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增龄性肌肉减少症对老年患者再住院率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蓉;胡亦新;范利;崔华;高凌根;张颖;高德伟;曹剑;龚卫琴

    目的 旨在研究增龄性肌肉减少症对老年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以410名年龄≥65岁的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WGSOP)标准诊断肌少症,对肌少症及非肌少症组进行再住院的随访研究,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肌少症患病率为19.51%;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相比,MNA-SF评分、CHAMPS值、ADL1及ADL2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肌少症、服药种类数和Charlson指数是患者再住院相对危险因素(P< 0.05);RR值分别为5.46、1.43和1.87,且肌少症患者因急性感染住院比例占同病因住院的82.61%.结论 增龄性肌少症是老年患者再住院率的危险因素,RR值为5.46,95%CI为1.793 ~ 16.624.

  • 肌肉减少症与炎性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蓉;范利;胡亦新

    按照2010年欧洲共识,肌肉减少症是指骨骼肌的重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或身体机能下降[1].肌肉减少症可使骨骼肌重量和力量随增龄出现逐渐而广泛的减少,并且伴有不良后果的风险,比如身体失能、生活质量差、甚至死亡.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肌肉减少症在≥65岁人群的患病率大约是15%,而在≥80岁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50%.在美国,其作为影响老年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仅2000年一年的医疗花费就高达18.5亿美元,而这仅包括住院、门诊和家庭护理的费用,并不包括因肌肉减少症引起的劳动力丧失而带来的直接损失[2].当前,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作为困扰老年健康的常见疾病,肌肉减少症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

  • 肌肉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松涛;杨光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危害的综合征,近些年国际上对肌肉减少症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十分严重,由此可见深入研究肌肉减少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尤为重要.文章从肌肉减少症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基础防治四个方面对肌肉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社区老年肌肉减少症防治效果的影响

    作者:缪琴;缪英;董凯;张片红;王蕾蕾

    目的 探讨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社区老年肌肉减少症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杭州市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老年患者中招募肌肉减少症患者114例,采用男女分别数字抽签的方法将114例肌肉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全营养配方粉组、健康教育+乳清蛋白粉组).干预前对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自我健康评价、生活习惯、功能状况等进行调查,干预100 d后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BMI、握力、步速、五次起坐试验、人体肌肉率、人体脂肪率的比较.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基本资料、自我健康评价、生活习惯、功能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0 d后,健康教育组在BMI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P<0.01),步速、人体脂肪率2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2.48;P<0.05),健康教育+全营养配方粉组在BMI、握力、步速、人体脂肪率4项指标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8,-7.34,-4.15,-3.13;P<0.01),五次起坐试验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健康教育+乳清蛋白粉组在BMI、握力、步速、五次起坐试验4项指标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9,-8.49,-8.20,5.40;P<0.01),小腿围、人体肌肉率2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2.63;P<0.05).结论在平衡膳食与运动联合干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全营养配方粉或乳清蛋白均可改善社区老年肌肉减少症BMI、握力、步速,平衡膳食与运动联合干预有利于肌肉减少症的防治.

  • CT评价腹股沟疝患者肌肉质量方法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吴国庚;叶国栋;杨鑫;张旻;鲁纯智;崔红元;朱明炜

    目的 应用CT技术评价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肌肉质量.方法 拟接受腹股沟疝手术、年龄在70~ 90岁的男性住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40~50岁1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为成人对照组,10名同年龄段接受健康查体老年人为老年对照组,记录一般资料,应用CT技术扫描腹部和大腿,通过专用软件计算相应肌肉面积.结果 研究组握力(36.44±14.15) kg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77.30±22.69) kg(P=0.001),研究组小腿围(25.18±2.31) cm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27.62±2.33) cm(P=0.006).CT扫描显示研究组与成人对照组L3(第3腰椎)平面腹部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腹腔脂肪面积和竖脊肌总面积相近,研究组腹部肌肉面积(12094.23±1 970.30) mm2和竖脊肌肌肉面积(1 642.60±266.90) mm2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的(17 462.00±1 600.58)mm2和(2 003.50±350.91) mm2 (P=0.001,P=0.007).L3骨骼肌指数为50.64±7.52,存在肌肉减少症(≤52.4)为66.7%(20/30).与同年龄正常查体老人腹部肌肉CT结果相似.研究组下肢骨骼肌面积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P =0.001),下肢脂肪和股骨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肌肉质量和力量明显低于成人对照组,CT技术可作为评价工具.

  • 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干预措施

    作者:薛晓燕;路潜

    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肿瘤和机体新陈代谢的各个方面,主要与蛋白质分解加速及合成不足有关.肌肉减少症能预测肿瘤患者药物治疗剂量限制毒性反应、增加并发症、降低生存率.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治疗包括营养干预、运动干预、激素及其他治疗.单一的治疗方式,不能逆转患者的临床结局.目前各种干预措施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更多的循证研究支持.

