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超声研究

    作者:陆林国;徐秋华;燕山;董佳生;徐华

    目的 应用超声探查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探讨其有效性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术前超声检查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女性患者36例,重点为探查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穿出肌肉进入腹壁脂肪层的精确位置,并在该处作标记.结果 36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均能显示,较为粗大的穿支血管数量每侧约有1~3支,另一侧往往与对侧呈对称性出现,这些穿支血管主要分布于脐下9 cm为半径的范围内,其中以脐下外侧3~7 cm处为常见,管径为(0.7±0.2)mm,血流峰速为7~42 cm/s,阻力指数为0.62~0.96.结论 超声能清晰显示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是目前影像学中唯一精确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在皮瓣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 四维CT血管显影在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方柏荣;王先成;乔群;李文婷

    目的 应用四维CT血管显影研究腹壁下动脉穿支的血管构造.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取10具新鲜尸体腹壁标本,在腹壁下动脉的不同水平段将造影剂欧乃派克灌注入皮瓣,包括腹壁下动脉主干、内排分支、外排分支、外排单根穿支、内排单根穿支,在灌注过程中应用四维CT进行扫描(三维CT加上时间轴称之为四维),将所获得的数据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与分析.结果 腹壁下动脉穿支在Scarpa筋膜(腹壁浅筋膜深层)浅面以及真皮下两个层次产生分支,终走向真皮下血管网.腹壁中线两侧穿支吻合发生在真皮下血管网,较稀疏.皮瓣内血流的分布包括真皮下血管网以及已存在的血管结构2种途径.皮瓣灌注好的区域是血管蒂同侧腹直肌的表面,其次是血管蒂同侧腹直肌的外侧,再其次是对侧腹直肌表面,灌注差的是对侧腹直肌外侧.结论 四维CT血管显影是一种有效地研究腹壁下动脉穿支在浅筋膜内结构的方法.

  • 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腹壁下动脉穿支蒂腹壁游离皮瓣乳房重建

    作者:任敏;王本忠;张敬杰;王劲;徐晓军;裴静;颜蕴文;许骏;徐军

    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我们在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式并结合患者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吻合血管的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e perforator,DIEP)蒂腹壁游离皮瓣移植重建乳房,共已2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 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大腿肿瘤术后创面

    作者:魏在荣;孙广峰;唐修俊;王达利;王玉明;韩文杰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大腿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效果.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大腿肿瘤切除术后创面15例,皮瓣面积13 cm×10 cm~40 cm×10 cm,血管蒂长11~16 cm.根据缺损区皮肤松弛程度决定采用直接缝合或皮瓣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约4 cm×1 cm,经换药创面痊愈.10例获随访1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患者行走及下蹲功能很好.结论 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能修复大腿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皮瓣范围大、供区隐蔽,效果理想.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创面

    作者:徐学武;杨大平;郭铁芳;韩雪峰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创面的方法.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9例腹部创面,其中3例伴腹壁缺损的患者,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本组9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外形良好, 均无腹壁疝和腹内疝的发生.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腹部创面合理、可靠的新方法,手术简单,易于普及推广.

