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灸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梦阳;谭洁;张泓;邹莹洁;黎帅;郭奎奎;赵东凤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灸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18年1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F)、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bsco、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Excel软件进行腧穴频数统计,分析选穴特点.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病例数1651例.临床疗效资料合并:异质性检验P =0.74,I2=0%,OR=-6.39,95%可信区间:[4.55,8.88],Z=10.84(P< 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症状评分资料合并:异质性检验,P=0.56,I2=0%,WMD=3.20,95%可信区间:[1.38,5.02],Z=3.45(P< 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腧穴频数统计5次以上盼穴位:风池、玉液、金津、廉泉、百会、舌三针、哑门.归经频数统计前5位:经外奇穴、督脉、足少阳胆经、任脉、足阳明胃经.结论:针灸配合言语训练/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言语训练、药物、常规),针灸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选穴多以舌、咽喉、颈项局部穴位为主,经外奇穴及经验效穴居多,进一步证据仍有待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提供.

  • 舌体分区多针点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30例

    作者:贾力;白洁;刘东;常悦松;孙鹏;赵国栋;黄德才

    目的 观察舌体分区多针点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舌体分区多针点刺配合言语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言语训练,疗程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评估.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对患者的言语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舌体分区多针点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

  • 运动性构音障碍言语、声学及疗效的研究

    作者:

    目的观察汉语普通话应用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康复生理途径法对18例患者康复40 d.采用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的长发声时间(MPT)、频率、音量、发声时的每秒气流量;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大呼气中期流速、大呼气流量等,并用普通话单词表和语句检测语音清晰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18例患者MPT均缩短,每秒发声气流量较明显降低;治疗后患者的MPT均明显延长(P<0.01).治疗前,FVC明显低于预期值,治疗后增加(P<0.05).治疗后,篇章水平正答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肺功能检测仪、语言清晰度和篇章正答率检测是较好的综合评定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言语和发声的方法;康复生理途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交流能力.

  • 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查及疗效

    作者:何怡;庞子建;李胜利

    目的 观察汉语普通话应用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空气动力学检查的特点及康复疗效.方法 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选取45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应用康复生理途径进行康复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言语空气动力学系统(PAS6600)测量患者肺活量、长持续发声及发音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治疗后呼气峰值流量、发音时平均声压级、声门下压和声门阻力均优于治疗前(t>2.474,P<0.05),呼气气流持续时间、呼气量、音调、长发声时间、平均气流率和发声效率有所改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类型构音障碍间喉发声空气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空气动力学检查可作为构音障碍疗效判定的有效工具,但不宜用于各种构音障碍的鉴别或分类诊断.

  • 运动性构音障碍言语、声学、共鸣水平机制及康复疗效研究

    作者:庞子建;李胜利

    目的 观察汉语普通话应用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31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63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及正常人的长发声时间(MPT)、频率、音量、平均气流率(MAR);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大呼气中期流速、大呼气流量;鼻流量检测仪检测鼻流量;测定发音轮替运动速度(AMR);用言语清晰度测试卡检测患者言语清晰度.对所有患者均应用康复生理法进行康复治疗.对其中16例进行复测.结果 患者喉发声功能、肺功能低于对照组(P<0.05);元音、非鼻音单音、单词及句子鼻流量值高于对照组(P<0.05);鼻音单词及句子鼻流量值无显著性差异;轮替运动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言语清晰度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长发声时间明显延长,呼吸功能明显改善,发声轮替运动速度明显增加,言语清晰度明显提高(P<0.01),而音调、音量、平均气流率及各测试音的鼻流量值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言语清晰度的相关因素包括长发声时间和轮替运动速度.元音/I/及非鼻音句子鼻流量测定与鼻音化主观判定之间有一定的一致性.结论 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呼吸功能、喉发声功能显著降低;共鸣功能异常,存在鼻音化现象;轮替运动速度显著降低;言语清晰度差.康复生理法治疗可以改善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发声、呼吸、构音及交流能力,但对共鸣功能无明显效果.长发声时间越长、特定时间内说/pa、ta、ka/次数越多,言语清晰度越高.鼻流量测定可作为判定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鼻音化情况的客观指标.

  • 运动性构音障碍言语声学水平客观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维佳;李胜利

    构音障碍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与言语产生有关的运动控制障碍而引起的运动性言语障碍.构音障碍降低患者的言语清晰度和社会交流能力,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构音障碍的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及客观仪器检查,后者主要有电子喉镜、声门图、电子腭位图、鼻流量测定以及包括语图、轮廓声谱图、扰动和噪声测量在内的声学分析等.其中利用多维嗓音程序进行定量声学分析是国外常用的研究方法.国内多将此项技术用于正常人群及喉科疾病患者嗓音研究,也用于腭裂、帕金森病和脑瘫患者语音特征的研究,尚未见到关于运用多维嗓音程序对脑血管病及脑外伤所致构音障碍进行声学分析的报道.

