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层医院腹腔镜诊治不明原因急腹症患者53例体会

    作者:季成明;姚利明;耿兴鸿

    我院外科2001年5月~ 2011年5月收治各类急性腹痛患者1 785例,腹腔镜诊治607例,其中诊治不明原因急腹症患者53例,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35例,其中已婚女性30例,月经规律的妇女仅8例;年龄14~ 74岁,平均52岁.患者发病就诊时间1h~7d,平均3.3 d.

  • 右足跟试验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高中秋;邱海航;马小静

    右足跟试验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一种鉴别急性阑尾炎的辅助检查方法.1985年5月至2001年6月,我们将其用于425例急性腹痛的患儿,现将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探讨其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 舌下含服硝苯吡啶治疗急性腹痛76例

    作者:曹淑梅

    笔者自1997年3月~1998年10月对76例门诊急诊和住院的急性腹痛病人,应用舌下含服硝苯吡啶治疗,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女性育龄期阑尾炎与妇科常见急症的鉴别

    作者:刘斌

    目的:探讨女性育龄期阑尾炎与妇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要点。方法:根据育龄妇女不同的特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分析。结果:对育龄期妇女非典型的阑尾炎与妇科急症引起急性腹痛需作妇科体检及实验室、妇科B超检查;必要时作后穹窿穿刺。结论:育龄期妇女阑尾炎与妇科常见疾病的急性腹痛需要配合妇科医生认真鉴别,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符合率。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李运辉;聂燕敏

    目的 研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方法 选择96名因为急性腹痛住院的患儿进行研究,进行系统性分析. 结果 这96名患儿的患病情况分别为:消化性溃疡 20名、急性胃炎14名、急性肠炎12名、肠系膜淋巴结炎 22 名、胰腺炎12名、过敏性紫癜 6名、阑尾炎2名、肠套叠 4名、腹型癫痫 4 名.这些患儿通过正确的诊断治疗,都基本治愈.结论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是因为消化道引起的疾病,在检查过程中应该详细问诊一下所患病史,以便更好的进行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现象发生.

  • 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腹痛临床分析

    作者:陈裕光;江植成;鲁少军

    目的 研究间三苯酚治疗急性腹痛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以明确间三苯酚治疗急性腹痛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各种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间三苯酚治疗,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山莨菪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0 min,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较高,经x2检验,两组间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治疗前两组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治疗后15、30、60、90 min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观察到与药物治疗有直接关联的不良反应,均安全、可靠.结论 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腹痛见效快,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 急诊分诊护士对腹痛患者的评估及护理对策

    作者:郁丁娜

    目的:探讨优质评估手段及护理措施在急性腹痛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4例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1),对照组进行常规评估和分诊护理,观察组则采取优质评估手段及护理措施进行分诊护理,观察两种方法对分诊时间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询问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评估手段及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腹痛患者的分诊中,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有关内科急性腹痛诊治的探讨

    作者:李艳丽

    急性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重要急诊,是急诊科就诊患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诊断延误,治疗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关键词: 急性腹痛 内科 诊治
  • 515例急性腹痛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作者:熊安民;张茂羽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的病因,为急诊内科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院急诊门诊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接收的515例急性腹痛的诊治的案例,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治的具体情况的分析和说明.结果:515例急性腹痛病因前3位的分别是梗阻性急性腹痛(41.20%)、炎症性急性腹痛(31.32%)和出血性急性腹痛(17.66%).结论:急诊腹痛病因构成复杂,包括内、外、妇科各种疾病,表现多样,特征不典型,急诊医生应高度重视其鉴别诊断.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初探

    作者:苗巧珍

    目的:初步探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新郑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6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腹部疼痛评分和腹痛易发部位.结果:采取对应方法进行治疗后,76例患儿均治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儿腹痛易发部位依次为脐周、上腹中部、右上腹以及左右下腹.治疗后患儿腹部疼痛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特点不一,采取对应性的方法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明显降低患儿的疼痛感.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60例临床诊断及处理

    作者:蔡洁萍;卢志平;余诚

    目的:探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检查的60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急性胃肠炎26例,肠痉挛2例,细菌病毒感染1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0例,阑尾炎1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胆结石2例,1例漏诊,1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6.7%.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多样,临床诊断时应对患儿的疼痛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注意患儿及其家属的主诉,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并依据其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 急诊科急性腹痛患者的护理思路构建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

    目的:研究急诊科对急性腹痛患者的护理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思路.方法:收录2014年5月—2105年5月于黔南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护理的3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情作出明确的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30例腹痛患者详细问诊,初步确定腹痛病因,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缓解疼痛;确定病因后,临床持续48 h护理,于后期进行回访调查,对腹痛症状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本次30例患者发病突然、病因复杂,经诊断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真性内脏痛、类似内脏痛、牵涉痛等3种,持续护理48 h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护理前后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腹痛发病迅速,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急诊护理有助于缓解病痛.

