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TEG监测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及评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涛;许伟;胡海亮;刘淑均;闻慧琴;夏康;卞茂红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冠心痛(CHD)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体内的凝血状态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方法:选取71例冠心病患者为CHD组和380例TEG检测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治疗方案给予临床推荐剂量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用血栓弹力图仪监测凝血的基础指标(包括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及一系列血小板抑制率相关指标.结果:CHD组中患者的TEG各凝血基础指标80%以上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与对照组相比,CHD组R值、MA值、α角和CI值无显著性差异,但K值显著性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HD组男性患者比率明显增多,年龄显著增高(P<0.05).CHD组血小板抑制率在50%以上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的患者占83.10%;且以MAADP、MAck和MAA为参考依据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提示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占9.86%、4.23%和12.68%.CHD组中所有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与年龄相关性强的指标为MAck(相关系数0.111),与体质量相关性强的指标为ADP%(相关系数0.160).结论:TEG结果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凝血信息,并且在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临床诊治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TEG检测的应用还可为下一步冠心痛患者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预判的依据,从而更加精准地指导和保障临床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 血栓弹力图监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詹晓燕;林玉蓓;胡杰;王瑶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29例,替格瑞洛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d,替格瑞洛90 mg,2/d;氯吡格雷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d,氯吡格雷75 mg, 1/d.术后24 h和术后3个月时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血小板抑制率,评价血小板抑制效果,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性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冠心病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和3月时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24 h和3个月时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效果均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P<0.05).出院后3个月内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院后3个月内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分级标准,两组出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抗血小板疗效更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颈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韦俐;华晓莹;杨伊林;彭亚;周鹏;屈晨虹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颈动脉支架术(CAS)后患者血小板抑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纳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于CAS术前1天,试验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 nmg和替格瑞洛180 mg;术后予阿司林100 mg qd,替格瑞洛90 mgbid,口服.于CAS术前1天,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75 mg qd,口服.2组患者术后均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于CAS术后1,30 d,留取患者静脉血液样本,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患者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记录2组缺血性事件及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CAS术后1,30 d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对照组分别为(65.41±20.75)%,(42.66±26.34)%;试验组分别为(87.37±17.12)%,(81.91±21.18)%,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d,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CAS的血小板抑制有效率分别为98.7%,92.0%;术后30 d,这2组的血小板抑制有效率分别为94.7%,74.7%,术后1,30 d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3%,1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对CAS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大株红景天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刘伟平;江春红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胶囊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心功能,对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 血栓弹力图检测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情况分析

    作者:高筱红;王立革;赵慧慧;许丁;杨明;李丽亚

    目的: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别服用国产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进口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后对其血小板抑制情况分析。方法随机入选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适合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101例)及进口氯吡格雷组(103例),两组患者分别服用对应药物治疗5~7天后,使用TEG检测全血的血凝块强度及血小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TEG检测时间无明显差异,国产氯吡格雷组患者TEG检测结果为全血交联的血凝块强度:(60.40±11.99)mm、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凝块强度:(37.54±16.24)mm、二磷酸腺苷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46.41±26.85)%、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凝块强度:(31.81±16.06)mm、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56.18±28.29)%;进口氯吡格雷组患者TEG检测结果为全血交联的血凝块强度:(61.94±8.41)mm、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凝块强度:(38.07±15.46)mm、二磷酸腺苷途径的血小板抑制:(48.07±26.17)%、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凝块强度:(31.94±15.81)mm、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58.25±27.38)%,两组间血小板抑制功能的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服用国产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进口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应用TEG检测两种药物的抗血小板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 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观察

    作者:张奇峰;李斌;何雪波;王豪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的抑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PCI术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2日~2014年2月22日,这80例患者均使用信封抽取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并在治疗结束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比较两组的血小板抑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血小板抑制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实验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血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50%和17.5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比较结果表明,替格瑞洛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值得推广和应用.

  • 阿司匹林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慧龙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脉血康胶囊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两组,包括阿司匹林组(n =80)、双抗组(n =80)。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7 d 后,用TEG 检测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两组 AA 、ADP 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脉血康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且阿司匹林联合脉血康胶囊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 血栓弹力图在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雯君;朱伟民;吴秋义;郭刚;奚慧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40例患者分为3组,即阿司匹林组(n=48)、氯吡格雷组(n=46)、联合治疗组(n=146)。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3组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 P<0.05)。联合治疗组经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89.4%±20.7%)高于经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3.4%±22.2%),差异有显著性( P<0.05)。阿司匹林有效率(81.44%)明显高于氯吡格雷(29.69%),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但阿司匹林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 血栓弹力图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指导作用

    作者:徐勇;颜松旭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 根据血小板抑制率将87例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PCI患者分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ADR)组和抗血小板药物敏感(ADS)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s)和血小板压积(PCT),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和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并观察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DR组的PLTs、PCT水平,CD62P、PAC-1阳性表达程度均高于ADS组(均P<0.05);且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抑制率均与PLTs、PCT、CD62p及PAC-1呈负相关(均P<0.05).ADR组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ADS组(P<0.05);且ADP、AA血小板抑制率对患者不良缺血事件均有预测价值,其佳工作点分别为23.7%和41.4%.结论 TEG主要指标血小板抑制率可预测PCI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效果观察

    作者:刘东涛;贾伟华;周立春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34例、氯吡格雷组19例、联合组54例。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联合组同时服用以上两种药物(剂量同前)。三组均连续服用7 d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 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 AA%)及二磷酸腺苷( 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 ADP %)。结果阿司匹林组血小板抑制敏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联合组AA%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ADP %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01;联合组血小板抑制敏感率AA为90.7%(49/54),ADP为70.4%(38/54),较其余两组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协同抑制血小板聚集。

  • 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对STEMI-PCI患者血小板抑制率、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晓霞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PCI)患者血小板抑制率、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STEMI-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抑制率、聚集率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率[(80.98±9.98)%]较对照组[(48.89±8.89)%]显著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35.69±5.01)%、(29.21±4.33)%、(24.2l±3.21)%]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对STEMI-PCI患者改善血小板抑制、聚集作用均显著,对患者预后效果佳.

  • 参附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王杰;熊绍权;陈宇;杨扬;吴国玉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且满足化疗条件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42例(参附注射液+常规方案化疗)和B对照组41例(0.9 %NS+常规方案化疗).将同期常规化疗后血小板数低于正常值的9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C治疗组45例(参附注射液)和D对照组45例(0.9%NS).以上四组治疗开始后每周复查血常规比较两组间PLT计数,A、B组化疗2周期后评价两组血小板受抑制状况,C、D组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血小板恢复状况.结果 A、B两组化疗有效率相仿,但A治疗组血小板抑制发生5例,明显低于B对照组12例;C、D两组血小板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恢复,C治疗组血小板达正常值38例,D对照组血小板达正常值14例.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抑制.

  • 血栓弹力图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研究

    作者:韦俐;钱新瑜;周鹏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方法:血栓弹力图检测160例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后花生四烯酸(AA)通路和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n=50)、氯吡格雷组(n=50)、阿司匹林和氯吡格富联用组(n=60).结果:160例患者中,阿司匹林组AA诱导的血小板抑率为(86.73±21.16)%,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平均值为(47.52±22.13)%,两种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分别(78.15±25.44)%和(49.39±28.75)%.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优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对血小板的抑制率无协同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