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木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谢蕾卉;侯小涛;邓家刚;韦林垚;夏中尚;杜正彩

    木榄为我国传统药用红树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其沿海岛屿,生长于浅海盐滩.据《中华海洋本草》记载,木榄树皮、叶、果实均可入药.其树皮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泄泻腹痛、多种出血;叶用于治疗疟疾;果实用于治疗肠滑久泻.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木榄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研究表明从木榄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丰富,有黄酮类化合物、硫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芳香环化合物、氰苷化合物、氨基酸等.其中已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18个,硫化合物7个,萜类化合物37个,芳香环化合物8个,氰苷化合物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8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真菌、抗病毒、抗糖尿病和心血管作用等,以抗真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研究为主.查找在中国知网,万方,Science 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1972年至2017年的相关文献,按照传统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3个方面归纳、总结和阐述其临床用药、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概况,以期为该药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木榄多聚泛素基因BgUBQ10转化拟南芥及转基因植株耐盐功能分析

    作者:李谊;胡文军;叶波平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在盐胁迫过程中损伤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的清除,对植物的耐盐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聚泛素基因(UBQ)所表达产物为首尾相连泛素单体所组成的聚泛素蛋白,主要参与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中的蛋白质水解,是一个可重复利用的识别靶蛋白的信号分子.该研究前期结果显示,木榄根和叶中的BgUBQ10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高盐度环境(25‰~50‰)较无盐环境(0‰)增强,而在50‰盐度环境下BgUBQ10的表达量高;同源性比较发现,BgUBQ10与其它植物来源的UBQ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介于98% ~ 99%之间,但进化关系较远.为了研究BgUBQ10功能,分别构建了木榄BgUBQ10基因的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分别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分别BgUBQ10过量表达转基因拟南芥、BgUBQ10反义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进行了耐盐性分析,BgUBQ10过量表达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性明显高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而BgUBQ10反义表达拟南芥植株耐盐性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结果提示BgUBQ10基因可能与木榄耐盐功能有关,为通过基因工程提高农作物耐盐性及培育耐盐农作物品系奠定了基础.

  • 木榄θ型谷胱甘肽转移酶(BgGSTT) cDNA的克隆及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作者:周小群;李谊;胡文军;叶波平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EC 2.5.1.18)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种解毒和抗氧化酶类.为进一步研究该酶在木榄适应盐生环境中的作用,从前期构建的木榄幼叶cDNA文库中克隆到编码theta型GST(BgGSTT)的cDNA全序列,分析和预测了其编码产物的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基因在不同盐度下生长的木榄幼苗叶片及根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编码BgGSTT的cDNA全长1111 bp,编码区为753 bp,编码的蛋白由2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8.1k,pI为9.4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gGSTT与来源于拟南芥和乳浆大戟的GSTT同源性较高(identity分别为72%和65%).利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了BgCSTT在不同盐度下生长的木榄幼苗叶片及根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BgGSTT基因在木榄幼苗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并且随着培养盐度的升高其表达逐渐加强,在25%盐度达到高,随后稍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上述结果,推测BgGSTT基因可能参与了木榄适应盐胁迫的过程,并且该基因的表达在木榄幼苗叶片和根中具有严格的转录调控机制.

  • 木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作者:孙伟;管悦;周峰;高向东;吴梧桐;叶波平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糖酵解过程和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在糖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揭示GAPDH在植物耐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从前期构建的盐胁迫下木榄幼叶cDNA文库中克隆到编码GAPDH的cDNA全序列,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木榄GAPDH的cDNA全长为1 482 bp,编码区为1 218 bp,编码一个由4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蛋白质,理论M_r为43.4 k,理论等电点(pI)为8.65.基于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基础上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木榄的进化地位与毛果杨较为接近.结构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木榄的GAPDH为无信号肽和跨膜区的亲水性蛋白,含有GAPDH的保守结构域NADB_Rossmann(71-222aa)和Gp dh_C(227-383aa).同源模建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与菠菜相比具有1个高度保守的活性区,该活性区由第70~405氨基酸残基组成.

