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窦部胃癌术后并发胰瘘的临床诊治

    作者:吴建华;许光远

    远端胃切除后并发胰瘘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临床容易忽视.1993年来我们共治疗了4例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后合并胰瘘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胃窦 胃癌术后 胰瘘
  • 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段红英;杜素芳;李红梅

    肠内营养不仅具有营养支持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1].

  • 胃癌术后早期营养管的护理

    作者:徐惠婷;董会芹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总结我科2008年8月~2011年7月48例胃切除术后病人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48例患者中发生腹泻5例;降低营养液浓度和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明显好转,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肠内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病人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 竹柏汤治疗胃癌术后36例临床观察

    作者:江家鹏;庞黎明;李德钢

    目的:观察胃癌切除术后,给予瑶药竹柏汤调理预后的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于我科的胃癌患者36例,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手术切除组18例,单纯手术切除加用瑶药竹柏汤调理组18例,观察其生存时间以及转移率.结果:单纯手术切除组和手术加竹柏汤调理组的存活率差异显著.结论:手术治疗后加用瑶药竹柏汤调理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患者的术后转移率.

  • 胃癌术后应用空肠营养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车艳芳;张智慧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应用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胃癌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空肠营养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30例患者无术后并发症;2例出现轻微胃肠不适.平均比未应用肠内营养者提前出院6d,节约住院费用.结论:胃癌术后应用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是一种有效、经济、可行的营养支持方法.

  • 超声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仲玉;傅汉中;李仲启;魏国强;李彩霞;马正尧;张辉;孙英;徐莹

    随着超声胃镜技术的不断普及,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息肉等腔内隆起性病变、外压性或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肿瘤TNM分期、消化道邻近器官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成为消化内科医师、普外科医师和广大患者所探讨的话题.我院自2010年7月购进富士能(FUJlNON)电子环扫超声胃镜到年底,共完成38例检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7~12月,经胃镜检查筛选有超声内镜检查适应证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大年龄74岁,小16岁.其中食管病变(肿物占位、外压性隆起、食管溃疡、息肉、血管瘤、狭窄)16例,胃内病变(外压性隆起、息肉、溃疡、胃癌术后、B超提示胃壁增厚)2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恢复期)1例.

  • 中药辅助营养方案对胃癌术后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治横;王晓春

    目的:探讨中医辅助营养方案对胃癌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提高胃癌术后康复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于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进行胃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在两组都使用肠内营养的情况下,观察组加中药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肠道恢复情况及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胃癌术后,在肠道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方面,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变化的比较中,术前两组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免疫功能比较上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等都略有提高(P<0.05)对照组略有下降(P<0.05).结论:中医营养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为临床用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用药支持,值得在临床推广.

  • 张镜人调治胃癌术后的经验

    作者:周萍;徐国缨;张存钧

    张镜人对胃癌术后调治有丰富的临证治疗经验,概括为①扶正着重调理脾胃;②祛邪着重清化瘀热;③辨证辨病,结合施治;④长期服药,巩固疗效;⑤注意饮食,生活调摄.组方特点,轻灵平和,不用大毒大攻之品,不用苦寒败胃之药,不用滋腻碍胃之剂.对增强病人体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加放化疗疗效减轻其毒副反应,防止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有重要作用.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影响

    作者:黄春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胃癌患者,在精心护理的基础上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约75h,无护理失误、残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以及切口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胃癌术后化疗联合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国臣

    从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中医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三个方面对胃癌术后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陆拯运用“益胃解毒法”治疗胃癌术后经验

    作者:傅睿;陈明显

    陆拯教授认为“胃气亏损,毒邪内伏”是胃癌术后关键病机,指出在该病中的毒邪不仅是单纯的癌毒.治疗上,创立“毒证四层法”指导辨治,并针对其病因病机特点,提出“益胃解毒法”.益胃者,补益脾胃正气;解毒者,化痰瘀以解癌毒,以及温寒毒、清热毒、利湿毒、祛痰毒、化瘀毒等灵活运用,以扶助正气,杜绝新生毒邪,期冀预防癌肿复发转移.

  • 调护"血三脏"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周福生;许仕杰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的"天-地-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血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临床通过调护"血三脏"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从藏象学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从"血三脏"与胃癌术后的病机特点阐述它提出的必要性.后,从重视七情、调理气血;顾护胃气,强调食疗这两方面来论述"血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 胃癌术后的中医康复治疗

    作者:张俊学;黄晓华;李莉

    1资料与方法选择1994年至1997年间共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96例,男67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53.7±10.3)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兼加中药康复治疗,对以头晕、耳鸣、无力、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为主要表现者,治宜扶助正气、补气养血、滋补肝肾,宜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味;对以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为主症者,属脾胃不和,宜健脾胃、护元气的方法,宜用香砂六君子合丁香蒂汤加味,对于症积尚存者,采用消食导滞化瘀健脾方法,宜保和丸与健脾丸加味.

  • 胃癌术后肠内外早期营养支持对比观察

    作者:陈倩予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外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我院1999~的胃癌术后病人44例,平均分为两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较研究,发现早期进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无显著差别,术后均无明显体重丢失,但肠外营养组由于伤口愈合较慢,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肠内组,且肠内营养费用低,为肠外营养的1/3.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符合生理、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 循证护理模式对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评价

    作者:卢念培

    循证护理( 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近几年来临床护理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新观念和新思维.其核心的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佳证据,对个体的患者医疗做出护理决策.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1].术后的护理对于胃癌疾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2].但之前术后常规的护理方式往往忽略胃癌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亲属、家庭等因素,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此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EBN方式应运而生,逐渐取代传统的护理模式.为了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我院2000年开始将EBN应用于226例胃癌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术中保温对胃癌术后SSI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刘永宁

    手术室护理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病房护理的延续.手术室治疗时期也是外科治疗具风险和创伤时期,其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和预后.整体理念、路径化护理的实施使手术室护理更为确切、有效、安全.近年来文献[1~2]报道,手术麻醉的影响致低体温常是术中心脏意外、出血发生的危险因子.

  • 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于冬芳;章玉英;李疆

    胃肠减压是胃癌手术前的一项重要操作,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吻合口漏,术后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胃肠吻合口的愈合及肠道功能的恢复.

  • 饮食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慈玉莹;陈红丽;韩巍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饮食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除给予一般常规医疗护理外,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医疗护理.比较干预后2组体质量、血红蛋白量、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在给予重点饮食护理干预后,体质量,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量,血清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胃癌术后给予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 家庭主要照顾者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

    作者:屈清荣;石佩玉;杨程舒;徐一格

    目的 观察家庭主要照顾者营养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实施化疗的胃癌患者100例,每例患者选择家庭主要照顾者1名,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及家庭主要照顾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观察胃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生化指标以及胃癌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营养知信行评分等,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家庭主要照顾者营养知信行得分分别为(44.17±9.35)、(46.50±9.32)分,患者营养评估得分分别为(4.07±1.21)、(2.70±1.01)分,血红蛋白分别为(100.552±5.321)、(105.657±5.360)g/L,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0.332±1.798)、(20.456±1.812)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2~15.020,P<0.05).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66%(33/50)和56%(2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9,P>0.05);胃癌患者的前白蛋白分别为(194.281±21.519)、(197.946±21.367)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2,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营养认知,改善术后化疗期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持续恶化的现象,促进胃癌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莫玲;腾贵芳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月72例胃癌手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患者发生腹泻18例,恶心呕吐6例,腹痛2例,堵管2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 鼻肠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保证肠内营养支持安全与有效,是对胃癌术后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583 条记录 10/30 页 « 12...78910111213...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