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房间隔"( )"形径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文森;陈铭伍;周华富;杨柳山;向迅捷

    二尖瓣手术时心脏切口的选择对显露二尖瓣是极其重要的,术野显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二尖瓣手术的质量及术后病人的康复以及远期疗效.二尖瓣显露良好的心脏切口又无切口并发症是我们研究的目的,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我院在35例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了房间隔""形切口显露二尖瓣,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置换10例分析

    作者:向敏峰;王奇;陈卫民;韦武利;何兆忠

    目的 总结二尖瓣置换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置换术(TVR)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术后均获得长期随访,心功能恢复到Ⅱ级6例,其余4例长期为Ⅲ级左右的心功能,术后仍反复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术后均常规抗凝,未发现血栓栓塞、出血和与抗凝有关的并发症,心脏彩超检查人工瓣膜功能正常.结论 对二尖瓣手术后重度TR行TVR,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是较好的选择,二次手术后仍需要长期抗凝.对60岁以下病人,选择双叶机械瓣;60岁以上病人,选择生物瓣.

  • 二尖瓣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 Meta 分析

    作者:王佳;傅强;陈若峰;郭建浩;李志樑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探讨二尖瓣手术(MVS)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IMR)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o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CABG及CABG+MVS治疗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非随机试验和1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CABG组1549例, CABG+MVS组10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VS+CABG与CABG组远期死亡率、术后远期纽约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S+CABG在改善远期二尖瓣反流分级方面优于CABG(P<0.05)。结论在治疗中重度IMR方面是否有必要联合CABG与MVS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 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心脏二尖瓣手术同期房颤消融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洪坤;陈灏;严宇;罗永金;余杨;杨庆军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心脏二尖瓣手术同期房颤消融术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10日收治的瓣膜手术加房颤消融的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类型分为2组,A组(微创组):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心脏二尖瓣手术同期房颤消融(13例),B组(传统手术组):正中胸骨切口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房颤消融术(28例).对照2组术后即刻和术后10 d房颤的转复率、术中房颤消融时间、术后出血引流量、术后切口长度、术后左房直径.结果:微创组有着与传统组相同的房颤转复率,术后即刻(76.9% vs.78.5%,P=-1.000)、术后10 d(84.6%vs.78.5%,P=0.975),且术中房颤消融时间也无明显差异[(41.9±4.0) min vs.(39.7±5.4) min,P=-0.198].术后左房直径2组间无明显差异[(47.6±6.3) mm vs.(49.5±6.6) mm,P=0.384].术后出血引流量,微创组明显少于传统组[(342.9±44.3) mL vs.(47.1±132.5) mL,P=0.020].术后切口长度,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5.1±0.6) cm vs.(20.7±2.6) cm,P=0.000).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替换同期房颤消融术在手术创伤和手术出血方面由于传统手术方式,是一种临床上安全、可行的一种手术方式.

  •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锡俊;袁宏声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AF引起心悸,降低心排出量,促进血栓形成和栓塞.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及心肌病均是导致AF的重要因素[1].风心病患者伴随AF的较多见,特别是二尖瓣病变患者的80%伴有AF,即使是成功的二尖瓣手术,这些患者中的绝大多数术后AF仍持续存在.尽管如此AF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2-3].

  •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及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

    作者:谷天祥;房勤;喻磊;师恩伟;张玉海;王春

    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和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和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37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及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大多数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室壁瘤切除后左心室重建、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结果 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8.1%,其中死于肾功能衰竭2例,脑部并发症1例.随访30例,随访率88.2%(30/34),4例失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6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抗凝治疗失败并发的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30.1±3.5mm vs.39.3±3.7mm, P=0.004),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8.4±4.3mm vs.61.2±5.1mm, P=0.003),旷置的室壁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直径<5 cm),二尖瓣成形和旷置者无反流或轻微反流12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和二尖瓣反流患者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绝大部分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生存率提高.

