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灸治疗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的对照研究

    作者:高其芳;石学敏;李平;卞金玲;李岩;郑健刚

    目的:探寻治疗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针灸组)和药物对照组(药物组)各40例.针灸组针刺人迎、太渊、极泉等穴;药物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液,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灸组临床治愈率15.0%,总有效率95.0%;药物组分别为0和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疗效确切并明显优于目前常规药物治疗.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及其对乳腺组织影像和血流动力的影响

    作者:王莹

    目的:观察针刺对乳腺增生病影像、血流动力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针刺和乳癖消贴膏外敷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增生腺体声像图、血流动力学、乳房红外线扫描及乳腺钼钯X线征象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乳腺增生腺体的血流阻力指数、改善乳腺组织的X线征象、减轻腺体的灰阶度及血管类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能降低乳腺增生腺体的血流阻力指数,改善乳腺组织的X线征象,减轻腺体的灰阶度及血管类型.

  • 足月妊娠异常脐动脉血流的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张春芳

    目的 分析异常脐动脉血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07-01-2009-12在本院住院分娩,孕周在36~42周,产前行脐动脉血流监测为异常的孕妇102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产前脐动脉血流监测正常的孕妇11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中,妊娠合并症和围产儿预后不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动脉血流异常且有妊娠合并症着提示胎儿在宫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分析

    作者:陆敏;吕海权;翚崇柳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关系.方法 采用TIMI帧计效(TFC)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CSF组及正常血流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血浆中Hcy含量,并分析平均TFC与Hcy之间关系.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相当,CSF组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血Hcy水平与CSF现象密切相关.

  • 静息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肺水肿1例分析

    作者:鲁珅;陈尔东;李胜利;杨钰

    对静息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肺水肿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2岁.因左腰腹部不适感7 a,加重0.5 a人院.否认病后有心悸、气短和多汗,无腹泻、尿频和排尿疼痛.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示左肾少量积水,左输尿管扩张,左侧腹腔内囊性肿物,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史.查体:BP 120/70mm Hg,HR 76次/min,左侧腹部饱满,压痛(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Glu正常.入院第2天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肿物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与左肾动脉夹角处.约10 cm×8 cm×6 cm.分离瘤体时患者血压升至180/120 mm Hg,HR 130次/min,伴有频发室早二联律,给予利多卡因、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 生脉注射液治疗对兔严重心肌挫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杨俊海;张海燕

    目的:探讨兔严重心肌挫伤(Sever Myocardiac Contusion,SMC)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生脉注射液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严重心肌挫伤组及牛脉注射液治疗组各8只.BIM-Ⅱ型水平式生物撞击机制备兔SMC模型,制模后10 min静滴生理盐水或生脉注射液.各组分别监测伤前及伤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对照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SMC组伤后LVEDP、-dp/dtmax、CVP增高而LVESP、+dp/dtmax下降.SIT组伤后LVEDP、CVP、-dp/dtmax增高而LVESP、+dp/dtmax下降,但均较SMC组显著减轻.结论:兔严重心肌挫伤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生脉注射液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

  • 终末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中摄氧通气效率指标的临床应用

    作者:卢志南;黄洁;孙兴国;谭晓越;李子煦;胡盛寿

    目的 评估心肺运动试验(CPET)摄氧通气效率指标摄氧效率平台(OUEP)、摄氧效率斜率(OUES)、通气量((V) E)/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低值和(V)E/(V)CO2斜率在监测终末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状态中的意义.方法 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心脏移植的CHF患者26例.收集临床资料和CPET参数.在行CPET的2周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Swan-Ganz导管检查监测血液动力学参数,并对CPET中摄氧通气效率指标与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PET摄氧效率指标OUEP、OUES与传统指标峰值氧耗量(峰值(V)O2)之间相关性好(r=0.535、P<0.01;r=0.840、P<0.001).在终末期CHF患者中OUEP相对峰值(V)O2的变化斜率约为32,而OUES相对峰值(V)O2的变化斜率仅约为2,两者相差约16倍,OUEP改变比OUES、峰值(V)O2更加敏感和显著(P<0.05).OUEP、峰值(V)O2测定值占预测值百分比(% pred)、(V)E/(V)CO2斜率和(V)E/(V)CO2低值与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峰值心输出量(r =0.535,P<0.01; r=0.652,P<0.001; r=-0.640,P<0.001; r=-0.606,P=0.001)和峰值心脏指数(r=0.556,P<0.01;r=0.772,P<0.001; r=-0.641,P<0.001;r=-0.620,P<0.001)均显著相关,但与静息状态下有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不相关(P>0.05).峰值(V)O2(%pred)和(V)E/(V)CO2斜率与肺动脉收缩压(r=-0.424,P<0.05; r=0.509,P<0.01)和平均肺动脉压力(r=-0.479,P<0.05;r=0.405,P<0.05)均显著相关,峰值(V)O2(%pred)还与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相关(r=-0.415,P<0.05),(V)E/(V)CO2斜率与肺血管阻力亦呈显著相关(r=0.429,P<0.05).结论 CPET摄氧通气效率指标OUEP,可配合传统指标峰值(V)O2、(V)E/(V)CO2低值、(V)E/(V)CO2斜率等,对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状态的变化进行更好地监测和评估,以指导终末期CHF患者的临床管理.

