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缬草提取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尹虹;薛存宽;叶建明;朱咸中;李颖;曾伶

    目的: 了解缬草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大耳白种家兔20只,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1 h后松解, 观察1.5 h. 实验组手术前1 h, 结扎前10 min给予缬草提取物1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 观察体表标测心电图、心肌SOD、 MDA、 TXB2、 6-Keto-PGF1α、 TNF-α、 IL-β等指标. 结果: 心电图: 结扎后1 h, 实验组N-ST、ΣST、 N-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松解复灌后1.5 h, 实验组N-ST、Σ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心肌匀浆: 实验组XOD、 MDA、 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6-Keto-PGF1α/TXB2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IL-1β略低于对照组,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结论: 缬草提取物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86Rb摄取示踪法评定几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心、肾组织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

    作者:杨晶;薛存宽;朱咸中;陈红;袁义萍;曾玲;李颖

    目前,86铷(86Rb)摄取示踪法评定整体动物的脏器微循环灌流量,国内已广泛用于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1].本实验以86Rb摄取示踪法观察分析缬草(Valeriana)、红藤(Sargentodoxa)及姜黄(Curcuma)的几种不同方法的提取物对动物心、肾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

  • 99mTc-ECD示踪评价缬草提取物对小鼠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作者:李颖;薛存宽;何学斌;沈凯;蒋鹏;曾伶

    目的:99mTc-ECD为示踪剂观察神农缬草提取物中挥发油对小鼠脑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第一大组和第二大组,每大组各40只.第一大组40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缬草小剂量组、缬草大剂量组和川芎嗪组;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缬草低剂量组、缬草高剂量组和川芎嗪组分别按200、300和25 mg/kg灌胃给药,30 min后经尾静脉注射99mTc-ECD示踪剂(每只740kBq)0.1ml,20min后行血、脑放射计数值检测.第二大组40只小鼠分组及给药方法同第一大组,灌胃给药30min后,各小鼠按每只10μg的剂量腹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5min后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示踪剂,20 min后行血、脑放射计数值检测.结果:缬草提取物大剂量组小鼠大脑放射计数及脑/血比值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和P<0.01);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缬草提取物大、小剂量组小鼠大脑放射计数及脑/血比值亦明显高于脑缺血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神农缬草提取物中挥发油具有显著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的作用.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缬草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作者:方颖;丁菲;邬兰;廖鹏程;张慧慧;刘焱文

    目的 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缬草中提取缬草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法进行化学成分定性与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 共鉴定了118种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共鉴定98种,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了67种,共有成分47种;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缬草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1.8倍.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法是缬草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 缬草提取物8-羟基松脂醇苷对Kv1.5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作者:方颖;段雪云;王宏飞;范恒;刘焱文

    目的 探讨缬草提取物8-羟基松脂醇苷对Kv1.5钾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以转基因Kv1.5HEK293细胞为受试对象,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10,30 μmol·L-18-羟基松脂醇苷对转基因Kv1.5HEK293细胞电流的影响.结果 8-羟基松脂醇苷浓度依赖性减少Kv1.5HEK293细胞电流,电流值从(148.3±13.0)PA/PF分别降至(109.4±4.4)PA/PF和(78.6±11.3)PA/PF,抑制率分别为28.5% 和37.1%.结论 8-羟基松脂醇苷对转基因Kv1.5 HEK293细胞电流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可以部分解释缬草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缬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

    作者:邓雪华;朱荣华;周颖;方颖;刘焱文

    目的 探讨缬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缬草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提取缬草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 鉴定了51个化合物,占缬草油总量的78.4%.结论 该法分离效果良好,可对缬草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不同产地缬草中总环烯醚萜类的含量比较

    作者:袁秀芝;许明旺;薛存宽

    目的:建立测定总环烯醚萜类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缬草中总环烯醚萜类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缬草中总环烯醚萜类与碱性羟胺-高氯酸铁显色剂产生显色反应,于波长约522 nm处测定吸光度,按缬草三酯来计算总环烯醚萜类含量。结果缬草三酯量在0.05~1.40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98.50%,RSD=1.02%,不同产地缬草中总环烯醚萜类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能更好地评价缬草的质量,提示缬草中总环烯醚萜类的含量与产地有关。

