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止血带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畅;孟威宏;张仁诚;周俭平

    大量失血是造成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野战环境下,大批量伤病员需要及时、有效止血.利用止血带可控制出血,减少伤员的战(现)场伤死率和后期的伤残率,更好地完成战场急救任务.现就止血带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止血带 急救 进展
  • 战伤救治中止血带的应用

    作者:肖南

    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止血带都是常用急救器材,发展中国家使用更加普遍.在以往的救治中,应用止血带曾挽救了很多伤员的生命,但也造成了许多伤害,主要为使用止血带后远端组织发生缺血性损伤,而这种损伤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此,有人称止血带是"有时可以救命的魔鬼装备[1]",说明它既可以救命,也可能致命.在常规战争中,大量失血仍是伤员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如越战时美军因四肢出血就曾导致10 %伤员死亡.因此,及时而有效地止血,对挽救伤员生命、稳定伤情、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等十分重要.由于止血带具有快速、有效、方便及便于携带等优点,在战伤四肢止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战伤救治 止血带
  • 便携式野战智能加压止血带的研制

    作者:孟威宏;刘畅;张仁诚;周俭平

    战时四肢动脉损伤可造成伤员大量出血,进而危及生命.因此,战伤救治中有效止血至关重要.弹性止血带问世之前,四肢动脉伤的战伤伤员截肢率接近50%,伤死率达到22%.以弹性止血带为代表的相关救治技术的发明使得这些伤员的截肢率降至15%以下,伤死率降至3%以下[1-2].目前,国内外民用成品电动止血带已上市,但其安全性、可靠性和便携性均达不到战伤救治要求.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便携式野战智能加压止血带.该止血带体积小、功能可靠,可实现自动加压止血、定时减压恢复血运,适合野战条件使用,小规模实验显示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电生理学研究

    作者:胡跃林;郑菊阳;于长隆;刘平;王长军;钟炎丰;樊东升;敖英芳;曲绵域

    目的: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骨骼肌、外周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特制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骨骼肌、周围神经的电生理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持续缺血3小时后,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在第3天时明显,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此时突出;而在电生理方面此时却表现为损伤后的逐渐恢复状态.结论: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和周围神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电生理变化是监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恢复的敏感和确切指标.

  •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

    作者:胡跃林;中间季雄;于长隆;星野雄一;钟炎丰;刘平;王长军;曲绵域

    目的: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实验组)和非预处理组(对照组).每组再分为缺血2小时、3小时、4小时3个小组,每小组2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缺血2小时,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3小时,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保护作用显著.缺血4小时,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保护作用不如缺血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再灌注第3天时病理损伤重,保护作用明显.结论: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尤其对缺血3小时再灌注3天时保护作用显著,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则保护作用不明显.

  • 弹性宽扁止血带在静脉穿刺中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杨丽娟;王勤

    目的探讨不同形状的止血带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以方便临床基础护理操作.方法8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双日弹性宽扁止血带为观察组,单日乳胶管止血带为对照组,在缚扎部位、缚力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其静脉充盈度及出现皮肤疼痛、发绀等问题所占的比例.结果观察组中出现皮肤发绀、疼痛、静脉充盈不良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弹性宽扁止血带与乳胶管止血带相比更利于临床护理操作.

  • 规范性护理操作对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影响

    作者:陈民民

    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操作对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352例静脉穿刺止血带使用案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规范性护理操作准则实施时间分为 A 组(实施前, n=672)和B 组(实施后, n=680)两组。比对其止血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规范性静脉穿刺操作措施实施前, A 组不良事件55例(8.2%),明显高于 B 组的9例(1.3%),(P<0.05);护理后 A 组满意率为77.5%明显低于 B 组的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行静脉穿刺者予以规范性止血带护理措施,利于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新型静脉止血系统的研究

    作者:于翠晶

    自发明止血带以来,止血带经历了数次改进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急救止血、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以及为患者静脉穿刺、抽血、输液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止血带功能显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止血带应用的不良反应也较多[1],为此我们组织了课题小组,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1 临床资料我们选用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部分科室进行静脉采血和注射的500名患者进行了临床实践和跟踪.这500名患者中男238例,女262例,男女比例为1:1.2.年龄2~ 82岁,其中2~12岁130例(占26%),13 ~60岁的290例(占58%),60 ~82岁的80例(占16%).这500名患者中有250名随机采用旧式止血带进行采血或静脉输液,另250名采用新的止血系统进行采血或静脉输液.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李想;董纪元;陈继营;张国强;张立海;许猛

    目的 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止血带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47例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病例,其中女性42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62.68岁;记录术后第1、3、5d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下降值,术后关节腔引流量、术中失血量、止血带时间、总手术时间,并根据对止血带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止血带两种应用方法对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下降值、术后关节腔引流量、术中失血量、总手术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采用股骨截骨至关节囊缝合期间使用止血带可显著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并不会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加和术后贫血情况加剧.

