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动性构音障碍言语声学水平客观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维佳;李胜利

    构音障碍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与言语产生有关的运动控制障碍而引起的运动性言语障碍.构音障碍降低患者的言语清晰度和社会交流能力,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构音障碍的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及客观仪器检查,后者主要有电子喉镜、声门图、电子腭位图、鼻流量测定以及包括语图、轮廓声谱图、扰动和噪声测量在内的声学分析等.其中利用多维嗓音程序进行定量声学分析是国外常用的研究方法.国内多将此项技术用于正常人群及喉科疾病患者嗓音研究,也用于腭裂、帕金森病和脑瘫患者语音特征的研究,尚未见到关于运用多维嗓音程序对脑血管病及脑外伤所致构音障碍进行声学分析的报道.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早期语音声学研究

    作者:龚大伟;范萍;邱畅;董文文;顾文涛;章文斌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构音障碍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11月行STN-DBS治疗的10例PD患者(PD组),同时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健康对照组).对未服药状态下的10例PD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未开机、开机后1个月和开机后3个月,在相对安静的房间录制语音,应用Praat软件分析语音信号并提取3个基频参数,分别为基频均值、基频范围和基频标准差.同时对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语音信号采集和分析.结果 PD患者术后1个月未开机时,语音的基频范围[PD组为(15.5 ±4.8) St、健康对照组为(22.5 ±5.6) St,t=-2.962,P=0.008]和基频标准差[PD组为(2.4±0.7)St、健康对照组为(3.7±0.8)St,t=-4.017,P=0.001]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D患者开机后1个月时,语音的3个基频参数与术后1个月未开机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机后3个月时,语音的基频范围[开机后3个月为(19.2 ±3.8)St、术后1个月未开机为(15.5 ±4.8)St,P=0.017]和基频标准差[开机后3个月为(3.2±0.8)St、术后1个月未开机为(2.4±0.7)St,P=0.001]均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未开机时,且与健康对照组间3个基频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N-DBS治疗早期能改善PD患者语音语调单一的特征,缓解患者喉部肌肉及声带僵硬情况.

  • 声带息肉的发生部位与手术效果的声学评价

    作者:路承;王林娥;张道行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的单发声带息肉在手术前后嗓音客观声学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48例女性单发声带息肉患者术前行Olympus内镜测量器检查,明确声带息肉的位置、形态;使用MDVP嗓音分析软件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1周行声学分析检查.比较分析声学参数基频FO、频率微扰百分比Jitt、振幅微扰百分比Shim、噪谐比N/H之间的变化.结果 ①术前:基频FO元音/a/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I/和/(ae)/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I/和/(ae)/3个元音的Jitt、Shim、N/H声带息肉前1/3组均明显高于中1/3组,其中/I/和/(ae)/两元音的N/H两组间差异不显著.②术后3天:3个元音的基频FO显示声带息肉前1/3组较中1/3组平均值稍低;3个元音的Jitt平均值显示声带前1/3组较中1/3组平均值稍低;/a/、/(ae)/音的Shim平均值声带息肉前1/3组比中1/3组值略高;3个元音的N/H平均值声带息肉前1/3组与中1/3组相似.③术后1周:3个元音的FO、Jitt、Shim、N/H平均值声带息肉前1/3组与中1/3组相似.结论 声带息肉术后声嘶均有明显好转;术后3天声带息肉前1/3组较中1/3组声嘶明显,但术后1周基本相同,提示声带息肉术后恢复时间为1周左右.

  • 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的嗓音矫治

    作者:李革临;侯倩;李莉;韩曙光;俞方

    目的 评价一种治疗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的综合嗓音矫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采用嗓音矫治方法治疗的患者,使用声学分析、语图、电子喉镜评估治疗前后的声音质量、喉腔发音状态,对声学分析参数基频(F0)、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嗓音矫治后,jitter、shimmer值明显降低,语图显示声音信号的噪音成分减少,电子喉镜显示声门闭合、声门上收缩情况改善.结论 该综合嗓音矫治方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嗓音质量,可用于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前后的嗓音分析

    作者:李博;张道行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对发声的影响.方法对21例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成年男性患者分别在行腭咽成形术前1天、术后1月左右采取5个基本元音[a][e][i][o][u]的声学样本,同时患者使用VHI(voice handicap index)量表对术前、术后发声进行自我评价.对每位患者术前、术后的各项嗓音声学分析参数及VHI数值进行统计学对比.对变化的声学参数与术中切除组织体积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患者5个元音的基频,第1、2共振峰无统计学差异.在[a][o]元音中第3共振峰明显降低,同时这种改变和切除组织量成正相关.患者的术前、术后VHI量表自我评价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21例发音评价检测显示,UPPP对成人的发声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高频共振峰会有所变化.从事歌唱、戏曲等专业用声者应认识到这种改变.

