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

    作者:石磊;庄曼丽;陈郡兴;张秀燕;詹鸿

    目的 评价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不同时点监测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丙泊白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计算其预测苏醒期意识状态的预测概率(Pk)值并进行比较;分别计算5%、95%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等指标的有效数值(EC05、EC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析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均具有相关性(rs=0.898、0.901、0.899、-0.935,均P<0.01)。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值分别为89.5±2.8、75.2±6.8、81.6±2.6;3者预测患者意识恢复的Pk值均显著高于0.5,亦高于MAP、HR的Pk值(均P<0.01)。RE、SE、BIS的EC05及其95%CI分别为84.7(81.2,86.8)、58.3(52.5,61.1)、61.2(48.2,68.2),EC95及其95%CI分别为92.4(90.1,94.8)、72.2(67.5,78.2)、84.3(78.6,92.8)。90%患者意识恢复的RE范围小,而BIS范围大。结论 熵指数和BIS均能准确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熵指数比BIS能更准确预测患者意识恢复。

  • 熵指数监测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毕素萍;张宏;贾宝森

    目的 研究熵指数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5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然后静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进行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对每例患者同时监测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和BIS,以呼唤有反应作为意识恢复时点,分别于入室后,意识恢复前60、45、30s,意识恢复即刻,意识恢复后30、45、60s记录数据.结果 反应熵、状态熵和BIS预测意识恢复的概率分别为0.937 6、0.925 2和0.901 9,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反应熵、状态熵和BIS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Pk/(1-Pk]=-19.825+0.243x、ln[Pk/(1-Pk)]=-18.012+0.236x和ln[Pk/(1-Pk)]=-21.780+0.316x:三者判断意识恢复的界值分别为83、76和7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0.85、0.89/0.80和0.88/0.78;反应熵预测意识恢复比双频谱指数早30s.结论 熵指数是较BIS更准确、更灵敏的新型脑电监护指标,可用于临床预测麻醉恢复.

  • 熵指数对异氟烷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宏;毕素萍;贾宝森

    目的 研究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对异氟烷复合麻醉中切皮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 ASA 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按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9例)和非体动组(11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然后静注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维持呼气末异氟烷浓度为1.3MAC,维持10min后开始手术,切皮前不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如果发生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于入室、切皮前60s、30s、切皮后45s、120s对每例患者同时行熵指数和BIS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的熵指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IS无显著性差异(P>0.05).反应熵和状态熵可以预测切皮体动,其预测概率(Pk)值分别为0.893 7和0.885 2,BIS不能预测切皮体动,Pk值是0.591 9,熵指数和BIS的Pk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k与反应熵和状态熵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 [Pk/(1-Pk)]=32.517-0.481x和ln [Pk/(1-Pk)]=28.728-0.438x.结论 熵指数监测可以预测异氟烷麻醉中的切皮体动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比研究脑电小波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丙泊酚镇静深度的准确性

    作者:张晓彤;熊蔚;王保国

    目的 研究丙泊酚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与脑电小波指数(WLI)之间的相关性、一致性;以及BIS、WLI对意识消失预测概率的比较.方法 20例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病人,连续监测BIS、WLI.由微量泵靶控输注丙泊酚,用双盲法记录OAA/S评分分别为5、4、3、2(LOC)、1时以及术后患者意识恢复(ROC)等时间点的BIS、WLI的值.结果 BIS、WLI均值在意识恢复阶段均明显高于意识消失阶段.BIS、WLI与OAA/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0.947,BIS与WLI的相关系数是0.942.BIS、WLI对意识消失的Pk值分别为:0.94、0.95,两个指标的Pk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与WLI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同时它们与OAA/S评分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均可反映丙泊酚镇静时患者意识消失-恢复的变化,同样可以作为监测丙泊酚镇静深度的重要指标.

  •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时镇静深度监测的评价

    作者:周丽萍;贾乃光;张亚军

    目的:通过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时与镇静深度的相关性和预测作用,评价熵指数和BIS用于脑瘫患儿镇静程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5~15岁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的脑瘫患儿25例.经面罩吸入5%七氟醚和N2O/O2:70%/30%.记录清醒时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各阶段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 、BIS、无创血压(NI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E、SE、BIS与mOAAS评分的关系采用Spearman's等级相关进行分析.计算RE、SE、BIS、MAP、HR、SPO2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结果:脑瘫患儿RE、SE 、BIS与mOAAS评分密切相关,明显优于MAP、HR、SPO2.RE、SE、BIS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Pk)值明显高于MAP、HR、SPO2(P<0.01).结论:RE、SE、BIS均可以在脑瘫患儿七氟醚-笑气麻醉中反应镇静深度.

