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明敏;潘晓莉;杨秀芸

    本文对四川省资中县重点小学和一般小学各一所的4~6年级共694学生中,经<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中测谎量表检验后筛选出的得分成绩可信者675名,其中男352人,女323人,采用国内龚耀先等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本)>对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

  • 基于CQT原理的行为筛查测验研究:认知负荷与情境因素、人格特质的关系

    作者:王一涵;胡文东;马进;秦海波

    目的 探究行为筛查测验中情境因素对认知负荷的影响,并分析真实测试情境下认知负荷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提高现场测试精确度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a为实验室试验(laboratory test),无情境创设,被试为30名本科生,以反应时为认知负荷指标.现场试验(field test,即试验b)以新一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为依托,被试为某单位已通过前期录用选拔的886名职员,并以反应时作为认知负荷指标,分析筛查测验认知负荷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 不同测试情境下行为筛查测验的认知负荷存在差异.试验a中不同题目类别的认知负荷并无差异,但在试验b中不同题目类别的认知负荷存在差异.调查题目(V2和V3)的认知负荷较高.焦虑个性倾向的在无关题目(V1)和调查题目(V2)上反应时长较长,而个性严谨的被试认真严谨,对待测试认真,卷入程度较高,在调查题目(V2和V3)的反应时长较长.同时自我欺骗因子得分较高的被试,行为筛查测验认知负荷较低.结论 情境因素影响行为筛查测验的认知负荷,人格特质与认知负荷有关.

  • 说谎,眼睛会红

    作者:晓喻

    美国科学家近发现,除了脉博、血压、和呼吸的频率之外,眼睛四周的红热现象也可以成为测谎的方式之一.

  • 眼动技术在测谎中的应用

    作者:钟少玲;李奇光;周建松;张四美;王军;郭慧娟;王小平

    由于传统测谎技术的局限性,迫使研究者们开发新的测谎技术.近年眼动技术在测谎中的应用逐渐引起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注视、眼跳、眨眼和瞳孔等眼动指标均经初步验证具有潜在的测谎应用前景.总体而言,眼动技术在隐藏信息测试范式下具有良好的测谎效能,在面孔识别中具有独到的优势,但仍不可避免存在其局限性.未来眼动测谎的研究应着眼于理论基础研究以及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 测谎问题的呈现方式对自主生理反应的影响

    作者:姚海娟;李庆兰;张云平

    目的:比较测谎问题的两种呈现方式(声音呈现和文本呈现)对个体在隐藏信息测试中自主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以30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让其模拟犯罪并完成隐藏信息测试,测试时的问题由提前录制好的男士声音提问或由屏幕呈现文本提问,并采用16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被试测试时的皮肤电变化和心率变化.结果:①关键项的皮肤电变化和心率变化均显著大于无关项;②声音呈现方式下的心率变化显著大于文本呈现方式,但两种呈现方式下的皮肤电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相比文本呈现方式,声音这一社会性刺激使受测者在隐藏信息测试中产生更大的生理反应.

  • GKT原理的模拟犯罪测试范式实验研究

    作者:傅根跃;马艳;丁晓攀

    目的:本实验旨在以实际犯罪较接近的实验场景验证GKT的测谎机制.并探讨其对罪犯以及其他嫌疑人的判定有效性. 方法:以72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让被试在模拟犯罪的背景下采用三种包含不同说谎和认知成分的回答方式进行测谎测试,采用Limestone测谎仪测量被试皮肤电反应. 结果:回答方式与角色两因子在判定分数上的主效应均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 结论:在模拟犯罪测试范式下,GKT模式中认知与说谎机制是共存的,其中认知成分不占主要地位,说谎成分占主要地位,GKT模式无法兼顾有效地判定"犯罪"和"知情无辜"角色,需进一步改进.

  • 测谎问题中的"情绪成分"对皮肤电反应的影响

    作者:傅根跃;陈昌凯;缪伟;倪晓峰

    目的:探讨测谎中个体情绪状态与皮肤电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测谎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3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以不同情绪激起程度的不良行为为素材进行测谎测试.结果:不同条件下被试皮肤电反应差异显著,其中高情绪激起问题和相关问题上的皮肤电反应更为强烈.结论:在一定的情景压力下,个体的情绪状态可以直接影响皮肤电活动;高情绪激起问题在鉴别说谎与诚实上,更加有效;除了说谎因素,测谎中测题本身所指向的事件就可以直接引起被试的情绪反应,从而产生皮肤电反应差异;当情景线索明确时,特定的目标事件更容易引起被试的关注,产生特殊的皮肤电反应.

