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离性障碍案

    作者:刘丽花;牛红月

    患者,女,47岁.初诊日期:2017年7月11日.主诉:双下肢放电感7年余.病史:自觉坐月子期间护理不当,初起出现双下肢酸胀感,未予重视.7年前每于夜间平卧约30 min后自觉双下肢对称部位放电感,每夜发生放电感的部位不固定,遇热遇寒及紧张时加重,晨起下床活动后腿部不适减轻甚则消失.

  •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赵一博;陈友庆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性障碍.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DID患者与其它精神疾病患者在人格特征和症状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为DID的诊断提供了支撑.DID的治疗目标往往并不是消除其他人格,而是达到各人格相互合作的稳定状态,为此治疗师普遍采用了阶段性的、多元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未来的研究应该促进DID患者特征的实证研究在诊断程序中的应用,通过不同流派治疗方法与DID治疗的结合,形成多元化系统化的治疗模式.

  • 住院士兵分离性障碍27例分析

    作者:贾红云;晏芳婷;贾淑云

    分离性障碍是部队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之一,明显影响士兵的心身健康、职业功能以及社会功能.2009年10月-2010年9月,我们分析了我院分离性障碍住院患者27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临床表现,以期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现分析报告如下.

  • 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自杀态度研究

    作者:徐宝昌;何为民;甘建光

    目的探讨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自杀态度及可能原因.方法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对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并与正常群体进行对照.结果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QSA总分、因子Ⅲ、因子Ⅳ分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分离性障碍自杀未遂者在自杀态度上与正常人存在着矛盾的反应倾向,这种矛盾性主要表现为对安乐死及自杀者家属的矛盾反应.

  • 健康教育对分离性障碍患儿家属养育方式、 焦虑抑郁症状干预效果的对照研究

    作者:崔红霞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分离性障碍患儿家属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90例分离性障碍患儿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4周,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进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儿出院1年后随访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EMBU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随访1年后,研究组患儿疾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分离性障碍患儿家属的养育方式,减轻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儿的疾病复发率.

  • 分离性障碍抑或精神分裂症一例报道

    作者:葛海燕;饶顺曾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患者女,35岁,已婚,专科学历,病前从事行政管理,湖北宜昌人.1.2 现病史 2007年10月患者生下女儿休息1年后再次上班,自感压力大,工作上跟同事常有分歧,时常跟老公诉说同事的不是.此时丈夫事业正处于低谷期,对其关心减少,夫妻间经常出现争吵,显烦躁,有时争吵后会歇斯底里哭闹.2009年下半年起丈夫发现患者对其态度明显冷淡,自称有心上人,反复要求离婚.

  •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中分离性障碍的调查

    作者:俞峻瀚;肖泽萍;戴云飞;张天宏;王兰兰

    目的 调查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中分离性障碍的患病情况.方法 以分离性体验量表(Dissociative Experiences Scale , DES)和临床晤谈对总共569例研究对象中分离性障碍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诊断为分离性障碍的患者共计28名,在入组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中患病率为15.29%.结论 根据DSM-IV诊断标准和临床晤谈结果,在中国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中确实存在相当比例的患者符合分离性障碍诊断.

  • 分离性障碍的神经影像和电生理研究进展

    作者:张璇;俞峻瀚;肖泽萍

    分离性障碍是个体的意识、记忆、身份和环境的感知等本应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出现解离所发生的各种功能障碍.对分离性障碍的研究已从流行病学调查、童年期创伤经历以及分离障碍的诊断归属等方面,逐渐扩大到影像学和电生理等方面.本文对分离障碍进行形态和功能的影像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行综述.

  • 分离体验量表中文版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璇;俞峻瀚;张叶文;Colin A Ross;Benjamin Keyes;肖泽萍

    目的:探讨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分离体验量表第二版(DES-Ⅱ)中文版评定的信度和效度.方法:404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分离体验量表的评定.6周后在初筛病例中随机抽取样本数20%进行量表重测.将DES-Ⅱ量表初筛评定结果按得分高低随机排序并分组抽样:0~10分第一组抽取样本数的10%;10 ~20分第二组抽取30%;20 ~40分第三组抽取50%;40分以上第四组抽取100%.抽取99例样本进行DDIS量表评定,其中完成量表并符合分析要求量表80例,验证DES-Ⅱ中文版和DDIS分量表的相关效度. 结果:DES量表各项目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在0.566~0.728之间;DES-Ⅱ中文版评定量表的Cronbach's的α系数为0.957;量表奇偶分半系数分别是0.843、0.883.6周后重测量表相关系数为0.617;DES得分分组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49.DES量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量表为单一因子的一维量表.对DDIS量表除外躯体性主诉和物质滥用之外所有的13个分量表和DES量表进行关联效度分析,DDIS分量表和DES得分相关系数在0.306 ~0.720之间,DDIS分量表得分相加的和DES因子分的相关系数为0.994. 结论:分离体验量表DES-Ⅱ中文版信度和效度较好,DES和DDIS各分量表的相关性较高.DES量表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有效工具,具有临床和科研应用价值.

  • 分离性障碍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显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璇;隋忠庆;宋天彬;俞峻瀚;肖泽萍;肖存利;王旸

    目的 探讨分离性障碍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大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 6例分离性障碍患者(研究组)及6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功能连接网络分析方法对患者及对照组的大脑功能网络连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后扣带回(PCC)感兴趣区前额叶的激活低于对照组,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额叶、右侧小脑后叶、左侧小脑后叶以及小脑扁桃体与脑干部位存在脑功能连接强度的减低.结论 分离性障碍患者脑内某些脑区存在静息态功能连接异常,静息功能MRI可望为分离性障碍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支持.

  • 癔症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王创;雷美英;江源;郭文斌;李红政

    癔症是一组概念在不断变化的疾病,难以用精神病或神经症的概念去对应.同时癔症又是一个逐渐被废用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disorder,CD)和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是指一种不符合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现代解剖学或生理学的躯体功能紊乱.分离性障碍是指个体的意识、记忆、身份和环境感知等本应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出现解离而导致的各种障碍.由于癔症定义主观性较强,表现形式繁杂多变,给癔症的识别和诊断带来诸多困难.

  • 产科分离性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邓杰;蒙淑珍

    分离性障碍,旧称“歇斯底里症/癔症”.西方近来倡导使用“分离性障碍”,它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1].该疾病有精神、神经或躯体症状,但无器质性损害体征.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60例产妇中有5例患分离性障碍,在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同时通过实施心理暗示治疗,患者全部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分离性障碍(昏睡)1例

    作者:冯帆;王芳;刘艳骄;汪卫东

    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以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为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患者通常有表演性人格特征,且受暗示性高。本文介绍1例以昏睡为主要表现的分离性障碍病例,并且通过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中暗示,对比领悟技术治疗,得到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