  • 心电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赵勤华;徐希奇;荆志成;孙明利;代立志;吴文汇;蒋鑫;何晶;李云

    目的 参照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评价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36 mm Hg(1 mm Hg=0.133 kPa)的64例疑诊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右心导管检查前30 min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排除肺动脉高压者26例,确诊肺动脉高压者38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23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15例).比较两组间心电图参数差异.通过ROC曲线计算心电图各指标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计算肺动脉高压组心电图参数与血液动力学指标相关性.结果 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大的各指标在肺动脉高压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排除肺动脉高压组.Ⅰ导联S波振幅>0.21 mV、QRS电轴>87°、R_(v1) + S_(v5)>0.76 mV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性分别为89%、86%、84%,特异性分别为81%、92%、83%.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QRS电轴与肺动脉平均压的相关性高(r=0.75,P<0.001);R_(v1) + S_(v5)与肺血管阻力的相关性高(r=0.74,P<0.001);R_(v1) + S_(v5)和I导联S波振幅与心指数相关性较高(r=-0.62,P<0.001).结论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肺动脉高压筛查中有重要价值,Ⅰ导联S波振幅>0.21 mV、QRS电轴>87°、R_(v1) + S_(v5)>0.76 mV等右心室肥大征象时应考虑到肺动脉高压可能.QRS电轴、R_(v1) + S_(v5)以及Ⅰ导联S波振幅对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受损的严重程度有临床意义.

  •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的影响

    作者:苏群;吴建浓;方强

    目的 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外科手术后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对2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分别于复苏前、复苏达标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浓度、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Pg-aCO2)、氧输送(DO2)和氧消耗(VO2).结果 复苏达标后心脏指数(cardiacindex,CI)从复苏前的(4.4±1.0)L·min-1·m-2上升至(5.9±1.4)L·min-1·m-2(P<0.01);左心室每搏工作指数(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LVSWI)从复苏前的(37±12)J/m2上升至(51±14)J/m2(P<0.01);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从复苏前的(1069±408)kPa·s·L-1·m-2上升至(1384±485)kPa·s·L-1·m-2(P<0.01);血乳酸浓度从复苏前的(8±3)mmol/L下降至(6±4)mmol/L(P<O.01);Pg-aCO2从复苏前的(16±7)mm Hg下降至(12±6)mm Hg(P<0.01);DO2从复苏前的(586±185)ml·min-1·m-2上升至(802±204)ml·min-1·m-2(P<0.01),VO2变化不明显.结论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组织灌注.

  • 以氧供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麻醉管理模式对非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赵东;王天龙;潘芳;赵磊;张联峰;杨拔贤

    目的研究以氧供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麻醉管理模式对非转流下肝移植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肝病患者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无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常规麻醉监测,并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排血量(CCO).分别于入室(T0)、诱导后30 min(T1)、门静脉阻断60 min(T2)、门静脉开放10 min(T3)、60 min(T4)、术毕(T5)和术后24、48、72 h(T6、T7、T8)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氧供(DO2)和氧耗(VO2),同时在上述时点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8的浓度.结果以DO2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模式完全达到CCI>4.5 L·min-1·m-2、MAP>70 mmHg和DO2>1000ml/min的预期目标.术中各组患者VO2明显低于正常水平(100~150ml/min),但均于术毕(T5)恢复至正常.患者术中的血乳酸(Lac)含量均显著升高,并于术后24 h恢复正常.不同Child分级患者围肝移植期炎性因子水平虽有波动,但无明显上升趋势.各级之间围术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氧供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麻醉管理模式,对不同Child分级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早期口服补液对犬50%总体表面积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流的影响

