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宁对糖尿病大鼠ET-1、GMP-140与TXB2等的影响

    作者:宋菊敏;王丽芬;廖菡;王伟;华卫国

    为了研究糖尿宁复方对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的降糖、降脂作用及对内皮素-1(ET-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 采用雌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STZ), 喂以高脂饲料, 随机分成糖尿宁组与模型组, 同时设正常组. 高脂饲料喂养一周后, 糖尿宁组开始用药, 用药六周后处死动物, 检测以上指标. 结果显示: 模拟的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经糖尿宁治疗后, 发现该复方能降低血糖、血脂、ET-1、GMP-140、TXB2及升高6-keto-PGF1α.同时也表明: 糖尿宁具有整体调节的特点, 能改善患者的总体状况, 可以平衡糖脂代谢紊乱及明显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 从而为及早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 ESWT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GMP-140、TM、OPG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平;杨凯;刘强;郭小波;韩永斌;范晓洁

    目的: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干预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调节蛋白(TM)及骨保护素(OPG)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50只,激素造模后随机处死2只验证造模成功,其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24只和冲击波治疗组(B组)24只。干预前,两组随机选取8只兔耳动脉采血测血浆GMP-140、TM、OPG含量;ESWT干预第2、4、8周时A、B组各随机选取8只兔,耳动脉采血后处死,测血浆GMP-140、TM、OPG含量;留取股骨头标本行HE染色观察大体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股骨头中OPG阳性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ESWT干预2、4、8周后,B组血浆中的GMP-140、TM含量较A组均降低(P<0.05);ESWT干预4周、8周时B组血浆中OPG含量较A组均升高(P<0.05)。ESWT干预2、4、8周时B组股骨头中的OPG阳性表达较A组均升高(P<0.05)。结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ESWT干预可使血浆中OPG含量增高,GMP-140、TM含量降低,局部坏死区OPG表达增强。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研究

    作者:曾红;柳林;祝金明;周方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氧自由基(OFR)、内皮素(E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管再通的关系.方法: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AMI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6、12和24小时分别取血测定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T和GMP-140,依间接指标及溶栓后90分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再通组(27例)和未通组(11例),比较2组患者血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AMI溶栓前LPO、SOD、ET和GMP-140浓度[分别为(1.250±0.328)μmol/L,(29.26±12.64)μU/L,(37.55±11.25)ng/L和(34.37±9.25)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溶栓治疗后再通组LPO浓度较溶栓前明显升高,SOD则显著降低,未通组于溶栓前后无明显变化;溶栓后再通组ET浓度较未通组高峰提前且峰值更高;溶栓后再通组GMP-140浓度较溶栓前迅速下降,未通组则显著上升,2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溶栓再通后OFR的代谢紊乱及ET的异常释放加重(或)介导心肌再灌注损伤,GMP-140与溶栓成功与否密切相关.OFR、ET的动态监测及溶栓后GMP-140的迅速下降可望成为临床判断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新辅助指标.

  • 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前后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作者:陈德;华尔铨;张书富;郑鹏翔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循环血中血小板活化及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检测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前后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10分钟,GMP-140、tPA和vWF明显增高,术后24小时vWF仍显著增高.结论 AMI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和纤溶功能均出现改变.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作者:王蕾;田桂玲;李芳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指标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寻找精确判断血小板功能状态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1例ACI患者(病例组)和2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全血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单克隆抗体(PAC-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抗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CD62 P)的阳性率;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参数.结果:病例组PAC-1、CD62P的阳性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血小板计数( P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和大血小板比率(LPR)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AC-1与MPV(r=0.322,P=0.004)及PAC-1与LPR (r=0.224,P=0.046)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D62P与MPV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240,P=0.032),PC、PDW与膜糖蛋白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ACI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参数共同参与这一过程;活化GPⅡb-Ⅲa与MPV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VWF:Ag、GMP-140、D-dm含量与病情的关系

    作者:谭志元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D-dm)含量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单抗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及放免法测定30例健康老年人(年龄≥60岁)和35例老年CHD患者血浆VWF:Ag、GMP-140、D-dm含量.结果:老年CHD患者VWF:Ag、GMP-140、D-dm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组(P<0.01),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含量显著高于心绞痛患者(P<0.05或P<0.01).结论:以上分子标志物增高愈显著,患者病情愈严重;血浆分子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可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之一.

  •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血浆MMP-9及GMP-140的影响

    作者:梁金元;李秀昕;刘丽平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健康人做对照,2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n=8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10mg/d,n=120例)治疗1周,测定治疗前后MMP-9、GMP-140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患者血浆MMP-9、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浆MMP-9、GMP-14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下降程度与TC(r=0.327,P=0.576;r=0.123,P=0.591),LDL-C(r=-0.312,P=0.921;r=-0.125,P=0.652)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干预,可明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抗血小板活化及改善内皮功能,对于ACS的临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血瘀证与肿瘤及其转移患者血浆内血小板GMP-140的研究

    作者:刘永惠

    目的:研究血瘀证与肿瘤转移、肿瘤血瘀证与GMP-140以及肿瘤转移与GMP-140的关系,为活血化瘀药物防治肿瘤转移提供依据.方法:经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用血浆内GMP-140酶联免疫测定试剂,应用DG-1型酶联检测仪检测肺癌患者血浆GMP-140含量.结果:肺癌转移患者和肺癌未转移患者GMP-140水平较健康人显著提高(P<0.01,P<0.05),肺癌转移患者较未转移患者GMP-140水平也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转移患者和未转移患者GMP-140不同的表达,反映出二者血瘀证的差别.结论:血瘀证是促进肿瘤转移的条件和基础;血小板异常活化是肿瘤血瘀证的体现和标志;肿瘤及其转移与GMP-140含量增高呈正相关且说明具体客观指标.

