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鸣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

    作者:方俐;李晓裔;刘姝;李想;吴云;何颖;李玉琢;王盼;张代君

    目的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鸣患者的脑血流情况,并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用TCD仪对153例脑鸣患者颅内主要动脉进行检测.结果 153例脑鸣患者中,122例检测出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占79.7%,其中血流速度增快70例(57.4%),血流速度减慢45例(36.9%),血流速度增快患者明显高于血流速度减慢者(x2=8.966,P=0.003),狭窄7例(5.7%).前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35例(28.7%),后循环45例(36.9%),前后循环均改变42例(34.4%),前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x2=3.507,P=0.61).结论 脑鸣患者普遍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有脑动脉狭窄发生,TCD对脑鸣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应作为常规检查.

  • 不同中医证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作者:黄小平;陈文如;郑建宏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性阴茎勃起实验和阴茎血流动力学表现,调查该病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并与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进行对照.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1在深圳市梅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或住院治疗的主诉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31例,年龄31~68岁.选择同期在本院经药物性阴茎勃起实验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35例,年龄39~71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中药新药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并结合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和临床实际,初步拟设3个证型:肝郁证68例,肾虚证43例,血瘀证20例.③在阴茎一侧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30~60 mg加酚妥拉明2 mg,刺激勃起.勃起状态判定采用Porst分级法:0级为完全没有反应;1级为轻微勃起;2级为不完全勃起;3级为正常勃起.阴茎勃起时间指阴茎充分勃起回复到萎软状态之间的时间.④采用AlokaSSD-17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论断标准判定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肥胖患病情况.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年龄、病程,计算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结果:中医诊断为勃起功能障碍131例和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肝郁证和肾虚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平均阴茎勃起时间明显短于血瘀证型和对照组(P<0.05),Porst分级、双侧收缩期大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血瘀证型和对照组(P<0.05).各中医证型与动脉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双侧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双侧血流阻力指数相近.②肝郁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年龄、病程、吸烟指数与合并危险因素数目均明显低于肾虚证、血瘀证和对照组(P<0.05).血瘀证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和病程明显低于或短于肾虚证患者(P<0.05),但吸烟指数与合并危险因素数目均明显高于或多于肾虚证患者(P<0.05).结论:肝郁证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年龄较小、病程短、阴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优、危险因素较少;而肾虚证患者年龄大,病程长,且有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参杂其中,血瘀证患者药物实验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与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接近.

  • 复方丹参滴丸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自身对照比较

    作者:周玉珍;王春芝;丁勇民

    目的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1/2004-1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经颅多普勒检测患者90例,按来检先后顺序编为1~90号,奇数号编入复方丹参滴丸组45例,偶数号编入尼莫地平组45例,复方丹参滴丸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天津天士力制药公司生产,批号:031214)10粒(相当于270 mg)舌下含服,用经颅多普勒分别记录服药前和服药后(5~10 min)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同时记录服药前、后的血压;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片30 mg分别记录服药前、服药后30 min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同时记录服药前、后的血压.结果参加试验者90例,尼莫地平组脱落7例,纳入结果分析83例.①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尼莫地平组服药前后血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复方丹参滴丸组、尼莫地平组服药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可迅速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液循环.尼莫地平口服后可扩张脑血管,减慢脑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

  • 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1999~2001年脑卒中高危患者干预效果评估

    作者:沈凤英;曹奕丰;杨永举;刘丽;刘慧颖

    目的:对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脑卒中高危患者干预3年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①1999-01/2001-12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35岁以上11913人(全镇约2.2万人),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从中筛选出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的2 801例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②2 801例检测对象中,筛选出至少具有1项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值低于70分的脑卒中高危个体623例,作为实验干预对象,进行脑卒中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治疗与控制的指导.③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方中药脑安胶囊(组方为川芎、当归、红花、人参、冰片,国药准字Z31020420,上海祥鹤制药厂生产),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值≤25分,4粒/d;26~50分,3粒/d;51~70分,2粒/d.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值恢复至75分以上时停药.干预1年后复查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623例实验干预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干预前后脑卒中发病情况:航头镇干预前(1995~1998年)脑卒中平均发病率为0.154%,干预后(1999~2001年)脑卒中平均发病率为0.106%,干预后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下降(x2=5.74,P=0.016 6),下降幅度为30.1%.②高危个体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的变化:623例高危个体,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显著升高(P<0.001).③高危个体干预前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干预1年后,623例高危个体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除动态阻力外,平均流量、平均流度、大流速、小流速、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性阻抗、指临界压、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治疗与控制的基础上,实施以脑安胶囊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够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改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

