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存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研究

    作者:庄远;张婷;魏超;潘纪春;王淑芳;张爱群;汪德清

    目的:探讨保存时间对储存前去白红细胞(LR-pRBC)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悬浮红细胞(pRBC)经200 ml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随后用四联袋等量分装.所有血袋置于2℃-6℃常规保存.于保存第0、14、21和35天各取1分装袋,以1 006 ×g离心10 min后留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蓄积浓度.体外培养HepG2肝癌肿瘤细胞贴壁后,加入保存第0天和35 d LR-pRBC上清,与HepG2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应用MTT法测定上清吸光度,以反映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程度.结果:LR-pRBC上清中VEGF和PDGF浓度蓄积量随保存期延长进一步升高,VEGF在保存末期35 d时,浓度达900.16 (95% CI,552.26-1248.07) pg/ml,而0 d LR-pRBC上清中浓度为[611.84 (95% CI,356.45-867.23) pg/ml],其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PDGF在第0天LR-pRBC上清中的初始浓度为2.23 (95% CI,0-5.37) ng/L,35 d末其浓度蓄积达5.66(95% CI,-1.16-12.48) (P =0.073).LR-pRBC上清同HepG2细胞体外共孵育48 h后,保存35 d的LR-pRBC上清OD值为0.40(95% CI,0.38-0.42),明显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LR-pRBC中残留血小板经2℃-6℃储存后,激活、崩解、释放颗粒物质,造成PDGF和VEGF随保存期延长的进一步蓄积,从而导致保存期末的LR-pRBC上清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 白细胞去除对悬浮红细胞上清中肿瘤相关因子蓄积改变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的研究

    作者:庄远;张婷;魏超;潘纪春;王淑芳;张爱群;汪德清

    目的:本研究探讨悬浮红细胞(pRBC)储存前白细胞滤除是否会降低pRBC上清中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蓄积浓度,以及是否会抑制pRBC上清对HepG2肝癌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方法:将来自相同献血员捐献的同1次全血制备成的pRBC均分成为2组,其中一组储存前滤除白细胞,另一组未滤除白细胞.两组pRBC置于2℃-6℃冰箱,在保存第0d和35 d以1 006×g离心10 min并留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正常T细胞的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CC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pRBC上清中的浓度.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并观察其贴壁,加入保存第35天的两组pRBC上清,与HepG2细胞共同孵育48 h,并用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程度.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组pRBC上清中5种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浓度蓄积,即在35 d保存期末的浓度高于0d;其中VEGF的浓度蓄积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在非去白细胞组35 d保存期末的浓度升高了549.61±299.43 pg/ml,明显高于去白细胞组95.46±110.87 pg/ml (P<0.05).体外HepG2肿瘤细胞增殖的MTT实验数据表明,保存35 d的非去白细胞pRBC上清孵育组的OD值为0.49 (95% CI,0.43-0.55),明显高于去白细胞组的0.40(95% CI,0.38-0.42) (P <0.05),即去白细胞组pRBC上清可明显降低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结论:储存前白细胞去除,通过去除pRBC中白膜层中的血小板,降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特别是VEGF的蓄积,有可能降低pRBC上清对体外HepG2细胞增殖的正向作用.

  •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赵树铭;成晓玲;胡建;向国春;张佳思;黎儒清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选择10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对照组相类似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240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各组12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观察FNHTR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在100例接受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FNHTR,发生率为16%;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25例,发生率分别为5.83%和20.83%.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少FNHTR的发生.

  • 白细胞去除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赵树铭;林武存;刘景汉

    输血可因输入同种异体血液及其制剂而导致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播.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则可有效地减低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病毒的危险.成分血液因制备时采用白膜法,通常可去除全血中2/3的白细胞.采用白细胞专用滤器,则可去除血液中99.9%的白细胞,可以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白细胞去除可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另外,白细胞去除对治疗心外科病人因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和器官再灌注损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和神经性疾病等均有重要作用.

  • 少白细胞红细胞制作方法的比较

    作者:孙云霞

    目的 探讨全血、红细胞制品去除白细胞的制备方法,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方法 分别用过滤法、离心法进行白细胞去除,分别留取两种方法去白细胞前后血标本同时做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各项检测指标,计算出白细胞去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结果 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7.8±3.2)%,红细胞回收率可达(89.5±5.0)%.离心法白细胞去除率(65.8±12.5)%,红细胞回收率达(86.9±8.5)%.经实验证明过滤法为理想.结论 用过滤法能高效去除白细胞,达(96.6±3.3)%.且红细胞回收率高.在去除了绝大多数的白细胞后,减少了相应的抗原白细胞的输注,减少了淋巴细胞毒性反应,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

  • 间歇性白细胞去除术治疗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分析

    作者:钱海云

    目的 探讨间歇性白细胞去除术治疗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疗效不明显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白细胞去除术治疗,每次200~400 ml,3~4 d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2月一次.结果 20例中17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亦同步好转.结论 间歇性白细胞去除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疗效.

  • 白细胞去除在体外循环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骁;桂鑫;丁伟;杨淑华

    目的 判定白细胞去除在体外循环(CPB)中的作用.方法 20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白细胞去除组(LD组).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开始后10、30 min, CPB 停止、停止后2 h采集血标本作β2-integrin和L-selectin测定.术前、术后第1天测血浆肌钙蛋白(troponin I).计算术前、术后氧合指数.结果 2组CD11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74).对照组CPB期间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LD组(P=0.01).对照组CD11c在CPB开始时就升高(P=0.018),但与L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D组L-selectin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47).术后LD组血浆troponin I 低于对照组(P= 0.021).结论 CPB期间白细胞去除是一种有效、安全易行的减少组织损伤、保护肺功能的方法 .

