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腧穴诊断理论初探
从理论原理基础、理论建设意义及理论结构呈现等3个方面来探讨腧穴诊断的若干问题.指出腧穴所具有的确定诊断意义依据腧穴自身内涵与特点,是其本具有的特性,但相关研究极为匮乏.《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腧穴诊断内容缺失的深层原因与其更重视针前的“诊色脉、辨阴阳”有关;腧穴诊断理论在针灸理论框架结构中地位重要,其诊察具象化、明朗化、简便化极具实践价值与理论发展意义,故其创新性系统构建体现了中医特色腧穴诊断理论结构.
-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上)——朴素直观的中医"四诊"
中医诊法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是诊察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中医诊断理论认为,人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对疾病的诊断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通过四诊来"视其外应,测知其内".因此望、闻、问,切四诊,是认证识病的主要方法.
-
多媒体课件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诊断学在医学课程中有其特殊性,是基础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需要应用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学科知识,理解、掌握疾病的诊断理论和方法,为各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是培养优秀临床医生的一个极为重要阶段.另一方面,由于诊断学涉及到临床,对于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来说,学习诊断理论和方法感觉抽象,不易理解.我们从事诊断学教学多年,讲授腹部体格检查,消化道出血、黄疸,常见肝病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制作和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
护理诊断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为科学工作模式的护理程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的护理诊断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来以后,已经逐渐被临床护理工作者所认识,并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探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系在各医学院校的设立,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认为毕业后不太会从事影像诊断工作.因此,他们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有所放松,这显然有孛于我国有关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人才的教育精神.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处处贯穿着让学生们明了医学影像学是在传统放射诊断学的基础上,集近代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如超声成像、XT、DSA、MRI等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科[1].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桥梁的学科,它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如能学好它,掌握更多的影像学诊断理论、手段、技能及其发展动向,则既能巩固相应的基础知识,又能促进临床各科的学习,为今后临床实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
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年增高[1].现代盆底结构解剖学提出了盆底诊断理论的新概念,认为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动态的解剖学整体[2].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正是基于此理论,通过在受损的韧带及筋膜位置准确置入聚丙烯网片来修补受损组织,恢复解剖结构.使受损的盆底组织连成整体,大限度地维护盆腔脏器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