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 临床干预的研究

    作者:黄先勇;王家宏;陈永增;尹良;彭志睛;常青;王红霞;孙婷婷;朱连荣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延缓老年高血压前期患者病情进展及靶器官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8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高血压前期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干预组和药物干预组2组,每组400例.常规干预组接受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干预组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每晚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对比分析干预前后2组血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踝肱指数、血管内皮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浓度的变化.结果 药物干预组高血压前期患者2年内进展为临床高血压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43.5%vs 26.5%,P<0.05],且药物干预组高血压前期患者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常规干预组.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明显延缓老年高血压前期患者病情进展及靶器官保护作用的效果.

  • 血清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柏居林;王伟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S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5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SA及hs-CRP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500例体检者中共检出高血压前期158例(31.60%)、高血压260例(52.00%)、正常者82例(16.40%).高血压组的SA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前期组和正常组,且高血压前期组的SA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A及hs-CRP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SA及hs-CRP水平能够预测高血压早期进展,有助于临床尽早采取防治手段.

  • 新疆朝觐人群血压异常检出情况调查

    作者:吴熙然;王凌冰;廖玲;郭刚;李晓梅

    目的 了解新疆朝觐人群血压异常情况,为高血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在新疆和喀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参加体检的6 593名朝觐体检人群的血压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朝觐体检人群血压异常为6033人(91.5%),其中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所占血压异常人数构成比分别为48.4%和51.6%,人群检出率分别为44.3%和47.2%.高血压人群中轻度和中重度高血压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3.9%和36.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检出率为18.6%.血压异常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区间分布存在一定统计学差异.结论 新疆朝觐人群血压异常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当针对新疆朝觐人群采取综合措施.

  •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敏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社区高血压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 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

    作者:陈传琴

    目的:评价基层医疗机构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效果分析.方法:在蓬莱市2012年12月城区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前期1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坚持1年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包括普及高血压知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管理;对照组继续维持原生活方式.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显著.结论:治疗性生活方式能够有效控制体重,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 高血压前期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刘鸿军;袁巍巍

    目的:了解高血压前期患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以东莞市石排镇2008年居民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对2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和200例理想血压者(对照组)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前期人群组合并各类代谢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高血压前期人群组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比率高于理想血压组.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比率明显高于理想血压人群.

  • 正常高值血压的干预策略探讨

    作者:孙运东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特点2006年我国心血管年度报告提示: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0亿;近调查显示,心血管病为我国居民死亡之首位,心脑血管合并占总死亡的44.4%,其中高血压列为死亡因素的首位.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仅6.1%.因此,应做好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即正常高值人群的干预工作.

  • 治未病指导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的研究

    作者:张丹丹

    高血压前期是在JNC-7报告中被首次提出,指血压介于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状态,临床大量研究资料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治未病”属于中医学理论,是为防止疾病发生或者发展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其中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健康管理则是改变既往单纯予以药物治疗的方法,以患者个人不同健康危险因素为根据而进行的健康综合干预。本文主要从高血压前期概念与危险因素、生活干预为主的防治方式及治未病指导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三大方面,对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高血压前期建立健康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 高血压前期针灸干预的研究进展探讨

    作者:董欣

    近些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改变,使得高血压发生概率不断提升,可能会引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通常还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该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现阶段临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高血压前期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因素,可能会损害机体靶器官,同时这一阶段也是控制高血压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针灸干预作为一种新思路,其以独特优势发挥着重要价值.

  • 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检测

    作者:王怡;李永新;王海玲;张春丽;谢晓露;许婕姝;沈毅;夏稻子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探讨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法 对590名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算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并与1162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增加,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45.3%,其中软斑占68.9%,混合斑占24.6%,硬斑占6.5%.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IMT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有利于早期辨别高血压前期高危人群.

  • 肱-踝脉搏波速度对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征;韩飞舟;赵鹏;张煜;杨建涛;林虹伶

    目的 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 baPWV)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此研究对象来自2006年9月-2007年12月在本院进行年度体检的浙江地区健康的35~55岁男性公务员,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2580例,经4年左右随访终2451例(95%)作为观察队列,纳入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baPWV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1)队列中208例在4年随访中进展至高血压,占8.5%.(2)进展至高血压组与未达高血压组基线资料比较,高血压家族史、心率、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均有差异,其中baPWV、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3)按基线baPWV每变化一个标准差(140 cm/s)为自变量,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与进展至高血压的相关性,仅校正年龄(模型1)与校正全部其他基线资料变量(模型3)后,OR及95% CI分别为2.20(1.78 ~2.62),(P<0.001),1.49(1.15 ~1.73),(P<0.01).(4)根据基线baPWV值四分位数分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baPWV低组为基准,仅校正年龄高组OR及95% CI为10.9(5.1~22.7)(P<0.001);校正全部其他变量后OR及95% CI为2.6(1.2~6.1) (P<0.05),仍是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baPWV是本研究相关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baPWV或是一种在大规模高血压前期人群中筛选出高血压高危个体并给予干预的有效方法.

