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戴OK镜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观察
目的了解戴OK镜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情况.方法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 28例( 56眼)戴OK镜者,在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及6个月作角膜内皮细胞照相观察.结果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及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243±168)个/mm2;(3231±172)个/mm2及(3226±181)个/mm2 (p>0.05).戴镜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未见异常变化,未见黑区出现.结论轻、中度近视患者戴OK镜后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带来影响.正确使用OK镜是安全的.
-
招飞体检中用检影镜鉴定角膜塑型术眼
目的掌握角膜塑型术眼在检影镜下角膜影像特征,使检影法成为一种迅速准确鉴定角膜塑型术眼客观有效的方法. 方法招飞体检中对散瞳进入暗室者进行人工检影,对比正常眼及角膜塑型术眼的角膜影像,确定后者角膜影像特征,据此鉴定角膜塑型术眼并追问病史. 结果依据角膜影像特征,在2000~2002年招飞体检中,共确认角膜塑型术者23例43眼. 结论用检影镜鉴定角膜塑型术眼,是一种简便、迅速、可靠的客观鉴定方法,尤其适用于大数量的招飞体检,值得推广应用.
-
OK镜治疗近视的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OK镜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52例(483眼)近视进行过夜配戴OK镜治疗,回顾分析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结果:OK镜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损伤371眼(76.81%),角膜溃疡7眼(1.45%),角膜变性10眼(2.07%),角膜知觉减退18眼(3.73%),散光增加323眼(66.81%),眩光122眼(25.26%).结论:在OK镜治疗近视中,角膜上皮损伤、角膜缺氧、角膜温度升高、OK镜片的污染、镜片移位等可导致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
OK镜致角膜炎症12例
随着OK镜的逐步推广使用,引起眼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我院于1999年1月~2000年10月,共收治因戴OK镜致角膜炎症的患者12例16眼,其中男4例4眼,女8例12眼,年龄小12岁,大2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睑痉挛,戴镜时加重,眼部分泌物增多.
-
配戴OK镜致右眼绿脓杆菌性角膜炎1例护理
OK镜又叫ORTHO-K角膜接触镜,是一种能通过对角膜进行矫形,达到治疗近视目的的硬性角膜接触镜.近年来,随着OK镜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因配戴OK镜而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并发症日益增多,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其中严重的一种,现报道如下:
-
戴OK镜致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一例
患者,男,18岁,学生。2000年9月初,在本市某眼镜部验配夜戴型双眼OK镜。第一次试戴镜7天,视力未提高,第二次验配试戴3天后左眼出现红、肿、痛,畏光流泪及视,即就诊。发现左眼角膜轻度混浊,给予0.25%氯霉素眼药水及0.5%红霉素眼膏,青霉素480万U/日,静脉滴注。次日,症状明显加重:不能睁眼、泪流不止、疼痛难忍、眼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体查:右眼正常。左眼结膜混合充血、水肿、角膜中央6°处有一约3mm×3mm大小圆形上皮浸润区,中央浅表溃疡,溃疡表面粘附絮状黄色分泌物,不易拭除,经清洗5分钟左右,结膜囊内又积满脓性分泌物。估计绿脓杆菌感染可能性大。在表面麻醉下刮除溃疡深层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分别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立即行妥布霉素球结膜下注射,头孢哌酮钠(先锋必)、妥布霉素静脉滴注,每日各一次。妥布霉素眼药水滴左眼,每15分钟一次。连续治疗7天治愈。视力恢复到戴OK镜前水平,角膜残留小片状云翳。培养结果证实为绿脓杆菌,对妥布霉素、先锋必敏感。
-
OK镜引发角膜后沉着物二例报告
患者1,男性,18岁,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7年,目前视力为右眼矫正1.0(-7.50DS/-1.00DC×145),左眼矫正1.0(-7.00DS/-1.50DC×45),经过角膜地形图检查以及OK镜试戴镜片的荧光图评估后,根据高度近视需逐渐降度的原则,设计了能降低-4.00D的镜片。戴镜后荧光图评估FC、AC弧好,镜片移动度好。戴镜后患者屈光度渐降,但始终存在重影,给予外插镜片矫正后,重影可好转。2周后角膜后出现3个乳白色KP,BC弧内1颗,AC弧内2颗,眼压正常,患者无任何不适,嘱患者停戴,并给予点必殊、消炎痛、阿昔洛韦片治疗,一周后KP消失。巩固用药3天。15天后再次戴镜,改为隔天戴,半个月后乳白色KP再次出现在BC弧内,颗粒约半个芝麻大小,边缘毛糙。再次停戴镜观察,一周后范围局限,略缩小,辅以点必殊、消炎痛、阿昔洛韦片治疗,两周后KP消失。
-
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
