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差异.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等分为9组,分别为正常组,阳性组(联苯双酯35 mg· kg-1),模型组,生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g·kg-1),炒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焦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g·kg-1),造模12 h后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的活性,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AST,ALT,LDH水平和MDA含量,降低了TP的水平及SOD活性.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坏死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栀子生品及炮制品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LDH活性,其中生栀子组与炒栀子组效果较佳;各给药组均可增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各栀子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肝细胞坏死、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所改善,且生品组与炒品组改善较为显著.结论:栀子生品、炒品、焦品对CCl4急性肝损伤大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生品、炒品具有较优的保肝降酶、抗氧化作用,且炒品能够改善生品苦寒之性的缺点,缓和药性,临床应用可能更宜使用炒栀子.
-
炒制对栀子不同饮片中熊果酸的含量影响
目的:建立栀子及其炮制品中熊果酸的测定放法,考察栀子炮制前后熊果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流动相:甲醇-0.1%磷酸(86:14);检测波长220nm.结果:熊果酸在0.12~1.20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54%,RSD为1.8%.结论:方法用于栀子及其炮制品中熊果酸含量测定简单方便,重复性好.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不同厂家炒栀子配方颗粒的质量
目的 考察不同厂家炒栀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方法 利用近红外光谱仪直接对各厂家样品进行积分球漫反射全波长扫描,用马氏距离法分类建模,计算不同厂家配方颗粒间的距离.结果 A、B、C厂家炒栀子配方颗粒间距离均较大,相互间区别明显.结论 不同厂家生产的炒栀子配方颗粒质量相互间有一定差异.
-
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曲面法优化炒栀子中试工艺
目的:优化炒栀子的中试工艺,考察炒栀子中试炮制工艺过程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对炮制工艺参数炒制时间、炒制温度、药机转速、投料量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以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结果分析进行评价,通过数据模拟及验证方法对栀子饮片中试工艺进行工艺确认.结果:根据分析得到优中试炮制工艺条件为:炒制温度为184.6℃,炒制时间15 min,药机转速20r/min,该药机单次佳投料20kg;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的预测值分别为40.36,6.26、0.80mg/g,本研究预测值通过中试放大生产得到了良好的验证,且在炮制品色泽方面均符合药典规定要求.结论:本研究优化结果为栀子饮片炮制中试工艺提供指导性实验依据.
-
2010年版药典炒栀子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2010年版药典炒栀子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CL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栀子苷的含量.结果:TCL鉴别出与栀子对照药材、栀子苷对照品相对应的斑点;HPLC法测定出栀子苷在0.006 552~0.218 4 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8.0%(RSD=1.8%).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作为炒栀子的质量控制.
-
炒制对闽产栀子饮片中栀子苷含量影响
目的:研究炒制对闽产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用HPLC法测得闽产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重依次递减.结论:栀子中栀子苷平均含量为7.13%,炒栀子栀子苷平均含量为6.95%,焦栀子栀子苷平均含量为5.67%.
-
生栀子与炒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比较
目的:研究炒制对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栀子与炒栀子中栀子苷含量进行测定,以Agilent Zobax Eclipse XDB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nm,流速为1.0mL/min,柱温25℃.结果:炒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较生栀子降低.结论:栀子的炒制符合中医临床用药标准.
-
栀子饮片质量分析研究
目的:建立了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中3个有效成分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的含量测定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高分辨质谱(ESI-MS/MS)对特征峰进行指认,对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的水煎液与甲醇提取液中各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使用Kromasil 100-5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5%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15 min,5% A→20% A; 15 ~ 27 mmin,20%A→27%A;27 ~ 33min,27% A→33% A;33~38 min,33% A;38 ~45 min,33%A→38%A),流速l mL·min-,检测波长为切换波长(0 ~ 20 min,240 nm,测定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20~45 min,440 nm,测定西红花苷Ⅰ),柱温30℃;质谱采用负离子模式.结果:建立了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的指纹图谱及其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指认8个特征峰,分别为山栀苷、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Ⅲ及西红花酸的色谱峰.确定了栀子饮片、炒栀子及焦栀子的药效成分及其水煎液与甲醇提取液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识别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样品.栀子经炮制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及色素类成分西红花苷Ⅰ含量减少.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样品水煎液与甲醇提取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呈下降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