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塞米松预处理联合水胶体敷料及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祖重阳;赵丹丹;赵微微;于洋;潘怡

    目的:通过地塞米松预处理联合水胶体敷料及湿热敷预防PICC置管后致静脉炎的发生.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PICC置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置管,置管后外贴10cm×12cm,3M透明敷贴固定导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置管前采用地塞米松预处理,置管后在穿刺点上方6-8cm处用水胶体敷料外贴,并在置管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观察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6.66%,对照组发生率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预处理联合水胶体敷料及湿热敷可有效的预防和降低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 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对PICC并发症影响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英华;蒙美好;黄石群;赵精洁;梁健智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对PICC并发症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49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接受超声引导下'直视?置管的248例患者列为研究组,将选择'盲塞法?置管的242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39%(244/248),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03%(10/248)、3.63%(9/248),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91%(220/242),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1.57%(28/242)、6.20%(15/242).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机械性静脉炎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直视?法行PICC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能显著减少机械性静脉炎,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硫酸镁湿敷预防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金桃;黄晓艳;刘翠容;刘春红;周富玲;夏辉

    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具有操作安全、维护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的治疗途径,避免了因输入高渗透压液体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局部组织坏死,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1,2].但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是早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据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32.3%[3,4],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应用33%硫酸镁溶液湿敷预防PICC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加味双柏散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车晓娟;陈间英;赖品英;胡志雄

    目的 观察加味双柏散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分为加味双柏散加蜂蜜外敷组32例和喜疗妥治疗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加味双柏散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有效率为96.9%,治愈率为75.0%,治愈时间为(4.73±2.26)d;喜疗妥治疗的有效率为91.4%,治愈率为51.4%,治愈时间为(5.85±3.23)d,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0,P=0.672),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1,P=0.046),治愈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213,P=0.015).结论 加味双柏散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确切,较喜疗妥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 PICC 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作者:韩忠秀;唐忠敏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 PICC 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2013年同期放化疗行 PICC 置管的鼻咽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 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泡导管后行 PICC 置管,置管后不给予热敷处理;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后行 PICC 置管,并常规进行热敷。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率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 PICC 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好,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等优点。

  • 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晓琴

    目的 观察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行PICC置入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术后的常规护理,如使用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观察组行PICC置管术后给予水胶体敷料预防护理措施,即将10 cm×10 cm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沿静脉穿刺走向覆盖于置管部位上方约5 cm处,置管7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胶体敷料对防治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微波治疗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海燕;李霞;梁微;陈利冬;凌瑛;唐忠敏;吕小红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PICC置管后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PICC置管24 h后,在穿刺点无渗血情况下于静脉穿刺点上方8~10 cm处连续微波治疗5d,对照组用热毛巾局部湿热敷法,连敷5d,观察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73%,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P=0.032).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予微波治疗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 干热敷加喜辽妥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余泽卫

    目的 观察干热敷加喜辽妥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旳效果.方法 将95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置管后4h开始接受干热敷加喜辽妥外涂,每次10~20min,每天4~5次,持续3天.观察两组病人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发生率为4.44%,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干热敷加喜辽妥外涂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悈性静脉炎.

  • 不同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对比

    作者:樊桂娟

    目的 观察不同的临床干预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PICC置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擦法;B组患者采用红花酒精湿敷法;C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比较3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穿刺点疼痛情况以及PICC留置时间.结果 A组及B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及穿刺点疼痛程度均低于C组,且PICC留置时间均长于C组(P<0.05),但 A组与B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穿刺点疼痛程度及PICC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疗妥软膏外擦法及红花酒精湿敷法较常规护理方法均可降低PICC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并可降低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延长PICC留置时间.

