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机械瓣置换后的血栓形成因素及抗凝治疗

    作者:李保军;朱家麟

    心脏机械瓣置换后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机械瓣膜、置换部位、心脏自身因素(如房颤、心功能状态、心脏大小)等,抗凝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对抗凝强度做适当调整.

  • 平衡超滤法中应用1,6-二磷酸果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盛裕萍;高福民;姚登福;陈荫椿;尤庆生;沈施仁

    目的:观察平衡超滤法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CPB中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心瓣膜置换术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平衡超滤(BUF)组及BUF+FDP组.在CPB开始、CPB30nim、CPB结束和术后2h抽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对照组各类炎性介质的浓度随转流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P<0.01);BUF组各时点各炎症介质的浓度的增高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BUF+FDP组个时点炎性介质的浓度变化不明显,CPB结束、术后2h炎性介质的浓度与BUF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0.01).结论:平衡超滤法能降低CPB时体内炎性反应,在等量回输的林格氏液中加入FDP能进一步减少机体炎性反应.

  • 米力农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水平影响

    作者:方能新;张健;曾一平;钱梅;颜莉;徐慧琴;汪思应

    目的比较米力农对心肺转流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因子TNF-α、IL-8、 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将择期心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16例分为两组,一组为米力农组(M组),另一组为控制组(C组);每组8例.M组在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立即静脉输入米力农负荷量0.050 mg*kg-1,10 min内输完;继之以静脉输注维持量米力农2×10-4 mg*kg-1*min-1;C组以同样方法注入安慰剂.分别于全麻诱导前(基础,T1)、主动脉开放后(T2)、心肺转流停机后(T3)、术毕(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TNF-α、IL-8、 IL-10的血浆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CRP血浆水平. 结果 M组和C组TNF-α在T1、T2、T3、T4、T5、T6血浆浓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组T2较T1减低(P<0.05).CRP在T5、T6时,M组高于C组(P<0.05).IL-8血浆浓度在T4时,M组值高于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血浆浓度在T5、T6位点上,M组值高于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RP在M组和C组中术后24 h和术后48 h均较T1有显著升高(P<0.05);IL-8在M组和C组中T2、T3、T4、T5、T6时均增高(P<0.05).在M组,IL-10 T4、T5、T6值较T1明显增高(P<0.05),而C组各点值较T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心肺转流下行心瓣膜置换术瓣膜置换术患者,米力农可能在围术期减轻机体急性组织炎性反应方面起积极作用.

  • 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置换术后近中期的疗效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汤勇;樊扬名;葛建军

    目的 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近中期的手术疗效以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近中期的心脏大小以及心脏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近中期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SD)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左心室缩短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术前LVESD值>6.0 cm、心功能NYHA分级在Ⅳ级、术后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或者β-受体阻滞剂(P<0.05).结论 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且术后近中期心脏的形态大小发生了明显的逆重构过程,心功能同样明显改善,手术疗效满意.心功能Ⅳ级、LVESD≥6.0 cm、术后未使用小剂量的ACEI类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 32例心瓣膜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健康教育

    作者:骆艳;许绵绵;叶晓梅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现将我院两年来对施行32例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病人围术期健康教育体会介绍如下.

  • 3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郭华;樊睿杰;史文武;林志明;张小兰;杜飞燕;陈若为

    目的 总结32例重症心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3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心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2~30个月(11.28士4.54个月).术后心脏功能均明显改善(1.89±1.37vs3.23±1.53),左心房内径(43.62士7.78 mm vs.58.64士18.39 mm,P<0.001)和右心房内径(40.66士5.67 mm vs.50.65±9.63 mm,P<0.01)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 只要适当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注重术前准备及围术期处理,重症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效果良好.

  • 生物瓣膜治疗心脏瓣膜疾病110例疗效观察

    作者:魏东

    人工心瓣膜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生物瓣膜的出现及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应用生物瓣膜治疗心脏瓣膜疾病110例.现报告如下.

