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马钱子碱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作者:赵继会;刘召林;许洁;于燕燕;冯年平

    目的:制备和评价马钱子碱聚乳酸载药纳米粒(Bru-PLA-NPs).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Bru-PLA-NPs,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药评价.结果:制得的Bru-PLA-NPs的平均粒径为95 nm,多分散指数为0.362,zeta电位为-15.68 mV.Bru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与Bru溶液相比Bru-PLA-NP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的Bru-PLA-NPs粒径小,载药量高,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 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肾靶向性研究

    作者:陈修克;魏颖慧;姚金娜;赵燕敏;尚小广;李范珠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多苷聚乳酸纳米粒(LMWC-TG-PLA-NPs),并对其进行大鼠体内肾靶向性评价.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多苷聚乳酸纳米粒(TG-PLA-NPs),并用50%脱乙酰度的低分子量壳聚糖(LMWC)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与载药量,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采用肾微透析与肾动脉插管给药联用的组合技术,将LMWC-TG-PLA-NPs分别经尾静脉和肾动脉2种途径给药,以TG-PLA-NPs为对照组,定时收集各组肾组织透析液,测定透析液中药物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2种途径给药后肾脏的AUC比值作为肾靶向参数(RTP),评价LMWC-TG-PLA-NPs的肾靶向性.结果:制备的LM WC-TG-PLA-NPs,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207.6±3.4) nm,多分散系数为(0.078±0.009),包封率为(61.83±2.43)%,载药量为(10.70±0.37)%,在含20%乙醇的pH 7.4的PBS缓冲液中体外释药有缓释特征,LMWC-TG-PLA-NPs的RTP为71.97%,是对照组TG-PLA-NPs的3.6倍.结论:制备的LMWC-TG-PLA-NPs包封率和载药量均较高,具明显的缓释特征和肾靶向性,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纳米粒有望成为降低雷公藤多苷毒副作用的新型载体.同时,也建立了以静脉给约后与肾动脉给药后肾脏的AUC比值作为肾靶向参数来评价肾靶向性的新方法.

  • 马钱子碱聚乳酸纳米粒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赵继会;刘召林;孙占国;许洁;于燕燕;冯年平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聚乳酸纳米粒(Bru-PLA-NPs)iv注射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建立HPLC法测定家兔血浆中马钱子碱浓度.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3∶77),水中含庚烷磺酸钠1.01 g/L,磷酸二氢钾1.36 g/L,加磷酸调节pH至2.8;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25℃.采用3p87软件计算马钱子碱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iv Bru-PLA-NPs(4 mg/kg)后马钱子碱在兔体内的药动力学数据符合三室模型,单剂量静注马钱子碱溶液(4 mg/kg)后符合二室模型;与马钱子碱溶液相比,Bru-PLA-NPs给药后,马钱子碱的消除半衰期(t_(1/2β))提高6.6倍;生物利用度提高8.7倍.结论 与马钱子碱溶液相比,Bru-PLA-NPs iv给药后马钱子碱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 聚乳酸纳米粒介导decoy片段调控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体外研究

    作者:胡豫;王华芳;孙望强;谢长生;魏文宁;郑金娥;姚军霞

    目的探讨由聚乳酸纳米粒包裹的核因子(NF)-κB decoy寡核苷酸片段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活性的调控功能.方法以聚乳酸为材料,纳米沉积法制备载荧光标记NF-κB decoy-纳米粒混悬液,检测其物理表征、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情况.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摄取decoy-纳米粒的效率和细胞内分布,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比较摄取纳米粒的细胞在脂多糖(LPS)刺激下TFmRNA和P65表达的变化.结果制备的decoy-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2.1 nm,多分散指数为0.118,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经28 d其总释放率达92.3%,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对decoy-纳米粒摄取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被摄取的decoy-纳米粒位于细胞胞浆内,RT-PCR结果提示经纳米粒包载的NF-κB decoy具有生物活性,可以显著抑制LPS作用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TF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核提取物中P65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聚乳酸纳米粒能将NF-κB decoy寡核苷酸片段递送至细胞内,且能保持生物活性,该方法为脑血栓病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 川芎嗪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质量研究

    作者:曾莉;毛春芹;陆兔林;钱丽;李争艳;苏桃

    目的 制备川芎嗪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自乳化法制备川芎嗪聚乳酸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渗漏率及体外释放性等为评价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对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以聚乳酸作为载体材料,优化工艺制备的川芎嗪聚乳酸纳米粒包封率为41.78%,渗漏率为4.80%,体外模拟释放表明载药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 采用自乳化法制备的川芎嗪聚乳酸纳米粒,工艺简便,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体外释药缓慢,稳定性好.

