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模拟式启发”训练对维和军人思维形式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丽杰;吴志颖;李瑾;崔婧;郭晓蕾

    目的 研究“模拟式启发”训练对执行维和任务军人思维形式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探索心理训练的有效方法.方法 随机抽选维和任务部队军人实验组(A)、对照组(B)各98名,维和任务前后进行反事实思维、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测评,对A组进行“模拟式启发”训练.进行任务前后、组间及与常模比较.结果 A、B两组间任务前反事实论断表现无差异,任务后除无关论断外其他论断表现均有差异.A、B组任务前后上行与下行反事实论断表现有显著差异.SCL-90任务前A、B组间各因子分无差异,任务后A组焦虑、敌对明显低于军人常模(P<0.01),B组焦虑、敌对及抑郁各因子分高于任务前(P<0.05),抑郁及焦虑高于军人常模(P<0.01).结论 “模拟式启发”训练能够在消极结果的事件中产生下行反事实思维改善情绪表现,可以提高心理调试能力.

  • 前事实思维的研究概况

    作者:纪冰心;刘瑜;陈友庆

    前事实思维是心理模拟的一种形式,经常把前事实思维看过是从反事实思维分离出来的概念,前事实思维对意图有反馈的作用.目前对前事实思维并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在本文中,将前事实思维定义为一种可能发生在未来的关于行动—结果的条件命题,“如果我才去行动X,那么会导致结果Y.”前事实思维是一种包含因果信念的思维,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可能性很高.本文从前事实思维的定义、心理发展轨迹、神经机制以及前事实思维是如何影响行为决策这几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梳理.

  • 完美主义与结果效价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的影响

    作者:赵红;施春华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结果效价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的影响。方法: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版和反事实思维问卷,对南京市两所高校共52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全体被试在完美主义量表中的高标准维度、差异维度的中位数分别为30和45,4类完美主义人群的比例为:积极追求卓越者21.4%、临床完美主义者32.9%、自我满足者25.1%和自我挫败者20.6%;②完美主义类型在大学生自我导向(F =4.81,P <0.01)和他人导向(F =4.19,P <0.01)反事实思维上的主效应显著;结果效价在大学生自我导向(t =‐5.12,P <0.001)和他人导向(t =4.19,P <0.001)反事实思维上的主效应显著;完美主义类型和结果效价在他人导向反事实思维上的交互效应显著(F =2.47,P <0.05)。结论:完美主义类型和结果效价会对大学生的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的反事实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

  • 激惹程度、特质愤怒对反事实思维产生的影响

    作者:陈慧菁;陈瑞云;杨寅;钱铭怡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指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并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1],它作为反复回想的一种思维过程[2],是个体体验到愤怒情绪时的一种情绪调节策略.根据与实际情况的比较方向[3],反事实思维可以分为:①上行反事实思维,个体设想比实际结果更好的情况;②下行反事实思维,个体设想比实际结果更糟糕的情况.研究表明,反复回想与个体的特质愤怒存在正相关[4],而不同情绪状态下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反事实思维[5-6],正性情绪下个体更容易产生下行反事实思维,而负性情绪下个体更容易产生上行反事实思维.本研究通过操控个体感受到的激惹水平,考察不同特质愤怒水平的个体在对激惹事件的反事实思维上的差异.

  • 反事实思维与情绪的关系

    作者:卿素兰;方富熹

    1 引言一些典型的事实结果常常引起人们进行反事实思维,例如,当学生考试失败了会自动产生"如果我学习再用功一些,那么我就会通过这次考试了"、"如果我考试的时候注意运用考试策略,我的成绩可能就会好多了"、"如果我昨晚不熬夜的话,我今天的思维会清晰一些,可能就不会考砸了"等思维方式,这种如果……那么……(if/then)的思维方式,即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而构建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称为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1],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伴随着情绪反应如或痛苦或高兴或后悔等情绪反应.反事实思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是人类社会认知功能的基本特征[2].