    作者:胡森;车晋伟;杜颖;田易军;柴家科;盛志勇

    目的 研究早期口服补液对犬50%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流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Beagle犬18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胃、空肠及膀胱置管,24 h后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其颈、背和胸、腹部约50%TBSA Ⅲ.烧伤.随机分为不补液(NR)、口服补液(OR)和静脉补液(IR)三组,每组6只.伤后第1个24 h NR组无治疗,OR和IR组于伤后30 min开始按Parkland公式分别从胃管和静脉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伤后24 h起各组犬均实施静脉补液.测定犬伤前(0 h)和伤后2、4、8、24、48和72 h非麻醉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全身血管阻力(SVR)、心输出量(CO)、左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尿量以及胃黏膜CO2分压(PgCO2)和小肠黏膜血流量(IMBF),并记录伤后72 h死亡率.结果 与伤前相比,各组犬MAP、CO、dp/dtmax,、IMBF和尿量在伤后2 h均大幅降低(P<0.01),而SVR和PgCO2显著升高.两补液组上述指标伤后8 h开始恢复,72 h IR组除IMBF外均恢复至伤前水平,但OR组CO、SVR及胃肠组织灌流指标仍差于伤前水平(P<0.01).NR组上述指标持续恶化,伤后24 h内无尿并全部死亡.OR组血液动力学和内脏组织灌流指标显著优于NR组,但差于IR组.伤后72 h死亡率NR组为6/6、OR组3/6,而IR组为0/6.结论 50%TBSA烧伤后早期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复苏效果虽差于静脉补液,但相比不补液,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内脏组织灌流,减少早期死亡,有潜力成为战争或灾害时静脉液体复苏的替代方法.

  • 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血管团周围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变化及病理学观察

    作者:武琛;石广志;王硕

    目的 观察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切除前、后,血管团周围组织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脑皮质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34例AVM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依据Spetzler-Matin分级标准,将AVM分为小型(直径<3.0 cm)16例、中型(3~6 cm)12例及大型(直径>6 cm)6例.分别于AVM手术切除前及切除后1、2、3、4和24 h,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AVM周围1.5 cm范围内皮质血流量进行监测,并对病灶周围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术后7~12 d行头部CT检查,了解脑水肿程度.结果 1例患者术后出现异常脑水肿.①局部脑血流变化:畸形团切除后即刻及1、2、3、24 h,中、小型(直径<6 cm)AVM局部皮质脑血流量较切除前分别增加(53±17)、(77±26)、(38±12)、(29±9)、(8±5)%;切除后4h减少(7±3)%,与切除前比较,切除后即刻及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AVM(直径≥6 cm)畸形团切除后即刻及1、2、3、4、24 h局部皮质脑血流量较切除前分别增加(130±45)、(112±32)、(100±37)、(116±35)、(147±36)、(120±39)%,与切除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全部标本,可见病灶周边脑组织的血-脑屏障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破坏,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缝隙增宽,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明显水肿,甚至消失.结论 AVM切除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是AVM术后诱发异常脑水肿的重要因素;AVM周边脑组织血-脑屏障的结构改变可能是AVM术后发生异常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经颅多普勒-二氧化碳试验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

    作者:江文宇;吕泽平;庞国防;胡才友;韦德湛;杨珈玲

    目的 探讨乙酰唑胺(ACZ)负荷试验、过度换气及屏气试验[经颅多普勒-二氧化碳(TCD-CO2)试验]对脑动脉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3例为观察对象,应用3种TCD-CO2试验方法 ,测定经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利尿药降压治疗前、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①3种试验方法 测定的MCA平均峰值流速(Vm)变化值、变化率及搏动指数(PI)变化率在降压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过度换气试验与ACZ试验的Vm变化值、变化率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693及-0.595,P<0.01;r=-0.346及-0.371,P<0.05);前者的PI变化率亦与后者呈显著负相关(r=-0.344及-0.351,P<0.05);③治疗前、后,屏气试验与ACZ试验的Vm变化值、变化率及PI变化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709及0.665;r=0.560及0.539;r=0.483及0.550,P均<0.01),其屏气指数与ACZ试验的Vm上升率亦呈正相关(r=0.470及0.402,P<0.05);④屏气试验与ACZ试验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关系数高于过度换气试验.结论 3种TCD-CO2试验均可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反应性;与过度换气试验相比,屏气试验对脑血管反应性的评价更接近于ACZ试验.

