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动性构音障碍言语、声学、共鸣水平机制及康复疗效研究

    作者:庞子建;李胜利

    目的 观察汉语普通话应用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31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63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及正常人的长发声时间(MPT)、频率、音量、平均气流率(MAR);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大呼气中期流速、大呼气流量;鼻流量检测仪检测鼻流量;测定发音轮替运动速度(AMR);用言语清晰度测试卡检测患者言语清晰度.对所有患者均应用康复生理法进行康复治疗.对其中16例进行复测.结果 患者喉发声功能、肺功能低于对照组(P<0.05);元音、非鼻音单音、单词及句子鼻流量值高于对照组(P<0.05);鼻音单词及句子鼻流量值无显著性差异;轮替运动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言语清晰度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长发声时间明显延长,呼吸功能明显改善,发声轮替运动速度明显增加,言语清晰度明显提高(P<0.01),而音调、音量、平均气流率及各测试音的鼻流量值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言语清晰度的相关因素包括长发声时间和轮替运动速度.元音/I/及非鼻音句子鼻流量测定与鼻音化主观判定之间有一定的一致性.结论 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呼吸功能、喉发声功能显著降低;共鸣功能异常,存在鼻音化现象;轮替运动速度显著降低;言语清晰度差.康复生理法治疗可以改善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发声、呼吸、构音及交流能力,但对共鸣功能无明显效果.长发声时间越长、特定时间内说/pa、ta、ka/次数越多,言语清晰度越高.鼻流量测定可作为判定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鼻音化情况的客观指标.

  • 运动性构音障碍言语声学水平客观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维佳;李胜利

    构音障碍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与言语产生有关的运动控制障碍而引起的运动性言语障碍.构音障碍降低患者的言语清晰度和社会交流能力,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构音障碍的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及客观仪器检查,后者主要有电子喉镜、声门图、电子腭位图、鼻流量测定以及包括语图、轮廓声谱图、扰动和噪声测量在内的声学分析等.其中利用多维嗓音程序进行定量声学分析是国外常用的研究方法.国内多将此项技术用于正常人群及喉科疾病患者嗓音研究,也用于腭裂、帕金森病和脑瘫患者语音特征的研究,尚未见到关于运用多维嗓音程序对脑血管病及脑外伤所致构音障碍进行声学分析的报道.

  • 成人运动性构音障碍言语清晰度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庞子建;刘恒鑫;高立群

    运动性构音障碍(简称构音障碍)在卒中后的发生率约为20%~30%,创伤性脑损伤后约为10%~60%.言语清晰度评估是构音障碍评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家属与专业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工具,可以用于制定训练计划、评估沟通表现及疗效.按照得出的清晰度数值是尺度数据还是计量数据,大致可分为尺度评估和项目辨认两种,还可以根据是否标准化分为非标准化评估和标准化评估.尺度评估主要包括:等距尺度、直接数值估计、言语样本对分级、百分比估算和视觉类比量表等.项目辨认评估主要包括:词汇清晰度测试、语音清晰度测试、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汉语构音能力测试词表、句子清晰度测试、构音障碍清晰度评估和言语清晰度测试电脑软件等.其中构音障碍清晰度评估和言语清晰度测试电脑软件是综合性的标准化评估.目前国内可用的清晰度评估方法较少,本文检索近10年来清晰度评估方面的文献,总结各种评估方法,以提高大家对清晰度评估的重视,并根据工作和研究需要选用适宜的评估.

  •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言语清晰度变化的分析研究

    作者:刘勇智;张东利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清晰度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后续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言语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人工耳蜗植入后并经系统康复训练的语前重度、极重度聋儿童40例,按植入年龄分为3~5岁组和6~8岁组,术前及术后开机6个月、12个月、15个月时采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双音节词表进行言语清晰度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在术后开机6、12、15个月的测试中,两个年龄组患儿测试结果均随康复时间的延长,呈逐渐提高的趋势,但高龄组开机12个月和15个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康复6个月及12个月后,两个年龄组的测试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15个月后,两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人工耳蜗植入对语前聋儿童言语能力的进步将产生积极影响;而植入时年龄和植入后康复时间是影响其进步效果的重要因素.②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的发展,尤其是言语被理解程度需经较长康复时间才能出现显著变化.因此,需对言语康复效果进行长时间的随访,才能制订出更合理的康复目标和方案.

  • 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

    作者:龙墨;梁巍;周丽君;刘婷婷

    目的通过分析听力补偿对聋儿言语清晰度的影响.分析其语音获得情况及易出现的错误,提出听觉言语训练建议,为提高聋儿语音的获得、提高言语清晰度,更科学地开展语训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受试30名聋儿来自同一康复机构,选取平均年龄4.7岁配戴助听器的聋儿,男14名,女16名进行研究,控制年龄、性别、发音器官障碍、智力、耳聋程度等变量.用言语清晰度和语音测试行业标准对被试者进行测试,按听力补偿的时间、开始训练时间、补偿程度的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听力补偿时间的早晚和补偿程度,开始训练时间均和言语清晰度、语音获得呈显著相关(P<00.5)或极其显著相关(P<0.01).结论聋儿早配助听器、早期开始训练及良好的助听效果可提高聋儿的言语清晰度和语音的获得.

  • 影响聋生言语清晰度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作者:高连飞;陈乃娟

    言语清晰度是评价聋儿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尽早发现影响聋儿语言清晰度的原因,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构音器官和构音技巧是两个重要因素,构音器官的原因,如唇、舌、齿,软腭、声带;构音技巧的原因,如发音方法、拼读、声调、停顿、重音.针对原因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构音器官的训练,教授正确的发音方法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聋儿的言语清晰度.