  • 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费方荣;叶真;丛黎明;丁钢强;俞敏;张新卫;胡如英;王浩;张洁

    目的 探讨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7-11月在浙江省15个县区选择年龄≥18周岁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调查成年居民17 437(男性8169、女性9268)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4.39%,其中男性患病率(38.57%)高于女性(30.70%)(x2=119.36,P<0.0001).≥25岁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x2=76.94,P<0.0001),≥45岁女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x2=114.66,P<0.0001).城市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2.39%,农村为35.60%,农村高于城市(x2=18.69,P<0.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年龄(≥35岁)、腰围(男≥85 cm、女≥80 cm)、BMI(≥25.0 kg/m2)、TG≥1.7 mmol/L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结论 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有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

  • 高血压前期的血压水平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

    作者:周慧;胡晓抒;郭志荣;武鸣;张均;孙国祥;周正元;姚才良

    目的探索高血压前期的血压水平和多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以2004年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基线资料,分单纯收缩压(SBP)高血压前期组(585例)、合并SBP和舒张压(DBP)高血压前期组(746例)、单纯DBP高血压前期组(340例)及理想血压组(1755人)的多代谢异常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三个病例组合并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腰围(WC)异常的危险性都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前期组有50%,对照组有35%至少合并一项代谢异常.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高TG血症是常见的.WC、BMI、年龄和高血压前期有强的联系;高血压前期已经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

  • 晨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前期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秋;彭浩;丁建松;徐燕英;晁湘琴;田洪刚;张永红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晨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关联性.方法 以苏州市金阊区1796名女性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调查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情况,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UACR水平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高血压前期、血压正常组的UACR水平分别为15.54(7.67~32.53)、9.01 (5.45~18.06)、7.13 (4.60~12.50) mg/g,UACR偏高率依次为27.57%、13.42%、9.61%,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水平处于1、2、3和4分位者,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其收缩压分别为125.3、128.8、130.8和135.1 mmHg,舒张压分别为80.9、82.7、84.0和85.9 mm Hg;发生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危险性随着UACR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与低分位者相比,调整了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高尿酸后,UACR水平处于第2、3、4分位者患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0.32、0.72和1.37倍.结论 女性人群中UACR水平与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相关联.

  • 浙江省3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俞蔚;杨丽;严静;章一丰;高峻;方顺源;徐小玲;罗建勇;唐新华

    目的 了解浙江省社区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1年4-7月抽取杭州、绍兴、嘉兴市≥35岁常住人口3200人,运用SAS 9.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3017人,应答率为94.3%.≥35岁人群高血压前期粗患病率为45.9%,标化患病率为39.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9.0%vs.48.0%,P<0.05),城镇人群高于农村(59.31%vs.44.15%,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有高龄、职业类型(脑力劳动)、文化程度低、城乡区域(城镇)、BMI分组(肥胖、超重)、甘油三酯水平高以及高血压家族史,OR值及95%CI分别为0.99(0.98~0.99)、1.28(1.07~1.28)、1.31(1.10~ 1.56)、1.50(1.11 ~2.02)、1.33(0.98 ~ 1.81)、1.60(1.19~2.16)以及1.18(1.00 ~ 1.39).结论 浙江省杭州、绍兴、嘉兴市社区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高,尤其是老年、城镇居民、低文化程度、脑力劳动职业、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

  • 黑龙江省兰西县农村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凌梨梨;赵景波;赵玉娟;傅世英;王付曼;杨利婷;董礼行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兰西县农村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兰西县平山镇15岁以上并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年龄≥35岁居民空腹静脉血标本.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共调查农村居民5272人,男性2539人、女性2733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6.34%,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39.50%)高于女性(33.41%)(χ2=58.9887,P<0.0001).25岁及以上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低(χ2=96.0698,P<0.0001),而女性在35岁及以上呈现明显的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χ2=11.5784,P=0.020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年龄(≥55岁)、腰围(男≥85 cm,女≥80 cm)、BMI(≥25.0 kg/m2)、空腹血糖(FPG≥7.0 mmol/L)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HDL-C(<0.91 mmol/L)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OR=0.740,P=0.0036),且年龄、BMI及FPG对高血压前期的影响均具有计量反应关系. 结论 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在农村中较普遍,在青少年中较高;55岁及以后高血压前期人群转化为高血压的危险增加.

  • 对老年高血压前期的若干思考

    作者:官杰;李浩

    老年人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群比例高,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多,应重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加强早期防治.目前,非药物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依从性存在明显不足,西药干预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而中医防治老年高血压的多效应机制为其早期干预提供了基础,本着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临床采取中医辨证干预老年高血压前期,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又基于中医药的远期效应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治未病指导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的研究思路

    作者:刘炜丽;陈瑞芳;时光

    高血压前期人群是发展成为高血压患者的高危群体,高血压前期多属于中医无病有证范畴,是进行早期防治干预的重要阶段.中医体质与疾病具有相关性,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的倾向性,依据体质分型进行有差异性的健康管理更具个性化.本文探索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通过辨识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体质特点,根据性别、年龄段、体质特点分组,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期能够建立规范化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体系.

  • 高血压前期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罗婕萌;陈瑜;张腾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达到早期预防,减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2003年高血压前期概念被作为一级防预战略正式提出.近年来,针对高血压前期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获得了一些进展,逐步深入的机制研究也为高血压及靶器官病变的早期防治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和指导原则与现代医学前沿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总结近年来高血压前期及中医药防治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供同道参阅.

  • 30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尹莲花;黄守清;许艺惠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体质与动脉硬化程度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正常血压者各30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测评和动脉硬化检测,观察不同体质类型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动脉硬化程度的改变。结果:双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与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前期组比正常血压组高(P <0.05),与高血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的动脉硬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动脉轻度硬化及动脉硬化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阴虚质、痰湿质及瘀血质为高血压前期人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 BaPWV 明显升高,提示有早期动脉硬度改变;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与阴虚质、痰湿质及瘀血质相关。

383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