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常视力眼波前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超常视力眼波前像差与不同对比度视力的相关关系,探讨与视力相关的像差函数.方法 应用Snellcn视力表检测裸眼视力≥1.5者81例(81只眼),用WASCA波阵面像差仪测眼波前像差,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测量、暗环境下对比度分别为100%、25%、10%和5%的视力.用多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波前像差与不同对比度视力的相关关系.结果 总像差、各阶像差及各Zemike函数与亮、暗环境中对比度为100%和25%视力间的直线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像差、2阶像差及离焦像差与亮、暗环境中对比度为10%和5%视力间直线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35和-0.28、-0.35:-0.33、-0.38和-0.28、-0.39;-0.31、-0.39和-0.28、-0.39(P<0.01).其余像差与对比度为10%利5%视力间直线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常视力眼波前像差与高对比度视力无直线相关关系,与低对比度视力有直线相关关系,总像差、2阶像差和离焦像差越小,低对比度视力越好.
-
虹膜定位对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效果影响
目的 探讨虹膜定位成功与否,对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的临床效果是否具有影响.方法 行CustomVueTM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单眼虹膜定位成功的近视患者31例62只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等检查,并进行双眼比较.结果 虹膜定位成功眼与未成功眼的术前检查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术后视力分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虹膜定位成功眼的术后屈光度的可预测性略高于未成功眼.两组术眼的术后高阶像差RMS值均高于术前.其中术后球差均高于术前(P均<0.01),但对于彗差和二级散光,IR成功组的术后和术前无显著性变化,而在IR未成功组术后测量值明显高于术前.IR成功组的术后彗差增加值低于IR未成功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虹膜定位技术应用于波前像差引导的IASIK手术,可防止术后彗差的增加,但对其他临床结果尚未发现明显影响.
-
单纯性近视屈光不正眼高阶像差的观察
目的 观察年龄18~28岁青年人群眼球高阶像差的分布特点以及近视性屈光不正与高阶像差的关系.方法 对42只正视眼和112只单纯性近视眼使用 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COAS波前像差仪进行波前像差检查,分别提取不同瞳孔直径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对比分析不同屈光状态组之间的高阶像差的差异性.结果 正视组和近视各组间在3~6mm 瞳孔直径下球差、慧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以及3rd至6th高阶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mm和6mm瞳孔直径下,正视组和近视各组球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以及3rd、4th、6th高阶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显著,高阶像差随瞳孔变化的趋势表现出不一致性,随着瞳孔直径增大相应增加,总体以3rd和4th像差变化显著.各屈光度组的全眼高阶像差变异度较大,球差、三叶草分布离散程度分别于5mm和6mm瞳孔直径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P=0.0454;F=3.93,P=0.0102).结论 正常人眼的高阶像差个体差异较大,近视的屈光度对高阶像差有一定的影响.
-
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以下简称波前引导EK)治疗近视及散光的疗效.方法 接受威视波前引导EK手术的近视患者39例(78眼)作为实验组,同期接受常规EK手术的患者50例(99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术后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76.6%患者(64只眼)术后裸眼视力优于其术前矫正视力,而对照组比例为44.4%(44只眼),当瞳孔直径为7mm时对照组术后高阶像差RMS平均增加63.9%,而实验组平均增加20%.角膜Haze的出现及程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主要与术中制作角膜上皮瓣不够完整、酒精浸泡时间过长、上皮延迟愈合以及术后用药时间和药量不足有一定关系.结论 波前引导的EK术后视觉质量优于常规EK.
-
虹膜定位技术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以虹膜定位技术为客观定量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观察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眼球的客观旋转状态,探讨其在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手术改善和完善、测量标准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入院的共同性外斜视、上斜肌麻痹的患者各40例,并随机分为显微手术组、非显微手术组,使用WaveScan波前像差仪取坐位行虹膜识别,获得虹膜图像和数据,使用美国威视公司VISX Star S4-IR准分子激光系统行仰卧位定位,记录术前、术后虹膜(眼球)旋转的角度.结果 主斜眼、主视眼手术前、后眼球的旋转度进行配对t检验,主斜眼、主视眼的非显微手术组与显微手术组进行两样本t检验.①共同性外斜视非显微手术组:主视眼手术前、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4.88±2.55)°、(4.76±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斜眼手术前、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70±2.36)°、(6.00±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微手术组:主视眼手术前、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86±2.28)°、(3.12±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斜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08±1.86)°、(3.28±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斜眼非显微手术组与显微手术组进行两样本t检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上斜肌麻痹非显微手术组:主视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88±3.58)°、(2.08±2.3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主斜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48±2.51)°、(5.73±1.9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显微手术组:主视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4.90±3.60)°、(4.56±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斜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3.12±3.07)°、(4.26±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斜眼非显微手术组与显微手术组进行两样本f检验,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显微手术可以提高斜视手术的精细度.②虹膜定位技术可以客观地描述斜视患者的眼球旋转状态,减少手术源性旋转,并且为临床手术效果做出评价.