  • 犯罪知识测试(GKT)测谎模式及其变式的实验研究

    作者:傅根跃;马艳;缪伟

    目的:在以测谎实验验证犯罪知识测试(GKT)测谎模式的认知原理,同时探索GKT在变式状况下的运用价值,并从GKT模式的认知原理出发,讨论目前广泛运用于标准GKT测试的Lykken判定法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更符合GKT模式认知原理的科学判定法.方法: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中性的无意义字母串为测试材料,皮肤电反应为指标,在无动机性指导语下进行测谎测试.结果:运用标准GKT测试Lykken判定法,在知道犯罪组关键信息而不知道是否存在无辜受测者的情况下,对"罪犯"的判定准确率为73%;运用"高原则、邻近原则"判定法,在知道受测者均为"罪犯",而不知道其关键信息的情况下,将关键信息的模糊范围从5个信息缩小到2个,其缩小范围的判定准确率为78.4%.结论:标准GKT测试的准确率达到以往国外同类范式研究的高准确率,证实了GKT模式的刺激意义性定向反射认知原理的科学性;在不明线索下运用GKT变式缩小关键信息范围(GKT变式)具有可行性和实际运用价值.

  • 模拟盗窃者与熟悉现场者在测谎实验中事件相关电位的比较研究

    作者:周亮;杨文俊;廖四照;邹海强

    目的:探讨P300用于测谎的可行性.方法:志愿者30人,随机分为模拟盗窃组、熟悉现场组和对照组,模拟组参与模拟盗窃,熟悉现场组曾到过模拟现场,对照组未到过现场,以模拟现场和被盗之物照片为相关刺激,并与无关照片组成刺激序列,诱发P300,比较两种刺激的P300波幅,波面积和潜伏期,并建立判别方程,对每一个体进行判别.结果:模拟组相关照片的P300波幅较熟悉组大(P<0.001),判别的准确率为100%.结论:实验条件下P300做为客观指标用于测谎是可行的,熟悉现场者参与测谎不会产生假阳性结果.

  • 测谎中皮肤电反应的认知效应初探

    作者:陈昌凯;傅根跃;倪晓峰;杨持光

    目的:探讨个体认知状态与皮肤电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测谎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运用照片再认法,以不同认知任务为素材进行测谎测试.结果:不同认知任务下,被试皮肤电反应差异显著,其中识记过的照片引起更强烈的皮肤电反应.结论:①皮肤电反应确实存在着认知效应.②皮肤电反应还受到说谎引起的"非认知"因素的控制与影响.③皮肤电反应还可能会受到被试反应性质的影响.

  • 测谎的ERP研究进展与趋势

    作者:胡晓晴;傅根跃

    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年的ERP测谎研究.介绍了当前ERP测谎的原理、范式以及个体鉴别技术.另外介绍了ERP测谎中的反测谎研究及其应对策略.后就拓展现有ERP测谎的范式.重视情绪在测谎中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这些ERP测谎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测谎中的应用证据

    作者:廖坚;王维

    一种生物可能故意使用错误信息误导其他个体,以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或达到特定目的,这种行为被定义为欺骗,如说谎、诈病等。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测谎
  •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说谎的功能磁共振分析

    作者:蒋伟雄;廖坚;刘华生;唐艳;王维

    目的:研究反社会人格的罪犯说谎时的功能磁共振情况.方法:对32个满足反社会人格标准的男性罪犯进行功能磁共振,分析他们在说真话和说假话时的脑区激活差异以及习惯性说谎程度与激活脑区强弱之间的关系.结果: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左扣带回前部,双侧的背外侧前额叶,左顶下小叶与其欺骗行为的执行相关.并且随着善于说谎程度的加强,这些区域的激活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利用大脑的血氧水平依赖激活可对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说谎和说真话行为进行识别,但是血氧水平依赖激活差异会随着善于说谎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这对测谎精确度提出了挑战.