  • 某社区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特征及高危个体筛查

    作者:李艳明;刘卫国;彭婷香

    目的:了解和掌握湖南省湘潭市社区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所辖社区≥40岁的居民进行调查.采用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初筛评估简表,对危险因素显现率及其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统计分析的人数为10140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男性分别为33.6%、17.0%、5.4%、17.9%、32.7%,女性分别为30.7%、17.0%、4.3%、17.4%、30.9%.40、50、60、7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脑血流动力学积分值低于75分,异常率分别为35.01%、43.38%、51.11%、54.39%,总异常率为44.86%.具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等5种危险因素暴露个体脑血流动力学积分低于75分,异常率分别为54.8%、48.1%、59.4%、37.0%、36.7%.结论:湖南省湘潭市五里堆社区人群在40岁以上有危险因素暴露的社区人群中,有45%存在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卒中风险水平升高,脑血管功能损害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在危险因素暴露人群中,尤其应加强有脑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卒中高危个体的预防.

  • 高龄老年呼衰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朱惠莉;周伊南;龚瑾;符礼刚;陈惟隽;徐轶;范志强

    目的 探讨高龄呼衰患者机械通气使用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4例入选对象均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纠正呼衰,在病情稳定时监测呼吸力学和无创心功能.设定机械通气VT按12 ml/kg、10 ml/kg、8 ml/kg、6 ml/kg,PEEP为0、5、8、10 cmH2O,及为PEEPi 75%、100%、125%共28种通气状况时,高龄患者机械通气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1.高龄患者在VT达≥10 ml/kg时,在PEEP设定为0~10 cmH2O范围内;或PEEP≥10 cmH2O时,VT设定在6~12 ml/kg范围内时,均可产生较高的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产生HR和CVP增高,SBP、DBP、CI和CO下降等血流动力学异常.2.同样,PEEP设定为PEEPi 125%时,VT分别为每公斤体重6、8、10、12 ml时,SBP、DBP、CO和CI逐渐降低,HR、CVP与VT成正相关.当VT设定为12 ml/kg,PEEP为PEEPi的125%时,表现为气道峰压和吸气末平台压明显高,肺顺应性低.并出现SBP、DBP、CO和CI明显下降,HR和CVP增高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3.若PEEP和VT同时增大时,气道峰压和吸气末平台压升高更明显,肺顺应性更低;患者的SBP、DBP、CI、CO下降更明显,HR和CVP增高幅度更大.结论 通过本临床研究我们发现高龄呼衰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潮气量等于或大于10 ml/kg时、PEEP等于或大于10 cmH2O或为PEEPi 125%时,易出现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动态血压心电监测在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抢救中意义