-
有晶体眼虹膜支撑型Verisyse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评价
目的 评价有晶体眼Verisyse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方法 15例(25眼)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屈光度为-8.25D~-26.25D)植入Verisyse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术前及术后3m使用主观像差仪和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对受试者进行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测.结果 术后3m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0.5,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者占64%(16/25);佳矫正视力≥0.8者占88%(22/25),48%(12/25)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总波前像差均方根值由术前(1.52±1.50)μm降为(1.27±0.86)μm(P>0.05),高阶像差由术前(0.50±0.22)μm轻度增加至(0.79±0.42)μm(P<0.05),其中除7阶外3-6各分阶像差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尤其是低、中频段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有晶体眼虹膜支撑型Verisyse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效果显著,没有明显引起高阶像差的增加,大大提高患者的视力和对比敏感度,显著改善视觉质量.
-
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眼中对比度视力与像差的研究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摘除联合零球差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暗环境对比度视力及波前像差差异.方法 在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中,选择28例(4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分成2组,试验组23只眼,植入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kreos AO (Bausch&Lomb,Inc),对照组21只眼,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Rayner SuperflexTM 620H);于手术术后3个月时测量佳矫正视力,角膜像差,全眼像差及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参数比较;年龄[(52.6±5.7)岁vs.(54.1±5.9)岁,P=0.281)]、眼轴长度[(30.21±2.06) mm vs.(31.03±2.03) mm,P=0.289]、手术前佳矫正视力(4.68±0.10 vs.4.63±0.12 P=0.248)、人工晶状体度数[ (4.8±2.98)D vs (3.42±3.83)D,P=0.235]、术后等效球镜度数[(-2.53±1.25)D vs(-2.12±0.70)D,P=0.273]手术后佳矫正视力(4.83±0.15 vs.4.76±0.15 P=0.211)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像差比较(6 mm瞳孔直径):术后角膜球差[(0.27±0.18) μm vs (0.28±0.16) μm,P=0.905)]、全眼球差[(0.23±0.14)μm vs (0.32±0.16)μm,P=0.144)]、全眼总高阶像差[ (1.46±0.48)μm vs(1.14±0.50) μm,P=0.277]、彗差[(0.68±0.45) μm vs (0.73±0.48) μm,P =0.782]、三叶草[(0.55±0.15) μm vs (0.42±0.16) μm,P=0.3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100%对比度视力(0.16±0.19vs.0.19±0.17 P=0.64) 25%对比度视力(0.39±0.20 vs.0.47±0.22 P=0.31)、10%对比度视力(0.65±0.29vs.0.78±0.31 P=0.22)、5%对比度视力(0.90±0.24 vs.0.99±0.27 P=0.40)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零球差非球面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高度近视患者,与低度数球面人工晶体比较,术后球差和像差值无减少.(2)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高度近视患者后,夜间对比度视力未好于球面人工晶状体.
-
不同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影响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于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的98例白内障患者(98只眼),根据角膜屈光力陡峭轴分别在180°(A组)、135°(B组)及90°(C组)做2.8 mm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手术.采用Pentacarn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对术眼角膜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3~6阶的像差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间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及各项角膜像差变化差值绝对值进行比较.结果 A组x轴方向的慧差Z(3,1),球差Z(4,0)变化较B、C组小,但Y轴方向次阶三叶草Z(5,-3)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Y轴方向次阶散光Z(4,2)、x轴方向次阶慧差Z(5,1)、Y轴方向次阶四叶草Z(6,-4)、x轴方向次阶四叶草Z(6,4)较A、C组变化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0°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远期引起的手术源性角膜高阶像差如球差Z(4,0)变化小.
-
零球差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研究
目的 探讨非球面零球差及负球差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差别,以客观评价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眼科相继接受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零球差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30例(60只眼),对照组选取同期接受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球差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30例(60只眼),并在年龄(5岁之内)、性别和眼部情况方面进行严格配对.术后3个月观察术眼的屈光状态、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并观察术眼的焦点深度.由i-trace波前像差仪测量高阶像差.运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零球差组焦点深度>对照组(F =1.421,P=0.046);零球差组的球差Z(4,0)为(0.04±0.04) μm,垂直彗差Z(3,-1)为(-0.01±0.13) μm,与负球差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 =5.769、0.574,P=0.024、0.041,均P <0.05),而二组水平彗差Z(3,+1)、三叶草、总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599、2.618、1.951,P=0.086、0.078、0.110,均P>0.05).结论 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较负球差人工晶状体相比,在有效减少球面相差的同时,可使患者保留一定的焦点深度,从而拥有更好地视觉质量.
