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HIV/AIDS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的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HIV/AIDS患者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 方法将覆盖HIV-1 P15、P17和P24 Gag全长的94个重叠多肽作为抗原,用IFN-γ ELISPOT方法检测HIV/AIDS患者HIV-1特异性CTL功能. 结果 HIV-1抗原多肽P17-15、P17-16、P24-7、P17-8,P24-28易被HIV/AIDS患者特异性CTL识别.HIV感染者识别HIV-1多肽的数量和强度均高于AIDS患者. 结论我国HIV/AIDS患者体内存在识别不同HIV-1 Gag多肽的特异性CTL,且HIV特异性CTL功能与疾病进展相关.
关键词: HIV/AIDS患者 HIV-1 gag 特异性CTL -
H-2Kb-OVA复合物的构建及体内特异性CTL的诱导
在扩增了H-2Kb基因后,将可生物素化的序列连接到其胞外区末端,构建成可溶性重组分子,进行原核表达.通过定点突变获得了高表达的融合蛋白,再利用6×Histidine tag进行蛋白纯化,在对H-2Kb分子高亲和力的OVA257-264肽及β2m蛋白存在下,三者体外折叠成具有完整构象的H-2Kb-OVA类分子复合物.用其作为免疫原诱导特异性CTL,并构建H-2Kb-OVA四聚体检测特异性CTL.应用H-2Kb-OVA四聚体对特异性CTL检测结果与经典的细胞毒试验一致,同时对胞外IFN-γ进行了检测.说明H-2Kb-OVA复合物可有效诱导体内特异性CTL反应,在体外构建MHC-I类分子四聚体,为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关键词: 四聚体 H-2Kb-OVA复合物 表达 纯化 特异性CTL -
人巨细胞病毒pp65疫苗的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广泛的,所致的危害也很严重.目前药物防治已被普遍选择,尽管它能限制HCMV感染的发展,但其副作用使临床把希望寄托于免疫预防和治疗.因为HCMV感染的后果主要决定于宿主的免疫状况,其中特异性CTL起着关键作用.作为诱导HCMV特异性CTL的主要靶抗原--HCMVpp65已作为疫苗研制的首要选择,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HCMVpp65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pp65 疫苗 特异性CTL -
人树突状细胞与K562细胞的融合以及体外诱导p210蛋白特异性CTL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人白血病细胞K562融合后,能否诱导出p210蛋白特异性的CTL,为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外周血来源的贴附单核细胞,在人GM-CSF(1000U/ml)和IL-4(1000U/ml)作用下,培养5~7天后,与人白血病细胞K562进行融合,融合细胞再与自体的淋巴细胞共同孵育10~14天,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分析其对p210蛋白阳性细胞的杀伤效果.为显示融合效果,对照试验组K562细胞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进行标记.结果:贴附的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作用下,培养5天后,约有70%的DC产生,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这些细胞为HLA-DR、HLA-A,B,C以及CD1α阳性,并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DC与GFP标记的K562细胞融合24h后,表达GFP蛋白的细胞中约有60%呈现出典型的DC形态特征.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融合细胞能激活淋巴细胞产生p210蛋白特异性的CTL.结论: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能诱导出肿瘤特异性的CTL,显示出DC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广泛前景.
-
特异性CTL胞毒作用与HLA型别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特异性CTL胞毒作用与靶细胞的HLA型别关系.方法本实验以特定HLA型别、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EBV-LCL)与同种异体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激活同种抗原特异性细胞性T细胞(CTL);观察其对携带不同HLA型别的EBV-LCL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用EBV-LC11致敏的效应细胞1对EBV-LCL2的杀伤效应比对EBV-LCL3强;用EBV-LCL2致敏的效应细胞2对EBV-LCLl的杀伤效应比对EBV-LCL3强;用EBV-LCL3致敏的效应细胞3对EBV-LCL1、2几乎无杀伤效应.结论特异性CTL对不同HLA型别的靶细胞的胞毒作用存在差异,这不仅仅与HLA型别关联,而可能取决于抗原肽与MHC所组成的抗原综合信息.
-
H-2Kd四聚体的制备及其在检测特异性同种CTLs中的应用
目的:制备H-2Kd限制性胰岛GAD抗原肽/H-2Kd四聚体并用于检测相应的特异性同种CTL.方法:以原核表达的sH-2Kd-BSP为重链,β2m为轻链,与人工合成的GAD抗原肽在体外利用稀释法进行共折叠复性得到单体.然后在BirA酶作用下对其进行生物素化,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生物素化的复合物单体,再与Strep-tavidin-FITC按4:1比例混合形成四聚体;取Balb/c小鼠(H-2Kd)巨噬细胞加载胰岛GAD抗原肽,作为刺激细胞,取C3H小鼠脾细胞(H-2Kd)作为效应细胞,在体外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以获得针对H-2Kd限制性胰岛GAD抗原肽的特异性同种CTL.结果:该四聚体能够与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出的同种特异性T细胞结合.结论:成功构建胰岛GAD抗原肽/H-2Kd四聚体,并可用于针对H-2Kd限制性胰岛GAD抗原肽特异性同种CTL的检测.