  • 缬草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勇冠;朱全红;王彩云

    缬草属于败酱科缬草属(Valeriana L.)植物,全世界对缬草的研究方兴未艾.西方缬草制剂中,只用Valeriana Officinalis作原料.主要被用来镇静催眠.在化学成分方面,研究充分的是缬草所含有的挥发油类,含单萜和倍半萜两类,其中倍半萜有镇静的生物活性.环烯醚萜类也研究得较多,其中缬草素被证明具有镇静活性.另外木脂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也有报道.药理活性有:镇静,抗焦虑,神经保护作用,抗癫癎,调节循环系统,抗抑郁,细胞毒和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解痉和抗心律失常等.

    关键词: 缬草 药理活性 镇静
  • 缬草抗心律失常活性部位的筛选

    作者:段雪云;方颖;龚占峰;周颖;刘焱文

    目的:筛选缬草抗心律失常的活性部位.方法:建立以氯仿诱导心律失常的小鼠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缬草不同的提取部位,以小鼠室颤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缬草提取物中水液部位和缬草油部位分别在5 g(生药)·ml-1和2.5 g(生药)·ml-1能显著降低氯仿所致小鼠室颤发生率,且水液部位的90%乙醇洗脱物和水洗脱物能显著降低氯仿所致小鼠室颤发生率(P<0.05).结论:缬草提取物中水液部位和缬草油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 复方缬归滴丸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军;薛存宽;何学斌;沈凯;蒋鹏

    目的:研究复方缬归滴丸对子宫平滑肌痉挛的松弛作用.方法:取预先雌激素化的大鼠和豚鼠子宫固定于麦氏浴槽,"缩宫素"诱发子宫持续痉挛,以张力换能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观察复方缬归滴丸对离体子宫平滑肌的解痉作用;扭体法观察复方缬归滴丸对"缩宫素"诱导的小鼠在体子宫平滑肌痉挛的松弛作用.结果:复方缬归滴丸对"缩宫素"诱发的离体子宫平滑肌痉挛具有迅速、强烈的,浓度依赖性的解痉作用,大松弛度达100%,ED50为1.415 mg·L-1,其解痉作用的强度明显高于当归挥发油;扭体实验中,复方缬归滴丸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呈现有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缬归滴丸可以快速有效地松弛子宫平滑肌痉挛,对原发性痛经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 缬草 当归 子宫收缩
  • β-环糊精包合缬草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作者:陈洪燕;万明;廖蔚珍;张丽萍

    目的:研究用β-环糊精(β-CD)包合缬草挥发油的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β-CD与缬草挥发油比例(g:mL)、包合时间、包合速度、包合温度4个因素,以包合物收得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确定缬草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结果:佳包合条件:β-CD:缬草挥发油比例(g:mL)为7:1,包合0.5 h,包合速度250 r·min-1,包合温度80℃.结论:确定了缬草挥发油的β-CD包合佳工艺.

  • 宽叶缬草对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及生长的影响

    作者:杨桂元;徐青;王俊峰

    目的:观察宽叶缬草(VOL)对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收缩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取4~6周wistar大鼠胸主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观察VOL和L-NAME对VSMC收缩的影响,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不同浓度VOL时VSMC的3H-TdR及3H-Leucine参入变化.结果:VOL可显著抑制AngⅡ引起的VSMC收缩,且此作用不受L-NAME影响.VO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VSMC的3H-TdR和3H-Leucine的参入.结论:VOL有显著抑制AngⅡ引起的VSMC收缩和生长的作用.