-
不同晶状体眼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自然晶状体眼和4种不同材质人工晶状体眼的对比敏感度及波前像差,分析不同晶状体眼视觉质量的差别.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期间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57只眼)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ALCON SN60AT,ALCON MZ60BD,AMO SENSAR AR40e和Canon-Staar AQ-310NV.对照组为自然晶状体眼10例(15只眼).术后2个月回访病人,行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在夜及夜+周边眩光条件下(中频区),自然眼组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自然眼的球差明显低于SN60AT组或MZ60BD组或AQ-310NV组(P<0.05),自然眼的球差与SENSAR AR40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60AT组的彗差明显大于MZ60BD组、SENSAR AR40e组及AQ-310NV组(P<0.05).结论 自然眼的视觉质量明显优于人工晶状体眼.4组人工晶状体眼之间的视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高阶像差观察
目的 探讨Canon Staar KS-3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 Staar 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两组之间人眼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1例(8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 Staar KS-3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 Staar 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做波前像差检查.测量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瞳孔直径在5.0mm状态下Canon Staar KS-3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的球差、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 Staar KS-3球面人工晶状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
-
LASIK手术前后的像差变化与对比敏感度相关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术后的像差变化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应用波前像差仪进行LASIK手术的218只眼进行波前像差的术前,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的检查,并同时用对比敏感度检查表进行对比敏感度的检查,并将术前术后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术前高阶像差与中频区对比敏感度存在弱相关性.(2)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在LASIK术后普遍降低,术后1个月逐渐接近术前水平.(3)术后低阶像差降低,高阶像差显著增加.(4)术后各像差成分和对比敏感度的负相关关系增强,值得注意的是5阶像差和彗差和各频区对比敏感度均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近视眼各种高阶像差成分对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有不同影响,它们多数为负相关关系,LASIK术后,其相关关系更加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术前还是在术后,慧差和第5阶像差对各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影响均不明显,提示一定的彗差可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对视觉功能不一定有害.
-
不同屈光状态对年轻人眼单色高阶像差影响的iTrace观察
的像差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各组像差平均RMS值总体比较,总像差和低阶像差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阶像差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仅彗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高阶像差中垂直彗差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视度与各阶像差表现出的线性相关,散光度仅与彗差直线相关,角膜曲率和眼轴长等因素则与其不相关.结论 不同近视散光度的年轻人眼总体和角膜高阶像差之间的差异以彗差为主,并与近视和散光度直线相关.
-
高度近视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后2年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变化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接受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后2年在暗环境下无眩光、低眩光及高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接受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9例38只眼作为波前组,同期行常规LASIK手术患者18例36只眼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术前及术后2年在暗环境下无眩光、低眩光及高眩光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标准化Log值(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比较(主视眼).结果 术后波前组除在暗环境高眩光环境下12 CPD、18 CPD频段CS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689,1.645,P>0.05),其余各种环境下CSF均增加(P<0.05),眩光刺激对于波前组术前术后各空间频率的CSF均无影响(P>0.05);对照组除在暗环境下3 CPD频段及无眩光6 CPD频段C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11,1.862,1.902,1.867,P>0.05),其余各种环境下CSF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光刺激对于对照组术前各空间频率的CSF无影响(P>0.05);暗环境下高眩光刺激降低了对照组术后12、18 CPD频段C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2,1.561,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后2年暗环境下CSF优于常规LASIK对照组,且较术前略有增加;眩光刺激对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前后各空间频率的CSF无影响,暗环境下高眩光刺激可影响常规LASIK对照组术后中高频段的CSF.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对比敏感度 波前像差 -
正常瞳孔下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正常瞳孔下非球面及球面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差别,分析计算非球面与球面晶状体消除球面像差的差值,以客观评价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1~4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50例(66只眼).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KS-AIN)和球面人工晶状体(KS-X).术后1月正常瞳孔下(3~5mm),由itrace波前像差仪测量高阶像差及i-trace3.1软件模拟瞳孔直径3mm及5mm的调制传递函数值MTF.运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瞳孔下非球面组球面像差小于球面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晶状体与球面晶状体相比较可消除球面像差(0.069 ±0.026)μm(D-Value);非球面组高阶像差均方根小于球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彗差、三叶草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mm瞳孔下两组晶状体MTF值的比较仅在空间频率5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mm瞳孔下非球面晶状体眼在各空间频率的MTF值均好于球面晶状体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瞳孔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与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可以有效减少球面像差,提高部分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使患者拥有更好地视觉质量,但其不能体现可以减少术眼高阶像差的优势.
