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少根根霉肿胀孢子诱导小鼠树突状细胞产生Th1及Th17适应性免疫应答

    作者:姚丽敏;张淑贞;万喆;李若瑜;余进

    目的 初步探究宿主对少根根霉的免疫识别模式及适应性免疫机制.方法 提取野生型及Card9缺陷小鼠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DCs),将使用和未使用Syk抑制剂的BMDCs与肿胀期及静止期少根根霉孢子孵育,24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23、IL-1β和IL-12分泌情况.提取并分离小鼠na?ve T细胞,并与已被不同时期孢子刺激的BMDCs共孵育,4 d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7A和IFN-γ分泌情况,收集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分化情况.将静止期与肿胀期孢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Confocal显微镜观察孢子表面β-葡聚糖暴露情况.将肿胀期孢子与可溶性Dectin-1、Dectin-2、TLR2和MMR共孵育,检测结合情况.结果 肿胀期而非静止期少根根霉孢子可以刺激野生型小鼠的BMDCs产生细胞因子IL-23、IL-1β和IL-12,并诱导Th17和Th1细胞分化,肿胀期少根根霉孢子刺激T细胞分泌的IL-17A和IFN-γ明显高于静止期孢子.使用Syk抑制剂抑制后,肿胀期孢子刺激野生型小鼠BMDCs产生细胞因子与T细胞分化的能力明显降低.Card9缺陷小鼠的BMDCs经肿胀期孢子刺激后产生细胞因子和T细胞分化的能力低于野生型小鼠.Confocal显微镜显示,在肿胀期而非静止期少根根霉表面出现了β-葡聚糖的暴露.可溶性蛋白结合实验显示肿胀期孢子表面有可以与Dectin-1和TLR2结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结论 肿胀期少根根霉孢子可能因为表面暴露了能与Dectin-1结合的β-葡聚糖,从而刺激BMDCs分泌细胞因子IL-23、IL-1β和IL-12,诱发T细胞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IL-17A和IFN-γ,这一反应是Syk-Card9通路依赖的.

  • 骨髓来源细胞参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

    作者:高凡;王雨生;侯慧媛

    眼部新生血管是多种眼病引发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C)经动员、迁移、黏附和分化等步骤参与其中,受衰老、吸烟等危险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需要精确调控的过程.目前,BMC参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阐明其中的机制对了解眼部新生血管发生及以BMC为靶点的临床疾病治疗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 骨髓来源细胞表达的MMP-2/MMP-1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吕洋;李红;岳红云;姚长江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细胞(BM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成功接受骨髓移植的24只C57BL/6J绿色荧光蛋白(GFP)嵌合体小鼠为观察组,未接受骨髓移植的48只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两组均予激光光凝照射以诱发CNV,利用Western blot法及明胶酶谱法检测对照组在激光诱发前、诱发后1、3、5、7、10、14、28 d时MMP-2/MMP-13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观察组CNV中GFP阳性细胞(即移植的骨髓细胞)是否表达MMP-2/MMP-13,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法、明胶酶谱法、免疫荧光均显示在激光诱发早期两组CNV中MMP-2的表达即开始快速增加,在诱导第3天表达量高、活性强,且观察组BMCs表达MMP-2也在此时达到高峰,占总表达量的63.21%,随后MMP-2表达量开始下降;在激光诱发早期两组CNV中MMP-13的表达缓慢增加,在诱导后第7天表达量高、活性强,且观察组BMCs表达MMP-13亦达高峰,占总表达量的77.87%,随后下降.结论 BMCs可能作为调控靶点改变MMP-2/MMP-13的表达,进而影响血管细胞的出芽、移行、凋亡及CNV纤维化.

  • 骨髓来源细胞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瑶薇;袁泽;姜国华;刘宏;刘洋

    罹患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往往会发生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射线的照射使患者唾液腺结构破坏、功能减退,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于放射性唾液腺损伤,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DCs)早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随着对BMDCs认识的逐渐深入,BMDCs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近些年来,一些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MDCs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能够有效地保护腺体内各种实质细胞,促进腺组织再生,恢复唾液腺功能.本文主要对利用BMDCs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及其主要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骨髓来源细胞体内分化为构成舌的各种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袁瑶薇;辻極秀次;長琢仁;玉村亮;片濑直樹;雷蕾

    目的 探索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DCs)能否迁移至舌,并分化为构成舌的各种细胞.方法 采用骨髓移植方法构建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骨髓的C57BL/6嵌合小鼠模型,通过观察胫骨切片中的GFP阳性细胞的分布,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之后利用嵌合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价骨髓移植后1、3、6个月时BMDCs在舌内的分化情况.结果 骨髓移植后1个月,接受移植的小鼠骨髓内充满了GFP阳性细胞,即建立了嵌合鼠模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嵌合鼠舌内散在分布着大量GFP阳性细胞,包括上皮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内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结论 BMDCs能够通过循环迁移到舌,在舌内散在分布,并分化为构成舌的多种细胞,参与舌的更新,这为BMDCs应用于舌的再生治疗提供了初步依据.

