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论清热解毒是治疗热毒血瘀证的重要治法
热毒血瘀证是温病营(血)分证中常见的一个证候类型,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DIC的前期、败血症,是温病发展到营(血)分阶段而出现的火热毒邪与瘀血相搏的病理状态.临床报道指出,许多温热病发生"热瘀"病理变化时,投以清热解毒、生津养阴等法,均有助于活血化瘀.
-
“疔疮实热阳证不宜灸之”之商榷
《针灸学@施灸的禁忌》谓:"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疔疮实热阳证的病因病机为外感火热毒邪,而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热盛肉腐而成脓.治疗原则应为"热者寒之",宜用清热解毒法,药用寒凉之剂,内治外治皆然.若用辛温的艾灸之,以火济火,似犯重戒,故疔疮实热阳证忌灸,似乎以成定论,但笔者以为不能一概而论,故特商榷如下.
-
67例牛黄解毒丸(片)不良反应分析
牛黄解毒丸(片)是我国历史年延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由牛黄、黄芩、雄黄、石膏、大黄、桔梗、冰片、甘草8味药组成,临床主要用于火热毒邪炽盛于内,上扰清窍导致的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人们常将其作为家庭常备良药.但历年来对其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综合如下,以提醒人们中成药并不绝对安全,使用时务必注意不要过量或长期服用,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
中药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治疗上目前仍是放疗为主,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产生了一系列放疗副作用及后遗症。不少学者以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进行了临床研究,颇有成效。现就几年来中药配合放疗鼻咽癌作一综述。 1 单味中药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国内学者认为放射线属于火热毒邪,作用于人体导致热毒过盛,日久热毒伤津耗气,脾肾受损。治法多为清热解毒、滋阴生津、活血化瘀、健脾益肾等法,与之相应的使用药物大致分为清热、活血及补益药三大类。
-
癌性发热的中医药治疗
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约2/3 的肿瘤患者病程中伴有发热,而直接与肿瘤有关的发热(即癌性发热)约占恶性肿瘤发热的40%.现代医学认为癌性发热与肿瘤坏死、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肿瘤使血浆中游离原胆烷醇增高等因素有关.癌性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多由于恶性肿瘤引起气血脏腑虚损或阴阳失调、痰瘀湿毒、蕴久化热所致;或因化、放疗后,火热毒邪积聚,耗气伤阴,元气亏损所致,以阴虚证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及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瘀热相搏证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脏腑受损;治疗大法为凉血化瘀.我们以"瘀热相搏"主证为基础,根据病证、病位、病理特点,分别针对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瘀热水结证、重症肝炎的瘀热发黄证、出血性疾病的瘀热血溢证、出血性中风的瘀热阻窍证及高脂血症的络热血瘀证等若干子证,进行了理论、临床、实验及新药开发等较为系统的研究,显示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的研究特色.
-
从“火热灼脉”学说探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治发微
本研究根据“火热灼脉”学说,提出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以气血脉络失和为根基,心脉痹阻为机转,痰瘀日久化生火热毒邪,灼伤心脉为病机关键;强调了冠心病稳定时以痰瘀为“常”,ACS发作时以火热毒邪灼伤心脉为“变”,并总结了火热毒邪除了痰瘀久蕴之外,还与膏脂饮食、五志过极、外感六淫等因素息息相关.笔者团队基于临床实践经验,以清心解毒、活血通脉,并灵活配以散结消窠、调气和中等法,随证变化,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
黄栀花口服液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黄栀花口服液为棕褐色液体,味酸、微甜、微苦.主要成分为黄芩、金银花、大黄和栀子,方以黄芩为君药,清肺泻火,臣药以金银花清热解毒且能透表散邪,大黄、栀子为佐药,大黄解毒通便,栀子清泄三焦火热毒邪,并通利小便,四药协同共奏清肺透表、泻火解毒功能.动物试验表明,本品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并可减少化学和细菌性致炎因素造成的炎性渗出,对受亚致死量金葡萄菌、病毒攻击的动物具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对小鼠流感病毒的肺内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现将在儿科的应用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