  • 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诊断与营养干预

    作者:王璐;陈永春;谢晓冬

    肌肉减少症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可视为发病、死亡等不良预后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主要评估方法为CT、MRI、PET等成像技术.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发展与肿瘤恶病质关系密切,且与抗肿瘤治疗相互影响.近年来,不断涌现出采取营养支持、药物和运动等综合干预手段的临床研究,其中不少取得了效果.肌肉减少症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价值,其发病机制复杂,疗效和安全性尚需更多高级别循证依据支持.

  • 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卢艳敏;陈强谱

    肌肉减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其功能减退为主要特点的一个复杂的综合征,已有研究证实,肌肉减少症除了发生在老年人外,还与营养不良及很多临床疾病相关。目前对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其发病原因及诊疗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将就目前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肌肉减少症运动疗法

    作者:陈恒亭;马信龙;马剑雄;卢斌

    随着社会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原发性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肌少症为多病因疾病,其中重要的病因之一是机体活动量减少.目前,研究者已尝试多种防治肌少症的方法,运动疗法被视为治疗肌少症的基础和关键.其中,抗阻及有氧运动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手段.本综述旨在描述抗阻及有氧运动作为肌少症治疗方法的临床和理论依据,总结并给出肌少症运动疗法的推荐方案,为临床防治肌少症提供新的思维.

  • 酒精性肝病肌肉减少症: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作者:陈海亮;王琦

    酒精性肝病(ALD)是酒精滥用常见的临床后果,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骨骼肌损失或肌肉减少症是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并发症.肌肉减少症会对临床结局造成不利影响,包括生存期、生活质量、肝脏疾病的其他并发症及移植预后.本文就酒精性肝病肌肉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老年人失能综合征

    作者:徐凌杰;肖谦;程雯;赵柯湘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医疗发展中需要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疾病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生活与临床中.多病共存是老年疾病的特点,因此,与其把各个增龄性疾病单独看待,不如整合有着共同临床表现及转归的疾病,以利于更好的防治老年疾病.Binkley等[1]于2013年建议把骨折、跌倒和活动受限归为失能综合征.他定义失能综合征为由骨质疏松症、肌肉减少症、肥胖和活动能力受限等多种因素引起,表现为低骨量、低肌肉量、肌肉功能减退和相对高脂肪含量,终导致骨折、跌倒等骨骼肌肉系统不良结局.如同代谢综合征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结局风向标一样,失能综合征也可以看作骨骼肌肉系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2].本文将对失能综合征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鹤;刘德林;杨兵全

    目的 观察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至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糖尿病足病中心就诊的273例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多频生物电阻抗法、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JAMAR握力测功器、简短肌肉功能测试等检测指标分成肌肉减少症组(38例)和非肌肉减少症组(235例).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踝肱指数(ABI)、神经传导速度(NCV)、经皮氧分压(TcPO2);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计算肌肉面积及密度,分析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研究中肌肉减少症发生率为13.97%(38/273).2组间在年龄、体质指数(BMI)、HbA1c以及糖尿病病程、NCV、TcPO2、ABI、肌肉面积和密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91~6.1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bA1c、糖尿病病程、NCV、TcPO2、ABI是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为OR=4.281、6.114、2.895、1.093、5.460、1.160,95%CI:1.751~10.543、1.202~31.094、1.185~5.846、1.012~1.180、1.793~16.624、1.020~1.300,均P<0.05).结论 高龄、糖尿病病程长且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肢体血管、神经功能差的WagnerⅡ级糖尿病足患者易发生肌肉减少症.

  • 肌少症的定量测量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晏乘曦;唐光才;程晓光

    肌少症是一种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其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复杂的老年综合征.在全球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诊断标准主要由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国际肌少症会议工作组提出的,通过骨骼肌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活动能力进行诊断.肌少症前期仅有肌肉质量减少,肌少症期包括肌肉质量减少伴随肌肉力量下降或身体活动能力降低,重度肌少症期肌肉质量以及身体活动能力均会降低.早期对骨骼肌进行定量测量成为诊断肌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骨骼肌定量测量方法主要有计算机X 线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双能X线吸收法、生物电阻抗测量、超声等方法.计算机体X线层摄影在骨骼肌质量的研究中主要应用是作为金标准来校准其他方法;磁共振成像在肌肉定量测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和生物电阻抗方法是目前公认筛查肌少症的手段,并且有诊断的阈值,然而精确性欠佳;超声有经济、易携带、高效等优点,但其对体成分的检测价值有限.本文探讨了骨骼肌定量测量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

  • 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预防肝胆术后肌肉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秀梅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理念对预防肝胆手术患者肌肉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加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肌肉减少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没有肌肉减少症患者,对照组有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减少静脉淤血,防止下肢肌肉减少,促进机体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 天津地区不同性别与年龄老年人肌肉减少症患病率的差异研究

