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MALT型淋巴瘤60例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BCL-10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0例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BCL-10表达情况.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1.07,中位年龄52岁.BCL-10核阳性率在淋巴结被累及与未被累及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与浸润肌层至浆膜层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BCL-10核表达提示肿瘤的侵袭性增强,可能单纯抗HP治疗无效.
-
乳头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57岁.左侧乳头肿大半年余,因短期内迅速增大于2002年11月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消瘦及明显不适.体检:左侧乳头明显肿大,表皮粗糙;腋窝及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血象等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乳头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见大量单一、异型的淋巴细胞,高度怀疑淋巴瘤,遂行门诊手术切除左侧乳头送检.
-
胆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57岁.因食后饱胀、腹痛、腹胀5 d,以右上腹为重,伴后背、腰部放射痛于2000年5月17日就诊.既往高血压史8年,自服降压药物控制,先锋霉素类药物过敏.
-
双侧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51岁,发现右乳无痛性肿块2个月,于2008年4月7日入院。查体:双侧乳腺大小、形态对称,右乳外上象限扪及一2.5 cm ×2.5 cm 肿块,表面光滑,与皮肤粘连,质中等,活动好,无压痛,双腋下淋巴结未触及。乳腺彩超示:右乳外上象限实质性占位,无完整包膜,内有少许血流信号。钼靶片示:右乳外上象限边缘光滑的等密度肿块,无明显钙化影。胸腹部 X 线和 B 超未见异常。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遂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 B 型细胞淋巴瘤(图1)。免疫组化:LCA (+)、CD20(+)、EMA(-);右腋下淋巴结0/10,术后行 CHOP 方案化疗6个周期,全乳+淋巴引流区域一个疗程的放疗,剂量为50 GY。2014年5月24日,患者再次因“发现左乳腺肿块1周”入院,查体:右胸壁一陈旧性手术瘢痕,右乳缺如,左乳腺外上象限扪及一约1.5 cm ×1.5 cm 肿块,质中等,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好,无压痛,双侧腋下淋巴结未触及。乳腺彩超示:左乳外上象限实质性占位,内有少许血流信号;钼靶片示:左乳外上象限中等密度占位,边界清楚,分布均匀,无钙化。胸腹部 X 线和 B超未见异常,骨髓穿刺正常。
-
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对肝MALT-MZL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肝MALT-MZL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大者3 cm×2.5 cm×2 cm.肿瘤细胞主要由弥漫分布的中心细胞样细胞组成,与肝实质分界清楚.瘤组织内可见残留的小胆管,但未见"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免疫表型CD20、 CD79α和κ呈阳性表达,CD3、CD45RO、CD5、CD10、Cyclin D1、λ和bcl-2呈阴性表达.结论 肝MALT-MZL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诊断需要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并需与肝其它类型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及肝脏炎性假瘤等鉴别.
-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6例报道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常见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 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约占胃淋巴瘤的40%,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1].我院消化内科2000年5月至2003年9月收治胃黏膜相关淋巴瘤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胃MALT型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分析12例胃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40∶1,中位年龄56岁.结论:胃MALT型淋巴瘤是结外常见的一种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