  • 聋儿汉语塞擦音发音清晰度的声学分析

    作者:黄菊;吕明臣

    一般认为,汉语中的辅音比元音更影响语言的可懂度.在获得辅音的过程中,"塞擦音"通常是健听儿童较难掌握的一类音.对于聋儿,更是如此.为了进一步认识聋儿难以获得塞擦音的原因,本文通过实验,以20例配戴助听器的聋儿作为实验对象,以语言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声学的知识和手段,对聋儿塞擦音(z/ts/、c/ts'/、zh/t(ξ)/、ch/t(ξ)'/、j/t(e)/、q/t(e)'/)的获得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影响聋儿获得塞擦音的规律性原因,使聋儿更好地获得塞擦音,提高言语清晰度.

  • 听障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变调的声学研究

    作者:张磊;韩秀华;彭云晖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变调的声学特点.方法比较60名听障和60名健听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时基频大值,小值,调域,拟合斜率等声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类儿童基频大值F0max单发位置显著大于前去(P<0.05)和后去(P<0.01),且前去的F0max显著大于后去(P<0.01);(2)听障儿童基频小值F0min在单发和后去位置均显著大于健听儿童(P<0.01),前去位置两类儿童的F0min无显著性差异;(3)听障儿童的调域F0(max-min)显著小于健听儿童(P<0.01),两类儿童调域F0(max-min)单发位置显著大于后去(P<0.01)和前去(P<0.01),且后去的F0(max-min)显著大于前去(P<0.01);(4)听障儿童拟合斜率F0K前去位置显著大于健听儿童(P<0.01),单发和后去位置两类儿童的F0K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听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去+去"连读时会产生连续变调现象,表现出接近于成人去去变调发音的走势.但听障儿童去去连读的能力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表现出后去终点基频较高、调域偏小和协同发音不经济等现象.

  • 听障患者辅音的声学分析

    作者:郭晶;刘勇智

    耳聋对于听障患者不利的影响之一,就是妨碍他们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目前对于听障患者言语能力发展变化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发声情况的声学分析研究相对较少,汉语中有许多方言同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及发音部位区别较大。辅音的声学分析很多,本文主要对听障患者的普通话的辅音声学分析方法进行初步总结。

  • 气动式人工喉临床应用及计算机声学效果测试

    作者:刘波

    目的:将气动式人工喉应用于全喉切除患者,并采用计算机声学测试方法对该人工喉声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旨在为客观评价人工喉的发音功能及技术改进提供指标参数.方法:选择2002-01/2007-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喉癌全喉切除气管造瘘患者60例.应用气动式人工喉并经过发音训练,3个月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声学(声时、声强、语图等)效果的评价.①声时及一口气音节数;I级:声时10 s以上;一口气音节数10个以上;发音清晰,整句表达流利,可听距离>8 m.Ⅱ级:声时6~9 s;一口气音节数6~9个;发音清晰,整句表达较顺利,可听距离5 m.Ⅲ级:声时5 s以下;一口气音节数5个以下;发音基本清楚,表达能力尚可,可听距离3 m.②大声强;发声强度达80 dB以上为正常.③语图:正常元音语图特点为:谐波呈正弦,均匀,规律的波纹状,第1、2共振峰带明显而清楚,4 000 Hz以上的高频区噪声成分极少.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专人指导训练,60例患者39例达Ⅰ级,14例为Ⅱ级,仅7例为Ⅲ级.②大声强:平均85.5 dB.③语图特征基本同健康人;低、中频区声能较集中,高频区声能逐渐降低.结论:该气动式人工喉具有操作简单、语音清晰.发声强度、音调、音色等均接近正常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主客观联合评估嗓音训练对教师嗓音障碍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文俊;孙利兵;何霞;于文永;郑智英;王斌全