  •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DM合并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阳阳;陈魁

    为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DM )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对149例DM合并急性STEMI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并比较经静脉(A组)、冠脉给药途径(B组)和无替罗非班(C组)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 P140浓度、造影结果、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峰值及峰值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 A、B两组术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C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A、B两组术后即刻 TIMI血流、2h sumSTR、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变化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 A组(P<0.05)。因此,替罗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和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与静脉途径给药相比,经冠脉给药更具有优势。

  • 重组葡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作者:鲁硕;李淑梅;崔燕

    目的:通过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比,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影响,评价其对AMI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和对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AMI发病12 h以内患者33例,随机分为r-SAK治疗组(n=17)和rt-PA对照组(n=16),测定两组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 h血浆中GMP-140、TAT含量及溶栓90 min后冠脉造影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血浆中GMP-140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r-SAK组溶栓治疗后比较,rt-PA组溶栓治疗后血浆中GMP-140含量显著升高(P<0.05),r-SAK组溶栓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略有升高(P>0.05),rt-PA组溶栓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应用r-SAK与rt-PA溶栓治疗有同等的溶栓疗效,r-SAK较rt-PA有更强的血栓选择性,促凝活性微弱,促血小板活化低,减轻血栓前状态对心肌损伤作用,可以改善心肌微灌注.

  • 肝病患者血浆GMP-140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清;白杨;霍德胜;柳忠辉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肝病患者血浆GMP-140含量.结果:3组肝病患者GMP-140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丙型、乙型肝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肝癌患者血浆GMP-140较丙型、乙型肝炎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检测肝病患者GMP-140可做为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癌患者纤溶亢进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 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作者:陈德;华尔铨;张书富;郑鹏翔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后外周循环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由外周静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PTCA和stent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 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TCA术后10 min血浆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及D-二聚体明显增高,术后24 h虽明显下降,但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尚未降至正常,PAI-1术后24 h亦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TCA和stent术后确有血小板活化和纤溶活性受损.

  • TAT和GMP-140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耿美容;辛晓敏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动态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48),随机选择6h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用150万U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按临床再通标准分为再通组(n=30),未通组(n=18),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2h、4h、24h、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TAT和GMP-140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患者组治疗前TAT水平(14.56±1.04)μg/L、GMP-140水平(12.50±1.05)ng/ml,较正常对照组(2.15±0.89)μg/L、(8.39±1.33)ng/ml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h再通组GMP-140水平达到峰值(22.17±2.05)ng/ml,4h后TAT到达峰值(46.67±5.79)μg/L(P<0.05)后逐渐下降,持续至少3天,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未通组二项指标持续缓慢上升,48h达到峰值.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TAT、GMP-140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 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TnI、NPY和PGMP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恒松;马超;吴开霞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神经肽Y(NPY)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GM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生化法测定了41例CHD患者血清cTnI、NPY和PGMP含量,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H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cTnI、NPY和PGMP含量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6个月后cTnI、NPY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GMP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D的发生、发展与血清cTnI、NPY和PGMP水平密切相关.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德;华尔铨;张书富;郑鹏翔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外周循环血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由外周血管采血,采用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PCI前后血浆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 65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0 min血浆血小板膜表面GMP-140、D-D和t-PA明显增高,术后24 h PAI、vWF才显著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确有血小板活化和纤溶功能的变化.

  • 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叶建明;郁丽霞;卢国元;陈洪磊;顾晓霞;熊燕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依据K/DOQI指南CKD分期分成5组,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采用EUSA法测定血浆标本中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各期血浆vWF、TM、11-DH-TXB2、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且随着CKD分期的升高逐渐升高,相邻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浆vWF、TM、11-DH-TXB2、GMP-140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成负相关,与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除TM外,高血压患者血浆vWF、11-DH-TXB2、GMP-140与24 h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内皮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两者在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 肝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刘子君;陈易人;时开网;井清源;罗新华

    目的:探讨肝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比较对照组、门腔静脉分流(PC)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组及PC后立即制作ANP(PC+ANP)组大鼠生存时间、血浆和腹水中内毒素、血清和腹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并对各组动物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用ANP大鼠腹水经下腔静脉给PC及不分流组进行注射,测定血清IL-6水平,并与用等渗盐水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PC后立即制作ANP组生存时间明显减少,其血浆内毒素、血清IL-6及血浆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且其肺组织病变严重.腹水中内毒素、IL-6水平均高于血浆中内毒素、血清IL-6.腹水注射组和PC后腹水注射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NP组,而前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肝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对机体起保护作用,对ANP腹水进入体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无明显作用.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VWF和GMP-140水平临床观察

    作者:陈永平;苏刚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在HFRS各病期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止血,血小板活化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标免疫技术(ELISA)对36例HFRS患者血浆中VWF、GMP-140进行动态检测,并与24例正常组对照.结果 VWF、GMP-140值在发热期下降,少尿期达到高峰;轻型至危重型逐渐递增.VWF与GMP-140之间各病期测定结果无明显相关(P>0.05).GMP-140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31,P<0.01).结论 VWF、GMP-140动态测定可以反映HFRS小血管病变与出血的严重程度及预后.VWF作为血小板粘附辅助因子在HFRS初期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可刺激机体加速活化血小板,以达到有效的代偿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观察

    作者:汤国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2周则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内GMP-140浓度能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一个有用检测指标.

  •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凝指标检测的意义

    作者:赵金晶;傅鑫;张湘兰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各项血凝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7例CHF病人及20例正常人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CHF病人体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增加,伴房颤病人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特别是心衰严重,伴有房颤的病人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