  • 表面修饰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长循环性能

    作者:盛燕;李珊珊

    采用复乳溶剂扩散-挥发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的聚乳酸纳米粒,分别用自制的水溶性壳聚糖和聚乙烯醇进行表面修饰,并考察了两种纳米粒的粒径、ζ电位、表面亲水性和在小鼠血液中的存留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两种表面修饰纳米粒粒径均为100~200 nm.用水溶性壳聚糖修饰能有效提高纳米粒的表面亲水性,并调节表面电荷至接近中性(5.2 mV).用DAS 2.0软件计算得水溶性壳聚糖修饰纳米粒的血液半衰期为6.9 h,明显高于聚乙烯醇修饰纳米粒(0.3 h).

  • 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戴东波;徐金中;尤文挺;胡利明;陈才铭;尚小广

    目的 优化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DOX-PLA-NP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DOX-PLA-NPs,正交设计优化其处方工艺,对其纳米粒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与载药量进行测定.以DOX原药为对照组,考察DOX-PLA-NPs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大鼠尾静脉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DOX-PLA-NPs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125.67±3.80)nm、Zeta电位为(-35.97±1.58)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23±1.46)%,(10.29±0.63)%.体外释放结果显示,DOX经纳米粒包裹后,具明显的缓释作用.DOX原药和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ti/2β分别为(1.15±0.175)h、(6.43±2.12)h,CL分别为(174.76±47.22)h·L-1、(30.68±11.86)h·L-1,AUC0→t分别为(6.01±1.61)μgh·L-1、(36.04±13.72)μg·h·L-1.结论 制备的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具明显的缓释作用,并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体内药物分布初步研究

    作者:王炎;冯年平;南忆蕾;周利红;陈红字;范忠泽;李琦

    目的:建立测定兔体内丹参酮ⅡA的HPLC方法,并考察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TS-PLA-NP)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TS-PLA-NP和丹参酮ⅡA溶液,在设定时间点从颈静脉取血制样,以吉非罗齐为内标,采用HPLC-MS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兔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组织分布,药动学参数采用DAS2.0进行统计.结果:吉非罗齐和丹参酮ⅡA在该条件下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5、14.5 min.TS-PLA-NP在家兔体内的t1/2由丹参酮ⅡA的2.573 h延长到4.117 h;MRT0~∞由2.585 h延长到6.033 h,峰浓度由0.21 mg/L减少到0.134 mg/L.静脉给药后2h,丹参酮ⅡA纳米药物组肝脏和肿瘤中的浓度均高于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以纳米的剂型给药后2h,肝脏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了5倍以上,肿瘤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了近9倍;心、肾、脾、肺等组织中药物浓度均明显降低;血液中浓度下降了近10倍.结论: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在兔体内具有良好的缓释和肝靶向特征.

  • 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药动学评价

    作者:胡瑞瑞;王利;张红芹

    目的: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研究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进行表征.以金合欢素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SD大鼠口服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包封率为(81.43±1.27)%,载药量为(6.08±0.32)%;平均粒径为(213.62±3.89)nm;Zeta电位为(-33.16±0.17)mV;并且体外溶出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金合欢素聚乳酸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28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金合欢素的药动学行为,提高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 HPLC法测定加替沙星聚乳酸纳米粒的含量

    作者:邓红;梁健健;张蜀;陆尚移

    目的 建立加替沙星聚乳酸纳米粒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枸橼酸溶液(内含0.6%三乙胺)- 甲醇(体积比60∶40),检测波长290 nm,流速 1.0 mL/min,进样量 20 μL.结果 加替沙星在4.010~60.15 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88%(n=9).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加替沙星聚乳酸纳米粒的含量测定.

  • 表面修饰的鼻用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作者:边俊杰;徐超群;袁志翔;陈晓亮

    目的 研究壳聚糖盐酸盐、吐温80、聚乙二醇20000、冰片薄荷低共溶物多重修饰的茴拉西坦聚乳酸鼻腔给药脑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初步评价其体外稳定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蒸发法制备多重修饰的载药纳米粒,筛选并优化了其处方,考察了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结果 壳聚糖盐酸盐、吐温80、聚乙二醇20000三重修饰的纳米粒形态圆整,粒径分布141.5±30.4 nm,Zeta电位20.4 mV,包封率98.14%,载药量为11.57%.所制纳米粒在溶菌酶和大鼠鼻洗液中稳定,在pH7.4和pH4.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24 h内累计释药百分率小于88%.结论 壳聚糖盐酸盐、吐温80、聚乙二醇20000、冰片薄荷低共溶物多重修饰的载药纳米粒包封率较高,性质稳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