  • 白细胞去除对输血后肾移植受者IL-2和IL-6的影响

    作者:文锋;刘竞;陈丽华

    目的 分析白细胞去除对输血所致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IL-2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过滤法制备去白细胞.采用固相夹心ELISA法检测IL-2和IL-6的水平.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去白细胞组IL-2水平较对照组有所上升,IL-6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白细胞去除对输血所致肾移植受者IL-2、IL-6水平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 去白细胞成分血质量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惟;李玲玲;柴婷婷;刘祥君;李云强

    目的 保证去白细胞成分血液的效果、提高滤白血液质量,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实际效果.方法 统计本站2016年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95017袋,其中滤白不畅61袋,引起临床过敏反应1袋;随机抽取本站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各48袋,对比分析两者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同时回顾本站2016年发给1家三甲医院的临床输注合格血液成分,即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2138袋,悬浮红细胞221袋,根据临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统计输血反应,对比分析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是0.04%和5.43%,两组间过敏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滤白不畅发生率0.06%,滤白不畅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率1.6%.结论 提高滤白血液质量,防止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于迎晨;周梅亭

    去除及减少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降低输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器官移植手术得到了普遍开展,对输血医学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对于提高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具有较高价值.

  • 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邹宵萌

    目的:分析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需输血患者4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5例。分别给予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对照组)与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观察组)。对两种红细胞悬液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等指标进行检测,并统计 FNHTR 发生率。结果观察组 PLT 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输血2~3次或3次以上的 FNHTR 发生率明显高于本组输血1次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输血1次、2~3次、>3次 FNHTR 发生率及总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降低 FNHTR 发生率,预防输血相关病毒传播,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 新型LRS技术对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观察

    作者:周群刚;王明元;李丽;李维洁;沈湘君;朱伟瑾;褚艳婷

    目的:了解采用一次性血液分离加新型去白系统LRS( LeukoReduction System去白系统)技术去除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质量和输注疗效.方法:对随机抽样的30例使用新型LRS技术采集的单采血小板进行检测,以了解LRS白细胞去除单采血小板产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等指标,并对输注疗效跟踪调查.结果:血小板含量(2.76±0.31)×1011/袋;白细胞混入量(0.05±0.04)×106/袋;红细胞混入量(0.028±0.015)×109/袋;临床输注没有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结论:采用新型LRS去除白细胞技术,一次性血液分离采集血小板的同时去除白细胞效果显著,所采的少白细胞血小板质量符合国家要求,显著降低白细胞混入量,有效预防了白细胞残留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

  • 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白介素水平变化的影响

    作者:刘竞;文锋;蒋铁斌;陈丽华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术前IL-2、IL-12、IL-6、IL-10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术前接受输血的肾移植受者分为去白细胞组和对照组,用一次性过滤器在输血前制备去白细胞血,两组观测病例分别为22例、18例.采用固相夹心ELISA法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24 h内IL-2、IL-12、IL-6、IL-10的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去白细胞组IL-2、IL-12水平较对照组有所上升,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去白细胞组IL-6、IL-10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IL-2/IL-6、IL-12/IL-10的比值在二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未去白细胞输血比较,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IL-2、IL-12、IL-6、IL-10的水平变化无影响,白细胞去除对输血所致的Th1/Th2失衡可能没有影响.提示白细胞去除不会下调输血对肾移植的有利效应.

  • 白细胞去除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娄琳;陆志刚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之一,发病特征为关节炎性改变、关节滑膜细胞增生、骨和软骨的进行性破坏,关节外型的异常改变也可以引起其他器官的病理改变.

  •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树铭;林武存

    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地减低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输血相关病毒的危险.采用白细胞专用滤器,可去除血液中99.9%的白细胞,可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病毒及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雪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有其特殊性.随着大剂量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推广应用,肿瘤患者的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输血与肿瘤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去自细胞的血液成分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加以叙述.

  •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效果评价

    作者:谢进荣;陈静;罗艳;姚泽婷

    目的 评价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实际效果.方法 回顾本站2011-2015年度发给1家医疗机构临床输注合格血液成分共计70 981袋,其中:未经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22094袋,经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48 887袋,根据回报《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统计输血反应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去白组血小板、血浆、红细胞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9%、0.02%、0.06%,未去白组分别为2.25%、0.07%、0.43%,两组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去白组血小板、血浆、红细胞、冷沉淀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6%、0.57%、0.09%及0.09%,未去白组分别为3.60%、0.89%、0.46%、0.40%,两组间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去白血液成分能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及过敏反应发生率.

  • 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与洗涤红细胞部分指标比较

    作者:杜滨;王同显;闫皓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之一,有时是不可替代的手段,但输血不良反应是影响临床救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已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FNHTR)、包括血小板输注无效在内的同种免疫、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TA-ALI)、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与输入白细胞密切相关[1],因此去除白细胞输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去除白细胞的方法有离心法、去白膜法、洗涤法和白细胞滤器过滤法等,我们观察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部分指标,为2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质量探讨

    作者:熊志高;罗贤瑞;李鸣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过滤过程中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方法对去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悬浮红细胞植测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K+、血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红细胞回收率89.9%,白细胞去除率99.993%,血小板去除率>99.76%,其它指标去白细胞过滤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质量可靠,白细胞去除率高,能使输血更安全,值得推广.

  • 体外循环应用白细胞去除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胜阳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白细胞去除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6至2009年12月接受室间隔缺损(VS.D)修复术及二尖瓣替换术的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例(白细胞去除)和对照组9例.对两组的白细胞(WBC)计数、氧合指数及引流量对比较;结果:CPB期间对照组WBC无明显变化,CPB停止2h后,WBC明显升高,观察组在CPB期间WBC明显降低(P<0.01).两组氧合指数在CPB后10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自细胞去除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