    作者:马悦;卞爱琳;王小飞;王俊雄;周信子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老年人肌肉减少症患病率的性别、年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8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就诊、查体老年人(年龄≥60岁,n=3 276),以及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年龄18~ 59岁,n =2 757)共6 03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病病史.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法测量人体成分,记录体质指数(BMI)、脂质量、骨骼肌质量、肌肉质量指数.肌肉力量由握力测定,每只手测量2次,取高值肌肉功能由行走4 m步速测定.结果 根据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标准,老年人肌肉减少症患病率为12.82% (420/3 276),其中,老年男性、女性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分别为11.10% (258/2 325)、17.03% (162/951). 60 ~69岁、70 ~79岁女性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不同性别老年人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增加(P<0.05).女性各年龄段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8 ~44岁、45 ~59岁、60 ~69岁男性BMI高于女性(P<0.05).男性、女性各年龄段脂质量、骨骼肌质量、肌肉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男性骨骼肌质量、肌肉质量指数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女性各年龄段握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男性握力均高于女性(P<0.05),70 ~79岁男性步速大于女性(P<0.05) . 男性、女性肌肉减少症患者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检出率高于无肌肉减少症者(P<0.05).结论 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存在性别、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增加,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 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戚倩;吴蓓雯;费晓燕

    肌肉减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其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综合征.伴随世界范围内肿瘤高发病率以及高病死率,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及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尚无有效的标准治疗措施.目前对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发生、发展影响因素(如:年龄、体力活动、营养状况、肿瘤治疗等)进行综述,旨在加强对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评估及筛查,为后续研究建立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 老年恶性肿瘤病人人体成分及肌肉减少症的调查研究

    作者:戚倩;费晓燕;黄新珍;何晓婧;沈春莲

    [目的]观察老年恶性肿瘤病人人体成分情况,筛查肌肉减少症病人,为监测老年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方法(MFBIA)分析131例老年恶性肿瘤病人(年龄≥60岁)人体成分,利用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筛查肌肉减少症发生率,进一步分析老年恶性肿瘤病人不同体质指数与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131例老年恶性肿瘤病人中,5.34%为体质量过低、52.67%为正常体质量、41.99%表现为超重/肥胖,其中女性老年肿瘤病人PBF、FMI指标高于男性,25.19%的老年恶性肿瘤病人伴随肌肉减少症,其中81.82%的肌肉减少症病人为体质量正常、超重/肥胖,且不同体质量组老年恶性肿瘤病人肌肉减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老年恶性肿瘤病人存在人体成分丢失,25.19%的老年恶性肿瘤病人伴随肌肉减少症,大多数体质量正常、超重/肥胖的老年肿瘤病人也可发生肌肉减少症;需加强关注老年恶性肿瘤病人肌肉质量及功能变化,定期动态监测病人人体成分,优化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减少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丹;张红梅;范汝艳;常立阳;骆芬霞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规律透析且病情稳定的218例非住院MHD患者,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患者的四肢骨骼肌质量(ASM),使用握力计测握力评估肌肉力量,以4m步速评估活动能力,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218例MHD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是33%(72/218),肌肉减少症组与非肌肉减少症组在年龄、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磷、改良全面主观营养评估量表评分、体力活动代谢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不良加重、空腹血糖的升高,肌肉减少症风险增加.结论:MHD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提示尤其需要关注高龄、营养不良及高空腹血糖的患者.

  • 肌肉减少症评价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曹平;姚佳;朱娜;常乐;原丽莉

    目的 比较肌肉减少症与传统营养评价方法 评估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并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影响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肝硬化患者资料,比较应用主观全面评价法(SGA)评分、传统营养指标及通过第3腰椎平面CT图像计算第3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同时将5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和非肌肉减少症组,分析2组间各营养指标有无差异,并进一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52例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为64%,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性别[OR=0.001,95%CI(0.000,0.223),P=0.011]、BMI[OR=0.312,95%CI(0.134,0.722),P=0.007]是肌肉减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肌肉减少症可较客观地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且男性肝硬化患者,BMI越低,越容易发生肌肉减少症.

  • 肌肉减少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与应用

    作者:马剑雄;匡明杰;何伟伟;陈恒亭;王颖;孙磊;卢斌;田爱现;王岩;董本超;柏豪豪;崔玉红;马信龙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肌肉减少症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肌肉和骨骼、肌肉减少症和骨质疏松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目的:文章就肌肉减少症与骨质疏松间相关性做一综述,以提示防治其中一种疾病时不要忽视另一种疾病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肌肉减少"、"肌肉减少症","骨质疏松","骨量减少"为中文关键词,"sarcopenia"、"muschlar atrophy"、"osteopenia"、"osteoporosis"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肌肉减少症和骨质疏松的文章.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2月,纳入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综述.初检得到1479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374篇,中文文献105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肌肉和骨骼共同受机体多种因素的调节,骨骼所承受的肌肉力学刺激对其发育和功能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②骨骼系统具有调节肌肉的作用,成骨细胞或骨细胞分泌的因子均可能对肌肉有调节作用;③除维生素D、睾酮与皮质激素外,肌肉与骨骼的生长代谢还受着许多激素的共同调节,如生长激素、雌激素等.当体内这些激素的水平发生改变,骨骼和肌肉均可出现异常症状;④肌肉减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影响、紧密关联的机制较为复杂,包括肌肉收缩力学负荷对骨骼的影响,以及肌肉与骨骼间复杂精密内分泌调控的生物学机制;⑤探讨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对防止中老年人在增龄过程中跌倒骨折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