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郭琴香;刘娟娟;郭洛萍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replacement,THR)采取微创手术方法,加快了患者手术后的康复,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很多老年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从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的目的。本文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作者:谭伯瑛

    目的: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的将2010年01月至2012年06月我科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6例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28例,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深静脉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1年。常规护理组发生深静脉血栓7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5%,护理干预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1%,;两组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X2=5.4857,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具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针对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大大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在护理工作中应当推广使用。

  • 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作者:侯珂

    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发生率为0.2-0.6%[1]。常发生于手术后早期,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患者感到疼痛、活动受限、精神紧张、恐惧,应尽早处理,以免引起坐骨神经损伤、复位困难甚至复位后再脱位等问题。因此,护士针对易发因素做好全面护理对预防关节脱位的发生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3年10月,我院骨伤科对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87例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59例,女28例;年龄51-78岁,平均67岁。术后发生关节脱位5例,男3例,女2例。其中手法复位4例,在手术室切开复位1例。

  • 不同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头坏死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李传宇

    目的:探究不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疗效。方法:选取100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好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高原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作者:光文辉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对高原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20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CSEA)(A 组),20例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阻滞(PVB)(B 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及阻滞完成后第5(T2)、1O(T3)、20(T4)、3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A 组患者 T1时点 SBP、DBP、HR 和 B 组患者 T1时点相比 P 均>0.05。阻滞完成后 T2、T3、T4各时相,A 组患者与 B 组患者 SBP、DBP、HR 相比 P 均≤0.05。结论: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高原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麻醉平稳,患者血压和心率稳定。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对高原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患者血压和心率有明显波动。

  • 全髋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

    作者:郑俊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两者的优点及区别。方法:对80例经临床明确要进行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为40例。分别进行全髋置换术治疗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病人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在80例进行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中,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治疗效果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8)。经过平均1年的随访,实验组研究对象在Ganland和Werley评分(缺陷失分)均好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结论:全髋置换术的治疗方式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些。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以达到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 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进行 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董发慧

    目的:探究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月的79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40例,展开常规麻醉方式,记录其临床效果.参照组39例,实施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将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患者术后24小时之内的阵痛效果显著比参照组高在,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在48小时之后,组间的阵痛效果便不明显,无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其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并且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镇痛的目的.

  • 精准化多模式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鹦;陈琴;刘锋;廖直斌

    目的:探讨精准化多模式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0例,分为精准化多模式镇痛组和传统多模式镇痛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术后不良事件.结果:精准化多模式镇痛组VAS评分术后均低于传统多模式镇痛组(P﹤0.05).术后首次下地时间精准化多模式镇痛组显著低于传统多模式镇痛组(P﹤0.05).术后1周的Harris评分精准化多模式镇痛组与传统多模式镇痛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精准化多模式镇痛组术后不良反应总人数显著低于传统多模式镇痛组(P﹤0.05).结论:精准化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术后传统多模式镇痛,可以更好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作者:王宏

    目的:研究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一段时期内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来说,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要优于全麻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李静;杜洋;汪兵

    目的:探索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用药量、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成功率、诱导后的DPB、诱导后的SPB、诱导后的HR、拔管后即刻的DPB、拔管后即刻的SPB、拔管后即刻的HR、拔管前的DPB、拔管前的SPB、拔管前的HR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腰硬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硬腰联合麻醉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丛宁;张敏

    目的:分析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硬腰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为对象,依照住院顺序单双号均分为甲乙两组各45例,甲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乙组患者采取硬腰联合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乙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甲组(77.78%),乙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药物使用剂量均小于甲组,乙组麻黄碱用量比甲组高,对比均P<0.05.结论: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硬腰联合麻醉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王绍辉;徐恬

    目的:探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髋部损伤四科在2012年至2018年收治的12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入组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治疗成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相比于观察组的95.3%,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既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又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会锋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象,根据双盲法进行分组,全麻处理的一组设为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的一组设为研究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②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及清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统计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均可满足髋关节置换术麻醉需求,相比而言,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及手术方式分析

    作者:余雪峰;赵家联;黄正学;张春杰;段恒都

    目的: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恢复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优势明显,可促使患者术后功能更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作者:王少平;胡吉

    目的:对比分析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0月于该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82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麻醉方式采用全麻,治疗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在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过程中,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心率、血压状况比对照组稳定,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对照组为17.07%,而治疗组中没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安全性较对照组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全麻,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喉罩通气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小峰;谢梦;周旭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试验组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喉罩通气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5min、10min、20min、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MAP、HR值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值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麻醉效果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喉罩通气临床麻醉效果优于椎管内麻醉,术中通气氧合效果优于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具有协同降血压的作用.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董春梅;程润清

    目的:观察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11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与实验组(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髋关节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髋关节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观察

    作者:祝舒;杨静;陈爱芬;陈美君

    目的 :探讨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观察,将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45例患者设为参照组,采用骨科康复护理方案的4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Harris评分、VA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且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骨科康复护理技术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丹;徐萌;孙冬梅

    目的:研究分析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略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例(2.41%)发生下肢深静血栓,对照组8例(10.81%)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作者:柴文秀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38例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预防下肢DVT护理干预.结果:1例发生下肢DVT,其余无明显并发症而观察至出院.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预防下肢DVT护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

2958 条记录 139/148 页 « 12...136137138139140141142...1471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