0.00±0.02)h,MRT分别为(399.8±20.8),(126.9±15.4),(117.8±10.7)h,AUC分别为(383.7±25.2),(56.83±6.73),(71.60±18.52)mg·h·L~(-1);肝脏中A、B、C 3组的ρ_(max)分别为(0.734±0.152),(0.578±0.083),(0.85±0.19)mg·L~(-1),A组与B、C组相比,P>0.05,t_(max)分别为(72±6.2),(24±3.9),(72±4.5)h,MRT分别为(520.5±20.2),(111.7±19.4),(112.9 ±9.6)h,AUC分别为(1 325.9±86.5),(216.4±32.6),(108.8±29.1)mg·h·L~(-1);肾脏组织中A、B、C 3组的ρ_(max)分别为(0.55±0.16),(0.458±0.137),(0.687±0.232)mg·L~(-1),A组与B、C组相比,P>0.05,t_(max)分别为(2.0±0.6),(8.0±2.3),(120±10.4)h,MRT分别为(462.1±28.6),(111.1±20.1),(119.6±18.6)h,AUC分别为(378.1±38.5),(29.42±10.64),(97.57±16.72)mg·h·L~(-1).结论 PLGA-吉西他滨缓释微球间质化疗能够显著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

  • Exendin-4长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研究

    作者:闫嘉茵;艾国;单成启;程远国

    目的 制备Exendin-4长效微球注射剂,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在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做药动学和药效学分析.方法 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包裹材料,分别采用复乳法(W/O/W)、固体/油/油法(S/O/O)和固体/油/水法(S/O/W)制备了Exendin4微球.以微球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微球载药量以及包封率、体外释药曲线、药物稳定性等作为微球的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培养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考察微球的体内释放和降血糖效果.结果 W/O/W法制备出的Exendin-4微球流动性良好,形态圆整,粒径均匀(25~30μm),Exendin-4的结构保持完好,微球的包封率高(82.2%),突释低(15.2%),28 d的累积释放量在90%以上.Exendin-4微球在体内的释放与体外相关性良好(r =0.962 3),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持续的降血糖作用.结论 采用复乳法,可以制备含Exendin-4的PLGA微球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

    作者:徐伟华;刘杰;金成;张福琴;窦科峰

    背景:医用纳米粒作为药物传递的新型载体,前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目的:构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载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的载药纳米粒.方法: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并计算成球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氟尿嘧啶载药量、包封率,对体外释药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纳米粒呈球性,均粒径为(186±14) nm,球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0.8%、6.6%、28.1%,外释药有突释现象,4 h内5-氟尿嘧啶累积释药量达36.2%,0 d达83.6%.提示成功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具有缓释效应.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作者:凌友;黄岳山;梁常艳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目前被认为具发展前景的生物医用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之一,对近年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进行分析.目前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药物载体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乳化溶剂挥发法、溶剂扩散法、喷雾干燥法等.乳酸-羟摹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表面涂层、表面接枝、表面特异性配体修饰及与其他高聚物共聚、与无机物复合是改性研究的热点.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药物载体的制各技术和改性研究方法较多,但尚未完全解决临床应用上如何控制药物适量的突释,使血药浓度快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而不导致杀死正常细胞等一些问题,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系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成因与影响因素

    作者:王希;薛静;黄岳山;支晓兴

    背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的载药微球和纳米粒既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释放.目的:分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突释的成因、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联系紧密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目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单凝聚法、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造成其突释的原因首先是药物分子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弱,导致药物很容易从微球进入释放递质中,其次是在微球释放初期,药物从微球中的孔洞和缝隙中释放出来导致突释.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微球载药量、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等.虽然国内外对突释机制以及控制突释措施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加以适当优化与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突释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和控制.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作者:王希;张文强;邱蔚芬;支晓兴

    用于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方法很多,可根据聚合物和药物的性质进行选择,其中乳化-固化法是目前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中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在连续相中不溶或难溶的药物,缺点在于使用有机溶剂,不利于保持药物的活性,复乳化时工艺也比较复杂,不适宜进行工业化生产;喷雾干燥技术是一种快速的一步微囊化过程,其条件温和,制得的微球具有粒度分布窄、包封率高等特点,其用于不稳定药物微囊化的大规模生产极具潜力.由于给药初期的突释有可能导致血药浓度接近或超过中毒水平,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质量、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纯度、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微球载药量等均是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目前防止突释或降低突释程度的方法主要有改变载体材料结构、适当的微球制备以及萃取、洗涤或加入附加剂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控释系统具有延长药物释放时间、靶向释放、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等特点,存在多种给药途径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玻璃体内注射、关节腔内给药、植入给药、黏膜给药等.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与生物学性能

    作者:白荣

    微球(microspheres)是一种生物物理靶向载药制剂,粒径为1~300μm.微球的载体材料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及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通过采用合适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制得的载药微球可在几周或几个月时间内以一定速率释放药物,减少给药次数,增加患者顺应性.对蛋白和多肽类药物,微球是相当理想的载药系统.微球制剂是近年来缓释剂型的研究热点,根据临床需要很多药物正被研究成微球制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有着优良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可变的生物降解性,是制备微球的常用基本材料.PLGA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基本上可分为3种: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相分离法.溶剂挥发法是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目前PLGA微球作为多肽、蛋白类药物的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基因治疗、肿瘤治疗、骨缺损修复、眼科等众多医学领域中.

  • 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5-氟尿嘧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作者:李像;魏坤;罗云;高新;赵娜;郭武生

    背景:由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制备的微球,在体外磷酸盐缓冲液中能够持续释放药物.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5-氟尿嘧啶复合微球,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等性质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体外观察,于2009-02/2009-07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为济南岱罡生物有限公司产品,纳米羟基磷灰石由华南理工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制,5-氟尿嘧啶为上海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方法:以水溶性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作为模型药物,先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吸附药物,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S/O/W)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5-氟尿嘧啶复合微球.对载药前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FTIR分析.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微球的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质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纳米羟基磷灰石与5-氟尿嘧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药物体外释放.结果:FTIR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5-氟尿嘧啶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5-氟尿嘧啶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83%,86.78%,明显高于单纯的聚乳酸羟基乙酸-5-氟尿嘧啶微球.经过体外释放药物突释后,复合微球比单纯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药物释放慢.在第27天,复合微球和单纯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累积药物释率放分别为84.87%,99.87%.结论:与单纯的聚乳酸羟基乙酸-5-氟尿嘧啶微球相比,由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5-氟尿嘧啶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使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5-氟尿嘧啶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具有更好的药物缓释效果.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