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彤;庄辉

    在自然界、某些工业生产环境(如发酵工业和废水处理)以及人和动物体内外,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生物膜(biofilm, BF)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planktonic) 方式生长.BF是细菌在物体表面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同一菌株的BF细菌和浮游生长细菌具有不同的特性.虽然人类第一次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人牙菌斑BF细菌,但多年来经典细菌学主要是研究浮游生长的细菌,而忽视了对BF细菌的研究[1,2].

  • 老年人和青年人牙菌斑脂肪酸的分析

    作者:李继遥;周学东;张萍;戴朝政

    牙菌斑是人类龋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牙菌斑成分是影响牙菌斑致病性的重要因素。脂肪酸是菌斑内重要的有机成分,具有减少细菌定植、干扰细菌代谢以及非毒性、非免疫性抵抗微生物的能力\+\{[1]\}。研究表明,不同年龄人牙釉质对龋敏感性无明显差异\+\{[2]\},不同年龄人牙菌斑糖代谢的活性相似\+\{[3]\},但也有发现菌斑中溶菌酶活性具有年龄差异的报道\+\{[4]\}。本实验对老年人和青年人牙菌斑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脂肪酸与老年龋病发生的可能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仪器、试剂和条件实验仪器、试剂和实验条件见参考文献[5]。1.2 样品的收集与预处理选择无牙周、口腔粘膜及唾液腺疾患,无活动龋坏的志愿者20名,老年组年龄大于60岁,青年组年龄20~25岁,每组10名。菌斑采集前2周全口洁牙,采集前24 h禁止口腔卫生。收集时间均在上午8:00~10:00。收集前不进早餐,清水漱口,冲掉食物残渣。纱球隔湿,无菌挖器收集所有牙颊、舌面的菌斑,即刻放入清洁的安培瓶内,保存于干燥器中备用。收集1人2~3次集合菌斑为1份测试样品。电子天平称取菌斑,每份干重约10~15 mg。将样品放入磨口带塞玻璃管内,进行甲酯化\+\{[6]\}。2 结 果2.1 定性分析两组牙菌斑脂肪酸成分相似(图1),均含有C\-\{14:0\},C\-\{15:0\},C\-\{16:1\},C\-\{18:0\},C\-\{18:1\},C\-\{18:2\},C\-\{20:0\},C\-\{22:0\}酸。老年组有9/10样品检出C\-\{20:0\},C\-\{22:0\},C\-\{14:0\}酸,而青年组只有少数样品(3/10)检出这些组份。2.2 定量分析两组菌斑脂肪酸含量,老年组为42.84 μg/mg±7.75 μg/mg(30.59~57.23 μg/mg),青年组为35.17 μg/mg±7.723 μg/mg(22.64~49.84 μg/mg),两组比较经t检验,P>0.05,未见显著性差异。图2显示C\-\{16:0\},C\-\{18:1\}酸均为两组含量多的脂肪酸。该结果按菌斑干重计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