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支原体肺炎102例分析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pneumonia )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儿童获得性肺炎中占70%。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常有肺外并发症,容易误诊。本研究对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儿科102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水平。
-
痰热清与头孢哌酮钠合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42例疗效分析
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运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合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42例,并设对照组40例,现报告如下.
-
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探讨
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呼吸道常可以引发儿童获得性肺炎,作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常见病原体,据相关报道,其在全球部分地区的感染率已经高达66.7%,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它主要的感染对象集中在学龄前以及学龄期的儿童身上,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在经过一些抗生素的治疗后就会痊愈,可是仍有部分患儿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佳,病情仍有向前发展的趋势,且表现出高烧、诸多支气管症状等,这些就称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2]。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11—2014年间我院接诊的126例儿童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在采用2 mg·kg-1·d-1的甲泼尼龙进行治疗3 d后症状得不到缓解的儿童临床特征,探究其治疗方法。
-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价
社区获得性肺炎为常见感染性疾病,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株发生变异,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为评价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可行性和实用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血清降钙素元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元(PCT)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被确诊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13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阳性组(60例)和阴性组(73例),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70名健康儿童,比较三组患儿体内PCT、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结果 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中PCT和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和阴性组体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儿PCT、hs-CRP和白细胞含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儿PCT、hs-CRP含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元的含量可以有效诊断儿童获得性肺炎,提高对于肺炎严重程度的判断和抗生素停用时间的判断,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阿奇霉素治疗50例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50例获得性肺炎临床效果.方法:5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接受阿奇霉素,对照组接受头孢呋辛,均采取先静脉给药后口服治疗的临床对比方案.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总效率为9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当,但治疗组的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治疗获得性肺炎上具有显著效果.
-
急性脑出血患者重症监护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IH)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ICU接受治疗的206例AIH患者,根据发生HAP与否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应用Logistic的回归分析方式对HAP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理能力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气管切开以及在ICU的时间等因素都和HAP密切相关.结论:合并有HAP的患者,其在死亡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均增高,其中年龄、吸烟以及在ICU的时间等因素均是HAP的主要危险因素.
-
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肺炎患者5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4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26例,给予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能有效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德的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80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脱水、营养支持、对症支持及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氧合指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提高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
双倍氨溴索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体会
目的:探讨双倍用量氨溴索片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量的氨溴索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倍用量的氨溴索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血糖控制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双倍用量的氨溴索片治疗,可使其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96例观察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将96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以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以青霉素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疗程7~14天,两组均辅以其他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的8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疗效确切,可以作为CAP经验性治疗方案之一。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探索
目的 探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该院自2016年1—10月期间儿科住院部所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总结该病的预防护理要点.结果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的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构成比为35.00%(35/100),显著高于其他感染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支持治疗与护理干预后,该组100例患儿中94例于5 d内康复出院,4例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儿因多重感染症状尚未缓解,临床有效率为98.00%(98/100).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主.患儿家属应加强认知,了解该病症状以及基本预防方法,积极配合患儿院外预防,医护人员应通过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更为满意的干预效果.
-
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以常规模式开展护理,观察组38例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开展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治疗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治疗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将80例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相对于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治疗获得性肺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与细菌清除率,改善临床症状.
-
改良APACHEⅡ评分系统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APACHEⅡ评分系统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99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评分,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并对两组改良APACHEⅡ评分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的改良APACHEⅡ评分值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根据改良APACHEⅡ评分分值进行分组后,随着分值逐渐升高,病死率也逐渐升高.结论:改良APACHEⅡ评分系统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病情和预后评估,更加简便、快捷.
关键词: 改良APACHEⅡ评分系统 获得性肺炎 病情评估 -
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总结126例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已成为小儿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疾病谱的变迁,MPP发病率增高,易并发肺外脏器损害.为提高对MPP的护理质量,现对126例MP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白细胞介素2、8检测在婴幼儿重症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价值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小儿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类型.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及检查方法、技术的发展,近年发现婴幼儿支原体感染病例增多,病情较重,进展快,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很难控制.
-
青少年人群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在当今仍然是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往往对其学业造成很大影响.已有的研究多是针对成年人CAP的流行病学调查,很难对青少年这一特定人群CAP发生的防治起指导作用.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入住的110例临床诊断病例以及正常对照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青少年CAP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对EICU发生的21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调查分析.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易发生获得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EICU患者的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的原因与患者原发病、呼吸机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相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做好空气净化及消毒、防止诊疗失误等,均可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获得性肺炎193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6例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2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总体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稍低于对照组的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获得性肺炎,可快速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儿痛苦,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