  • 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BNP浓度的变化

    作者:张真路;杨玖玲;朱团结;曹树正;章晓联

    目的:观察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56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于术前、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分别测量血浆BNP浓度,分析术前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围手术期BNP浓度变化趋势.结果:心瓣膜疾病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59,P<0.05).术后BNP浓度急剧上升,24h达峰值(P<0.01).术后3~7天明显下降,但仍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14天明显下降且低于术前水平.结论:术前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状况明显相关,BNP浓度越高,心功能越差.术后早期BNP浓度快速升高,后期呈下降趋势.

  • 巨大心脏心瓣膜置换、左房折叠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徐莹;丁尔其;张齐蓉

    对17例巨大心脏心瓣膜置换、左房折叠术患者术前予科学评估、心功能支持、精神支持、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体温,监测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变化,保持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13例术后康复出院,2例因心力衰竭、低心排死亡,2 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提示巨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差,手术复杂,加强术前、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 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及携氧功能的影响

    作者:倪宏云;刘宏敏;张惠明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及携氧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行自体血回输的5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自体血回输量、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术前、术毕、术后24 h及术后7d凝血及携氧功能指标.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酸碱度(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①56例患者平均回输浓缩红细胞(489±245)ml.自体血回输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良好.②与术前比较,术毕及术后24 h PLT、FIB明显下降(P<0.01);而PT明显延长(P<0.05或P<0.01);术毕D-D有所升高(P<0.05).术毕及术后24 h PaO2明显升高(P<0.01);术毕及术后24 hRBC、HGB和Hct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1或P<0.05).结论: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术中失血进行及时回收、回输,对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携氧能力影响较小,可有效维持血液循环,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缪丙荣

    目的 探讨影响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5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同行CABG和主动脉手术13例,同行CABG和双瓣膜手术16例,同行CABG和二尖瓣手术28例;移植血管(1.97±1.36)支.通过随访获取数据,对潜在危险因素先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变量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纳入Cox多变量回归.结果 失访2例,随访55例,平均随访时间(57.37±13.98)个月,随访期间共7例死亡;高龄(年龄>70岁)、术前合并糖尿病、有心肌梗死史、慢性肺疾病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0%为影响心瓣膜置换术和CABG同行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有心肌梗死史、有慢性肺疾病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过低(≤40%)是影响两类手术同行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 机械心瓣膜置换术后妊娠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章雪莲;郭超华;周文武;杨进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成栓塞,终生抗凝治疗是防止血栓栓塞的必需措施,而妊娠期间血液呈高凝状态,这就给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孕妇的抗凝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于此问题还存在着很大争议.本文就我院1996年8月至2001年10月之间收治的2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孕妇的妊娠期,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 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预防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荣波

    目的 探讨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预防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近2年来于本院进行心瓣膜置换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心瓣膜置换术常规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麻醉清醒时间、ICU停留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各指标时间;分别于诱导前、转流1h、停机1h及停机24 h采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TNF-α、IL-6及IL-10等含量变化;分别于诱导前、手术后1d及术后5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CK-MB与cTnI含量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麻醉清醒时间、ICU停留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各指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浆各指标含量显著上升,停机1h达到高峰,停机24 h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诱导前血浆各指标含量;麻醉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浆中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IL-I0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较诱导前,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CK-MB与cTnI含量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术后血清中CK-MB与cTnI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2.3%)显著低于对照组(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心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感染发生情况,促使患者快速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 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林钦汉;周海波;罗丹华;陈向林;刘建凌

    目的 总结分析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因为原发性心内膜炎18例,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前心功能不全(NYHA Ⅲ级或Ⅳ级)18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清除感染灶.同期矫正心内畸形,心瓣膜置换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4~6周.结果 本组近期死亡1例,1例随访术后8个月死亡,20例随访2年恢复良好.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无法控制的感染及心力衰竭应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及时手术,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心脏瓣膜置换术7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凯明;钟焕清;陈海生;黄志辉;钟志敏;陈景伟;赖锋华;许发珍