  • 医院门诊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脑安胶囊对其的干预效果

    作者:郭希正;孙晨;张凤强;郭吉平;任春振;王兴生;李抒;王惠萍;王彩霞

    目的 评价门诊危险因素暴露者的卒中风险及脑安胶囊预防卒中的效果.方法 在2005~2007年秦皇岛军工医院门诊患者中,选择具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和中风家族史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1500例),采用有多普勒探头和压力传感探头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颈动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危险因素的调查,按知情同意的原则,在血流动力学积分值(CVHI)<75分者中选择278例作为干预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脑安胶囊组132例,对照组146例),脑安胶囊组在健康教育、指导危险因素治疗等一般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口服脑安胶囊(CVHI积分值<50分者,脑安胶囊2粒/次,2次/d,其中积分值<25分者,睡前再加服1粒;积分值50~74分的个体,脑安胶囊1粒/次,2次/d.),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干预措施,卒中发生率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结果 1500例门诊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和肥胖的暴露率分别为36.7%(550/1500)、22.4%(336/1500)、19.5%(292/1500)、9.9%(148/1500)和27.6%(414/1500),血流动力学积分值<75分者占50.7%,脑安胶囊干预组和对照组的2年卒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3%(3/132)和7.5%(11/146), P=0.0767,脑安胶囊组干预后,CVHI≥50分者由55.6%上升到88.2%,对照组由64.38%上升至84.93% (P<0.01).结论 医院门诊常见危险因素暴露者中,卒中风险明显升高;脑安胶囊能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降低卒中的发生率.

  • 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同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作者:韩冰;华扬;凌晨;段春;刘强;张蕾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I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CC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ICA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单侧ICA颅外段50%~99%狭窄或闭塞,且双侧CCA管径正常或狭窄率<50%的患者200例.按患侧ICA狭窄率将患者分为50%~69%狭窄组(50例)、70%~99%狭窄组(68例)及闭塞组(8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CCA的管径(I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V)及阻力指数(RI).计算颈动脉血流量(BFV)、患侧的ICA与CCA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以及健侧与患侧CC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比值. 结果 ①各组内患侧与健侧及各组间患侧CCA的I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健侧比较,50%~69%组除患侧的PSVICA/PSVCCA增高外(1.90±0.36对 0.88±0.23,P<0.001),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同组健侧比较及与50%~69%组患侧比较,70%~99%组和闭塞组(闭塞组无PSVICA/PSVCCA)患侧的PSVICA/PSVCCA、RI增高(P<0.001);PSV、EDV、MV、BFV均降低(P<0.001).闭塞组患侧较70%~99%组EDV 和BFV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与50%~69%组比较, 70%~99%组及闭塞组PSV健/PSV患、EDV健/EDV患、MV健/MV患及BFV健/BFV患比值均升高(P<0.05).闭塞组比70%~99%组EDV健/EDV患升高明显(P<0.01).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DV与ICA 70%~99%狭窄(OR=0.31,95%CI:0.14~0.47,R=-0.66,P=0.001)及闭塞(OR=0.26,95%CI:0.06~0.56,R=-0.86,P=0.010;)均存在明显负相关. 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为70%~99%狭窄或闭塞时,同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发生相应变化,尤以EDV变化明显;50%~69%狭窄时,仅表现为同侧PSVICA/PSVCCA升高.

  • 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二维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作者:张莹;杨新健;李海云;丁光宏;张晓龙;姚伟;王盛章;李立

    目的 探讨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结合DSA二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例(动脉瘤A、B)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行数值模拟,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血流流速:动脉瘤载瘤动脉内平均流速为(0.135±0.060)m/s,动脉瘤内流速为(0.018±0.012)m/s(t=8.458,P=0.000);颅内动脉瘤母瘤及子瘤内均形成低速涡流,心动周期T=0.2 s时动脉瘤A、B均流速高.②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变化:动脉瘤载瘤动脉平均动压为(12.9±14.1)Pa,壁面切应力平均为(0.87±0.77)Pa;动脉瘤内动压为(1.6±1.8)Pa,壁面切应力(0.24±0.23)Pa,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动压及壁面切应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3,P=0.009;t=4.001,P=0.004).血流流入动脉瘤瘤体后,动压及壁面切应力迅速下降,至动脉瘤顶部时切应力降至低.相对于动脉瘤的其他区域,瘤颈处的动压及壁面切应力高(P<0.05).相对于其他心动周期,T=0.2 s时,动脉瘤内动压、壁面切应力高(P<0.05).动脉瘤内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变化与血流流速变化相一致,呈正相关(r=0.895,P=0.000;r=0.663,P=0.000).子瘤与母瘤的移行处未见壁面切应力的升高.结论 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一般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未发现有明显致其形成、生长、破裂的特殊血流动力学因素.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疗效的评价