  • 维和军人集训期反事实思维表现调查

    作者:肖国龙;王丽杰

    目的 探讨军人执行维和执行任务集结训练中反事实思维的表现,以便进行矢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提出2个前提反事实任务,对98名军人进行测试.结果 独生子产生反事实论断多.是否独生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城乡间无显著差异.上行反事实、下行反事实、加法反事实及替代反事实独生子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减法反事实差异不显著.是否独生子、城乡与思维结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三种结构的反事实思维表现都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独生子、城镇军人产生反事实论断多,从思维方式入手改变认知,对保障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

  • 抑郁症状大学生对正、负性生活事件的反事实思维研究

    作者:魏娟娟;冯正直;刘庆英;黄赛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对正、负性生活事件产生的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和合理性.方法:采用自我报告法,诱导被试就所回忆的正、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反事实思维,对其数量和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对正、负性事件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数量,轻中度抑郁症状组均明显多于正常组和重度抑郁症状组(P<0.05).对负性事件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数量,重度抑郁症状组明显少于正常组(P=0.020).②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合理性反事实思维指数明显降低(P=0.000).③与正性事件相比,对负性事件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数量,正常组和轻中度抑郁症状组均更多(t值分别为2.50、3.23,P值分别为0.013、0.002),而重度抑郁症状组无明显差异(t=0.059,P=0.95).对负性事件的合理性反事实思维指数,轻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组均较低(t值分别为3.09、2.68,对应P值为0.003、0.015),而正常组无明显差异(t=0.85,P=0.40).结论: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数量,轻中度抑郁症状组多,重度抑郁症状组少;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合理性逐渐下降.事件的性质对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和合理性存在不同影响.

  • 3-5岁儿童在前提反事实推理中的表现

    作者:赵晶;石向实

    目的:考察3-5岁儿童反事实思维的发展状况.方法:采用2个前提反事实任务,对96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3岁儿童的表现显著差于4岁和5岁儿童,4岁儿童显著差于5岁儿童;上行反事实显著多于下行;加法反事实显著多于减法和替代.结论:3-5岁儿童能产生各种方向和结构的反事实论断,年龄是影响儿童反事实思维发展主要因素.

  • 抑郁症个体反事实思维特征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路平;孔令明

    目的 探讨抑郁症个体反事实思维的特征及其与抑郁症状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 Zung编制的自评抑郁量表对被试进行筛选,获得21例有抑郁症状个体,并随机选择21名正常被试作为无抑郁组;用自我报告法让被试报告个人经历中让自己感到内疚或羞愧的事件,以指导语诱发被试的反事实思维;根据Niedenthal等的研究对被试的反事实思维进行归类.结果 2组被试整体的反事实思维归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P<0.01).抑郁组和无抑郁组被试反事实思维的自我策略分别为73.8%、4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1);情景策略分别为8.3%、2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P<0.01);行为策略分别为17.9%、2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结论 抑郁症个体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反事实思维存在自我偏向,这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状形成的重要因素.

  • 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特点的初步研究

    作者:魏娟娟;冯正直;卢稳娜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大学生的自发和诱发反事实思维的特点.方法 采用自我报告法、故事脚本法和反事实思维推理测试(counterfactual inference test,CIT).被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轻度抑郁状态组、中度抑郁状态组和重度抑郁状态组),均完成自发反事实思维试验和诱发反事实思维试验及CIT测试,并对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和合理性及CIT的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在数量方面,轻度抑郁状态组的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中度和重度抑郁状态组(P<0.05,P<0.01),重度抑郁状态组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各组产生的诱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合理性方面,各组自发反事实思维的合理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其合理性明显降低;而诱发反事实思维的合理性仅重度抑郁状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CIT得分方面,重度抑郁状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抑郁状态大学生产生自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逐渐减少,合理性逐渐降低.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大学生产生的诱发反事实思维数量均无明显差异,而重度抑郁状态大学生诱发反事实思维合理性明显低于正常大学生.

  • 不同程度抑郁个体反事实思维性别差异的研究

    作者:冯正直;王皖曦;陈蓉;杨国愉;魏娟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抑郁个体反事实思维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自我报告法、故事脚本法和反事实思维推理测验(counterfactual inference test,CIT)对正常对照组(n=60)、抑郁状态组(n=60)、抑郁患者组(n=60)进行测试(正常对照组、抑郁状态组根据BDI、SDS、HAMD量表得分筛选入组,抑郁患者组根据CCMD-3临床诊断入组),完成自发反事实思维、诱发反事实思维和CIT 3个试验任务,对自发和诱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合理性及CIT得分进行评价.结果 ①在反事实思维数量方面,抑郁状态组中负性事件产生的自发反事实思维在数量上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②在反事实思维合理性方面,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被试合理性逐渐降低.反事实思维合理性在性别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③在CIT得分方面,随着被试抑郁程度的增加,CIT得分逐渐降低.CIT得分在性别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抑郁程度与反事实思维合理性和诱发反事实思维推理呈反比,抑郁状态的女性对负性事件产生的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多于男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