    目的 利用主客观评估评价嗓音训练改善教师嗓音障碍患者嗓音质量及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47例有嗓音障碍但声带无器质性病变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教师嗓音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的嗓音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缓解喉部肌肉、改善声带运动及重建发音方法等.训练前后用嗓音声学分析和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中文版进行评估.结果教师嗓音障碍患者接受嗓音训练后嗓音声学参数基频微扰和振幅微扰显著下降,分别由1.06(0.79,1.38)%、2.71(2.16,3.24)%降至0.78(0.59,0.99)%、1.64(1.0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49、-4.121,P<0.05);嗓音障碍指数和长发音时间明显上升,分别由-2.23±0.75、(9.87±2.61)s升至-0.43±1.65和(12.81±1.9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7、-5.273,P<0.05);VHI量表评分明显下降,总分由(37.41±4.96)分下降至(26.31±4.29)分,除情感功能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5、5.881、11.483,P<0.05).结论嗓音训练可以减轻教师嗓音障碍的程度,增加发声过程中呼吸系统的动力支持,改善教师嗓音质量;主客观联合评估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患者的嗓音质量,为嗓音质量的好转提供参考依据.

  • 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手术后引起嗓音改变机制的研究

    作者:郑磊;韩友娜;郑富春;杨志勇;王晋超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手术前后嗓音声学参数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接受FESS术的患者和30例正常人术前及术后6周的嗓音声学参数资料,根据诊断将病人分为A、B、C3组,同时将30名正常的人设为D组.运用嗓音分析软件进行嗓音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频率微扰、振幅微扰、谐噪比、基频的变化.结果:①FESS手术后,各组的基频同术前相比无明显区别.②双侧鼻息肉完全或接近完全阻塞的患者术后的Jitter、Shimmer、HNR变化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手术前后F0相比,差距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ESS手术前后共鸣腔的变化会引起患者嗓音的变化,且术前鼻腔阻塞越重,术后嗓音参数改变就越明显.

  • 声学分析技术在全口义齿语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戎力;孙跃珍;迟梅;何春俐;刘阳

    目的:采用数字化语图仪USSA语图频谱分析系统,对全口义齿修复患者进行语音功能检测,以探讨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语音功能的恢复程度,声学分析技术在全口义齿语言临床学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无牙颌患者戴全口义齿前、后与正常对照和进行语音a/i/u的检测并对其共振峰参数频率值(F)、能量值(P)的USSA语音频谱的分析.结果①全口义齿修复前,患者语音功能发a/i/u均失常.②全口义齿初戴时发a/i音即可接近正常,而发u音时失常,但戴牙后一周,发u音时可接近正常,且达到极限.结论: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语音功能可迅速恢复,主要集中在第一周,以后各周相对减少.该USSA系统,使语音的分析研究由听觉判断上升到视觉判断,从客观上反映语音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价语音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声学分析技术在全口义齿语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戎力;孙跃珍;刘阳

    目的:采用数字化语图仪—USSA语图频谱分析系统,对全口义齿修复患者进行语音功能检测,以探讨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语音功能的恢复程度,声学分析技术在全口义齿语言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无牙颌患者带全口义齿前、后与正常对照和进行语音a/i/u的检测并对其共振峰参数频率值(F)、能量值(P)的USSA语音频谱的分析。结果:(1)全口义齿修复前,患者语音功能发a/i/u均正常。(2)全口义齿初戴时发a/i音即可接近正常,而发u音时失常,但戴牙后一周,发u音时可接近正常,且达到极限。结论: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语音功能可迅速恢复,主要集中在第一周,以后各周相对减少。该 USSA系统,使语音的分析研究由听觉判断上升到视觉判断,从客观上反映语音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价语音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发音障碍严重指数在25例声带息肉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武宁;吴铖林;李永湘;钟晖;毛海燕

    目的 探讨发音障碍严重指数(DSI)在声带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DIVAS2.5声学分析软件对25例声带息肉患者(病例组)术前及术后1周、2周、3周进行DSI检测及嗓音声学分析,与30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DSI的特征及可靠性.结果 声带息肉患者术前均有较高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及较低的DSI,结果均能提示嗓音功能受损.声带息肉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1周嗓音功能得到改善,而且DSI能敏感反映嗓音功能的变化.术后2周基频微扰、振幅微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SI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嗓音功能未完全正常,DSI 能敏感反映嗓音状态.术后3周,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嗓音完全恢复.结论 在25例声带息肉患者中,DSI较扰动分析能够更敏感地反映嗓音变化情况.