  • 高频彩超对穿支皮瓣血管的探索研究

    作者:陆林国;徐秋华;燕山;董佳生;徐华

    目的 应用超声探测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胸背动脉穿支血管、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探讨高频彩超在穿支血管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高频彩超对43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探测,其中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6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5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2例.重点为探测各穿支血管出肌点的精确位置,并在该处体表作标记.结果 43例穿支皮瓣血管均能显示,并较为精确地定位.穿支血管管径极细,平均约0.7mm;变异较大,出肌点极不恒定.结论 超声能清晰显示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胸背动脉穿支血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是目前唯一精确有效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在皮瓣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 DIEP皮瓣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映良;孟庆攀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8例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10例Poland综合征患者,其中18例患者选择进行一侧DIEP皮瓣再造手术,作为观察组;其余10例进行一期背阔肌皮瓣转移联合扩张器植入,3~5个月后行二期乳房假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若双侧乳房出现不对称,则需要同时对对侧乳房进行缩小处理,达到对称性.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15例患者术后基本对称,3例需要进行二期修整.对照组中10例患者需要进行对侧乳房的处理,而经过处理后,与DIEP再造术相比,对称感仍不足.观察组术后乳房对称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需要二次手术患者明显减少(P均<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独立能力、社会关系四个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而对照组为5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背阔肌皮瓣乳房再造术,DIEP乳房再造术无需进行二次修整手术,且术后双侧乳房的对称效果更好.

  • 150例健康志愿者腹壁下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作者:孙瑞召;赵刚;侍朋举;王斌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健康志愿者腹壁下动脉的血管走行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术术前皮瓣定位及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150例,根据年龄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每组各30例(60条血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腹壁下动脉血管走行和发出穿支情况,测量主干长度( L)、起始处管径D1、脐水平处管径D2及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期流速( EDV)、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结果150例受检者的300条腹壁下动脉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清晰显示。283条腹壁下动脉起自髂外动脉,17条发自股动脉。腹壁下动脉发出后自腹股沟韧带中点处向内上行,在腹直肌外缘后方穿腹横筋膜耻骨联合上方入腹直肌鞘内,于腹直肌与腹直肌后鞘间上升至脐上方,在脐上一个腱划水平与腹壁上动脉形成终末吻合支。腹壁下动脉走行过程中测及穿支(3.85±0.87)支,设定血管口径≥0.5 mm为可用穿支,每位受检者每侧可用穿支为(1.96±0.91)支。各年龄组间腹壁下动脉L、D1、D2、PSV、PI相比,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获得正常人腹壁下动脉及其穿支血管走行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术术前皮瓣定位及设计提供参考。

  • 高频彩超结合超声造影技术在穿支皮瓣术前设计及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范新宇;徐永清;徐龙江;董凯旋;苏锡雄;许立奇;龙海;李军;朱跃良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定位并检查穿支血管,为皮瓣手术的方案设计和操作提供准确依据 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对我科49例拟行穿支皮瓣手术患者,在高频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行术前探测:皮瓣供区做穿支血管出肌点定位和血管三维重建,测量血管管径及峰值流速;皮瓣受区探测有无血管硬化,有无炎症、脓腔及液性坏死.根据穿支血管直径和峰值流速,结合血管三维图像,首选直径粗、峰值流速快、血管走行平直的穿支血管,设计并切取皮瓣. 结果 49例患者,43例在拟切取皮瓣的49个区域共找到117支穿支,平均每个区域找到2.39个穿支,除6例12个第四腰动脉穿支皮瓣术前探测的30个穿支血管因不需要显露、术中未证实外,其余87个穿支血管均在术中得到证实,所有皮瓣均成活.6例患者根据术前探测结果,认为不适合做穿支皮瓣,改行其他手术,疗效良好.结论 高频彩超能准确定位穿支血管并了解受区情况,结合CEUS可以获得更清晰连续的二维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是提高穿支皮瓣手术准确性和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研究及其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李俊;李倩

    目的: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已经成为乳房再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腹壁下动脉穿支进行三维成像,研究其血管走形及穿支情况,并在临床中加以应用.方法:本研究中共11位单侧乳房缺如的女性患者,均为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术前1周以内行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根据血管三维成像的结果,术前在皮肤表面标记血管穿支的位置,与手术中实际寻找到的血管穿支点进行比较,得出定位准确率及定位距离误差.结果:术前MRA对腹壁下动脉穿支的三维成像与手术实际操作相比,血管穿支定位距离误差为(1.08±0.51)mm,定位腹壁下动脉血管的准确率为100%.结论:MRA应用于DIEP皮瓣是一种无创、有效、简便的辅助手段,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产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