  • 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在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君丽;黄芳艳;刘佳;陆菁;杨梅

    目的 探讨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留置PICC的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置管后予常规维护,观察组置管后在常规维护基础上给予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2例,发生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57,P<0.01).结论 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可降低肿瘤患者留置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提高PICC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作者:张金桃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送管体直达上腔静脉中1/3处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须局麻,留置时间长,避免了经传统的插入途径(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气胸、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为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无痛性治疗途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是PICC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常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2].因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PICC患者的痛苦已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关.现结合文献就PICC置管术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原因、发生率和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庆珍;谭海梅;高铭云;佘金花;杜江;吴嫡

    PICC是指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用于静脉输液的一种管道,其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以及化疗药物的外渗,解决了血管条件差和长期输液治疗病人的输液难题.但PICC是有创操作,存在一定并发症,尤其是静脉炎的发生.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5.15%[1],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 h,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 cm处.我科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肿瘤放化疗144例PICC置管后的病人使用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红树液外敷治疗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欣;雷艳;黄朝芳;陈求薇

    目的 探讨红树液外敷治疗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术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患者6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4例,采用红树液外敷,其中Ⅰ级静脉炎18例,Ⅱ、Ⅲ级静脉炎16例,对照组33例,采用33%硫酸镁湿敷,其中Ⅰ级静脉炎18例,Ⅱ、Ⅲ级静脉炎15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11例,无效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52,P<0.01);对Ⅱ、Ⅲ级静脉炎试验组16例中治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对照组15例中治愈1例,好转4例,无效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16,P<0.01).结论 红树液外敷治疗肿瘤患者PICC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优于硫酸镁,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欣;雷艳;黄朝芳;陈求薇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4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PICC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多项护理措施.结果 410例中共发生静脉炎34例,其中I级19例,占4.63%;Ⅱ级14例,占3.41%;Ⅲ1例,占0.24%;Ⅳ级0例.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安全、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中药外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作者:付萍萍;吴慧莉;胡巧云;黄珍珍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预防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置管后不应用中药外敷,观察组置管24h后采用中药外敷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并比较两组睡眠和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和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外敷是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理想方法.

  • 温和灸联合指摩法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谈伟芬;吴小飞;詹晓雁;应灵妹

    目的 研究温和灸联合指摩法对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10例经肘上静脉置入PICC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10d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和灸联合指摩法,在患者穿刺点往上发生静脉炎处沿穿刺静脉走行和皮肤相距1寸左右进行艾灸,使局部皮肤感温热,每次灸10~15 min.同时联合指摩法,即以喜辽妥软膏为介质,指面贴在治疗部位上,以腕部前臂作环旋摩动,每日2次,连续7d,操作后穿刺点敷料用无菌纱布固定.如使用1~2 d后即治愈,治疗停止.对照组采用施乐辉国际医用产品公司的Ⅳ3000透明贴膜固定.在PICC导管敷贴上方先予湿热敷20 min后予喜辽妥软膏涂擦,每日2次,连续使用7d.两组患者均观察至治疗第7日.结果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措施后在治愈例数和治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2日开始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调查问卷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无烫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温和灸联合指摩法治疗PICC置管后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有效率高,可以大大缩短治疗静脉炎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了治疗时间,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 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

    作者:蔡蕊;蔺波

    目的 观察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用PICC置管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预见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干预组给予早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平均置管时间,以及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预见干预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干预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常规组,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后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及患者焦虑程度评价

    作者:陈海红

    目的 通过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对机械性静脉炎预防作用的研究,探讨其影响机制及干预作用,以期为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ICU采用PICC置管输液患者90例,以随机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采用相应的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电磁波治疗器照射置管部位护理,增强透明贴护理置管部位护理,微波治疗仪局部加热护理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热敷护理.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以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试验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下,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更低.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等合理有效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护理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自拟双料喉风散软膏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国祥;谢少玲;肖志华;李满娥

    目的:观察自拟双料喉风散软膏治疗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42例随机均分成两组.试验组21例患者采用自拟双料喉风散软膏持续外敷于患处,覆盖范围大于疼痛、红肿部位1 cm,厚度1mm,外覆盖纱布,每8h检查补充药物1次;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50%的硫酸镁纱布湿热敷,纱布稍大于皮损面积,每4h更换敷料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7d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3d的临床显效率为85.7%,治疗7d后治愈率为7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双料喉风散软膏外敷对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有良好效果.

  • 云南白药气雾剂防治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振杰;钱文茹;钱满芹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气雾剂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将采用 PICC 置管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 PICC 置管后给予常规维护,试验组在常规维护的基础上,于距离穿刺点上方2 cm 沿静脉走形喷洒云南白药气雾剂,范围8 cm ×8 cm。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两组均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94%和17.65%,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的显效率为14.29%,治愈率为85.71%。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可有效预防和治疗 PICC 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402 条记录 16/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