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胡靖;陈义;汪建军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自2012-02-2013-03收治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8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行THA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对比2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2组均获得3~24个月随访.观察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9.4±5.7)分,显著高于术前平均(47.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8,P<0.001);对照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64.8±9.6)分,高于治疗前平均(49.8±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53,P<0.001);且末次随访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53,P<0.001).结论 当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时,应及时采取THA治疗,以恢复髋关节良好功能,效果较非手术治疗好.

  •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固定前柱结合空心钉固定后柱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作者:刘江涛;王永贵;段祎;黄彬;庄正陵;贾吉光;段俊虎;易成腊

    目的 探讨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结合空心钉固定后柱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自2010-09-2014-06对31例髋臼双柱骨折采用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显露髋臼前柱骨折以及四方体,间接复位髋臼后柱,前柱重建钢板固定,后柱空心钉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3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2周按Matta影像学评估显示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14例,不满意复位1例.末次随访疗效按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评定:平均14.22(6~18)分,优7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结论 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结合空心钉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单一切口复位并固定了髋臼前后柱骨折,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出现髋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概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李钧;陈爱民;李徽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复位时机、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0采用手术治疗的25例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选择Kocher-Langenbeek (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24例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1例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34)个月.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无髋关节再脱位,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复位采用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4例,复位较差1例.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10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72.0%.结论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时,需进行髋关节早期复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充分显露,获得术中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牢靠的内固定.

  • 经腹直肌旁入路在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松亮;林涌生;郭仰丹;李扬;林志斌

    目的 探讨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3-08-2015-08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9例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术中采用仰卧位或漂浮体位,运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或联合K-L入路,采用重建钢板或加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9例获6~12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髋臼、骨盆骨折复位良好,依据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优5例,良3例,可1例.术后9个月疗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6例,良3例.无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及骨折再移位发生.结论 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操作简单、显露充分、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 三维CT重建影像增加髋臼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作者:魏伟明;郑建河;叶握球;杨艳琴;杨周生;张育斌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能否增加观察者本身和观察者间对髋臼骨折分型的可靠性.方法 48例髋臼骨折分别由4名主治医师使用Judet-Letournel及AO分型进行分类.入院时,对患者行X线片和二维CT影像评价.4周后,对X线片和三维CT影像进行评价.8周后,重复上述两轮评价.结果 与二维CT影像相比,三维CT影像可使4名观察者本身和观察者间可靠性的契合度水平由良增加至优.结论 先进的三维CT影像技术在评价髋臼骨折分型时比二维CT更加可靠.

  • 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凯;查兴胜;沈点红

    目的 探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1-06-2015-10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前柱13例、耻骨支骨折10例,分别采用Matta标准、D'Aubigne评分和Majeed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11~23个月,平均13.9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感染、股神经损伤或股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照Matta标准,术后解剖复位11例,复位良好10例,复位较差2例;末次随访疗效按髋关节功能D'Aubigne评分评定:优11例,良8例,可4例;末次随访疗效依据骨盆功能Majeed评分:优10例,良11例,可2例.结论 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固定,且无需显露局部股神经和股动静脉.

  • 顶弧角的测量在髋臼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作者:章云童;张春才;王攀峰;汤洋;赵雪;张欣;付青格

    目的 探讨顶弧角的测量与髋臼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术前测量并记录48例髋臼骨折骨盆正位片、髂骨斜位片、闭孔斜位片上的顶弧角度数,同时对比患者终治疗方案(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手术组骨盆正位片上测量平均顶弧角为(14.5±7.8)°,非手术组(42.1±l2.5)°,依据Matta评价标准(中顶弧角<30°):敏感性100%,特异性92.1%;手术组髂骨斜位片测量平均顶弧角为(21.3±8.4)°,非手术组(50±14.2)°,依据Matta评价标准(前顶弧角<40°):敏感性100%,特异性92.1%;手术组闭孔斜位片测量平均顶弧角为(23.2±8.9)°,非手术组(52.3±13.6)°,依据Matta评价标准(后顶弧角<50°):敏感性100%,特异性88.6%.结论 顶弧角的大小与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有较大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医生判断髋臼骨折预后与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 飘浮体位骨盆前后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作者:吕贵荣;李国;张红云

    目的 探讨飘浮体位下骨盆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方法 对12例髋臼骨折采用髂腹股沟(Letournel)和Kocher-Langenbeck联合入路,用骨盆重建钛板和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17.6个月随访,按Matta标准评估: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欠佳1例.结论 选择飘浮体位下骨盆前后联合入路行内固定治疗,可使髋臼骨折大限度的解剖对位,获得头臼匹配,恢复髋关节功能.

  • 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治疗时机的选择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精敏;尹芸生;王子虎;郭昊宇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对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例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利用专用器械及骨盆重建钛板和螺钉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结果 临床评价采用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优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结论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的I临床效果有重要影响.

  • 改良Stoppa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建业;张卫华;韩俊;陈吉滨

    目的 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2-01-2017-01诊治的80例髋臼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45例(对照组).结果 80例均获得至少10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5、10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及McGill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髋关节中心骨折脱位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李广章;蒋召芹;刘志新

    目的 探讨髋关节中心骨折脱位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6-10采用单纯负压吸引联合内固定一期手术治疗的5例髋关节中心骨折脱位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髋臼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皮肤坏死,创面清创后间断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8(4~16)个月.Morel-Lavallée损伤均于术后32~50 d痊愈,平均40 d.创面均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髋臼骨折骨性愈合良好,X线片显示骨折均于术后6个月愈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良1例,可4例.结论 对于髋关节中心骨折脱位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单纯引流管负压吸引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可确保一期切开复位股骨头脱位并髋臼骨折内固定的手术时机和切口安全,但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严重受损,致残率高.