  • 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发音时构音运动学特征:基于电磁发音动作描记仪的研究

    作者:冯小欢;丘卫红;陈兆聪;武惠香;覃晓逸

    目的 利用电磁发音动作描记仪(EMA)探讨脑受损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发音时构音器官的运动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6例(构音障碍组)及年龄和性别相似的健康受试者10例(健康对照组).运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对患者构音障碍严重程度进行评定,运用EMA对两组构音器官运动学特征进行测评.采集运动数据的微型传感器分别粘贴于受试者唇、舌(舌尖、舌面、舌根)及下颌处,参考传感器粘贴于鼻梁处,所有微型传感器均粘贴于受试者矢状面中轴线上,以追踪和采集受试者各构音器官的运动学参数(包括持续时间、速度、加速度、运动距离及位移运动轨迹),评估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音节重复任务,发音材料由声母(/d/、/t/、/j/、/q/、/g/、/k/、/b/和/p/)和韵母(/a/、/ia/或/iu/)构成,产生有汉语意义的不同音节,每个音节重复3次.利用Praat软件和Matlab软件对音频和运动数据进行处理.与健康受试者比较,分析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运动学特征.结果 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评估显示,患者构音障碍严重程度为中度到极重度.EMA测评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构音障碍组发不送气音和送气音时,舌尖、舌面、舌根和唇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距离减少(t>2.422,P<0.05),下颌运动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距离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16,P>0.05);舌尖、舌根和下颌运动持续时间延长(t>3.369,P<0.05),舌面和唇运动持续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146,P>0.05).发不送气音与送气音相比,健康对照组发送气音时舌尖、舌根和下颌运动持续时间增加(t>2.156,P<0.05),而构音障碍组各构音运动学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675,P>0.05).两组运动学参数和同步声音音频图像分析显示,构音障碍组构音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未呈现一定规律;声音音频变化无规律,连续发三个/da/音时持续时间不均等;构音运动上下位移与前后位移协调性差,运动轨迹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前后位移幅度较健康受试对照组偏小.结论 EMA通过对构音器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量化测评,可揭示脑损伤后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运动学特征.

  • 利用声学语音学技术对常见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张庆苏;庞子健;罗薇;李胜利;何怡

    目的 利用声学语音学技术比较分析常见类型的运动性构音障碍在较短时间内(2周)康复治疗前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脑血管病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30例,其中痉挛型12例,弛缓型8例,共济失调型9例,混合型1例,接受2周共10次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在深呼吸下持续发/a/音的平均长发声时间、平均发声频率及平均发声强度,采用Kay电脑语音工作站CSL-4500型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效果.结果 不同类型构音障碍在发声参数上不同,其中痉挛型与弛缓型平均发声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痉挛型与失调型平均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驰缓型与失调型平均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所有构音障碍患者的发声强度都有显著提高(P<0.01),发声时间和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变化显著(P<0.05),弛缓型构音障碍患者长发声时间变化显著(P<0.05),失调型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及发声时间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础的呼吸与发声训练在短期内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的提高有明确效果;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声音参数变化差异明显,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策略;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在声音参数上有显著差异,为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 针灸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

    作者:付玉婷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配合言语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7)患者给予针灸配合言语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n=36)患者实施单一的言语训练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构音评定分数。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构音评定分数均有显著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构音评定分数(70.03±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构音评定分数(50.39±1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言语训练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构音水平,大大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王一岩;刘春霞;司惠芳

    目的 探讨强制性使用构音器官综合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力.方法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分类法对24例患者进行评价,对患者的构音器官进行强制性综合训练,包括沟通欲望的培养、松弛训练、呼吸训练、正常发音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动作训练、强化训练手段、音乐疗法、辅助疗法等.在初次训练、训练后第3,6周采用BDAE进行评价.结果 24例初次评价时BDAE达2级以上者4例,训练6周后达17例,24例构音器官功能检查中,肺、喉、唇、舌及下颌功能基本恢复,有轻度口角下垂9例,流涎1例,在构音检查中有8例患者在帮助下能完成短文、小诗的朗读,有3例患者在5 min会话测试中合格,有6例患者的言语速度达到80~100个字/min.结论 早期对构音器官进行正确的强制性综合训练,坚持不懈的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有显著的康复效果.

  • 针灸联合康复干预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侯利红;马玉翠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干预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将120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检测两组临床治疗前后的声学、言语和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相关指标,并统计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大发音时间均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词语、语句和篇章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词语和语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声学和言语障碍,提高患者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PNF技术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秀萍;郑春红;杨传东;张跃文;王淑霞;杨锦华

    目的 探讨在常规运动性构音障碍治疗基础上加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轻度至中度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PNF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PNF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NF技术,每次15 min,每周5次.每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与治疗前(入组时)、治疗中(治疗4周)和治疗后(治疗8周)用Frenchay评定法进行构音障碍评定.结果 PNF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Frenchy评定结果在治疗前、治疗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及治疗后PNF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0.0% vs 46.7%,P<0.05;83.3% vs 56.7%,P<0.05).结论 应用PNF技术治疗能明显提高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疗效.

  • 综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疗效

    作者:于国华;吴芬;李俊

    目的:探讨综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构音障碍评定表》、失语症筛查表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排除失语症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系统训练包括松弛训练、呼吸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训练、构音类似运动训练、构音训练、韵律训练、视、听觉反馈的训练以及低频电刺激结合发声训练。治疗1个月后再次采用《构音障碍评定表》进行构音器官运动及构音的评定。对患者治疗前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61例患者在构音器官运动及构音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构音器官运动:治疗后在长发音时间、头部控制、唇力度、舌外伸范围、灵活度方面改善率明显提高(P <0.01或 P <0.05)。构音检查:治疗后较治疗前50单词检查[(22.84±14.81)个比(30.83±14.97)个,P <0.01)]、142个音节复述检查均明显提高[(52.42±43.49)个比(70.27±49.36)个,P <0.05)],文章正答率亦明显提高[(0.38±0.32)%比(0.52±0.31)%,P <0.05)]。结论采用综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何荷;龙威力;黄洁

    构音障碍在脑卒中发病率极高,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言语康复,本文就此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