  • 中国南部5个红树群落来源的木榄叶片中储存蛋白的分析

    作者:刘睿;孙伟;郑艳影;管悦;王旻;吴梧桐;叶波平

    为探讨植物储存蛋白在植物适应环境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2-D和质谱技术从中国南部3省5个红树群落来源的木榄叶片总可溶性蛋白中鉴定到6种主要储存蛋白(181、182、188、194、198和20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000~34000,等电点介于5.5~6.45之间)以及2种营养型储存蛋白(266和27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500,等电点分别为5.1和5.3).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几种植物储存蛋白中,182、198和204含量的变化与环境中的年均气温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而274则与环境中的土壤pH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上述研究显示:在木榄叶片中,作为临时氮源的储存蛋白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环境中的年均气温和土壤pH之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 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木榄遗传多态性及其分布的影响

    作者:于凌杰;金国虔;叶波平

    目的 探讨环境因子变化对木榄的DNA遗传多态性的影响. 方法 利用RP-PCR技术分析中国南部3省6个红树群落中木榄的DNA遗传多态性,并与6个群落环境因子数据对比. 结果 在扩增到的1277个DNA片段中,25.5%的DNA片断呈现多态性变化:聚类分析显示,来自于山口、高桥、东寨港以及三亚红树群落的木榄可聚为一支(群落间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90),文昌和特呈岛木榄分别属于另外两支(与上述4个红树群落的遗传相似系数小于0.90,二者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小于0.85);环境因子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这6个红树群落可分为4支,其中东寨港和文昌为一支,高桥和特呈岛为一支, 山口以及三亚分别属于另外2支. 结论 地理位置的差异是导致木榄遗传水平出现多态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中国湛江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蔡由生;刘海利;龚景旭;郭跃伟

    目的 对采自中国湛江红树植物木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深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木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木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学分析(<'1>H-NMR,2D NMR,MS等),分别鉴定为: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1);孢松菌素D(zygosporin D,2);petasol(3);sporogen AO-1(4);6-dehydropetasol(5)和3a-hydroxy-11-peroxyl-eremophila-6,9-dierr8-one(6).结论 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红树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FAAS法测定红树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菌体中的微量元素

    作者:李尚德;魏美燕;陈铭祥;林永成;佘志刚

    目的 测定红树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菌体中的微量元素.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湛江红树木榄内生真菌菌体中的Fe、Zn、Cu、Ca、Mg、Mn、Cd和Pb等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 发现其Fe、Zn、Cu、Ca、Mg和Mn等元素的含量都比较丰富,未检出Cd和Pb.数据显示相对标准偏差为0.30%~3.93%,回收率为96.8%~102.6%,结论 该法快速、简单、结果可靠,为进一步对红树木榄内生真菌探讨研究提供更全面的分析数据.

  • 红树木榄胚轴中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易湘茜;高程海;龙彬;苏志维;余炼;何碧娟

    目的:研究红树木榄胚轴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树木榄胚轴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Z)-coumaroyllupeol(1)、dioslupecin(2)、胆甾醇(3)、menisdaurillide(4)、aquilegiolide(5)、催吐萝芙木醇(6)、roseosideⅡ(7).结论:其中,化合物1、2、4~7为首次从该种红树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木榄 胚轴 化学成分
  • 木榄的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

    作者:李雅琦;郭庆梅;周凤琴

    目的 研究药用红树植物木榄的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的特征.方法 取木榄各药用部位阴干,切制,观察、拍照及描述其性状.结果 较为系统地描述了木榄药用部位的性状与显微特征,其中,石细胞、导管、草酸钙簇晶、方晶、纤维、气孔、非腺毛及星状毛等特征明显.结论 总结了木榄药材树皮和叶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