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急性呼吸道博卡病毒感染的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利华;许会卿;覃世榕;郑吉善;陈亚萍;陈丽黎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博卡病毒( human bocavirus,H BoY)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9年l1月至2010年12月间956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及251例健康对照组儿童鼻咽部抽吸物、咽拭子采用PCR法进行HBoV检测,进而对阳性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博卡病毒DNA载量,并结合患儿的临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下呼吸道感染病例HBoV的病毒载量水平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及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与对照组儿童病毒载量无统计学意义,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与普通下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病毒载量无统计学差异,HBoV混合感染与独立感染患儿病毒载量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博卡病毒常年均可引起发病,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但可能不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唯一因素。HBoV病毒载量并不能独立反映临床疾病感染的严重程度。

  • 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作者:周素静

    本文对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73例进行调查,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降低和预防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不同年龄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

    作者:焦力群;路琴;张虎;曹晋桂;何晓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临床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病原以细菌为主,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免疫抑制剂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呈上升趋势,国内外的报道也比较常见,但是,不同地区造成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会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地域内的的不同医院也不完全一致,及时了解本地区、本医院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结果对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舷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报道了2001~2003年3年间从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病区和老年病科二区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比较分析了不同年龄组患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希望对不同年龄特别是老龄患者的下呼吸感染治疗提供帮助.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

    作者:陈宣名;汪受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作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冬春季节变化剧烈时尤易反复,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由于高复发性以及迁延难愈性,导致临床治疗的棘手,中医学结合自身特色,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独特的方法 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以及改善体质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 血常规联合hs-CRP检测在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维;才旭;陈晓英

    目的 探讨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指导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88例明确致病微生物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4组: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观察各组血常规、hs-CRP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hs-CRP分别为33.79(s=35.03)mg/L、85.19(s =43.44) mg/L、73.85(s=44.36)mg/L及5.4(s=4.33)mg/L,病毒感染组hs-CRP比细菌感染组及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组低(P<0.01);而病毒感染组白细胞8.16(s=3.87)× 109/L、中性粒细胞6.09(s=3.92)× 109/L比细菌感染组白细胞11.45(s =3.55)×109/L、中性粒细胞9.48(s =3.62)×109/L低(P<0.01). 结论 联合检测hs-CRP、血常规对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的鉴别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作者:王宁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近3年112例气管切开术的病人术后感染的病因.[结果]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原因与气管切开术后置管所维持时间长短,患者自身因素及所处医疗环境相关.[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病情较严重,随着气管切开术后时间的延长,感染率也随着增高.不断完善各项医疗原则,提高医疗人员的院内感染知识,加强高危因素的管理,对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至关重要.

  •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961例病毒检测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刘小乖;李亚绒;孙欣荣;雷玲侠;张晓芳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病毒感染现状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961例ALRTI患儿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流感病毒(IFV)、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及冠状病毒(HCoV)8种病毒核酸检测,并对各种病毒的分布状态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961例ALRTI患儿NPS标本中,检测阳性660例,其中RSV 阳性320例,占48.49%;HRV阳性105例,占15.91%;IFV阳性68例,占10.31%;PIV阳性50例,占7.58%;ADV阳性60例,占9.09%;HMPV阳性25例,占3.79%;HboV阳性24例,占3.64%;HCoV-OC43阳性8例,占1.22%;病毒检测(-)301例,占31.33%.病毒混合感染共18例,其中RSV合并HboV5例.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诊断支气管肺炎402例,毛细支气管炎189例,支气管炎69例.体温正常380例,占57.58%;低热87例,占13.18 %;中度发热123例,占18.64%;高热70例,占10.61 %;年龄0~1岁296例,占44.85%;1~3岁272例,占41.22%;3岁以上92例,占13.94%;在RSV阳性320例中,合并喘息183例,占57.19%.在HRV阳性93例中,合并喘息59例,占63.44%.结论:在小儿ALRTI中,病毒是主要病原,RSV和HRV多见;RSV的检出率与气温之间存在直线关系,HRV全年均好发;婴幼儿为病毒性ALRTI好发人群;除RSV外,HRV也是引起喘息的重要病原.

  • 下呼吸道感染2310例病原菌学监测及抗生素应用分析

    作者:程玮;陈明伟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学分布及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对23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深部分泌物标本及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比例较大,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2.86%,革兰阴性菌占64.68%.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64.89%,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占45.43%,耐青霉肺炎链球菌(PRSP)占60.78%,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均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97.83%,所有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均在65%以上.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常用抗革兰阳性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普遍,革兰阴性菌耐药率也较高.

  •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566例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田星;钱露

    目的:探讨ICU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ICU 566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测定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细菌399株,其中G-菌256株,占64.2%,G+菌143株,占35.8%,G-菌中以枸橼酸杆菌、克雷伯杆菌为主,G+菌中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重耐药,在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49例与肺炎支原体关系分析

    作者:焦丽;胡伟;陈晓瑜;王茜丽

    目的:提高对小儿反复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449例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MP)感染176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49例受检患儿MP-IgM阳性176例,阳性率39.2%,提示有MP感染存在;其中上感MP-IgM阳性率37.3%,扁桃体炎40.0%,支气管炎37.1%,肺炎35.1%.176例MP-IgM阳性患儿中,发热94例,占53.4%.发病年龄以群聚儿童为主,3~6岁占46.0%(81/176),6~12岁占39.8%(70/176).所有病例均有咳嗽症状,年长儿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痉咳,年幼儿则咳嗽较重;年长儿缺乏显著的肺部体征,年幼儿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鸣.部分病例合并病毒感染;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3%.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治疗治愈.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定要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性,特别是对那些经一般抗炎治疗病情不缓解者,应尽早做MP-IgM检测.

