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波时限及离散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作者:谭志伟;周怀根;叶翠河;阮国永

    目的 探讨P波时限及离散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确诊65例患者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记录(纸速50 mm/s),4次/月,记录的心电图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采样测量,12导联P波宽度测量后,取大P波时限(Pmax及小P波时限(Pmin),两者的差为P波离散度(Pd)(即Pd=Pmax-Pmin).以Pmax≥110 ms、Pd≥40 ms为阳性标准,随访1年,并对所有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P波离散度(Pd)和Pmax明显增大(P<0.01),当患者心电图Pmax≥110 ms时,其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发心房颤动的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却不如Pd≥40 ms及(Pmax≥110 ms)+(Pd≥40 ms),而且阳性预测值也明显低于后两者.其中以(Pmax≥110 ms)联合(Pd≥40 ms)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另外患者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ax联合Pd在CHF患者中并发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联合利用这两项指标来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那些未被体表心电图证实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波变化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丽辉;祁家祥;田明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时P波大时限(Pmax)、P波小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P波变异(Pv)的变化,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变化对ACS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20例ACS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体表心电图的Pmax、Pmin、Pd、Pv,并与26例ACS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房颤组Pmax、Pd、Pv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max、Pd、Pv均是ACS并发PAF的预测因子,但仅Pd是独立预测因子(P<0.001).结论 Pmax、Pd、Pv均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而Pd是独立的预测因子.

  • 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全珍;李剑;李建华

    目的 观察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6月~2011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伴或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并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测量两组的Pmax、Pmin、Pd,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并测量比较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结果 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测因子;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P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诊断价值较高.

  • 短期心房颤动和长期心房颤动患者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白定华;刘启明;周胜华;祁述善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并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心房内与心房间电传导延缓与向异性传导是导致房颤的主要电生理学机制.P波大时限(Pmax)是心房内或心房间传导延缓的标志,P波离散度(Pd)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各向异性电活动的标志,是预测房颤发生和房颤再发的重要心电图指标[1].心房颤动患者房颤持续时间与P波时限、Pd的关系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不同持续时间的房颤复律后P波时限与Pd的差异.

  • P波时限与离散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纤颤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文霞;刘振兵;李绵利

    目的 观察P波时限(Pmax)和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纤颤(IP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70例IPAF患者的Pmax、Pd,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Pmax、Pd对IPAF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Pmax、Pd、LAD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max、Pd和Pmax+Pd预测IPAF有较高敏感性(98.3%)和特异性(97.9%).结论 Pmax和Pd是预测IPAF的有效指标.

  • P波时限及QRS波振幅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范文茂;徐新;叶培机;张社兵;唐良秋;陈宝峰;胡秀莲;袁书国

    目的 研究P波时限和QRS波群振幅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400例心力衰竭病人,按照P波时限大小的不同分为正常组及延长组,分别调查两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QRS波群振幅、心脏彩超的各项指标,并对各组进行心功能分级,将数据记录对比分析.结果 延长组与正常组相比,两组aVR导联QRS波群振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01);两组在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延长组和正常组心功能等级各分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8,P=0.02).结论 结合P波时限及QRS波群振幅对基层医院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断治疗有一定帮助.

  • 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后大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作者:安斌;李学文;王泽生;杨永生;吴磊;王艳玲;张丽利

    目的 观察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后大P波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31例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式采用三维标测系统联合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肺静脉前庭隔离术,必要时辅以左右房辅助线线性消融,术后定期随访,并根据症状及心电图判断是否复发,并将患者分为消融成功组与术后复发组,测量12导联体表心电图各导联Pmax,并计算Pd;结果 术后复发组各时点Pd均显著高于消融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40 ms为界值,术前Pd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52.0%,阳性预测值29.4%,阴性预测值92.9%;术后24 h及1周时Pd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68.0%,阳性预测值38.5%,阴性预测值94.4%.结论 术前及术后各时点P波离散度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而Pmax对术后复发无预测价值.

  • P波时限与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及胺碘酮干预的研究

    作者:金伟东;邵伯初;王伊敏;陶以嘉

    目的探讨P波大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IPAF)的预测价值及胺碘酮预防IPAF的机制.方法通过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60例IPAF病人的Pmax和Pd,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Pmax和Pd对IPAF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观察胺碘酮预防IPAF的效果及对Pmax、Pd的影响.结果 IPAF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采用Pmax、Pd和Pmax+Pd预测IPAF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IPAF病人服用胺碘酮随访6个月,房颤发作的时间和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用胺碘酮后Pmax轻度延长(p>0.05),而Pd则明显减少(p<0.01).结论 Pmax和Pd在IPAF病人中明显增加,可作为预测IPAF的有效指标.胺碘酮可减少Pd,预防IPAF的复发,但其减少Pd的电生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Nehb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P波对比分析

    作者:吕金兰

    目的 对比观察Nehb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P波的差异.方法 对8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Nehb导联和常规导联两种心电图检查,对P波的振幅、时限进行对比.结果 Nehb导联心电图D、A导联较常规导联心电图Ⅰ、Ⅱ、aVF导联各P波振幅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导联P波时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ehb导联较常规导联心电图P波显示清楚.

