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昼夜静息-活动节律与睡眠模式的体动记录研究

    作者:李瑽睿;刘亚平;潘集阳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和睡眠模式的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0例双相障碍Ⅰ型缓解期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分别连续佩戴7天的Actigraph体动记录仪,比较两组间的主观睡眠情况(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客观睡眠参数、活动量的平均值以及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参数指标(Actigraph监测记录).结果: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组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变异性高于正常对照组[(0.8±0.1)vs.(0.7±0.1),P<0.01],而两组的日间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体质量加权后,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组的活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9±5.0) kJ/kgvs.(17.8±3.2) kJ/kg,P<0.01];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组在静坐级活动所耗时间比正常对照组长[(18.2±2.0)h vs.(16.8±1.2)h,P<0.05],在轻度至活跃级活动所耗时间比正常对照组短[0.8(0.1,7.8) hvs.2.0 (1.0,7.6)h,P<0.001],而在生活方式级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客观睡眠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即使在缓解期仍具有明显的昼夜静息—活动节律的紊乱,特别是昼夜节律性改变.

  • 丙戊酸钠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方案优化与实施个体化剂量的研究

    作者:杨甫德;李娟;谭云龙;陈大春;姚复新;张兴理;李尚明;冀成君;黄文升;张广慧;吉中孚;舒良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氯硝西泮治疗对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入组60例患者,随机分入丙戊酸钠联合氯硝西泮治疗组与丙戊酸钠联合氟哌啶醇对照组进行治疗,丙戊酸钠实施个体化药物剂量调整方案.于基线时、治疗第1,2,3,4,6,8,10,12,16周末,分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疾病总体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GI-BP)、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21)、功能总体评定量表评定(GAS)评定疗效和测定丙戊酸钠血浓度.在基线状态、治疗第4,8,12,16周时,进行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ECG检查以及药物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以评价安全性.结果:①2组自治疗1周末CGI-BP(5.0±0.4,4.6±0.6)和YMRS(26.7±3.7,26.0±3.8)得分均较治疗前(5.3±0.5,5.2±0.4;30.4±1.5,29.7 ±1.4)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治疗第4周起,社会功能也较基线时有显著改善,而两组之间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16周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缓解率分别为93.3%和90%.②对照组(63%)出现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高于试验组(40%).③丙戊酸钠的有效治疗血浓度范围为76~124μg穖L-1,有效维持血浓度范围为67~87 μg穖L-1.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氯硝西泮治疗双相Ⅰ型障碍的疗效同丙戊酸钠联合氟哌啶醇相当,且转相率低,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 奥氮平和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或混合性发作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作者:杨甫德;李娟;陈大春;卞清涛;姚付新;尚兰;兰志敏;谭云龙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碳酸锂对双相障碍Ⅰ型躁狂或混合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给予奥氮平或碳酸锂双盲治疗,奥氮平的日剂量为5~20 mg,碳酸锂的日剂量为600~1 800 mg.于基线时、治疗第1,2,3,4周末,分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GI-S-BP)、Young躁狂量表(YMR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评定疗效1次.基线和终点时进行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查,以评价安全性.结果: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治疗4周末CGI-S-BP[(2.2±1.21),(2.3±1.10)]、YMRS[(7.6±10.09),(6.7±6.79)]和BPRS[(3.8±6.53),(3.9±4.92)]得分均较治疗前[(5.4±0.77),(5.1±0.70);(33.5±8.13),(31.6±7.69);(13.5±7.41),(14.5±9.20)]有明显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两组之间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有效率(85.7%,84.4%)和痊愈率(82.1%,81.3%)方面的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奥氮平治疗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结论:奥氮平治疗双相障碍Ⅰ型障碍的疗效同碳酸锂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 丙戊酸钠合并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李烜;关力杰;温光池;林晓鸣;梁卉薇;邓文皓;常青;欧玉芬;叶碧瑜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Ⅰ型(BD-Ⅰ)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BD-Ⅰ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9例,丙戊酸钠+齐拉西酮)和奥氮平组(61例,丙戊酸钠+奥氮平),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躁狂量表(BRMS)评定病情,应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图形再生测验、连线测验(TMT)、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汉诺塔(TOH)评估认知功能. 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控制BRMS评分、年龄、病程后,齐拉西酮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总分、WCST分类数、TOH总分明显优于奥氮平组(F=3.61,10.24,12.51,4.69,4.27;P均<0.05). 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均能改善BD-Ⅰ患者的认知功能,但联合齐拉西酮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更佳.