-
LASIK后角膜高阶像差改变分析
目的 探讨近视LASIK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视LASIK手术患者75例145只眼,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总体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3~7阶像差均方根值(RMS3-RMS7)、球差、慧差、三叶草像差等数值,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引起术后角膜高阶像差改变的因素.结果 术前角膜高阶像差与年龄无相关关系;术后各观察值的大小主要受术前相应各数值的大小、预矫屈光度数、切削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术前值越大、预矫屈光度越大以及切削区越小,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值越大;术后Q值、RMSh以及球差的增加量主要受预矫屈光度数和切削区大小的影响;慧差以及三叶草像差的增加与切削区大小无关.使用较小切削区(5.25mm)时的单位屈光度矫正引起的高阶像差增加值以及角膜前表而非球面系数改变值高于使用较大切削区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大,预矫屈光度数高和切削区小是引起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较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波前像差 角膜地形图 -
KR-1W波前像差仪测量人工晶状体眼像差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原理像差仪测量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眼高阶像差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评价新型KR-1W波前像差仪的临床应用性.方法 临床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后的患者98例(98只眼).术后第3个月,对患者行两种像差仪的检查,对所有受试眼高阶像差检查重复3次.测量结果采用完全随机资料的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重复系数(coefficient of repetbility,CR)作为评价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 两种仪器大部分测量结果的CR值相近,对于角膜和眼内Trefoil的CR值,两种仪器所测结果均高于平均水平.两组的总高阶像差、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均方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全眼及眼内trefoil外(r值分别为0.277,0278;P>0.05),各数值之间均有线性相关性(P<0.05).其中两种仪器测量全眼及眼内HOA结果的相关性强.结论 KR-1W、iTrace两种像差仪测量IOL眼像差结果存在部分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KR-1W系统测量IOL眼高阶像差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波前像差 Hartman-Shack感受器 重复性 -
黄色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黄色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56例(5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erySof IQ(SN60wF)及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SN60AT)、Acrysof (SA60AT).术后2月行佳矫正视力、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20/30.IQ组与球面晶状体组比较,球差均显著性减少(P<0.05),高阶像差及彗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眩光状态下,低频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10g值)显著高于球面晶状体组(P<0.05),中频2.5deg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显著高于SA60AT组(P<0.05).在眩光状态下,低频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也显著高于球面晶状体组(SN60AT组:P<0.01,SA60AT组:6.3degrees P<0.01,4.0degrees P<0.05).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球面像差,提高低频尤其是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滤蓝光晶状体与普通晶状体比较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明显改善视功能.
-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波阵面像差分析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波阵面像差及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使用WASCA波阵面像差仪,在瞳孔直径5 mm时,测量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患者36例63眼(虹膜夹型33眼;房角支撑型30眼),并选择年龄匹配的近视患者21例30眼,排除眼病疾患作为对照组.获得整体像差、各分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及Z6-Z14项系数.结果 ①实验组两亚组总高阶像差(RMSh)和3-7阶各阶均方根均比对照组大,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角支撑型RMS5、Z13大于虹膜夹型,而Z10、Z12项小于虹膜夹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实验组术后整体高阶像差(RMSh)的均方根与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5 R=0.754,P<0.05).结论 实验组眼的视网膜成像质量较自然晶状体眼差.二种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差异性不大,房角支撑型视网膜成像质量可能优于虹膜夹型.实验组术前近视度数越高的眼,术后视网膜成像质量越差.
-
青少年近视眼高阶像差与屈光度关系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近视患者高阶像差的分布规律,探讨近视程度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系列研究.对2007年8月至2007年9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中心应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进行检测的青少年近视104例104只眼[年龄(19.9±1.34)岁,等效球镜(-4.10±2.44)D]的高阶像差进行分析.在6mm瞳孔直径下测量3-6阶Zernike系数,计算各阶均方根(RMS)值、3~6阶总RMS值、球差(Z40,Z60)及彗差(Z3-1,Z31,Z5-1,Z51)RMS值,并分别与屈光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受试者球镜平均为(-3.72±2.36)D,柱镜平均为(-0.77±0.62)D,总高阶像差(3~6阶)的RMS值平均为(0.433±0.176)μm,3阶至6阶的各项Zernike系数大致呈递减趋势(4阶球差Z40除外).全眼总高阶像差RMS值、3~6阶各阶RMS值和彗差RMS值均与近视程度显著相关(P<0.01),而球差和Z60值不随屈光度变化.结论 在青少年近视中,高阶像差的个体差异较大.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总高阶像差和彗差呈增加趋势,使视觉成像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