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林友益;王诗忠

    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行的骨质退行性病变,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等分型,颈型为早期阶段。通过文献整理,本文将从传统医学认识、现代医学研究和中医治疗三个方面论述颈型颈椎病,认为在治疗作用上,以手法、针灸、中药为主的中医治疗在颈型颈椎病中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推拿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协调性的影响

    作者:曾杨;林建平;熊振宇;宋国新;陈少清;王诗忠

    目的:探讨推拿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组进行牵引治疗,每周5次,每次25分钟,共2周;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时等长收缩肌力,以及双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上斜方肌的同步均方根的值,分析其协同激活比的比值.结果:组内比较:试验组前屈时左右SPL协同激活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前屈时左SPL协同激活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前屈时左右SPL协同激活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差值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前屈时左右SPL协同激活比的前后差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能提高颈部部分肌肉的协调性,其效果优于颈椎间歇牵引.

  • 穴位点揉推拿对颈型颈椎病疼痛改善近期效应的临床评价

    作者:吴宗英

    目的:观察穴位点揉推拿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方法:将9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颈部推拿手法(约15min)后,在风池、颈根、肩井、天宗等穴行穴位点揉,每穴约2min,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推拿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穴位点揉法可以更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优于单纯常规推拿手法.

  • 谈“刘氏颈部练功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操作要点

    作者:李红娟;刘长信;刘彦超;夏明强;孙呈祥

    刘寿山老师对各类损伤病主张治疗与练功并重,尤其是慢性劳损病。颈型颈椎病患者可通过习练颈部功法显著改善病情,病情较轻者甚至可仅通过坚持练功达治疗的效果,但关于正确习练功法的研究较少,本文详细介绍“刘氏颈部练功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习练方式,以期祛病强颈。

  • 侧卧位为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500例初探

    作者:吕若岩;王文礼;杜春英

    目的:观察侧卧位为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500例患者均以侧卧位为主施以手法治疗。结果:治愈445例,好转40例,未愈15例,总有效率为97.0%。结论:侧卧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法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相比其他体位更有优势,好用、易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颈型颈椎病家兔模型的Ca2+-ATP酶及SOD、MDA含量变化

    作者:林强;苑洁;钟力炜;刘洪波;左亚忠;章家福

    目的:探讨处于强迫体位时骨骼肌损伤的机理,为各种非手术疗法(中药、针灸、理疗、推拿等)防治颈椎病和该病的术后康复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颈型颈椎病家兔模型,应用颈部肌肉的变性理论,对处于强迫体位不同时期的家兔血清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Ca2+-ATP酶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家兔颈椎后部肌肉组织中Ca2+-ATP酶活力及SOD含量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增高(P<0.05);与造模组I相比,造模组II Ca2+-ATP酶活力及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造模后,家兔颈椎后部肌肉组织细胞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受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

  • 阿是穴针刺颈型颈椎病62例疗效评价

    作者:郭红波

    目的:探讨颈椎阿是穴、夹脊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阿是穴组、夹脊穴组,每组各31例.分别采用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和VAS疼痛计分,考察不同配穴方法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两组取穴方法对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计分改善、综合计分、综合疗效、镇痛改善等均有较好疗效(P<0.01),但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取穴方法对于颈型颈椎病均有很好的疗效.

  • 浅谈按摩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体会

    作者:李军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在头、肩、颈、臂等部位会出现疼痛或压痛,X线检查却没有明显气质性病变的一组症候群.此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多为其他型颈椎病的早期表现,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使病情逐渐加重,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初阶段,也是治疗为有利的时机.

  • 十三式导引养生功对大学生颈型颈椎病康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陆晔;陈雯俊;韩秋红

    采用实验对比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十三式导引养生功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康复情况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常练习十三式导引养生功可以改善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患病情况.

  • 针刺颈三针加神灯照射治疗颈型颈椎病32例

    作者:陈仁年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病变或(和)颈椎椎管内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各种病症,颈型颈椎病在颈椎病各型中发病率高,约占40%.笔者于2007年3月-2009年4月运用靳氏颈三针加神灯照治疗该病32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 整脊手法结合超大重量牵引治疗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志松;庄子颖;黎捷灵;赖锦培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结合超大重量牵引治疗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颈型和神经根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取整脊手法结合超大重量牵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中等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手法结合超大重量牵引治疗颈型和神经根颈椎病,能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调整紊乱的钩椎关节关系,疗效满意.

  • 脉冲矫正技术对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世雄;江美玲

    目的:本文为了探究应用脉冲矫正技术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近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颈椎普通牵引的方法,治疗时间同样也是10d.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2%要远远高过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应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前景较好,而且安全性比传统的方法高,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起主要作用.

  • 加味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曾文英

    目的:探讨加味葛根汤治疗门诊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门诊6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采用加味葛根汤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治疗),各为31例,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葛根汤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

  • 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赖火特;郭庆祺;高干

    目的:探究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3.53%,14.71%,对照组分别为77.42%、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和常规电针方法对治疗颈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痛症状,而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较电针疗法简便,不受场地、仪器的限制.

  • 针刺加实按灸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作者:王楠

    目的:观察针刺加实按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针刺加实按灸的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颈部不适及X片颈椎曲度恢复情况.结果:痊愈2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针刺加实按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简便有效,值得推广.

  •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作者:颜志婷;林小小;黄乐松

    目的:观察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局部外敷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红外线理疗患处.2组均以6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观察记录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局部皮肤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6例,显效3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愈显率为41.7%.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VAS分值下降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南星止痛膏可明显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临床疗效肯定.

  • 牵引下正骨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作者:程宾;董晓斌

    目的:观察牵引下正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牵引下正骨治疗,对照组口服颈复康冲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计分。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1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9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为72.7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VAS评分、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牵引下正骨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 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作者:王成云;丁芬

    目的:观察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0例.治疗组予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1组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2组予推拿正骨治疗.3组均治疗1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袁(CASCS)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1组为77.5%,对照2组为80.0%,治疗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CAS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升高,治疗组CASCS评分较对照1组、对照2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较单纯使用推拿正骨法或中医定向透药的疗效更好.

  • 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小光

    目的:观察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予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结果:治疗前,2组PRI、VAS、PPI评分和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RI、VAS、PPI评分和ND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和N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疼痛、减缓颈椎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 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博来;宁飞鹏;许少健;施杞;王拥军

    [目的] 评价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手法组为平行对照,选择95例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其分配至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或颈椎手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Vernon颈椎废用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3~11.4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无病情进展病例,对照组1例进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转化为交感型颈椎病.在3个月内发作次数方面,治疗组为(2.27±1.50)次,对照组为(6.65±2.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P<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废用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间颈椎废用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有4例出现颈项及上肢酸痛加重、红色痕迹,停止锻炼后即自行消失,后均可恢复正常训练;对照组无不适.两组均未见骨折、脱位、晕厥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

587 条记录 22/30 页 « 12...19202122232425...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