  • 阿立哌唑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疗效

    作者:祝敬溪;瞿颖莹;许建君;魏英;顾冬云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阿立哌唑组28例,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10 mg·d-1,大剂量30 mg· d-1,平均剂量(28.5±4.50)mg·d-1;碳酸锂组31例,碳酸锂起始剂量0.5 g·d-1,大剂量1.5 g·d-1,平均剂量(1.18±0.21)g·d-1;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30例,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大剂量及平均剂量同阿立哌唑组,碳酸锂起始剂量、大剂量及平均剂量为同碳酸锂组。3组均6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3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检测1次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锂浓度、血脂及脑电图等,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组、碳酸锂组、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治疗后各时间段(1、2、4及6周末)的 BRMS、CGI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 P <0.01);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治疗2、4及6周末的 BRMS、CGI 评分均低于阿立哌唑组和碳酸锂组(均 P <0.05)。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75.0%,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77.4%,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90.0%。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和碳酸锂组(均 P <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治疗前后3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脑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阿立哌唑单药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患者总有效率均优于阿立哌唑和碳酸锂单药治疗。

  • LIS1和TSNAX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双相障碍Ⅰ型的关联研究

    作者:李烜;关力杰;林鄞;张晓菲;邓文皓;杨振兴;马小红;老帼慧;叶碧瑜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Ⅰ型与神经发育相关的LIS1基因和TSNAX基因的关系.方法 应用Goldengate基因芯片检测385例双相障碍Ⅰ型患者以及475名正常对照LIS1基因(rs12938775、rs7216704、rs7212450、rs8081803、rs9893575)和TSNAX基因(rs12040246、rs1655290、rs16854521、rs17802224、rs7519365)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用Plink1.07软件进行单个位点及单倍型的关联分析.结果 单个位点的关联分析和单倍型分析,均未见双相障碍Ⅰ型与LIS1和TSNAX基因的10个SNPs关联(P>0.05).将患者按有和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亚组后分析,也未见有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与两个基因的多态性关联(P>0.05).性别分层后比较,也未见LIS1和TSNAX基因多态性与双相障碍关联(P>0.05).未发现LIS1和TSNAX基因多态性与双相障碍发病年龄存在关联(P>0.05).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未发现LIS1和TSNAX基因与双相障碍Ⅰ型有关联性.

  • 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脑白质病变的研究

    作者:颜峰;郜肖肖;李科;曾亚伟;安静;王丽

    目的 研究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 共选择68例诊断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 作为观察组, 同期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视觉图形再生测验、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汉诺塔测验7种测量工具评估认知功能,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 (DTI) 技术分析脑白质病变.结果 观察组认知功能评估均差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胼胝体、颞叶和基底节区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应ADC值则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额叶、枕叶和小脑区域FA值和ADC值比较无差异 (P>0.05) .结论 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 可能与胼胝体、颞叶和基底节区的脑白质病变有关.

  • 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及相关因素

    作者:段妮;梁瑞华;冯玉芳

    目的:分析双相障碍I型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门诊和住院部双相障碍I型稳定期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将150例双相障碍I型稳定期患者,结合是否存在精神病症状,分为精神病症状组、无精神病症状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总分、视觉再生、连线检验A、连线检验B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精神病症状组、无精神病症状组比较上述指标,除数字符号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比较,P>0.05.结论:双相障碍I型稳定期患者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均受到损害,和病程、HAMD评分、YMRS评分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