    作者:曹耀军;郑以山;钟正江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心电监测在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抢救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抢救成功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了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彩超)检测其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监测肝、肾功能情况,分析比较血压高于110/70 mmHg组(A组),低于90/60mmHg组(B组)及血压在100~110/60~70mmHg组(C组)肝、肾功能损害,再出血百分率以及出血停止时间的变化.结果:A组再出血率明显升高,B组心、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出血停止时间长,C组再出血、脏器损害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1.4 cm,A组再出血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结论:动态血压心电及彩超监测在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抢救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作者:郭乃良;赵中辛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4例肝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经典式原住肝移植术,麻醉前放置Swam-Gaze导管,右桡动脉导管及右股静脉导管,监测麻醉前期,切皮时,无肝前期末,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5 min及术毕各个时期血流动力学参数,用t检验组间变化的差异性.再分别以麻醉前作时照处理数据.结果 24例肝癌患者均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435±48)min,术中出血量(2 258±325)ml.术中输库存浓缩RBC(6.6±1.5)U、血浆(785±68)ml、平衡液(1 856±86)ml、血浆代用品(1 625±115)ml.①切皮时,中心静脉压(CVP),股静脉压(F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下降(P≤0.05或P≤0.01),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也随着降低(P≤0.05),MPAP降低(P≤0.05).②无肝前期末,CVP,FVP,MPAP,PCWP进一步下降(P≤0.01),CO和CI也随着进一步下降(P≤0.01),MPAP也进一步降低(P≤0.01).③无肝期5 min,CVP,MPAP,PCWP,CO,CI以及MPAP进一步剧烈下降(P≤0.01),即使周围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P≤0.05),MPAP依然进一步剧烈下降(P≤0.01),但FVP骤然升高(P≤0.01).④无肝期30 min,股静脉压有所回落(P≤0.01),MPAP,PCWP,CO以及CI较无肝期5 min有回升趋势(P≤0.01).⑤新肝期,CVP,MPAP,PCWP,CO,CI以及MPAP明显回升(P≤0.01);周围阻力下降(P≤0.05),FVP骤然下降(P≤0.01).⑥手术结束时,CVP,FVP及MPAP较新肝期进一步回升(P≤0.01),其他指标如MAP,MPAP,PC聊,CO以及CI也基本上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FVP基本上和CVP相差不大(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原位肝移植术期间,协同麻醉作用,减少全身麻醉药对患者重要脏器的影响,扩张硬膜外阻滞区域血管,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时,可增加回心循环的血流量,部分代替体外静脉-静脉技术的作用,减少血流动力剧烈波动.

  • 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对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姜海涛;熊奇如;夏俊;耿小平;许业传;余宏铸

    目的 探讨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TPTHVE)对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行肝脏巨大肿瘤切除和或肝段切除累计≥3个肝段的43例临床病例,TPTH-VE组18例,传统全肝血流阻断(THVE)组25例,对照分析应用TPTHVE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所有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2%(22/43);病死率为4.7%(2/43);两组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总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TPTHVE能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影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相关性

    作者:孔德润;胡乃中;许建明;张磊;刘功传

    目的研究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影响.方法4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了丹参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腺素、心钠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丹参对血管活性物质与门脉压力关系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丹参治疗后门、脾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量明显减小(P<0.05),但内毒素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降低不明显.结论丹参能有效地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但对内毒素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无明显影响.

  • 瑞芬太尼诱导插管期间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季方兵;夏江燕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诱导插管期间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15例,给予瑞芬太尼、咪唑安定、丙泊酚和哌库溴胺复合麻醉诱导插管.观察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结果 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诱导插管期间SpO2、CVP无明显变化(P>0.05),诱导后插管前(T1)SBP、DBP、HR、RPP较其(T0)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在正常值范围内;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时SBP、DBP、HR、RPP与(T0)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诱导插管期间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

  •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

    作者:罗显荣;李保安;朱新运;杨吉武;邹柳华;程海虹;何小华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36例肝移植的手术中,经患者右锁骨下静脉插入漂浮导管,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30 min、新肝期30 min及手术结束时测定每例患者的心输出量(CO)、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肺动脉舒张压(PADP);并比较患者术中各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患者无肝期心输出量和肺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新肝期心输出量和肺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无肝前期发生肺动脉高压7例(19.44%),无肝期4例(11.11%),新肝期21例(58.33%),手术结束时10例(27.77%).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无肝前期和新肝前期为显著.

  • 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艳英;张在人;王丹;赵德利;刘悦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及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和4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肝脏疾病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依次常规行全肝平扫,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所得数据经灌注软件处理后,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射血分数(HA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荆到达时间(IRFTO)和基础图像(Base).结果:肝细胞癌组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组HBV,HAF与正常肝组织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肝细胞癌组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组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细胞癌组HBF与正常肝组织组,海绵状血管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T灌注参数和函数图可定量评价正常和病变肝组织血流状态,血管通透性和肝动脉供血的比例.HBV,HAF升高对鉴别肝细胞癌,肝海绵状血管瘤与正常肝组织具有显著意义.HBF升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MTT缩短,PS升高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 盐酸替非罗班治疗对PCI术后TIMI血流的影响

