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

    作者:沈洪;李立艳;计达;黄先勇;武建军;宋扬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静脉溶栓疗效.方法对60岁以上AMI患者201例,静脉溶栓治疗组86例,与未溶栓组115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溶栓组再通率36%,而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溶栓治疗有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延迟溶栓治疗时间和老年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可能影响溶栓疗效.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再通指标出现的时间顺序研究

    作者:张孝忠;彭整军;高光华;肖莎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指标出现的时间顺序.方法将11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人分为再通和未通两组,再将再通组根据AMI发病时间分为<2h、2~6h和>6h三个亚组,观察静脉溶栓后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ST段下降达50%时间及CK峰时间.结果再通组从再灌注心律失常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到ST段下降达50%时间呈依次延长(P<0.05或P<0.01),且前述各指标随梗死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延长,未通组的CK峰时间明显长于再通组及各亚组(P<0.05).结论 AMI静脉溶栓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指标按先后顺序为再灌注后心律失常、胸痛缓解、ST段下降达50%及CK峰时间,且随梗死时间延长而相应延长.

  •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的影响及佳停用时机分析

    作者:赵玉环;胡青英;赖元楠;彭淑娇

    脑卒中具有急性发作、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是导致老年人群死亡的高危疾病之一[1]。对于急性脑卒中来说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溶栓以再通闭塞血管,阿替普酶作为惟一被批准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药物,能快速再通血管,控制病情。但临床实践发现阿替普酶溶栓后仍有14%~34%患者血管再闭塞,这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为此较多学者认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早期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干预也许会减少血管再堵塞发生。阿司匹林为脑卒中二级预防重要药物,但阿司匹林长时间使用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2],为此关于阿替普酶溶栓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干预佳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但多建议溶栓后24 h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为了进一步分析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影响,笔者设计单纯阿替普酶溶栓与阿替普酶溶栓后90 min内阿司匹林静脉注射方案,现报告如下。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ICU整体护理体会

    作者:李海兰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重症病房中对急症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对10例在ICU进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整体护理措施对急性病治疗的整合作用.结果:溶栓后24 h观察疗效,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2例;其中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整体护理对ICU急症治疗有更好的辅助作用.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成学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用药方法、再通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的分析.结果:56例患者全部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56例患者胸痛基本缓解,90min临床判断血管再通47例(47/58,84.4%),60min血管再通32例(32/58,55.1%).全部患者穿刺部位瘀血斑4例、牙龈少量出血2例,舌部少量出血二例,短暂烦躁一例,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无严重出血、过敏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瑞替普酶是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理想、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广泛推广.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付德旺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显效患者有40例、百分比为80.00%;有效患者有5例、百分比为10.00%;无效患者有5例、百分比为10.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 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5.21±0.01)d和住院时间(10.21±0.45)d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作者:高丽红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千预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一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一组为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的心理负担及焦虑情绪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后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极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刘锋昌;胡华;杨美荣;秦晓琴;李蒙

    目的 比较不同途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C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全年神经内科收治的74例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组,结合家属及患者的意见,将选择静脉溶栓治疗50例纳入静脉组,选择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24例纳入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NIHSS卒中量表、血磷脂酸(LPA)、血尿酸(UA)指标变化,以及溶栓效果、并发症与预后情况.结果 28 d后动脉组与静脉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且动脉组低于静脉组,48 h后动脉组与静脉组UA、LAP水平低于溶栓前,且动脉组低于静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与静脉组溶栓再通、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采血事件、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可增进CI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但并不能提高溶栓效果,也不能降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建锋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150例进行临床探究,治疗7d后,对患者进行头部的CT扫描,根据扫描情况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n=30)全部为静脉溶栓出现HT,B组患者(n=120)中没有出现静脉溶栓HT.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对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溶栓后出现HT患者30例(20.00%),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SEH)有15例(10.00%),死亡有5例(3.33%),单因素分析表明溶栓前颅内CT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后2、24 h血压均与静脉溶栓后出现HT有关;对HT患者进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溶栓后发生HT与溶栓前颅内CT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24h收缩压有关.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溶栓前表现出早期缺血改变现象,且溶栓前NIHSS评分较高,并在溶栓后的2、24h收缩压较高,这些都是导致患者溶栓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

  • 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李艳

    目的 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脑出血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54例超早期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行非溶栓治疗,研究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脑出血发生率及溶栓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脑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6 h,研究组FIB、PT及TT水平明显优于溶栓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超早期脑梗塞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但是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脑出血.

  •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鱼建平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以发病后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为观察组(210例),以发病后6~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者为对照组(90例),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后再通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中共208例再通,再通率为69.3%,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8.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再通率明显更高,死亡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并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白文;张卓

    目的 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0例经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不良预后发生率为13.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急性脑梗死病史、有急性脑梗死家族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入院NIHSS评分>15分、发病至入院时间>6 h、吸烟史>3年、饮酒史>3年、有熬夜习惯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应积极解除危险因素,并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

  • 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溶栓或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晓锋

    目的 分析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溶栓或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20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动脉溶栓或支架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溶栓或支架取栓治疗AⅠS,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NIHS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静脉溶栓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淑俊;马革红

    目的 研究静脉溶栓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 2017年9月收治的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8例,对照组34例.研究组的患者为房颤组,对照组为非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80岁的患者、颅内出血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NHSS评分、肺部感染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天预后良好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显著相关,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雷亨琼

    目的:通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旨在探讨和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被我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所选例数为50例.所有患者进行采用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液为尿激酶和生理盐水的混合物,所有患者在30分钟内注射完;溶栓24小时后,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结果: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之前,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33%,而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21%,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之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探析

    作者:万周;杨叶

    目的:探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与对照组92.0%对比无显著差异,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与对照组6.0%对比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针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疗效与阿普替酶相当,即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能减少各种溶栓并发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作者:宋英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则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分析两组治疗前、溶栓后1、3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率、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3d的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症状,改善预后,治疗期间出血风险少.

  • 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虹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100-150万U尿激酶,注入100ml生理盐水中在0.5h内持续静脉输液,12h后,给予患者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每天两次,连续治疗7d.对照组不应用尿激酶,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观察组40例,溶栓后24h内25例即刻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40例即刻疗效不显著,临床总有效率60.00%(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楠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认知能力,降低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念峰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结果 治疗后1、2、4周试验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血清Hcy及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200 条记录 1/110 页 « 12345678...109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