  • 止血带压力与并发症研究进展

    作者:皮红英

    止血带是战创伤急救和四肢手术止血常用器材,也是战创伤急救护理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止血带使用压力与并发症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大鼠肢体缺血性肌挛缩模型的建立

    作者:苏庆军;陈德松;方有生;曲铁兵;潘江;王庆一;李之芳

    我们用止血带在膝关节上阻断肢体血循环方法建立大鼠肢体缺血性挛缩(IC)的实验模型,报告如下.

  • 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对止血带诱发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丽影;周峰

    目的 通过上止血带前预先静注磷酸肌酸钠,来评价磷酸肌酸钠对止血带诱发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择期全麻下行下肢骨科手术,术中需要使用充气式止血带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磷酸肌酸钠预处理组(B组).入室后均连接无创血压,心电图以及指脉氧饱和度,并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用于监测有创动脉压及血样的采集.B组将磷酸肌酸钠2 g溶于100 ml 0.9%氯化钠中静脉滴注,而A组则用单纯的0.9%氯化钠100 ml代替.待100 ml液体滴尽后进行常规全麻诱导,插入喉罩,术中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分别在以下几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患者入室时(T1),松止血带后30分钟(T2)以及拔除喉罩后出室前(T3)时,动脉血用于血气分析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测定.结果 B组的PaO2值在T2、T3时刻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O2(A-a)、RI在T3时刻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SP-D值在组内比较时T2、T3时刻较T1时刻都出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两组T2、T3时刻的SP-D值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肢创伤骨科使用止血带手术的患者中,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肺损伤,对止血带诱发的肺换气功能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右美托咪定抑制术中止血带引起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詹如富;蒋润年;翁迪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术中止血带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46例下肢骨折患者行全麻手术治疗,以麻醉开始前在10 min内静脉输注完1μg/kg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术中持续输注0.5μg/(kg?h)右美托咪定至术毕的23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将采用与观察组相同输注方法输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手术麻醉的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两组T0(入手术室后)、T1(止血带充气前)、T3(充气后20 min)、T5(充气后40 min)、T7(充气后60 min)、T8(止血带松开后5 min)、T9(止血带松开后10 min)ISBD(有创收缩压)、IDBP(有创舒张压)、HR(心率)、BIS值(脑电双频谱指数)指标作以比较.结果 以T0为参照,两组患者HR、BIS值、IDBP、ISBD指标水平在T1呈下降趋势(P<0.05),T1与T0时两组患者前述各项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T1为参照,对照组患者HR、IDBP、ISBD指标在T3~T8时上升趋势,T7时是前述指标峰值出现的具体时间点(P<0.05).观察组患者HR、IDBP、ISBD指标在T1~T9时未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IDBP、ISBD指标指标在T3~T8时呈上升趋势且高于观察组(P<0.05).组间对照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全麻状态下止血带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右美托咪定发挥着良好抑制作用,且不存在延迟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现象.

  • 电动气压止血带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梁改红;田晓培;单廷义

    止血带是手术中为常见的辅助工具,使用后可使手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墙短手术时同.减少志者痛苦[1].同时,还可使手术出血量降至低限度,对膝关节手术尤为重要.

  • 山莨菪碱对下肢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张俐;陈丽

    目的 评价山莨菪碱对下肢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并且应用止血带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山莨菪碱4 mg)和对照组(n=20,等量生理盐水).在术前应用止血带前(T1)和止血带放气后30 min(T2)抽静脉血,对比两组血清MDA变化.结果 实验组从T1到T2时间内生成的血清MDA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山莨菪碱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自由基生成量,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损伤,对于止血带诱发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影响.

  • 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时机探讨

    目的:评估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不同使用时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救治的40例前置胎盘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22例,采用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前使用止血带止血;研究组B组18例,采用胎儿娩出前放置或使用止血带,并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平均失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把握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时使用时机,且胎儿娩出前放置或使用止血带止血效果更佳。

  • 新型妇产科用可调节式止血带的结构设计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妇产科用可调节式止血带。方法叙述新型妇产科用可调节式止血带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妇产科用可调节式止血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护士调节止血带的松紧,防止在为患者使用止血带时夹住患者表皮使患者产生疼痛感。

  • 电动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止血效果与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观察电动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止血效果与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电动气压止血带是骨科等四肢创伤手术患者的重要止血工具,其作用原理采用气压方法,暂时阻断动脉供血,达到止血目的。相对手动气压止血仪具有操作方便,自动充气,性能可靠,定时报警等特点,能防止肢体因长时间压迫,引起的组织变性。快速充气为了防止动脉闭塞前,血液充盈动脉,提高了手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合理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的操作过程,从而在术眼无血的状态下实施手术,减少手术区域出血,使术野暴露清晰,还可以达到缩短手术时间。目前认为气压止血带使用中充气压力达到个体化,即根据患者年龄,局部组织厚度,肢体周径及局部动脉收缩而定。我院是一所二级乙等的专科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四肢创伤手术患者量达2017例,效果满意。2010年我院即开始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杭州江浩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器材。手术室护士也熟练掌握了其构造,性能,特点,操作步骤及要点。

866 条记录 8/44 页 « 12...567891011...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