  •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研究

    作者:温和;胡元生;高志庆;张惊雷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用VITEK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类别,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渐少,从2003年的10.8%降到2005年的4.2%.化脓链球菌渐多(从2003年的2.9%升到2005年的6.8%);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且渐多.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由于临床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大大增加,细菌耐药率明显提高.

  •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98例病原学分析

    作者:罗兴育;梁宝生

    资料与方法1 检测对象 本组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198例,其中男143例,女55例;男、女之比为2.6∶1.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炎91例,毛细支气管炎76例,支气管炎31例.年龄小1个月,大11岁,平均14个月.其中≤3个月38例,3~6个月41例,0.5~1岁68例,1~3岁32例,>3岁19例.诊断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中有关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的标准[1].住院5~12d,平均8.3d.WBC≥10×109 /L者41例,占20%,WBC<10×109 /L者157例,占80%.

  • 小儿呼吸道感染36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分析

    作者:刘桂萍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肺炎支原体(M ycoplasmal pneumonia,MP)是较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四季均有发病,每隔3~6年出现一次地区性流行,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以往认为婴幼儿MP感染较少,现在发现婴幼儿MP亦不少[2].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为了了解门诊呼吸道MP感染情况,我院于2000年11月至2001年9 月对门诊366例呼吸道感染病人行MP-IgM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86例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杨淑梅;赵岚;魏益群;韩雪芳;张利侠

    目的:明确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多为多重耐药菌,其中G-杆菌占79.1%,G+球菌占16.7%,G-杆菌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大多数G-杆菌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次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100%.结论:依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并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 肿瘤270例治疗中并发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白献红;洪锡田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治疗中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70例肿瘤患者痰标本培养及耐药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70例痰标本检出致病菌(包括条件致病菌)312株,G-杆菌占63.8%、G+球菌占26.3%、念珠菌占9.9%.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2例)、葡萄球菌( 38例)、铜绿假单孢菌(37例)、肺炎克雷伯菌(36例)、不动杆菌(34例)、真菌(31例)、阴沟肠杆菌(25例).5种主要G-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14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5株.结论:及时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动态,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艳敏;冯玉珍;罗树舫;雷春莲

    应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检测169例小儿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鼻咽部脱落细胞病毒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亚型(Flu-A、Flu-B)、副流感病毒1.3及2亚型(PIV1.3、PIV2)、腺病毒(Adv)等6种病毒抗原.结果:阴性77例,阳性92例,阳性率54.44%,两种及以上病毒感染17例,占18.47%.阳性病例中RSV比例大,共42例,占病毒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的38.13%,主要感染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通过对所检6种病毒连续4年的动态研究发现.RSV感染有较大幅度上升,而流感病毒A、B亚型,腺病毒及副流感2亚型感染则呈明显下降趋势.提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 反复呼吸道感染45例血清微量元素分析

    作者:杨亚荣;蒋卫东;张雯

    目的:探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微量元素缺乏及喂养的关系.方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锌、铁、钙水平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喂养史、添加辅食,有无偏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中的血清铁、锌值低于正常值,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钙值无明显差异.但在不同喂养、添加辅食,有无偏食状况下微量元素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异常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锌、铁缺乏有关,且与喂养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 呼吸道联检试剂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敏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样品测定,了解呼吸道联检试剂对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呼吸道联检试剂对2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9种病原体抗体同时进行检测.结果:23例患者血清样本总抗体(IgM+IgG+IgA)阳性率91.3%,其中,1种病原体阳性14例,占60.9%;2种病原体阳性5例,占12.7%;多种病原体阳性2例,占4.3%;IgM阳性率为78.3%.其中,1种病原体阳性率患者12例,占52.2%;2种病原体阳性6例,占26.1%.结论:呼吸道联检试剂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患儿呼吸道感染91例卡他莫拉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海娟;陈霞;吴佳辉;马卫平;曹素芬;陈玉兰;梁中信

    目的:研究小儿卡他莫拉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82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和菌种鉴别,共分离出91株卡他莫拉菌感染患儿,采用K‐B 纸片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 CLSI M45‐A2折点进行药物敏感性判断。同时分析感染分布及特点。结果:卡他莫拉菌感染与性别无关( P >0.05);3岁及以下患儿感染率明显高于4岁以上患儿(P<0.05)。春、夏、秋、冬四季感染率分别是9.59%、4.91%、7.09%、18.65%,冬季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χ2=6.3615,P<0.05)。对卡他莫拉菌敏感的前三位抗菌药物分别是阿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38%、20.88%、36.26%;高度耐药的前三位抗菌药物分别是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94.51%。结论:婴幼儿是卡他莫拉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且感染率与季节有关,该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等高度耐药,因此在诊治时重视高发年龄、高发季节,常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取分泌物培养,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控制病情。

  • 西安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及临床新动向

    作者:李亚绒;张惠民;赵广林;谢佩言

    对拟诊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门诊及住院患儿分别采用PCR法及ELISA法检测抗原及Mp-IgM.结果:拟诊Mp感染8274例,阳性标本3691例,总阳性率为44.6%,门诊送检阳性率47.8%,病房送检率为35.5%,结果显示此病流行年多发生于夏秋季,1年中也可出现两个流行高峰(8月、12月);好发年龄向低年龄组偏移,新生儿亦有发生;小于3岁症状比年长儿童重;上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下呼吸道感染,Mp肺炎发生率约15%,Mp感染期间易发生双重感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