  • 二尖瓣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作者:肖锡俊;袁宏声;黄云;钱永军;魏东明;向波

    目的 总结二尖瓣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以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重度TR患者,其中男1例,女29例;年龄32~65岁(47.1±9.2岁),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28例.第一次手术时:轻度TR 13例,中度TR 10例,重度TR 7例;5例在第一次手术时接受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2例患者在第1次手术时接受三尖瓣Kay成形术.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腹胀28例(93.3%,28/30),下肢水肿20例(66.7%、20/30),活动后心悸17例(56.7%、17/30),腹水6例(20%、6/30).结果 9例患者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其中三尖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Kay成形术1例.9例患者中8例术后康复出院,1例因术后右心房切口出血和低心排血量死亡.21例患者目前仍继续保守治疗.随访期间失访1例.结论 对二尖瓣手术后重度TR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特征考虑手术或保守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亦应根据患者三尖瓣的具体情况及手术者的经验考虑三尖瓣成形术或三尖瓣置换术.

  • 微创胸腔镜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效果比较的进展

    作者:陈波

    随着外周体外循环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心脏外科手术逐渐从传统正中开胸到微创胸腔镜转变.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二尖瓣手术中的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异.微创胸腔镜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美容等优点,但亦存在学习曲线长、操作空间狭窄、器械要求高等问题.综合比较传统正中开胸与微创胸腔镜二尖瓣手术早期及远期结果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开展微创胸腔镜二尖瓣手术.

  • 微创右胸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修复三尖瓣病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姜兆磊;梅举;丁芳宝;马南;张俊文;刘浩;何毅;尹航

    目的 比较微创右胸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二尖瓣手术时同期修复三尖瓣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新华医院行二尖瓣手术同期修复三尖瓣病变475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微创手术组,116例,行微创右胸切口;常规手术组,359例,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其中男178例、女297例,年龄38~73岁.结果 术中经食管超声动心动图(TEE)结果提示,二尖瓣无反流426例,轻度反流49例;三尖瓣无反流282例,轻度反流193例.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二尖瓣无反流429例,轻度反流38例,轻中度反流5例;三尖瓣无反流315例,轻度反流150例,轻中度反流7例,均无瓣周漏或瓣膜狭窄,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二、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微创手术可达到与常规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 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手术与常规二尖瓣手术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邱志兵;陈鑫;杨婷;徐明;汪黎明;黄福华;蒋英硕;肖立琼;张杨波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二尖瓣手术与同期常规二尖瓣手术的早期疗效,评估微创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性实施单纯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早期随访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71 (42.4±11.0)岁.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组(微创组,60例)和常规单纯二尖瓣手术组(常规组,60例).微创组所有手术均经股动脉、股静脉、右颈内静脉插管建立闭式体外循环,取右前外侧第4肋间长5~6cm的切口,用特制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器械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常规组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及出院后近期死亡,微创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8.0±26.0) min vs.(63.0±21.0) min]和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8.0±9.0) minvs.(37.0±6.0) min]较常规组显著延长(P<0.05);微创组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0±3.9)hvs.(11.2±5.6)h]、住ICU时间[(18.5±3.0)h vs.(28.6±9.5)h]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0±2.0)d vs.(13.5±2.5)d]较常规组显著缩短(P<0.05).而微创组术后12h平均胸腔引流量[(110.0±30.0)mlvs.(385.0±95.0)ml]、输血率[25.0% vs.58.3%]较常规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随访1 ~ 24个月,随访率94.2%,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右胸微创切口直视治疗二尖瓣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在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微创手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血液制品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二尖瓣替换术连续46例无死亡体会

    作者:王忠华;周仲毅;王晓玲;张贵斋;孙兆亮;沈磊;李悟;王卫东;葛秀英

    1994-06~2000-12,我们共为46例病人施行了二尖瓣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无1例死亡.报告如下.

51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