    作者:刘玉梅;华扬;凌晨;段春;刘强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性病变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CDFI检测39例患者78支椎动脉,其中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狭窄率≥50%)患者置入支架41枚.记录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椎动脉起始段与椎间隙段血管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综合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的狭窄率,并对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时间(11±8)个月.结果 支架置入术前、后椎动脉起始段内径分别为(1.3±0.4)mm和(2.7±0.7)mm(P=0.000),狭窄率从(64±9)%降至(23±17)%(P=0.000),术前PSV异常高流速(242±102)cm/s,术后降至(87±45)cm/s(P=0.000).术前患侧椎动脉椎间隙段的PI值为0.77±0.19,健侧为0.96±0.17(P=0.011),术后患侧与健侧椎间隙段比较,PI值差异无显著性(P=0.494).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占29.3%(12/41),表现为PSV等于或高于术前水平.高脂血症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多发,OR=5.7,95% CI:1.3~25.9(P=0.024).结论 CDFI可作为客观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和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远期随访的重要手段.高脂血症可能是引起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对高血压患者卒中相对危险度的评估

    作者:黄久仪;王桂清;郭吉平;曹奕丰;王艳;杨永举;俞学海

    目的 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综合评估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卒中的相对危险度(RR).方法 选择卒中危险因素研究队列人群中年龄≥40岁的高血压患者7 371例,对其危险因素基线调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卒中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CVHI积分值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卒中危险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高血压患者卒中发病有显著性联系的危险因素分别是CVHI积分值降低、心脏病、吸烟和饮酒,其RR分别为4.93(95%CI:3.26~7.45)、1.90(95% CI:1.36~2.66)、1.99(95% CI:1.42~2.79)和1.73(95% CI:1.19~2.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筛选进入Cox回归方程的变量分别为CVHI积分、年龄、性别、吸烟、卒中家族史和收缩压水平,其中CVHI积分的RR值(3.518,95% CI:2.119~5.841)高.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CVHI积分值75分以下每降低15分,卒中的RR值分别为2.85、4.43、4.54、5.40、9.88.结论 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与血流动力学损害密切相关,CVHI积分可定量评估卒中的相对危险度.

  • CT灌注成像评估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孙祥荣;郭富强;陶克言;韦永胜;余能伟;李晓佳;黄雨兰;董凌琳;汪瑾宇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非去卷积模型斜率法计算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距离水肿边缘1 cm)以及远隔皮质区不同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olood flow,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达峰值时间(peak time,PT)及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以CBF≤20ml·100g-1min-1为脑灌注损伤.结果 ①所有患者灌注参数图从血肿中心到正常区色差呈阶梯状分布;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及远隔皮质区的平均CBF[(2.5±1.9)、(19.8 4-10.1)、(42.2±9.2)、(54.8±8.8)ml·100 g-1·min-1]、rCBV[(2.9±1.7)、(7.1±4.3)、(25.8±5.1)、(37.9±4.5)%]及PT[血肿中心无峰值,(9.0±1.7),(8.0±1.1),(8.0±1.3)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15).②CTP灌注参数图所示的灌注损伤为(11±5)cm2,CT平扫显示的平均血肿范围为(6±3)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P=0.000).③血肿≥10ml的患者26例,15例CBF≤20ml·100g-1·min-1;血肿<10ml的患者14例,2例CBF≤20ml·100 g-1·min-1.水肿带CBF与血肿体积呈直线相关(r=-0.501,P=0.001).④血肿周围以上各区的CBF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⑤脑积水患者的CBF和rCBV明显降低,而PT明显延长.结论 CTP能够很好地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肿周边存在与血肿大小有关的缺血性损伤.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东旭;王天龙;朗宇;魏立民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应用于老年患者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分为非老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每组30例.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药物靶浓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苏醒时间.结果 意识消失时,老年组丙泊酚靶血浆浓度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维持过程中,老年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靶浓度低于非老年组.诱导后,两组收缩压明显下降,术中维持稳定.两组舒张压和心率波动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麻醉恢复时间延长.结论个体化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浓度,可以使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范围和麻醉深度与非老年患者近似.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