目的观察 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120例近视患者按屈光度大小分三组观察其配戴 OK镜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三个月时,裸眼视力≥ 1 0的百分率第 1组 (≤- 2 00 D)达 97%;第 2组 (- 2 25 D~- 4 00D)为 90%,第 3组为 33%。总有效率为 100%,治疗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三个月后一般仍需继续夜夜治疗,仅 10%左右患者可隔日戴镜。结论 OK镜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方法,治疗期间应严格规范正确操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
频繁滴眼治疗OK镜致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1例
患者男,14岁.因右眼戴0K镜引起畏光、流泪2d加重并视力明显下降1d,于2000-10-23转诊入院.曾在外院拟诊为"右眼真菌性角膜炎",给抗真菌及抗炎治疗无效并加重.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指数/20em,加镜片不提高;左眼0.15加-3.50DS矫正1.0;右眼睑裂见黄绿色粘液状分泌物,球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中央偏内下方见6mmx4mm溃疡窿起创面,病灶周围角膜水肿皱折,前房纤维素渗出(+),瞳孔药物性散大直径7mm;左眼未见异常.
-
OK镜治疗近视500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OK镜在治疗青少年近视中的效果.方法:对500例14~24岁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OK镜后连续观察半年以上,分析视力及屈光度变化.结果:OK镜治疗后全部病例视力提高、屈光度下降.结论:OK镜治疗近视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无不可逆并发症,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
角膜塑形技术对角膜的不良影响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技术(OK镜)对角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52例(483只眼)近视患者进行过夜配戴OK镜治疗,观察其对角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结果 OK镜对角膜的不良影响包括:角膜上皮损伤371眼(76.81%);角膜溃疡7眼(1.45%);角膜变性10眼(2.07%);角膜知觉缺失18眼(3.73%);角膜变形323眼(66.81%)。结论在OK镜治疗近视中,角膜上皮损伤、角膜缺氧、OK镜片的污染、镜片移位等可导致角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
OK镜对泪膜和眼表的影响
目的探讨0K镜对泪膜和眼表的影响.方法检测配戴2年的32例(64眼)0K镜配戴者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表虎红染色、BUT和Schi rmer'Ⅰ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期戴镜BUT、Schi rmer'Ⅰ试验降低,与戴镜前比较,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58眼(90.6%),其中以Ⅰ级、Ⅱ级染色为主,虎红染色27眼(42.2%);停戴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长期配戴OK镜可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量减少和眼表面损害,其改变是可逆的,停戴后可恢复正常.
-
配戴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配戴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年龄、性别、戴镜前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戴镜前后角膜屈光度等各项指标进行考察,2午后与戴镜前作比较.定期观察并发症并加强检查、心理护理、取戴镜、镜片清洁、并发症等环节的护理措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0.65±0.21),且角膜平均屈光度由(-3.75± 1.31)D降到(2.15±1.18)D,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角膜溃疡、白斑、浑浊等并发症.结论青少年近视眼患者戴OK镜2年配合系统护理措施,对其裸眼视力提高,屈光度降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都取得显著效果.
-
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28例(51眼)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OK镜矫正技术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51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OK镜矫正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半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屈光度和提高视力的效果(P均<0.01),屈光度≤-3.00D以下者效果好,但须持续戴镜,一旦停戴,效果波动明显.角膜曲率降低范围在+1.00~+3.00D之间,降低幅度大者近视度数降低也较大.但患者有散光或增加散光度数、重影、角膜上皮点状损伤、视力不稳定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 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可逆性,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注意角膜上皮损伤及重影等副作用.
-
如何指导病人正确配戴OK近视矫正镜
角膜矫正镜(Orthokeratology,OK镜)是一种治疗低中度近视和防止近视度数逐年加深的有效方法.我们从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采用美国视康生产的高透氧性OK镜治疗低中度近视22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