  • 右美托咪定镇静时BIS与OAA/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章玲;曹德权;徐军美;陈艳平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时BIS与OAA/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0例.每组镇静药物均连续三阶段输注,每阶段维持40min.D组:第一阶段负荷量加维持量,负荷量1.0 μg/kg,15min恒速输注完毕,维持量0.5 μg·kg-1·h-1,第二、三阶段维持量分别为1.0、1.5 μg·kg-1·h-1.P组:三阶段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1.0、2.0、4.0 μg/ml.M组:三阶段药物浓度分别0.05、0.1、0.15 mg·kg-1·h-1.三组药物输注的120min内,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BP、HR、SpO2、BIS值,分析OAA/S评分与BIS的相关性(r)和BIS对OAA/S评分的预测概率(Pk).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OAA/S评分≤3时三组SBP明显降低、OAA/S评分≤4分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与D组比较,OAA/S评分≤3分时M组SBP明显升高、OAA/S评分≤4分时P组和M组HR明显增快(P<0.05).与OAA/S评分5分时比较,OAA/S评分≤4分时三组患者BIS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OAA/S评分≤4分时P组和M组BIS值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BIS与OAA/S评分呈正相关,且Pk值均大于0.5(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时BIS与OAA/S评分具有较好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的重要指标;但其相关性较丙泊酚、咪达唑仑差.

  • 右美托咪啶对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丙泊酚全麻镇静深度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施蕾蕾;邵东华;杭黎华;陈正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麻时应用右美托咪啶后脑电双频指数(BIS)预测镇静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普外科需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男48例,女72例,年龄20~ 50岁,体质量41 ~ 68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右美托咪啶0.5 μg/kg+丙泊酚组(M0.5P组)和右美托咪啶1.0 μg/kg+丙泊酚组(M1.0P组),每组40例.M0.5P和M1.0P组分别用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啶0.5和1.0 μg/kg,泵注持续时间为10 min,丙泊酚组则泵注生理盐水,将3组患者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8例,在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结束后5 min,效应室靶控丙泊酚,浓度分别设定为0,1,2,3和4 mg/L,3 min后记录患者OAA/S评分和BIS,OAA/S评分≤2分时判定为意识消失.结果:M1.0P、M0.5P和丙泊酚组BIS对OAA/S预测概率分别为0.96、0.92和0.95,M1.0P、M0.5P和丙泊酚组BIS对意识消失预测概率分别为0.94、0.92和0.9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67).结论:丙泊酚输注前应用右美托咪啶不会影响BIS对镇静深度和意识消失预测的准确性.

  •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开颅术后患者意识障碍预测

    作者:李桂云;福利;陈律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患者远期意识状态预测的准确性,指导护士早期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方法 对63例开颅术后延迟苏醒拔管患者,记录术后6 h内每小时BIS监测值(BISmax)、道格拉斯昏迷量表中的语言或疼痛刺激体动反应评分(GCS-M)及术后24 h意识状态.根据患者术后24 h是否清醒分组,计算两组BISmax、GCS-M及BISmax对术后24 h意识障碍的预测概率(PK).结果术后24 h清醒患者57例,未清醒6例;清醒者GCS-M评分均为6分,术后6 h内BISmax预测术后24 h意识障碍的PK值为0.69~0.86.结论 监测BIS可作为开颅术后患者意识状态的辅助预测方法.

  • 脑电近似熵与双频指数在意识消失时预测概率的比较

    作者:欧阳铭文;张宏

    目的比较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和双频指数(BIS)在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镇静时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Pk).方法随机选择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择期下肢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异丙酚TCI起始血药浓度为0.5μg/ml,然后以0.3~0.5μg/ml的梯度递增直至意识消失,再递减至意识恢复.每个靶浓度维持12min,双盲记录患者意识清醒·消失时的EEG非线性参数ApEn值和BIS值.计算ApEn和BIS对意识消失的Pk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意识清醒和消失阶段,ApEn值分别为0.84±0.05,0.71±0.06,BIS值分别为80.2±6.2,67.3±7.9.ApEn、BIS对意识消失的Pk值分别为0.97±0.06、0.91±0.1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En与BIS一样可有效地用于异丙酚TCI时意识反复消失-清醒的预测.

  • 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镇静深度预测概率的比较

    作者:张兴安;吴群林;聂煌;施冲

    目的比较咪唑安定、丙泊酚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时预期血药浓度(Cp)、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Pk).方法选择2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以预计血药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咪唑安定(M组,12例)或丙泊酚(P组,14例).咪唑安定初始靶浓度设定为50ng/ml,以50 ng/ml的浓度梯度递增直至镇静评分为1分(OAA/S评分法),然后以50ng/ml的梯度逐步降低至意识恢复.丙泊酚初始靶浓度设定为0.5 mg/L,以0.5~1 mg/L的梯度逐步升高直至意识消失,然后以0.5~1 mg/L的梯度逐步降低直至意识恢复.双盲记录Cp、Ce、BIS值、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改变,计算各指标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咪唑安定和异丙酚Cp、Ce、BIS的总体Pk值分别为0.697、0.767、0.739和0.841、0.908、0.817.咪唑安定Cp、Ce与BIS值的Pk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丙泊酚Cp与Ce、BIS值的Pk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MAP、HR改变与镇静评分无关.结论咪唑安定、丙泊酚的Cp、Ce和BIS值均能用于判断镇静深度,但咪唑安定以Ce、BIS的预测价值较高,丙泊酚以Ce的预测价值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