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瓣膜置换术前使用低浓度极化液对心肌保护作用的评价

    作者:郭应强;张尔永;石应康;程述森;王兰兰

    目的评价心瓣膜置换术前使用低浓度极化液(GIK)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46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GIK组和对照组,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肺转流术前、后,术后 10小时、24小时、72小时、150小时心肌肌钙蛋白I ( cTn-I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ass)、肌红蛋白( Myob )的浓度,比较两组间心肌酶、心功能情况及临床预后. 结果两组间 cTn-I,CK-MBmass和Myob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浓度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GIK组cTn-I,CK-MBmass和Myob的浓度与低浓度GIK使用时间无相关性(P>0.05);两组间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升压药使用率、LCOS、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术前使用低浓度GIK对术后心肌损伤无保护作用.

  • 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的动态观察

    作者:蒋立虹;王平;陈圣邦;雷定华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连续测定30例低温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从转流前至术后72小时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术前;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均增高,术后72小时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浓度均在生理范围内变化。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均表现为低T3综合征,且T3降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临床上通过监测其血清T3和FT3水平可作为了解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 术前输注含镁极化液对术中血清和红细胞内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刘慧;王晴威;王泉云;贾成瑶

    目的 减少心肺转流术(CPB)中心瓣膜置换患者电解质紊乱及由此导致的心律失常.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7天输注含镁极化液,对照组输注无镁极化液.CPB中两组均根据尿量及血清钾含量补钾,检测术前、CPB开始5分钟、30分钟、主动脉开放、CPB结束和术毕时血清电解质及红细胞内电解质. 结果 两组血清电解质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但两组红细胞内钾、镁有明显差别. 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输注含镁极化液有利于维持CPB术中电解质平衡,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红细胞内电解质较血清电解质更能敏感地反映体内电解质的改变.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电活动与心肌收缩间隔脱落原因探讨

    作者:刘宝玉;周凯;吴凡

    目的 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电活动与心肌收缩间隔脱落原因及防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我院2例风心病心脏瓣膜替换术前心功能状况,并对术中术后主要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于手术后72小时后心电活动与心肌收缩逐渐恢复一致.于术后15~20天痊愈出院.结论 对年青病人,在心肌保护措施上,应针对巨大心肌肥厚伴劳损患者,灵活应用心肌保护方法,一旦发现正常心电活动未激起有效的心肌收缩,应及时用药提高心室率,以防止心室过度膨胀及加重心肌损伤.

  •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10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文林;杨晋平;母存富;张熠;朴庆云

    目的总结1983年3月-2006年1月102例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心脏瓣膜病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围术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102例临床资料,其中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停跳下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101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人工瓣膜置换术1例.结果术后出血2例,心肌梗塞1例,脑梗塞1例,纵隔感染1例,切口感染7例,均治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6例(5.9%),室性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空气栓塞1例;术后三月突发室颤死亡1例,并发肺霉菌感染死亡1例.结论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提高手术技术、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术期治疗是关键.

  • 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首次灌注对体外循环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舒义竹;向道康;涂丽萍;吴学志;刘秀伦;张大国;阎兴治;刘小斌

    l-2/Bax升高(P<0.01).结论 CPB过程中首次顺行冠状动脉灌注UBIO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形态重构及收缩功能变化

    作者:李煜华;唐红

    目的 探讨巨大左室辩膜置换术后早、中期左室形态的重构及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收缩末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并计算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以LVEDD≥70mm作为判断巨大左室的标准.结果 术后1周LVEDD、LV-EDV、LAD即开始缩小,LVESD、LVESV无明显变化,SV、EF、FS较术前降低;术后3、6个月和1、2年LVEDD、LV-EDV进行性缩小,EF、FS逐渐增高(P<0.05),SV无明显变化(P>0.05).依患者术前射血分数分为A组(EF≥40%)和B组(EF<40%),A组术后左室形态逆转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形态重构及收缩功能明显恢复.术前心功能是影响术后左室重构的重要因素.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瓣膜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形态重构及收缩功能是一项无创、简便及准确的技术.

  • 浅谈康复护理对2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皮静花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措施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后30d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0d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瓣膜置换术中评价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应用

    作者:侯庆;王业兵;罗孝勇;邓萍;何厚洪

    目的:探讨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即刻评价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并指导手术方案确定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7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前三尖瓣损害程度及反流情况评估,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即刻评估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指导调整手术方案.主要根据三尖瓣反流束面积将其程度分为:轻度(反流束面积<4cm2)、中度(反流束面积4-8cm2)、重度(反流束面积> 8cm2).结果:22例轻度暂不予处理,43例成功行Kays成形术、DeVega成形术、Carpentier成形环,5例进行三尖瓣置换;术后随访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右心房未见明显扩大.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在左心瓣膜置换术中即刻评估三尖瓣反流程度,对手术方案的确定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压疮预警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孙德礼

    目的:观察压疮预警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我院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3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66例.两组均行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压疮预警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术中压疮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压疮发生率3.03% (2/66)低于对照组15.15% (1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94% (62/66)较对照组77.27% (51/6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压疮预警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可减少压疮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 心瓣膜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梁敏;魏蜀亮;邓志刚

    目的:分析心瓣膜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心脏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36例,均实施心瓣膜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对患者的右心功能,三尖瓣反流面积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右心室射血分数逐渐增加,术前,术后2w和术后3个月右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差异显著(<0.05)。术后患者心输血量也在逐渐增加,3个时间点的心输血量差异显著(<0.05)。此外,从表中可以看出术后患者心指数也在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之间心指数差异显著(<0.05)。术后3个月时的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明显降低(=4.114,<0.05)。随访结果表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可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右心室功能,促进瓣膜功能恢复,对该病治疗效果较好。

  •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毛晨

    目的:总结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采用CABG+心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死亡病例;随访28例,随访成功率为93.3%,随访时间6个月~12年,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心绞痛及临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瓣膜病患者同期行CABG和心瓣膜置换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文杰;齐胤尊

    目的 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方医院收治的98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式分析术后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心房内径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基线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3或4级、术前非窦性心律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08min等是导致心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针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术前非窦性心律 、心功能分级3或4级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并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早期康复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保应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干预.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 (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 (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睡眠、疼痛、食欲、运动情况及生活自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114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