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药物涂层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作者:计光;黄伟剑;林捷;李晟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介入治疗的难点,普通球囊单纯扩张和斑块消蚀术及支架术,存在着即刻效果差、成功率低、并发症多及再狭窄率高等缺点.本院从2003年10月起应用药物涂层支架,采用Culotte或Crush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18例,现将治疗效果及近、中期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 1例应用游离弹簧圈栓塞治疗冠脉穿孔的手术配合

    作者:王晓晶;张琦

    冠状动脉穿孔是PCI过程中发生率较低(0.37%~0.58%)的一种并发症[1-2],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心包填塞,甚至死亡,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常见处理方法有置入带膜支架,灌注球囊长时间压迫或普通球囊反复阻断血流.但应用弹簧圈栓塞末梢血管的报道少.我们为1例PCI并发末梢冠脉穿孔的患者成功应用游离弹簧圈栓塞术,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 普通球囊、药物涂层球囊及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长期疗效Meta分析

    作者:蔡金赞;陈凯伦;贾海波;尤威;朱永翔;朱灏;王新宇;叶飞;张瑶俊

    目的:系统评价普通球囊(PB)、药物涂层球囊(DCB)以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4-01至2017-06,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ADDIS1.16.7软件进行网络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7项研究(15篇文献),共包含1305例ISR患者,其中使用PB患者300例,使用DCB患者533例,使用DES患者472例.Meta分析结果:在≥2年的长期随访中,与使用PB患者比,使用DCB(OR=0.35,95%CI:0.20~0.56,P<0.05)与使用DES(OR=0.44,95%CI:0.24~0.73,P<0.05)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均较低,而使用DCB患者与使用DES患者(OR=0.81,95%CI:0.50~1.2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使用PB患者比,使用DCB(OR=0.34,95%CI:0.14~0.70,P<0.05)与使用DES(OR=0.35,95%CI:0.14~0.79,P<0.05)患者发生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均降低.三种治疗方式在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死亡发生风险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2年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终点的优治疗策略排序中,DCB、DES和PB三种治疗策略排序第一的可能性分别为83%、17% 和0%.结论:在ISR患者中,DCB与DES的长期有效性均显著优于PB,三者的安全性相近.DCB作为优治疗策略的可能性高,但我们仍需注意本研究中的DES大部分为第一代DES,结论能否推及新一代DES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对比研究

    作者:傅向华;马宁;吴伟力;谷新顺;刘君;李世强;郝国帧

  • 高压球囊对比普通球囊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疗效的前瞻性分析

    作者:王耿;陈志强;李孝虎;庄佩佩;吴权辉

    目的:比较高压球囊与普通球囊临床应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AVF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高压球囊组(RBP 24 atm)和普通球囊组(RBP 14 atm),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血管形成术后手术成功率,扩张压力、通畅率。结果高压球囊组与普通球囊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80%(P=0.035);高压球囊组扩张压力较普通球囊组高,扩张次数较少。高压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的平均扩张压力分别为(15.40±0.844)atm 和(13.20±0.601)atm(P=0.040),平均扩张次数分别为(1.25±0.099)次和(2.05±0.15)次(P<0.001),其中18例患者需要使用﹥15 atm的球囊扩张压力,无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高压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开放率分别为80%和50%(P=0.047)。结论高压球囊在手术成功率、6个月开放率均优于普通球囊,45%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病变需要﹥15atm的扩张压力。

  • 切割球囊和普通球囊在股腘人造血管旁路闭塞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庆宏;江涛

    目的:对比观察切开取栓联合切割球囊治疗股胭人工血管旁路术后闭塞的通畅率.方法:76例股胭人工血管闭塞致严重缺血的患者,根据手术应用球囊种类的不同,分为普通球囊组和切割球囊组.其中普通球囊组34例,切割球囊组42例.对比普通球囊组与切割球囊组6、12、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二期通畅率.结果:普通球囊组6、12、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3.5%、74.7%、55.9%,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79.4%、67.6%、64.7%,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2.4%、76.5%、70.6%;切割球囊组6、12、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2.9%、85.7%、78.6%,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5.2%、90.5%、85.7%,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7.6%、95.2%、90.5%.切割球囊组均高于普通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割球囊治疗人工血管闭塞,可以有效提高远期通畅率.

  • 药物球囊与普通球囊用于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对比

    作者:李向兵

    目的 对比在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药物球囊与普通球囊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入住我院治疗的7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为试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球囊扩张后行普通球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球囊扩张后行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大球囊扩张压力、靶病变长度、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大球囊扩张压力为(9.51±2.86)at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3.12)atm,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靶病变长度为(16.55±5.23)m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4.19±3.02)mm,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普通球囊相比,药物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更优,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丙森;万兴方;赵利华

    随着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的普及与发展,也推动了介入器材长足进步、更新与发展,提高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就球囊导管而言,也从早期的固定导丝球囊,发展到OTW(Over-the-wire)球囊、快速交换球囊等,并产生了一些特定功能的球囊导管,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必备器械,本文将常用球囊的性能、分类及适用范围作一阐述.

  • 切割球囊联合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作者:叶飞;陈绍良;段宝祥;宋杰;马玉玲;林松;贾海波;耿其吉;刘玲玲;常芸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CBA)联合血管内近距离放射疗法(IVBT)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距支架植入平均6.7个月、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ISR患者36例,1组(20例)用10mm长、直径与参考血管比为1.1∶1的CBA,2组(16例)用普通球囊(POBA),扩张满意后均放置40mm长的放疗导管覆盖病变处并行照射;CAG测量小管腔直径(MLD)、即刻所得(AG);随访4~8个月,观察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事件(MAE,即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的血运重建),CAG复测MLD及晚期丢失(LL)、丢失指数(LI)、再再狭窄(RRS)率等参数.结果 AG 1组略高于2组(P>0.05);MAE发生率1组(10%)显著低于2组(18.8%,P<0.05);LL、LI、MAE、RRS参数1组(0.16±0.27mm,0.05±0.01,10%,15%)明显低于2组(0.32±0.31mm,0.11±0.02,43.8%,37.5%),均P<0.05.结论 CBA联合IVBT治疗ISR安全、可行,其疗效优于POBA联合IVBT.

  • 切割球囊在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田美蓉;李莉;赵碧琼;耿学斌;刘小坤;闫华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单纯PTCA术后再狭窄率高,尤其对小血管(管腔直径≤3 mm)病变再狭窄者.本文将普通球囊与切割球囊进行对比,以探讨切割球囊对小血管病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普通球囊与切割球囊预扩张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51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素慧;李超斌;牛长斌

    目的:比较普通球囊与切割球囊预扩张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1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CBA组(22例)和POBA组(29例),2组间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CBA组用切割球囊预扩张,POBA组应用普通球囊预扩张,对其进行分析,并短期随访.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达到100%.2组间均无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发生;无急性血栓事件发生.支架术前、术后2组MLD无显著差异.但CBA组球囊扩张峰压显著低于POBA组(P=0.001),随访造影的MLD在CBA组明显大于POBA组(P<0.05);支架内再狭窄CBA组为4.55%(1/22),POBA组6.90%(2/29),CBA组的再狭窄率较POBA组低(P<0.05).随访期间无死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Q波心肌梗死及急诊介入病例.结论:前降支开口病变支架置入前使用CBA预扩张较POBA预扩张能够减少再狭窄发生,同时使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安全有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