  •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凯;谌业光;田涛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笔者自2015-01-2016-05诊治8例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折模型,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内固定过程,然后实施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随访期间采用Matta影像学评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jeed评分行功能评价.结果 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88.5±25.6) min,术中出血量为(393.8±189.8)ml,术中输血量为(312.5±180.8)ml.8例术后骨折复位按照Matta评分:优5例,可3例.末次随访功能评定按照Majeed评分: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 髋臼骨折术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原内固定物的处理要点

    作者:胡家美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因并发症而再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对原内固定物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17例由于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相应并发症而二期行THA.结果 本组随访17个月~8年3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由术前平均56.4分恢复至术后89.5分,效果良好.结论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因并发症再次行THA时,原内固定物如果不影响髋关节假体的置入操作和假体置入后关节活动时,可不予以取出,不影响THA疗效.

  •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62例临床研究

    作者:秦四清;李毅;姚建锋;张育民;马建兵;许鹏;肖琳

    目的 研究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Smith-Pertersen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对62例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62例均获随访,平均2.5年(1~4年),按美国骨科学会标准,优30例,良14例,可12例,差6例;优良率71%.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6例异位骨化,7例骨性关节炎,8例深静脉血栓.结论 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髋臼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陈富强;沈珊安;葛旻;赵帅;潘峥

    目的 探讨外伤性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3例.结果 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5例,复位欠佳2例;非手术治疗2例复位欠佳,1例复位不满意.按d ′Aubignt-postel评分标准:手术组优良5例,可2例;非手术组可2例,差1例.结论 髋臼解剖上分为前柱,后柱及穹项,通过单纯手法复位,即使股骨头复位,髋臼也难以复位.对移位较大的髋臼骨折必须通过手术恢复其几何构形.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治疗
  • 髋臼骨折后的全髋关节置换初步疗效观察

    作者:杨静;裴福兴;沈彬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治疗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本院近三年来10例髋臼骨折后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髋臼重建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10例髋臼骨折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44分.结论髋臼骨折后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 髋臼前壁厚度的解剖学测量及其意义

    作者:牛云飞;王家林;张春才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髋臼前壁臼前壁的解剖厚度,为髋臼前/壁骨折术中预防内固定进入关节提供依据.方法 解剖男女各8具成人新鲜冷冻尸体骨盆标本,对髋臼前柱壁采用"3-6"分割法,于交点处垂直于髋臼前壁逐个钻孔,分别测量不同分割点髋臼前壁厚度以及髋臼前柱壁宽度、髋臼直径及深度.结果 根据"3-6"分割法,髋臼前壁内1/3各分割点厚度波于:男(24.09±2.69)~(15.38±2.58)mm,女(22.99±2.16)~(14.77±1.82)mm;前壁外1/3各分割点厚度动于:男(20.44±2.28)~(10.50±1.08)mm,女(19.84±2.16)~(10.39±0.99)mm.结论 根据"3-6"分割法便于估计髋臼前壁不同进针点的厚度,对于髋臼前壁骨折重建术中避免内固定物进入关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景武;史晓林;王宏志

    目的通过解剖位置的分析探讨全髋置换(THR)术中坐骨神经(SN)损伤的因素.方法本组共56具成年骨盆标本,对SN的来源及走行、SN与髋臼的关系进行测量分析,并对在THR术中拉钩及螺丝钉固定所致SN损伤,进行详尽测量分析.结果测出SN至髋臼底的距离左侧为6±0.85mm,右侧为6±0.7125 mm; SN至髋臼缘的距离左侧为13±0.75 mm,右侧为14±0.0625 mm.SN在髋臼缘处周径左侧为32±0.275 mm,右侧为31±0.675 mm.髋臼底至坐骨大孔的距离为左侧为29±0.3625 mm,右侧为29±0.2375 mm.并确定拉钩及螺丝钉固定在1~3点及5~6点为安全区.结论在THR术中陈旧髋臼骨折脱位、拉钩的位置不当、螺钉固定髋臼位置不当均可以损伤SN.

  • 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分型及治疗

    作者:叶应荣;聂长根;袁宏伟;路闯

    目的探讨一种较全面的外伤性髋关节脱位分型方法,以利于临床对这种创伤的治疗和资料统计.方法分析了216例髋关节脱位的伤情,根据股骨头脱位的位置、受伤时的力学作用方向及合并骨折的部位分型.结果髋关节脱位分为三度六型,Ⅰ度脱位为无骨折的单纯脱位;Ⅱ度脱位为伴有股骨头、颈或髋臼缘骨折的脱位;Ⅲ度脱位为伴有髋臼底部骨折的脱位.结论三度六分法包含了绝大多数髋关节脱位的病例,明确指出了脱位的机理及位置,适合用于指导临床进行治疗.对于Ⅱ度脱位伴有的骨折要象处理其他关节骨折一样,尽早进行复位固定治疗.

  • 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作者:王先泉;张进禄;周东生

    目的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13例.结果本组13例中达到解剖复位10例,复位欠佳2例,不满意复位1例;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9例,可1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1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1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的佳选择.

1317 条记录 5/66 页 « 12345678...656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