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患者应用潘生丁试验的对比分析及护理
目的为了认识冠心痛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危险性.方法运用潘生丁试验将120倒冠心病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中有症状组出现典型心绞痛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而两组心肌缺血程度及阳性栓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试验的方法及护理配合.
-
冠心病患者应用潘生丁试验的对比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潘生丁试验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潘生丁试验治疗,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试验治疗,对比两组试验的疗效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试验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满意度,治疗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潘生丁试验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治愈疗效好,患者对被给予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潘生丁实验阳性与冠状动脉造影100例对比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潘生丁实验阳性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潘生丁实验阳性者,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93例.结论潘生丁实验阳性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依据.
-
心电学非ST参数诊断冠心病研究进展
目前心电学诊断冠心病常用标准为ST参数,但ST移位也可见于非冠心病的其它器质性心脏病,而冠心病ST参数的改变较复杂,这样ST参数诊断冠心病存在许多假阳性和假阴性,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运动实验、潘生丁试验、肾上腺素实验,对非ST参数诊断冠心病做了大量研究,特别是综合采用ST参数和非ST参数诊断冠心病,大幅度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综述如下.
-
潘生丁试验结合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心脏负荷试验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手段,其中平板运动试验应用较广,但对年老体弱或有残疾不能进行负荷试验者,平板运动试验不能应用,多以潘生丁试验为诊断依据.但潘生丁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从25%~90%不等,平均73.8%,特异性为86.6%[1].笔者就该院42例患者行潘生丁试验结合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讨论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Nehb导联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研究
目的用Nehb导联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的研究.方法Nehb导联心电图的ST-T改变者为A组,Nehb导联及常规心电图均正常者为B组,两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潘生丁试验、踏车运动试验对比研究.结果A组超声心动图异常者20例(24.40%),B组5例(8.35%);踏车运动试验A组阳性率66.66%,B组7.69%;潘生丁试验A组阳性率63.33%,B组阳性率7.64%,冠心病A组占60.97%,B组占13.35%,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Nehb心电图的ST-T改变诊断冠心痛的阳性率与潘生丁、踏车运动试验结果接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潘生丁试验中Q-T间期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
ST段水平延长经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临床待诊为冠心病者92例,其中选用基线稳定无ST段偏移的12导联心电图,以ST段沿水平线延伸≥0.12s,T波升降支对称(下称延长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7~70(平均48)岁;ST段《0.12s(下称对照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68(平均46)岁.
-
潘生丁试验中QT间期离散度增加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潘生丁试验前后心电图ST段、校正QT间期(QTc)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以探讨潘生丁试验时诊断冠心病的更敏感及特异的指标。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2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潘生丁试验,记录试验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其ST段,QTc及QTd的改变。根据受试者作业特征曲线(ROC曲线)求出QTc及QTd的阳性分界点,结合传统诊断标准ST段下移≥0.1 mV,分别计算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与“并联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以潘生丁试验诊断冠心病时,如分别以ST段下移≥0.1 mv、QTc≥440 ms、QTd≥40 ms为标准,其特异性分别为100%、68.8%、93.8%;敏感性分别为53.3%、83.3%和87.6%。如采用“并联诊断”方法,分别以ST段下移≥0.1mV和QTc≥4 40 ms、ST段下移≥0.1 mV和QTd≥40 ms、QTc≥440 ms 和 QTd≥40 ms为标准,其特异性分别为68.8%、93.8%、68.8%。敏感性分别为70.0%、96.8%、90.0%。结论:在潘生丁试验时,如以传统的诊断标准(ST段下移≥0.1 mV),结合QTd≥40 ms,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而不影响其特异性,QTd≥40 ms可作为潘生丁试验时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
三种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平板试验、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活动平板试验,心率达到次极量级水平,按二阶梯运动试验的方法记录心电图.潘生丁试验,潘生丁0.50~0.75 mg/kg溶于5%葡萄糖液20 ml中,前3 min注入总量的一半、后7 min注完另一半.结果: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84.6%、76.9%、69.2%,特异性分别为100%、100%、95%.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优于活动平板试验和潘生丁试验.
关键词: 冠心病 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潘生丁试验 -
潘生丁试验与运动试验在心肌灌注显像应用中的比较
比较31例潘生丁试验与48例运动试验心肌显像的结果,探讨它们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相似,潘生丁试验为80.0%,运动试验为76.9%;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尽相同:潘生丁试验中,患者主要出现轻度头昏、头痛、面部潮红、舒张压降低;而运动试验中,则以心悸、胸闷、恶心、收缩压上升等为主;潘生丁试验中"反向再分布"现象的出现率明显低于运动试验(P<0.05).
-
对照分析活动平板试验与潘生丁试验在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照分析活动平板试验与潘生丁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到2017年期间收治的486例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行体检的486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同时应用活动平板试验与潘生丁试验,其中活动平板试验应用Bruce方案,潘生丁试验采用冠状动脉窃血作用诱发患者心肌缺血,以超声心电或心电图显像检出冠心病.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比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率与潘生丁试验阳性率,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率高于潘生丁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诊断准确率高于潘生丁试验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人员试验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试验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平板试验与潘生丁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均具有应用价值,对诊断患者冠心病均具有较高准确率,危险性较低,可依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试验方法,值得推广.
-
潘生丁试验对缺血心肌及近期疗效判定的临床研究
静脉注射潘生丁可以导致正常冠状动脉对狭窄冠脉的"窃血"作用, 使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缺血加重, 这种缺血可以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手段显现出来.人的各主要冠脉分支支配特定区域的心肌, 相互之间侧支循环较少, 据此可以确定病变部位及病变血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可以挽救缺血心肌, 使其功能得以恢复.但PT CA术后近期可以发生急性闭塞, 影响疗效.本文作者研究目的在于用三种潘生丁试验方法, 查找"罪犯"血管, 确定有无缺血心肌及缺血范围; 判断PTCA的近期疗效.
-
潘生丁试验研究进展
1976年德国学者Tauchert首先提出了潘生丁(Dp)心电图试验(Dp-ECG-T),并肯定了它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1978年Gould首次报告Dp 201铊心脏显像试验(Dp-201Tl Scintigraphy Test,Dp-201Tl-T).1985年Picano首次开展Dp超声心动图试验(Dp-UCG-T).Dp试验(Dp-T)已在国外广泛开展,近10年来国内亦在开展.
-
潘生丁试验在冠心病心肌显像中的意义
目的:对99mTc-MIBI心肌显像中潘生丁试验的分析,旨在评价该法在冠心病(CA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1例正常人和88例CAD患者在99mTc-MIBI心肌显像时进行潘生丁试验.结果:潘生丁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3%,特异性为90.5%,与极量运动试验相仿.结论:本法简便易行,适应证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