  • ERP-测谎的新途径

    作者:席洁;吕勇

    对国内外ERP测谎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ERP测谎目前采用的编题方法有准绳问题测试法(CQT)和犯罪知识测试法(GKT);涉及的脑电成分主要为P300;研究中使用的统计指标有波幅、潜伏期、头皮分布等,但头皮分布能否成为一种新的测谎统计指标还没有定论;统计方法早先使用方差分析,但该方法难以进行单个人的鉴别,因此研究者现在多采用Boostrap等来进行统计.后,对目前ERP在测谎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解决途径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论述.

  • 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

    作者:赵丁;杨奇伟;罗跃嘉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是大脑对刺激进行认知加工时在头皮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目前已成为测谎的新兴技术.全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用于测谎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主要包括P300、关联负波、反馈负波、记忆编码相关脑电反应和P900;测谎指标包括波幅、潜伏期、波面积和头皮分布剖面图等.并探讨了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 欺骗的神经机制和测谎应用:来自fMRI研究的证据

    作者:崔茜;蒋军;杨文静;张庆林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探讨欺骗机制和开发测谎技术中的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前者使用多种范式来考察假装失忆、故意错误及人际交互中的欺骗行为的认知和神经机制,而后者主要沿用传统的GKT和CQT范式检测欺骗行为.已有研究突显了前额叶和顶叶这些参与执行控制过程的脑区在欺骗中的核心作用,但基于这些脑区信号进行测谎时,得到的准确率不容乐观.未来研究应探索除执行控制过程外的欺骗的其它认知成分,尝试从“记忆痕迹”和“欺骗结果”等方面寻找测谎的新线索.并应揭示“欺骗特质”的神经基础,以启发“忠诚度”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 欺骗 测谎 fMRI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白学军;章鹏;张琪涵;宋璐;杨宇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脑成像技术,其凭借生态效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测谎技术.研究者使用了被动说谎和主动说谎的实验范式,验证了fNIRS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揭示了其在探讨年幼儿童说谎行为和真实互动情景中自发说谎行为的神经机制中的优势.未来研究应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考察说谎行为的神经网络,加强真实人际互动情景下自发谎言神经机制和儿童说谎认知发展神经机制的研究,这将有助于揭示说谎的本质,提高测谎效力.

  • 测谎技术及其应用新进展

    作者:勾蕾;王小平

    随着20世纪80年代第一台测谎仪引入我国以来,测谎技术得以在多种领域广泛实践而日趋完善,这使得在司法学界应用更具说服力的客观指标来甄别伪装成为可能,以下就相关生理技术用于测谎的原理及其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应用和局限性予以介绍.

    关键词: 司法鉴定 测谎 ERP fMRI
  • 人隐瞒信息状态下多通道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作者:关楠思;徐波;周莹;张敏;罗方亮;刘技辉

    目的 采用隐瞒信息测试(concealed information test,CIT)模式和多通道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对人类大脑在不同刺激下各脑区域活动情况和活跃程度进行对比,从神经电生理学层面揭示CIT模式隐瞒信息状态下视觉刺激人类大脑认知相关脑功能区特征.方法 参考犯罪知情测试模式(GKT)的CIT模式,选用传统扑克牌,对17名被试人员进行视觉刺激,包括:靶、探测、无关和中立刺激,获得29通道ERP波.结果 靶、探测和无关刺激平均按键反应时间:775ms、774ms和720ms;探测和无关刺激各通道P300峰潜伏期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通道有4个;探测和无关刺激各通道P300平均波幅(400~700ms)进行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通道有19个.结论 隐瞒知晓信息是一个由多个脑功能皮质共同完成的复杂过程,与诚实反应抑制有密切关系,与额叶前部和上部皮质、前扣带回皮质(ACC)和缘上回等脑功能皮质特异相关.

  • 测谎的发展历程及法医学应用前景

    作者:王璐;杨玲;葛燕;蔡继峰;常云峰;兰玲梅

    测谎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协助侦查破案,成为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简述了它在古代的初尝试以及近代心理一生理参数指标在测谎技术中的应用.尤其是现代多道生理记录仪的出现,使心理一生理参数指标更趋完善.随着人们对认知领域的深入探索,事件相关电位、脑功能核磁成像技术和事件相关-脑功能核磁成像技术在测谎领域的应用,使现代测谎技术的重心转移到对大脑活动的侦测方面,检测结果更为客观,更接近说谎的源头.本文介绍了从简单到复杂不同的测谎形式和各自的原理及目前发展新动态,并分析了它在法医学应用的前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