    目的 总结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瓣膜置换术的术中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CABG+心瓣膜置换术75例,共移植血管136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81支,其中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3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DVR)22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5例(6.7%.5/75),死亡原因:低心排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心室颤动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64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晚期死亡2例.其余62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CABG联合心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瓣膜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尽量缩短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完全的心肌再血管化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 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吴亚;朱丽坤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ECC)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的ECC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术前、术毕、术后24h及术后7d凝血功能及血氧代谢指标.采用ADVIA2120血液分析仪检测EDTA抗凝血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采用CA53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测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采用ABL800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记录患者自体血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红细胞输注量及预后情况.结果 1)68名患者平均回输浓缩红细胞(516±239) mL.2)与术前比较,术毕及术后24 h Plt、FIB分别为明显下降(P<0.01);而PT明显延长(P<0.05);术毕D-D有所升高(P<0.05).术毕及术后24 h PaO2明显升高(P<0.01);术毕及术后24 h RBC、Hb和Hct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结论 洗涤式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及时回收术中失血,对ECC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携氧能力影响较小,可有效维持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降低人造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策略

    作者:刘小斌;张凯伦

    机械瓣膜血栓形成、栓塞及抗凝相关出血是瓣膜置换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生存及生活质量.近年来,通过合理抗凝监测,降低抗凝强度,改进人造瓣膜设计、工艺以及建立个体化用药方案等综合措施,抗凝相关并发症有了明显降低.然而,理想的方法是研究发明一种勿需抗凝或仅需短期抗凝的人造瓣膜,因此,组织工程瓣膜和基因工程瓣膜的研究发明与应用,将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造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现状.

  •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126例临床分析

    作者:姚祖武;韩涛;林承元;陈雷;黄烽

    目的 总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126例患者行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27~85(67.6±10.8)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01例,心瓣膜退行性变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二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75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0例,AVR+ MVR(双瓣膜置换术,DVR)19例.结果 行M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5±7.8) min,体外循环时间(85.3±10.1)min;行A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6±12.4) min,体外循环时间(142.3±15.6)min;行D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03.5±18.4) min,体外循环时间(182.3±21.8) min.全组无手术死亡.住院时间(25.7±5.9)d,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2.5±1.9)d.术后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未见瓣膜关闭不全. 结论 生物瓣膜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采用生物瓣的手术风险与机械瓣无异,具有较好的疗效.

  • 老年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新民;侯明晓;汪曾炜;朱洪玉;尹宗涛;祝岩

    目的 总结老年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经验,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74例老年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60~74岁.术前经心电图、胸部X线片、彩色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造影和左心室选择性造影检查诊断,均经手术证实,单纯二尖瓣病变45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13例,其中7例为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畸形导致退行性改变;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病变16例.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术期死亡2例.74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58.0~136.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6.0~102.0 min.生存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9~32 d顺利出院.结论 心瓣膜置换术是治疗老年瓣膜病的安全方法,对左心房增大者进行减容并对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进行良好处理,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心脏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作者:黄焕雷;谢旭晶;卢聪;刘菁;肖学钧;吴若彬;庄建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共治疗11例心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5~57岁(40±14岁).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瓣膜病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第一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例,双瓣膜置换术(DVR)4例,二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5例.第二次入院血红蛋白55~92 g/L(76±14 g/L),红细胞压积0.19~0.31(0.25±0.04),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08~0.17(0.12±0.04),总胆红素34.70~91.50 μmol/L(56.00±19.10μmol/L),非结合胆红素23.40~54.90μmol/L(38.60±12.30μmol/L).所有患者均先给予内科治疗,10例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后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或心瓣膜成形术治疗,另1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再次手术治疗10例,术后死亡1例,死于溶血性贫血、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他9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贫血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正常.内科保守治疗治愈1例.随访10例,随访时间2个月至11年,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例,无晚期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出院时仍有轻度肾功能不全,随访3个月时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随访1年心功能良好,无溶血症状.结论 心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如经内科治疗无效应尽早行再次心瓣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114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