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主要内涵及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是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从医50年来,他始终如一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坚持"中西结合、融西贯中"、"针药并用、形神兼备"的指导思想.他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的神话;扩展中医对脑府和脑神的认识,在中风病治疗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丰富了中医整体治疗中调神法的理论基础;重视古典医籍研究,解释"是动病"、"所生病"内涵;率先从日本引进快速老化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系列小白鼠,开展针灸抗衰老研究;创立了治疗多种疑难顽症的刺络疗法;将针刺机制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石院士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确定捻转补泻手法新定义和量化操作规范,使传统针刺手法向标准化、剂量化发展,填补了针灸学史的空白.1999年该手法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
头针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病。因其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相似,故名中风。本病多见于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
-
虫类药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虫类入药,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虫类药28种,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已扩展达99种.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早记载使用虫类药之医书,如抵当丸、鳖甲煎丸等,书中用水蛭、虻虫、蛴螬等八种.临床实践证明虫类药在治疗中风病方面有其特殊的疗效,笔者在临床中根据中风病不同的分期辨证配伍使用虫类药治疗,疗效显著.
-
心脑通络液防治中风病先兆证35例临床观察
运用心脑通络液治疗中风病先兆证35例,并与阿司匹林治疗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5个月,治疗组发生中风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
-
试论经脉气血多少规律及其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指导意义
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有其总的生理规律,气血在循环流注过程中的多少盛衰变化,形成了由气血阴阳盛的太阴与阳明,依次消长转化递减,经少阴与太阳,至气血阴阳衰少的厥阴与少阳,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终而复始.气血多少生理规律一旦破坏则则会出现病理状态.明辨经脉的气血多少规律,对针灸治疗中风病、认识中风病机、规范施术方案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
中风后便秘的中成药治疗
中风病是临床多见疾病,中风病治疗的重点除了急性期挽救患者生命,更重要的是重建患者后遗症期的生活质量.中风后消化功能失调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很多经典的中风病生活质量测评都将消化功能相关症状列入其中.
-
调理肺气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风中脏腑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肺部病变常常见到痰多气喘,壮热神昏等痰热蕴肺,肺失宣降的症状.此证往往是病情加重,趋于恶化的标志,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适时地运用宣肺降气法对于提高中医治疗中风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
六腑以通为用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风是以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多因内风而起,因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而使内风动越的一种病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