    关键词: 聋儿 言语清晰度
  • 改善鼻音功能亢进的个案分析

    作者:何鑫燕;高静怡;孙引南

    目的 设计并实施改善患者鼻音功能亢进的训练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构音清晰度.方法 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对1例腭裂术后鼻音功能亢进幼儿实施鼻腔共鸣障碍矫治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差异.结果 患者鼻音功能亢进现象显著改善,构音清晰度从35%提高至92%.结论 通过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鼻音功能亢进现象.

  • 3~5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言语清晰度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芳;史泱;晁欣;黄露;孙喜斌;曲春燕

    目的:探讨3~5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言语清晰度的差异,为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昭鸣-韩知娟词表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3~5岁听障儿童114名和健听儿童36名的言语清晰度得分,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儿童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障儿童在3~5岁3个年龄段的言语清晰度均显著低于健听儿童;③两组儿童声母清晰度和韵母清晰度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声调清晰度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明显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且以声母和韵母的差异为突出,应重视对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训练。

  • 双耳选配助听器的益处

    作者:段吉茸;张敏;陈振声

    人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多个声音和大量声反射面的复杂声学环境中,人的听觉系统需要不断地接受和处理声源与噪音或回声间的信息,目的是为了准确地定位,提高噪声环境下的言语清晰度以及抑制回声,双耳聆听系统在这些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大龄听障儿童和听障成年人言语清晰度的研究

    作者:陈玲;蔡玉立;王艾东;谷长玉

    目的 探讨大龄听障儿童和听障成年人提高言语清晰度的有效办法.方法 选取23例语前聋大龄听障儿童及听障成人.对其进行1年的强化康复训练.在开学初、1学期和1学年3个时间段分别进行SIR言语可懂度评估与线性模型检验.结果 23名被试首次评估均值为2.826,一学期评估均值为3.391,一学年评估的均值为4.391,提升效果明显(P<0.05).结论 大龄听障儿童和听障成年人的言语清晰度经过一年强化训练有较大提高,可见本研究制定的干预策略对大龄听障儿童和听障成年人的言语清晰度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 无线调频辅听系统及其应用

    作者:王树峰;仉丹

    助听器可为听力损失患者提供听觉帮助,尤其是全数字高端助听器,集合了方向性麦克风、降哚和助听器反馈消除等先进技术,使助听器获得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大的增益,从而使配戴者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舒适.但是,在噪声、混响等一些特殊的收听环境中,助听器的功效便大打折扣,言语清晰度下降很多,需要借助一些辅听设备来改善.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就是无线调频辅听系统.

  • 双耳语音互传技术--双耳聆听取代单耳聆听

    作者:戴瑞邦;杨欣怡;孙静

    多年以来,听力保健专业人士已经获悉双耳聆听比单耳聆听更具优势[1]。与单耳聆听相比,双耳聆听不但可以提高安静、嘈杂及混响环境中的言语清晰度,还可以提高患者感知声音的质量,减少患者聆听目标声音的困难。随着助听器技术的发展,两耳助听器之间可以无线地互传语音信号,为听力损失人士实现上述目标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介绍“鸡尾酒派对”问题的相关研究背景、双耳聆听的优势,并介绍基于这些自然特性而研发的助听器先进技术--双耳语音互传技术。

  • 一例人工耳蜗植入聋儿构音训练的评估及反思

    作者:朱敏

    目的 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帮助聋儿发出清晰的言语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分析个案构音器官结构、运动能力及汉语构音能力,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构音训练.结果 通过构音训练,该聋儿言语清晰度从33%提高到64%.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构音训练,能够有效帮助聋儿提高言语清晰度.

  • 说话不顺溜也可能是残疾

    作者:王如蜜

    小明今年7岁,9个月大的时候从童车上摔下来,经医院诊断为脑外伤,及时抢救后遗留下严重后遗症,现智力低下、说话不清,就连小明爸妈也无法听懂他说的话。去年3月小明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二院康复科语言治疗室就诊,经检查,小明言语清晰度为2%(正常为97%~100%)也就是说小明说话的可听懂率几乎为0,严重语言发育迟缓,语言理解和表达均不超过2岁半儿童的水平,红黄蓝绿四种颜色都不能指认,如若按照言语残疾的分级可评为言语残疾一级,语言治疗师建议家长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 耳蜗死区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雪波

    虽然助听器使部分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缺陷得到了弥补,但部分患者配戴后其言语清晰度不佳,甚至有些患者比配戴前更差,从听力图上看,其听力损失程度和范围是助听器可助听的区域,可配戴助听装置却有阻碍言语清晰度的情况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听力学研究者的兴趣,Moore认为,这与患者耳蜗中的内毛细胞或/和神经的功能障碍有关,这一现象说明存在耳蜗死区[1],对耳蜗死区的研究,将会使听力障碍的治疗和康复更科学有效.本文就耳蜗死区的定义、原理、检测、诊断标准和它对言语的影响以及在听力康复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 浅谈影响助听器言语清晰度的因素及相关技术

    作者:牟珊;郑芸;周光耀;蒋涛

    近几年助听器技术迅猛发展,助听器的设计、生产、使用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具有隐蔽性好、配戴舒适、声学效应明显等优点的全耳道内(completely in the canal,CIC)助听器,并配合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DSP)与各种新的技术,如自适应指向传声器(adaptive directional microphone),被广泛应用到助听器,其目的是试图改善使用者在噪声环境下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助听器的不断发展正是力求完善助听器的电声学特性,使之更适合患者的需要.双耳助听,增加了信号强度,有助于立体定位,提高了言语分辨能力,从而提高言语清晰度.本文将探讨影响助听器言语清晰度的基本因素及其临床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