  • 在体生物发光成像术观察骨髓来源细胞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常远;王雨生;曹丰;张健;蔡岩;李鹤一;侯慧媛

    目的 评价在体生物发光成像术(bioluminescence imaging,BLI)监测小鼠体内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Cs)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过程的可行性,为BLI研究CNV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将荧光素酶-绿色荧光蛋白(Fluc-GFP)双转基因小鼠的骨髓移植到野生型C57小鼠,将嵌合度>85%的嵌合体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利用532 nm激光建立小鼠CNV模型,对照组不行CNV建模.于CNV建模后1d、3d、7d、14 d、21d和28 d,利用小动物成像系统对两组小鼠进行BLI观察,高灵敏度CCD采集图像,活体成像软件系统对选取的眼部光学统计区域进行分析.结果 建模后第1天,实验组小鼠即有大量BMCs趋化至CNV部位,前3d趋化至CNV部位的BMCs数量增长快,第7天病变部位BMCs数量达峰值,第14天病变部位BMCs数量降至低,随后稍有增加,第28天以后保持稳定.对照组小鼠在相应时间点眼内BMCs数量较为稳定,明显低于实验组小鼠(P<0.05).结论 利用BLI可以实时动态示踪体内BMCs向CNV部位的趋化及其在CNV内转归,无创、便捷,为研究CNV发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的辅助方法.

  • 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影响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机制

    作者:徐文芹;王雨生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多种眼底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近年治疗CNV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依然存在耐药性和停药复发等问题近年的研究发现,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在CNV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有望成为CNV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将阐述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在CNV生成中的作用机制.

  • 骨髓来源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詹文捷;梁丽娜;唐由之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和多种眼病有关,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黄斑变性、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CNV是上述疾病造成视力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骨髓来源细胞在CNV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高血糖对小鼠骨髓来源细胞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体内动态观察

    作者:王瑜;王雨生;曹丰;张健;吕洋;王海燕;药立波

    背景 我们先前的研究提示高血糖可加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严重程度,并有可能通过促进骨髓来源细胞(BMCs)的趋化参与血管发生,且已证实在体生物发光成像(BLI)技术能实时、活体观察CNV的动态变化,但糖尿病与CNV发生的关联性尚无明确的研究证据.目的 应用BLI技术并结合组织学研究方法,动态观察高血糖状态下BMCs参与CNV的形成过程. 方法 将荧光素酶-绿色荧光蛋白(FlucGFP)双转基因小鼠的BMCs移植至野生型C57BL/6J小鼠构建嵌合体,嵌合度>85%的小鼠纳入实验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9只.糖尿病组嵌合体小鼠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法[(STZ60 mg/(kg·d),连续5d]建立糖尿病模型,血糖浓度>15 mmol/L者视为建模成功,对照组不进行注射.2个组嵌合体小鼠均应用532 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法诱导CNV形成.采用IVIS Kinetics小动物成像系统,分别于CNV模型建立后第1、3、5、7、14、21和28天对2个组小鼠进行BLI检测,动态观察CNV小鼠眼部发光信号.于CNV模型建立后第7天处死动物,制备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2个组小鼠CNV的长度和厚度.结果 流式缅胞仪分析显示,C57BL/6J小鼠行Fluc-GFP双转基因小鼠BMCs移植后28 d,纳入实验的嵌合体小鼠平均嵌合度为(88.85±2.46)%;糖尿病组嵌合体小鼠平均血糖浓度为(17.88±0.86) mmol/L.小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NV造模后第7天,新生血管穿过Bruch膜到达视网膜下腔,糖尿病组小鼠CNV长度为(338.67±33.17) μm,明显长于对照组小鼠的(180.33±24.68)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3,P<0.05);2个组间小鼠CNV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0,P>0.05).CNV建模后第1天,两组小鼠眼部出现光学信号,第7天光学信号值均达高,且糖尿病组明显强于对照组;第14天后两组小鼠眼部信号减弱.CNV建模后第5、7、14和21天,糖尿病组小鼠眼部光学信号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1、5.594、5.067、2.663,P<0.05).结论 高血糖可促使更多的BMCs参与CNV的形成过程,加重CNV的严重程度.BLI技术可用于评估和比较高血糖条件下BMCs在CNV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 明睛颗粒对激光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后骨髓细胞动员的影响

    作者:詹文捷;唐由之;江伟;梁丽娜;马群英;李骄;祁鑫;张芸

    目的 观察明睛颗粒对激光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后骨髓细胞动员的影响,探讨明睛颗粒防治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氪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以正常小鼠作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在治疗后7,14,28d外周血的CD34+细胞百分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在治疗后28d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脉络膜新生血管情况.结果 治疗后7,14 d,模型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GM-CSF及VEGF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28d,治疗组CNV渗漏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 初步显示明睛颗粒能在早期抑制CNV小鼠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的动员,提示其对CNV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骨髓来源细胞参与CNV形成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