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在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窦祖林;兰月;于帆;万桂芳;梅卉子;朱洁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VFSS)数字化分析方法观察改良球囊扩张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食道上括约肌(UES)和舌骨移动功能的影响,定量评价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变化.方法:30例脑干卒中后经吞咽造影确诊为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与吞咽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5例.球囊扩张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每日各1次,每次30min;吞咽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次/d,每次30min;两组治疗均为5次/周.分别在治疗前、拔除鼻饲管或治疗已达3周后,进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吞咽造影评估并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的指标包括舌骨位移距离,UES大开放前后径宽度.结果:球囊扩张组12例患者拔除了鼻饲管,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舌骨位移距离,UES大开放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仅有2例拔除了鼻饲管,治疗后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舌骨位移距离,UES大开放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够有效地量化吞咽功能,可用于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及其机制

    作者:陈小云;陈卓铭;王红;向聪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探讨其吞咽障碍恢复的可能潜在机制.方法:分析3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的患者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分级、吞咽造影检查(VFSS)及相关吞咽肌群的表面肌电检测(sEMG).结果:3例患者经8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后,才藤吞咽功能评定由1-2级恢复到5-6级.VFSS评分由2-3分提高到6-9分,在sEMG检测中吞咽阶段各肌群的吞咽时程缩短、募集大振幅提高.结论: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改善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恢复机制可能是增强了感觉刺激的传人,促进脑干吞咽中枢受损侧残留的前运动神经元与对侧中枢建立起新的联系,开始承担起受损区的功能,并促进了皮质核束的神经再生和重组,进而使脑功能重新组织和再建.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

    作者:朱慧敏;杨永超;饶江;刘莉;王珧;邵伟波;章洁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6例,在排除40例患者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余3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19例)和生物反馈组(17例)。给予常规训练组患者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组在常规训练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训练6次,共训练4周。于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并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食管上括约肌(UES )开放程度、咽期通过时间(PTT )、舌骨大位移距离(HmaxD)。结果(1)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UES完全开放率分别为26.3%(5/19)和47.4%(9/19),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0);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UES完全开放率分别为47.1%(8/17)和82.4%(14/17),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01);两组训练前UES完全开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UES完全开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40)。(2)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24±0.07)、(0.19±0.06)s,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23±0.06)和(0.15±0.05)s,两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50,P=0.000);两组训练前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P=0.038)。(3)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HmaxD分别为(0.5±0.4)、(0.9±0.4)cm,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6±0.4)和(1.3±0.6)cm,两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6,P=0.000);两组训练前Hmax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Hmax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P=0.033)。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协同疗效。

  • 改良吞咽造影检查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百祥;王秀玲;华何柳;邓开盛;何毅娴

    目的 探讨改良吞咽造影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3 例脑卒中患者,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改良吞咽造影检查,比较对吞咽障碍和误吸的检出率.使用SPSS17.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洼田饮水试验检出吞咽障碍和误吸为22 例(34.92%)和11 例(17.46%),吞咽造影检出34 例(53.97%)和23 例(36.51%).经χ2 检验,吞咽造影对吞咽困难和误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洼田饮水试验 (P< 0.05).结论 吞咽造影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优良检查方法,其评估价值优于洼田饮水试验.

  • 洼田饮水试验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武文娟;毕霞;宋磊;刘志浩;张金明;黄茜

    目的 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筛查及吞咽障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5例,分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洼田饮水试验筛查误吸和诊断吞咽障碍的可靠性及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同时对比洼田饮水试验筛查误吸和诊断吞咽障碍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以VFSS为“金标准”,洼田饮水试验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43.75%,特异度为69.23%,阳性预测值为77.78%,阴性预测值为31.03%,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法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098,两者不存在一致性(P =0.420);洼田饮水试验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20.00%,阳性预测值为90.70%,阴性预测值为50.00%,两者之间的Kappa值为0.237,不存在一致性(P=0.073);洼田饮水试验筛查误吸的阳性检出率(40.00%)低于诊断吞咽障碍的阳性检出率(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洼田饮水试验筛查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结果可能不可靠,但诊断吞咽障碍结果较可靠.

