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设计合成新的大黄素衍生物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K562/G01的作用
目的:研究设计合成新的大黄素衍生物E19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耐伊马替尼的K562细胞株K562/G01的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E19对K562、K562/G0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DAPI染色法和DNA片段化检测E19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E19作用后不同时间段P210Bcr-Ab1和p-P210Bcr-Ab1蛋白的变化.结果:大黄素衍生物E19对K562和K562/G01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K562细胞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0±0.19) μmol/L,K562/G01细胞48 h IC50为(1.22±0.16) μmol/L;DNA片段化检测证实,E19对细胞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E19作用于细胞后,P210Bcr-Abl和p-P210Bcr-Ab1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大黄素衍生物E19能有效抑制K562和K562/G0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它们凋亡,而P210Bcr-Ab1和p-P210Bcr-Ab1的活化受抑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比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尼洛替尼(Nilotinib)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用RT-PCR法检测各组mdr-1 mRNA、bcr-abl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gp、P210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蓄积.结果表明:0.0625 μmol/L伊马替尼、5 nmol/L尼洛替尼对K562/A0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上述剂量单独作用48小时均下调mdr-1 mRNA、bcr-abl mRNA、P-gp、P210蛋白的表达,且尼洛替尼较伊马替尼作用更强.荧光强度检测显示,K562/A02细胞经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单独处理48小时后,其细胞内DNR浓度分别为K562细胞中的7.85%、12.02%.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很好的逆转细胞耐药作用,且尼洛替尼较伊马替尼逆转作用更强.
-
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及p210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调亡、Bcr/Abl融合基因及p210蛋白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青黛复方(0、2.5、5、7.5、10和20 mg/ml)处理K-562细胞24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210 Bcr/Abl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随药物作用浓度升高,K-562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Bcr/Abl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浓度依赖性下调,尤以10 mg/ml和20 mg/ml处理组更为显著.结论 青黛复方能部分抑制K-562细胞Bcr/Abl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其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关键词: 青黛复方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Bcr/abl融合基因 P210蛋白 -
人树突状细胞与K562细胞的融合以及体外诱导p210蛋白特异性CTL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人白血病细胞K562融合后,能否诱导出p210蛋白特异性的CTL,为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外周血来源的贴附单核细胞,在人GM-CSF(1000U/ml)和IL-4(1000U/ml)作用下,培养5~7天后,与人白血病细胞K562进行融合,融合细胞再与自体的淋巴细胞共同孵育10~14天,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分析其对p210蛋白阳性细胞的杀伤效果.为显示融合效果,对照试验组K562细胞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进行标记.结果:贴附的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作用下,培养5天后,约有70%的DC产生,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这些细胞为HLA-DR、HLA-A,B,C以及CD1α阳性,并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DC与GFP标记的K562细胞融合24h后,表达GFP蛋白的细胞中约有60%呈现出典型的DC形态特征.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融合细胞能激活淋巴细胞产生p210蛋白特异性的CTL.结论: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能诱导出肿瘤特异性的CTL,显示出DC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广泛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