    作者:王国华;刘辉;廖湘海;邢祖忠;刘翔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STEMI行急诊PCI有无复流或慢血流患者58例,分为实验组(冠脉内推注并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常规治疗)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比较TIMI血流情况、MACE.[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恢复及TIMI3级明显较对照组高(87.5%比46.15%,56.25%比11.5%,P<0.05);MACE发生率实验组校对照组减低(5%比16.3%,P<0.05).[结论]血小板GPⅡb/Ⅲa(替非罗班)受体拮抗剂冠脉内推注后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可改善TIMI血流,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

  •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伯毅;罗杰;郑翔;秦成名;郑晓丽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8例IABP治疗的患者,比较IABP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比较死亡组与成活组IABP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介IABP应用效果.结果 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P<0.05),IABP期间死亡组与成活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IABP的应用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CCVI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雪娜;尹雅芙;李亚明;任艳;金友贺

    目的 观察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20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组织结构异常、临床确诊为CCVI患者行SPECT显像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别测定rCBF、局部脑血流量降低百分比、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V)、脑动脉搏动指数(PI).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者.结果 20例CCVI患者中,95%(19/20)患者出现rCBF减少,主要灌注降低区为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80%(16/20)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结论 对CCVI患者进行rCBF及TCD检测,有助于观察病变部位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早期脑血流量变化可提示患者预后,为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 左室和双心室起搏对犬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黄志辉;王俊华;刘朝中

    目的 探讨左室和双心室起搏对QRS波时限(QRSd)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只犬,开胸后于心外膜随机行右室心尖部、左室及双心室起搏,起搏频率为150次/min,起搏稳定15 min后测定QRSd、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指数(CI).结果 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左室起搏时QRS波时限缩短不明显(P>0.05),而双心室起搏时QRS波缩短明显(P<0.05);左室及双心室起搏时心指数显著增加,两种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心室起搏可同步改善心室的电活动及机械活动,而左室起搏不同,没有实现电同步但仍可获得近似于双心室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依托咪酯乳剂在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作者:漆勇;郭建荣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时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年龄>65岁的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依托咪酯诱导组和丙泊酚诱导组,观察基础值、注药后、插管时、插管后1、3、5 min时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依托咪酯组麻醉诱导后各观测点SBP、DBP及HR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变化;与基础值相比,丙泊酚组病人注药后及插管后1、3、5 min SBP、DBP均下降,注药后HR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托咪酯组相比,丙泊酚组注药后及插管后1、3、5min SBP、DBP明显降低,注药后H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在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丙泊酚.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全麻术后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段雪琴;谭滇湘

    目的 观察全麻术后应用瑞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佳剂量.方法 选择ASA I-Ⅱ级择期全麻的上腹部手术患者50例,随机等分为5组,即对照组(A)和4个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组(B、C、D、E),对照组在气管拔管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瑞芬太尼组分别在拔管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0.50、0.75、1.00)μg/kg,观察拔管用药前(T1),用药后拔管即刻(T2)和拔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后不良反应.结果 与拔管前比较,A组拔管后BP升高、HR增加(P<0.01),B组在T2、T3时点B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增加(P<0.05);C组在各时点BP下降(P0.05),C、D、E组拔管后BP、HR均低于A组(P<0.05);SpO2在各组间及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呛咳发生率高于瑞芬太尼各组(P<0.05),随着瑞芬太尼的用量加大,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 拔管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可预防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气管拔管前用0.5 μg/kg瑞芬太尼可能是恰当的剂量.

  • 肝硬化患者的肺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作者:施正超;吕夕明;夏宣平;李荣洲;任宗海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对7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A、B、C级分别为27、28、18例)和4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肝硬化患者并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反流法检测肺动脉内径及压力.结果 肝硬化Child-Push A、B、C级各组间肺动脉内径依次增宽、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和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54,0.5,P<0.05),ET-1和肺动脉内径以及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51,0.38,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肺血管扩张、肺动脉压力增高,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NO、ET-1参与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机制.

7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