  • 缬草对原发性失眠症疗效及内源性血浆褪黑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华斌;沙荣;万仲贤

    目的:观察缬草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褪黑素(MT)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6例原发性失眠0患者分为缬草组和安慰剂组各33例,并随机征集33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缬草组服用缬草生药粉制剂,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正常组不做治疗,共治疗5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以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M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缬草组与安慰剂组PSQI总分无显著性差异(t=0.688,P=0.247),均明显高于正常组(t=20.976,P<0.01).3个疗程后,缬草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t=9.387,P<0.01);但5个疗程后,缬草组PSQI总分仍高于正常组(t=3.167,0.01<P=0.03<0.05).血浆MT水平:在2个疗程时,缬草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P=0.195>0.05);在治疗3个疗程时,缬草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t=-12.12,P<0.01);在5个疗程时,缬草组仍低于正常组(t=-2.5,0.01<P=0.015 <0.05).缬草组睡眠质量与血浆MT水平分析显示呈正相关(r=0.926).结论:缬草对原发性失眠有明显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浆MT水平有关.

  • 缬草对小鼠活动的影响

    作者:张劲鹏;张天民;张恩霞;顾天鸽;张翔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缬草的镇静催眠作用,确定缬草镇静催眠活性并分析其有效作用剂量.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及直接镇静催眠作用.结果:缬草能显著增加小鼠睡眠率,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结论:缬草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关键词: 缬草 镇静 催眠
  • 缬草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左月明;王亚芳;张忠立;严欢;徐元利

    目的:研究缬草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环橄榄树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环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2)、(+)-环橄榄树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落叶松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5)、lanicepside A(6)、(-)-左旋马尾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右旋马尾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8)、negundin B-6-O-β-D-glucopyranoside(9)、6-dehydroxyl-4'-methoxy-negundin B-3α-O-β-D-glucopyranoside (10).结论:其中,化合物2~5、7~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缬草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左月明;严欢;张忠立;徐元利;王亚芳

    目的:研究缬草的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7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4,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1)、3'-去甲基-松脂素4,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2)、(+)-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5'-甲氧基-松脂素-4,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4)、8,8'-二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8,8'-二羟基-松脂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8-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8'-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8,8'-二羟基-松脂素(9)、4,4'-二去甲基松伯醇-3'-去甲基-8,8'-二羟基-松脂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2、4、6、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缬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左月明;徐元利;张忠立;严欢;刘电航

    目的:研究缬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o-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甲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2)、6-甲基-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5)、5-甲氧基-金合欢素-7-O-o-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6)、5-甲氧基-金合欢素-7-O-o-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4'-甲基-5-甲氧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香叶木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9)、8-羟基-香蜂草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GC-MS联用技术分析缬草精油挥发性成分

    作者:肖雪;罗娟敏;马晋芳;葛发欢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缬草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MS测定并结合NIST2008质谱库进行检索,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缬草精油中共鉴定出70个成分,占精油总成分89.55%.缬草精油的主要成分为:左旋乙酸龙脑酯40.74%、莰烯21.78%、α-蒎烯5.92%、乙酸乙烯酯4.19%、β-蒎烯3.74%、D-柠檬烯1.34%、龙脑1.34%、1,8-环十五二炔1.10%、桉油烯醇1.06%和(+)-莰烯1.05%.结论:本实验采用GC-MS分析方法对缬草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可为合理开发利用缬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缬草 挥发油 GC-MS
  • 缬草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姜霞;张建超;刘焱文;方颖

    从缬草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缬草烯酸(valeren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4,4′,8,8′-四羟基-3,3′-二甲氧基-二苯基双四氢呋喃(4,4′,8,8′-tetrahydroxy-3,3′-dimethoxyl-dibenzyl-ditetrahydrofuran),其中熊果酸和4,4′,8,8′-四羟基-3,3′,-二甲氧基-二苯基双四氢呋喃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并采用GC-MS分析方法鉴定了其中的27种化合物:如石竹烯、十六酸乙酯、萘烯、瓦纶烯、亚麻酸乙酯等等.

    关键词: 缬草 化学成分
  • 缬草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段雪云;龚占峰;陈树和;方颖;刘焱文

    目的: 建立缬草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8 nm;柱温:38℃;流速:1.0 mL/min.结果:建立了缬草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的HPLC-UV指纹图谱,标定了15个共有指纹峰,确定了其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范围.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缬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69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