  • 发病位置对脑出血患者吞咽障碍特征的影响

    作者:郑娅;韦明玉;卜晓燕

    目的 探索不同发病位置对脑出血患者吞咽障碍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9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位置分为单侧脑干组(n=28),左侧半球组(n=34)和右侧半球组(n=32).比较3组患者的吞咽造影结果、口腔临床特征及咽喉临床特征.结果 单侧脑干组的误吸异常及残留异常发生率高于左侧半球组和右侧半球组(均P<0.05);舌运动障碍、反复吞咽依然无法完成吞咽动作及吞咽前呛咳的发生率均高于左侧半球组和右侧半球组(均P<0.05);鼻腔反流、呛咳、咽部异物感及环咽肌迟缓的发生率均高于左侧半球组和右侧半球组(均P< 0.05).结论 单侧脑干较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更容易发生吞咽障碍,且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残留异常、误吸异常及环咽肌开放异常等,临床上应重点关注发病位置为单侧脑干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

  • 鼻咽癌患者放疗术后吞咽障碍的数字影像化分析评估

    作者:何苏月;李奎;窦祖林

    目的:探讨使用吞咽造影(VFSS)数字化分析方法评估鼻咽癌放疗术后的吞咽功能与正常人吞咽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13例患者和向社会招募10例无鼻咽癌放疗史及其他影响吞咽功能疾病的健康成年人,并将其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VFSS数字化分析评定2组受试者的吞咽困难障碍程度.结果:鼻咽癌患者的口腔运送时间、软腭上抬时间、食管上段括约肌(UES)开放时间、舌骨向前位移、UES开放幅度等时间学参数和运动学参数与健康成年人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够有效地量化吞咽功能,是检测吞咽障碍的金标准.

  • 数字化吞咽造影在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饮食应用

    作者:谢财华;陈金华;彭灵薇;李国忠;冷桂香;徐丽华

    目的:通过对数字化吞咽造影引起吞咽功能紊乱的病因进行分类,探讨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饮食性状.方法:收集我院50例吞咽造影病例,利用数字化吞咽造影判断患者吞咽功能状况,并对其日常饮食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47例因功能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3例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其中15例可食用流质食物,13例可食用糊状食物,19例可食用团状食物,3例不适合经口腔进食.结论:通过数字化吞咽造影吞咽误吸造影剂的性状,可以间接指导吞咽功能紊乱患者日常的饮食性状.

  • 伴与不伴Ⅱ型糖尿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吞咽功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方泽华;郑瑜;杨碧莹;周志坚;杜宝新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DM)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吞咽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自2008年8月至2015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四科收治的年龄在45岁以上的75例AL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无Ⅱ型DM组患者67例,Ⅱ型DM组患者8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肌萎缩侧索硬化严重程度量表之吞咽部分(s-ALSS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量表(ALSFR-R)评估及吞咽造影(YFS)检查评估ALS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伴或不伴DM的ALS患者吞咽功能的检查结果. 结果 s-ALSSS评分、ALSFR-R中吞咽部分及VFS检查中向咽部移送、咽部通过、反射前流人咽部、会厌谷残留、梨状隐窝残留等各项评分;无Ⅱ型DM组患者为7.54±1.47、2.96±0.77、2.16±0.69、2.09±0.69、2.42 ±0.56、2.19±0.56、2.39±0.58;Ⅱ型DM组患者为8.88±1.34、3.50±0.54、2.88±0.35、2.75±0.46、2.88±0.35、2.88±0.35、3.00±0.00.2组比较,Ⅱ型DM组的评分高于无Ⅱ型DM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LS患者伴有DM基础的吞咽功能较好.(2)洼田饮水试验、VFS(包括口腔期、咽期、误咽程度)的总分评分;无Ⅱ型DM组患者为2.15±1.12、7.18±1.41 (1.78±0.69、1.69±0.60、3.72±0.65),Ⅱ型DM组患者为1.88±1.34、8.00±0.93 (2.13±0.64、2.00±0.53、4.0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具有提示Ⅱ型DM组功能评级较高的趋向. 结论 相比无Ⅱ型DM基础的ALS患者,伴有Ⅱ型DM的ALS患者的吞咽功能损害较轻.

  • 气道开放引起吞咽障碍2例报告

    作者:刘诗丹

    1 病例介绍例1 男,68岁,2010-06-15因受凉后出现纳差,呕吐就诊入院.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余年.入院查体无特殊.可经口正常饮食,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1)消化不良(慢性胃炎);(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入院2 d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为黄色黏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109/L,粒细胞比率77.5%,给予抗炎化痰等对症处理后无明显好转,出现神志模糊,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