  • 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曾鉴洪

    目的:探讨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根据评分安排患者的去向,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与<4分组相比,5~7分组及>8分组患者被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比率明显升高;且与5~7分组相比,>8分组患者被ICU收治的比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分治愈率为76.0%、5~7分组治愈率为51.6%,>8分组治愈率为25.0 %(P<0.05).结论: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于急性腹痛患者,能预测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及护理,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腹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家昌

    目的:对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治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急性腹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2间收治的100例性腹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经临床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内科应做好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工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程更好.

  • 广州大学城地区292例急性腹痛患者病因及中医证候分析

    作者:刘淑玲;夏晓莉;赵帅;胡晓琴;蔡鑫桂;钟颖然;刘旨莹;陈伯钧

    目的:针对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急性腹痛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判断病因、病情轻重以及指导学生自我保健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调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大学生病例,分析急性腹痛患者中医证型与疼痛持续时间的关系,以及急性腹痛患者常见病因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92例急性腹痛患者4种中医证型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证与其他3种中医证型比较,疼痛持续时间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气郁滞证、寒凝血瘀证与湿浊内阻证疼痛持续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92例急性腹痛患者中急性胃肠炎及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均以湿热蕴结证为主(P<0.05);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型以寒凝血瘀证为主(P<0.05),肝气郁滞证次之(P<0.05).结论:在广州大学城地区大学生群体中,急性腹痛病因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方面,急性胃肠炎尤为多见,急性阑尾炎次之,而中医证候分布以湿热蕴结证为主,且此证型疼痛持续时间长.在女大学生群体中,腹痛病因除胃肠道疾病外,原发性痛经也较常见,中医证型方面寒凝血瘀证所占比例大,其次为肝气郁滞证.

  • 腹针治疗急性腹痛64例疗效观察

    作者:蔡书宾;邓屹琪;江耀广

    急性腹痛是急诊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其诊断涉及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妇科等多个学科.具有起病急、腹痛剧烈、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除明确诊断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治疗的腹痛患者以外,大部分急性腹痛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多给予抗生素、解痉止痛、制酸、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

  • 急性腹痛病症定位与耳穴诊断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继洪;何秀珍;刘照宏;陈锦峰;杨延斌

    目的:证明耳穴诊断能为腹痛病症的定位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观察急性腹痛患者100例及健康人体检者30例耳穴反应的变化规律,并进行腹部B超或胃肠纤维镜检查诊断,追踪患者后诊断,进行诊断相符率比较,并得出统计分析结论.结果:首次诊断、耳穴定位诊断、B超或胃镜诊断与后诊断相符率分别为46%、89%和91%;耳穴定位诊断与B超或胃镜诊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它们均明显高于首次诊断的相符率.结论:耳穴诊断法对急性腹痛进行定位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作为急性腹痛诊断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

  • 吴茱萸外用缓解急性腹痛临床护理

    作者:李建英;林晓燕;甘有君;郑婷

    目的:观察吴茱萸加粗盐加热外用缓解急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170例急性腹痛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解痉、抑酸、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予吴茱萸加粗盐加热热熨腹部,观察其治疗后腹痛缓解情况.结果:治愈6例,显效134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06%.结论:吴茱萸加粗盐加热热熨腹部缓解急性腹痛疗效良好,护理方面要注意药包的温度,防止烫伤.

  • 急腹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吴爱球;黄惠华;郭柳珍;林瑛

    急腹症是指任何表现在腹部的突发性、非创伤性疾病,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特点,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患的总称[1].由于外科、内科,妇产科疾病都可引起急腹症,致使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很复杂.急腹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尤其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2000年9月~2001年9月收治的急腹症892例,现分析如下:

  • 妇科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赖鹿鸣;阎红霞

    妇科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其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分析了我科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262例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800 条记录 29/40 页 « 12...26272829303132...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