关键词: GAD抗原肽/H-2Kd四聚体 特异性CTL 同种反应 -
肺癌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体外诱导CTL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gp96-多肽复合物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后,能否诱导出gp96-多肽复合物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反应.方法从一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提取gp96-多肽复合物和自体肿瘤细胞溶解物,分别负载从该患者骨髓血中培养的DC.以不同形式的抗原/DC疫苗分别刺激由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所释放的IFN-γ量作为CTL反应的指标;以Cr51释放实验分析致敏后的淋巴细胞对不同靶细胞的裂解和杀伤作用.结果所有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后均可以诱导产生CTL反应,其中以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诱导释放的IFN-γ量高.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后对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PG细胞和K562细胞.结论自体肿瘤组织中提取的gp96-多肽复合物能诱导出肿瘤特异性CTL反应,而负载DC后能激发起更强的CTL.
-
PTD-HBcAg融合蛋白经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抑制HBV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髓源性DC,加入融合蛋白刺激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 法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中IL-2、IL-4、IL-10和INF-γ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水平,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CTL活性,并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不同融合蛋白刺激的DCs能有效促进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同时融合蛋白PTD-HBcAg组中IL-2(552.7±117.5 ng/L)和INF-γ(150.6±7.945 ng/L)明显高于HBcAg组中IL-2(420±12.47 ng/L)和INF-γ(107.5±12.19 ng/L)分泌.流式细胞计数术检测的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CTL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的CTL比HBcAg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同时对HBsAg及HBV DNA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DCs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增加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表达,并增强特异性CTL活性及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的抑制.
-
MUC1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CTL和体液免疫应答
目的: 观察MUC1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杀伤性T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 方法: 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 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1-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每次间隔3 wk, 共3次.后1次免疫后第3周, 接种表达MUC1的EMT6乳腺癌细胞进行免疫保护实验.用4 h 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结果: 在效靶比为100∶ 1、50∶ 1、25∶ 1、12.5∶ 1时, MUC1基因疫苗免疫组特异性CTL对EMT6靶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54.1%、39.8%、26.4% 和20.1%, 对照组分别为13.2%、10.0%、8.2%、7.2%和11.7%、9.8%、7.7%、7.0%, 前者与后二者差异显著(P<0.0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 人乳腺癌组织MUC1呈染色阳性; MUC1基因疫苗免疫组仅见40%(4/10)的小鼠有肿瘤形成, 而pcDNA3.1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00%可见肿瘤形成、生长, 表明MUC1基因疫苗免疫组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 MUC1基因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CTL及体液免疫应答, 对小鼠体内荷瘤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OVA257-264肽-β2m融合基因的构建及体内特异性CTL 的诱导
目的构建融合基因OVA257-264-β2m的表达载体, 并以其表达产物作为免疫原,在体内诱导特异性CTL. 方法采用PCR技术, 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克隆人β2m基因, 拼接上OVA(257~264)序列及linker后, 克隆入pET-42b(+)高效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与复性后, 用其作为免疫原诱导特异性CTL, 并构建H-2Kb-OVA四聚体检测特异性CTL . 结果成功地获得融合蛋白 OVA257-264-β 2m及H-2Kb-OVA四聚体, 应用H-2Kb-OVA四聚体对特异性CTL检测结果与经典的细胞毒试验一致. 结论 OVA257-264-β 2m的表达产物, 可有效的在体内诱导特异性CTL应答.在体外构建的MHC I类分子四聚体, 为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
两种白血病细胞抗原负载DC的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应答的比较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两种白血病DC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通过贴壁2 h获得黏附的单核细胞, 用GM-CSF加IL- 4诱导培养5 d收获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 A组将K562细胞或原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在500 g/L PEG-100 mL/L DMSO诱导下与DC融合; B组加入相应细胞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 C组将K562细胞或CML细胞与DC共培养; D组: 单独DC培养组.融合前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K562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KH26/FITC-抗HLA-ABC抗体双标细胞并评估融合率.培养的第6天, 加入TNF-α诱导DC成熟, 然后分别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 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GM-CSF加IL- 4和TNF-α依次诱导成熟的DC具有经典的DC的形态和表型特征, 在PEG-DMSO的介导下, DC与白血病细胞的融合率为(17.33~29.94)%.两种抗原负载方案激活的CTL均对表达K562抗原的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在效靶比相同时, 融合组诱导CTL的杀伤活性强于冻融抗原致敏DC组.结论: 与冻融抗原致敏的DC相比,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细胞递呈抗原的效率更高, 体外诱导的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更强, 有可能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
特异性CTL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MHCⅠ型限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TACE组(对照组)与TACE+特异性CTL组(治疗组),各50例。结果两组患者病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特异性CTL能加快肿瘤消退,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