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额尔齐斯河下游中哈边境蚊虫种类分布和活动节律与生境关系研究

    作者:张桂林;李海龙;郑重;刘晓明;孙响;赵焱

    目的 查清额尔齐斯河下游中哈边境地区蚊虫种类组成和活动节律,探讨生境对种类分布和活动节律的影响.方法 通过人帐诱法调查蚊虫种类、密度、季节活动节律和昼夜活动节律,通过刺叮指数法调查刺叮周环.结果 额尔齐斯河下游中哈边境地区蚊虫有4属8种,刺扰伊蚊为优势种,在不同生境刺扰伊蚊占捕获蚊虫总数的82.22%~96.09%.该蚊从4月中旬出现,9月上旬活动消失,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活动高峰.昼夜活动为双峰型,晨峰在日出后1~2 h,昏峰在日落后1h,昏峰高于晨峰.昼夜刺叮活动为黄昏型,吸血活动从日落前后开始,日出后逐渐停止,出现晨峰和昏峰2个高峰,晨峰在日出前1h,昏峰出现在日落后1h.额尔齐斯河下游中哈边境蚊虫种类不丰富,多样性指数低(0.1912~0.7227).生境对蚊虫种类分布和数量影响大.刺扰伊蚊的数量和刺叮危害在河岸林生境中为严重.刺扰伊蚊、米赛按蚊和凶小库蚊在河岸林中的数量显著高于盐渍化荒地.但在不同生境,刺扰伊蚊季节活动、昼夜活动和刺叮周环节律相似.结论 生境对刺扰伊蚊种群数量影响大,在刺扰伊蚊综合防制中,应注重适宜蚊虫孳生和栖息的小生境处理.

  • 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减低与心脏性猝死

    作者:廖虹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窦性心搏间心动周期的微小差异,反映窦性心律的波动变化程度,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心脏的电活动节律直接受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双重调节并相互平衡.

  • 秦岭南麓陕西留坝地区虻科调查研究

    作者:刘增加;石淑珍;宫占威;张继军

    目的 调查了解秦岭南麓陕西留坝地区虻科种群组成及一日觅血活动节律.方法 网捕法和畜诱法.结果 获得大批标本,经整理鉴定,共计虻科5属52种,即斑虻属6种,麻虻属9种,黄虻属4种,虻属23种和瘤虻属10种.种类组成:憎黄虻和鸡公山虻居首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4.254%和21.790%;日本虻、秦岭虻和山东虻次之,分别占捕获总数的9.468%、8.431%和8.042%;亚柯虻、副菌虻、察哈尔斑虻和甘肃麻虻居第3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318%、4.021%、3.502%和3.243%;其余19种密度低,共占捕获总数2.464%.一日觅血活动节律,自早晨8:30时开始觅血活动,至晚21:30时觅血活动结束,以12:30~17:30为觅血活动猖獗时域,16:30时为一日觅血活动之高峰.结论 基本掌握了当地虻科种群组成及一日觅血活动规律,为防制提供了依据.

  • 心肌细胞自发搏动节律模式和转化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志强;古华光;杨明浩;李莉;刘红菊;范少光;任维

    选取离体培养心肌细胞、细胞片作为心脏起步节律实验模型,通过膜片钳(EPC9,Germany)在电流钳模式下记录自发性膜电位活动节律、Powerlab电生理系统配合Photometry光学系统记录收缩节律和动态离子图像系统记录(TILLvsION,Germany)[Ca2+]i振荡节律,对心脏细胞起步节律进行实验研究.

  • 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徘徊行为的比较

    作者:廖晓艳;牧本清子;山川みやえ;何湘军;李亦蕾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徘徊者步行活动水平及活动节律的差异.方法 利用电子示踪监测系统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徘徊者27例及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徘徊者7例进行连续30 d的24 h活动监测,比较两组日、夜活动水平(步行距离),以及活动节律的日间稳定性和日内变异性.结果 AD组和FTD组的年龄分别为 (73.89 ± 9.12)岁和(63.43 ± 14.93)岁,而发病年龄分别为 (70.16 ± 9.26)岁、(58.17 ± 15.16)岁.AD组的年龄较大而发病年龄较晚(P < 0.05).AD组和FTD组在6:00 ~ 23:59的步行距离分别为(2119.39 ± 2535.59)m、(4842.44 ± 2617.94)m,后者较长(P < 0.05),但两组在0:00 ~ 5:59的活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TD组活动节律更加稳定[(0.50 ± 0.11) vs (0.29 ± 0.15),P < 0.01],日内活动变异片段数更少[(2.80 ± 0.74) vs (4.07 ± 0.95),P < 0.01].结论 AD 和FTD 两类痴呆的徘徊行为特点不同,提示有必要建立痴呆亚型特异性徘徊行为的非药物干预策略.

  • 定时发病治验

    作者:李乃桂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组有一定的周期节律性,且与自然息息相应.如一年四季中阴阳变化存在着"春夏阳气多阴气少,秋冬阴气多而阳气衰"的规律,一天中阴阳变化亦有规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当外邪侵犯人体时,在人体生理活动节律的作用下,人体抗邪的能力因阴阳盛衰的定时改变而出现强弱定时变化,结果表现出病变的定时发作、加重或减轻、休止.运用阴阳转化规律治疗定时发病,常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择时电针干预荷乳腺癌C57BL/6J近交系小鼠对SCN钟基因正反馈环路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子静;刘文;王俊娟;贾亚妹;王颖;熊鹏;李胜吾;柏灿;薛红

    目的:观察荷乳腺癌小鼠电针后其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中Bmal1和Clock 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电针对荷瘤动物自发性活动节律影响的正反馈环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加电针、空白加电针4组(每组6只).针灸加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后的第8~10d,于CT16相位(即:动物起始活动点后4h)进行电针治疗.所有的小鼠将在后一次治疗后2h立即断颈处死,在相应部位取材后RT-PCR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的Bmal1 mRNA,Clock mRNA表达要高于模型组,且模型加电针组的Bmal1 mRNA,Clock mRNA 表达要高于模型组.虽然上述结果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仍表现出一个改善的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电针对荷乳腺癌小鼠在CT16时相的治疗可升高SCN Bmal1以及Clock mRNA的表达使之趋于空白小鼠的表达,表明,电针干预可通过直接调控中枢Bmal1以及Clock的表达,从而调节正反馈环路进而影响荷乳腺癌小鼠的自发性节律活动,对肿瘤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