  • 穴位针刺治疗喉部慢性炎症的喉镜观察及声学分析

    作者:陆美萍;徐洁洁;陈曦;乔明哲;陈军;俞明

    目的:客观评价穴位针刺治疗喉部慢性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双侧人迎、列缺、造海穴对40例喉部慢性炎症患者(单纯性13例;肥厚性5例;声带小结15例;声带息肉7例)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喉镜检查及声学分析,观察喉部病变及嗓音声学特征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痊愈8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82.5%.结论:穴位针刺治疗喉部慢性炎症具显著疗效,尤其适用于慢性单纯性喉炎及声带小结.

  • 声门型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发声功能评估

    作者:周杰玉;吴昊;周维镕

    目的:研究声门型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发音功能重建术式与术后嗓音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Dr.Speech4.0嗓音分析软件,对48例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采用窜带下拉、双蒂接力肌、颈阔肌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前1天、术后6个月、术后1年行发声功能测试,对基频、频率微扰、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大发声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术后嗓音质量逐渐好转,术后6个月~1年嗓音逐渐进入稳定期.结论:发声功能恢复与手术方式及重建方法密切相关,创伤大小、修复体功能特性、新声门形态以及发音时新声门能否良好闭合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术后嗓音质量.手术修复应尽量减少术后声门上结构代偿振动参与发音导致的嗓音质量下降.

  • 声带良恶性增生疾病嗓音的声学参数分析

    作者:徐洁洁;祁沁红;徐其昌;黄昭鸣

    目的观察研究正常及声带良恶性增生疾病嗓音声学特征,探讨计算机声学测试技术在喉疾病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嗓音声学测试系统对80例正常成人及140例声带良恶性增生疾病患者元音信号进行检测,对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声门噪声能量(NNE)等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病态嗓音均表现一项或几项声学参数值高于正常,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声带良性增生组jitter值大于正常者占24%,shimmer占83%,NNE占58%;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值约升高1~1.5倍左右。声带不典型增生组jitter值异常者占56%,shimmer值占90%,NNE值占74%;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升高1~2.5倍。喉癌组jitter、shimmer、NNE值高于正常者分别占87%、94%、90%;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值升高4.5~5倍左右。结论计算机声学分析各项参数可作为嗓音定量评价的客观指标,有助于喉部病变性质的初步鉴别及动态观察预后。

  • 声学和电声门图测试在声带息肉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戴戈异;黄浠

    目的比较分析声带息肉患者术前、术后声学参数和电声门图(EGG)波形的变化.评价声学和EGG测试在声带息肉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Dr.Speech Science fot windows软件对86例声带息肉患者术前、术后及30例正常人进行声学和EGG测试,分析其波形和参数.结果在声学测试中,声带息肉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声能量(NNE)均高于正常组;而且声带息肉术前、术后Jitter、Shimmer、NNE值有显著差异.其中Shimmer和NNE敏感性高,具有诊断价值.声带息肉组EGG波形多数异常以渐开相切迹和陡直为主.结论EGG波形具有一定的病理检测或筛选作用,而声学参数可供定量分析,二者结合运用可互相补充,在声带息肉疗效评估中有临床实用价值.

  • 声学分析技术在全口义齿语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戎力;孙跃珍;刘阳

    目的采用数字化语图仪-USSA语图频谱分析系统,对全口义齿修复患者进行语音功能检测,以探讨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语音功能的恢复程度,声学分析技术在全口义齿语音临床学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无牙颌患者戴全口义齿前、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语音a/i/u的检测并对其共振峰参数频率值(F)、能量值(P)的USSA语音频谱的分析.结果①全口义齿修复前,患者语音功能发a/i/u均失常.②全口义齿初戴时发a/i音即可接近正常,而发u音时失常,但戴牙后一周,发u音时可接近正常,且达到极限.结论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语音功能可迅速恢复,主要集中在第一周,以后各周相对减少.该USSA系统,使语音的分析研究由听觉判断上升到视觉判断,从客观上反映语音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价语音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空气动力学检查常用参数及临床应用

    作者:潘静

    空气动力学通过测量喉作为能量转换器将声门下的空气动能转换为声能的一系列相关参数,给发声功能做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1].作为嗓音临床评估的重要检查方式,随着其测量精确性的提高,空气动力学检查方法成为目前嗓音医学检查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对于传统声学分析,声带病变能够通过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现出来,因此更具特异性和临床意义[2].下面就常用空气动力学参数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