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科2014年-2016年申请与资助项目情况分析
概述2016年国家“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中医学科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受理与资助情况,并对中医学科包含的各个领域(H2701-H2721)资助情况进行分析.结合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中医学科数据,对比分析本学科资助现状,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对本学科研究内容的热点科学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近3年来,获得资助的项目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为中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基金申请提供参考.
-
以促进中医学科建设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
由于中医学科发展的特殊性,继承与发展成为永恒的主题,其中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搞好继承与发展的关键.有人认为近些年高等中医院校培养的学生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浅薄,临床基本功不过硬.究其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教育制度本身的因素,又与社会需求等多种原因有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更新,现代社会对中医临床医师的要求是既要掌握西医基础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又要具有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的能力.
-
《伤寒论》中的几个概念讨论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一部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的外感病学专著.其创立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成为中医学科的特色,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
-
基层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大型医院多注重西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忽略中医学科的建设,基层医院亦是如此.文章以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为例,简要介绍了其发展历程.
-
中医学科发展中科研创新的思考
理论源于实践,创新需要探索.因此,中医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使中医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在探索中不断创新.文章认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对临床基础学科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汲取现代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在临床实践中要有效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引进吸收再创新.
-
中医文化学科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中医文化研究价值被广泛认同、学科内涵认识趋近、研究成果走向综合、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建制基本形成,标志着中医文化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初步形成.中医文化学同时也存在着学科界限模糊、整体研究水平不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研究队伍有待提高等问题.加强学科内涵研究、聚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高研究队伍整体素质是中医文化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路径.
-
络病学——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访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
吴以岭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2004年由其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络病学>,长达185万字,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络病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代表性学术巨著,在此基础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走入了大学课堂.在中医发展史上,第一次将"络病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中医学科.
-
养生向孔子学习"八不食"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学科主任医师(肝病专家)杨宏志国产大片<孔子>,在发哥的号召力下,让年轻一辈了解了孔子.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养生之道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努力提高中医眼科临床和科研水平
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特色的专科之一.与其他中医学科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中医的现代研究及应用设想
由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医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并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在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和整理,出版和诠译了大量的古典医籍,一些新兴的中医学科相继问世,如<中医方法学>、<中医心理学>、<中医时间医学>、<中药药理学>等,使中医理论研究获得较大进展.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人才培养成效分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启动了中医人才培养项目,从2008年至2010年,浦东中医人才立项培养四种类型人才,共111名.通过自制评估指标体系对浦东中医人才培养成效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浦东新区中医人才培养总体成效较为显著,各类人才的众多指标都有明显提升;但成效上有较大差异,提升的幅度不尽相同,其中,中医领军人才在各类指标上都表现好.
-
如何走出瓶颈--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的反思
1 我国中医学科的现存形式和状态1.1 省、市、(县)、独立的中医医院1.1.1 门诊规范.各科门诊大多以中药或中医方法为主,具有明显的传统中医特色:或把脉、开方、抓药;或针灸、拔罐、药浴、熏蒸或外敷膏药等等.
-
2017年中医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回顾及存在问题分析
对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中医学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受理、评审、资助情况进行全面介绍.2017年,中医学科接收3类项目申请总计4472项,其中114项申请因形式不合格未能通过初审,终受理申请4 358项;经同行会议初评、同行通讯评审,多数专家(2位以上)建议资助申请1 403项;学科组织会议评审终确定资助637项,包括面上296项(含小额探索类15项)、青年基金249项,地区基金92项.分析发现在形式审查阶段存在问题较多的是签名、单位盖章、申请者资质等问题;在同行会议初评中存在的问题则集中表现为项目可行性、立论依据和工作基础等;科研诚信审查发现突出问题主要包括重复性和文章标注问题.提醒专业领域基金申请者加以关注,以期提高学科申报项目质量.
-
综合医院中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与整个中医行业发展及全国卫生现状不相适应,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文章总结综合医院中医科生存面临四大挑战:现代医学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考验,医疗制度的改革及自身畏惧的心理;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战略:从理论上找突破,从临床上找发展,从特色上找创新,实现中医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协调发展.
-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中医学科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探讨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问题,该文总结分析了中医学综合医院中医科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现代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县级公立医院中医科发展情况,重点阐明了医改后如何加强中医学科建设的问题。
-
万里云天万里路一重山水一重天——我所走过的治学之路(二)
学科纵横之路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从中医大学科来说,涉及到中医学整体发展,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中医教育、中医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事关中医事业与学术的健康发展,几十年来我纵横其间,不停地探索、思考,也不断地追寻、呼唤.
-
论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
推动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中医诊疗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中医不同学派的矛盾;中医学科与科学技术多学科的矛盾和中医与西医的矛盾。从中医哲学的宏观视角,结合中医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对于探索中医创新发展的路径,把握中医发展的规律性,指导中医现代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凌一揆治神经衰弱——琥珀合欢白芍汤
凌一揆(1925~1992),四川永川人.我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学术带头人,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担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高等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等职.
-
艾灸与抗衰老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针灸是具有独特理论的传统中医学科,它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可以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古人在针灸保健中非常重视艾灸的应用,如<扁鹊心书>中有记载:"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
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理念促进中医学科建设与发展
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理念融入中医学科建设中,建立学科建设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学科研究方向,确立学科建设相关的过程及资源,保证其有效运行,对于稳步提高中医学科的质量内涵、构建完备的中医学科体系、增强中医学科的综合实力、打造一流的中医学科品牌、促进中医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