  • 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作者:王伊敏;金卫东;侯黎娜

    目的探讨P波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通过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6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Pmax和Pd,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Pmax和Pd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相关性.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当Pmax≥110ms,P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P波指数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志泉;陈康玉;严激;徐健;苏浩;杨冬妹;陈娟;胡凯;章超慧

    目的 探讨心电图P波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依据术前心电图P波指数(P波时限(PWD)、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ff或Morris指数)和P波时限/PR段值(Macruz指数,M))大小,将患者分为PWD1<120ms)和PWD2(≥120ms)、Pff1(≤-0.04mm·s)和Pff2(>-0.04rm·s)、M1(≤1.6)和M2(>1.6)组,比较同一指标的两组患者间CRT术后6个月时的心功能指标改善及反应率有无差别.结果 共117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结果显示:CRT术后6个月,各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P波时限及P波终末电势不同的两组患者间相关指标改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波时限/PR段值不同的两组患者间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并无明显差别(p>0.05),CRT反应率亦有类似发现.多因素分析显示LAD>40mm、PWD≥120ms及Ptf>-0.04mm·s与CRT反应率降低有关.结论 术前心电图P波增宽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延长是CRT术后无反应的可能预测因子.

  • P波信号叠加技术在运动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许祥林;韩旭;杜新英;郭其凤;叶颖;郑婕

    目的 探讨P波信号叠加技术测量运动试验过程中P波时限的可靠性.方法 随机选取28例运动试验病例,由4名心电图专业人员采用4种测量方法(常规打印测量、放大打印测量、屏幕放大测量、叠加放大测量),分别测量运动前Ⅱ导联卧位P波时限,比较不同测量方法在不同测量者间的差异,以此验证4种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另选11例运动试验病例,由4名心电图专业人员采用P波信号叠加技术测量运动试验过程中6个不同时段的P波时限,比较6个不同时段的P波时限在不同测量者间的差异,以此验证P波信号叠加技术测量运动试验过程中P波时限的可靠性.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常规打印和放大打印二种方法测量的P波时限在4名医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屏幕放大与信号叠加二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种方法在各医生之间的两两比较表明,常规打印测量的结果在4名医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放大打印测量多数医生有显著性差异;屏幕放大测量多数医生无显著性差异,信号叠加测量各医生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名医生测量运动试验6个时段的P波时限无显著性差异(p>0.05).4名医生进行两两分析时仅大运动量和运动后10s时医生1与医生3的测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个时段各医生间两两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波信号叠加技术是测量P波时限的可靠方法,可以用于运动试验不同时段的P波测量,但干扰过大或心率过快可能影响其测量的可靠性.

  •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赵亮;张家友;桂燕萍;李培蕾;顾兴建;廖德宁

    目的 对比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术后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发现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对以上参数的影响.方法 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结果 P波时限:Ⅱ、Ⅲ、aVR、V3、V4、V5导联P波时限术后较术前缩短(p<0.05),P波时限术后成功组与复发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波离散度术后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复发组较成功组离散度偏大(p<0.05);P波指数术前、术后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复发组较成功组P波指数偏大(p<0.05).结论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可改善房颤患者P波离散程度,P波离散度和P波指数可作为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指标.

  • 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冼健坤;朱立光;桂春;郑剑光;陈蒙华;何涛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中,用180ppm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大P波时限、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大P波时限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02),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增加(p=0.001),小P波时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是可以用来评价心房电重构的简便而无创的指标.

  • P波指数的测量方法与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泉;严激

    心电图P波是反映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重要指标,研究显示包括P波时限、P波离散度、P波终末电势和PR间期等在内的P波指数异常与左心房扩大[1]、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等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2]有关.本文就P波指数的测量方法与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的影响

    作者:赵亮;张家友;桂燕萍;李培蕾;顾兴建;廖德宁

    目的 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并比较成功者与复发者手术前后的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结果 Ⅱ、Ⅲ、aVR、V3、V4、V5导联P波时限术后缩短(P<0.05);Ⅱ、aVR、V3、V4、V6导联麦氏指数术后减小(P<0.05);手术后成功者与复发者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无差异.结论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体表心电图一些导联中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减小;术后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对手术是否成功无预测价值.

  • 房间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作者:钱志宏;何国平;李文华;徐波

    目的 探讨房间隔起搏(ASP)对病窦综合征(SSS)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影响.方法 12例SSS合并PAF行DDD(房间隔部)起搏,术前查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DCG)及超声心动图,测量长P波时限(Pmax)、短P波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观察PAF发作例数、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测量左房直径等,术后1周内、3个月及1年时复查心电图、DCG及超声心动图,并统计起搏心搏比例.结果 与起搏前窦性心律心电图比较,ASP后1年内Pmax和P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 P均<0.05).ASP 1周内,PAF发作例数、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均<0.05);但随着时间延长,PAF发作例数、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增多趋势;术后发现再发心房颤动者均有基础病,且已转变为持续心房颤动者心房直径明显大于非持续心房颤动及窦性心律者,但与起搏心搏比例无关;术后左房直径有缩小趋势.结论 ASP能明显缩短Pmax及Pd,可以预防和治疗PAF,降低PAF的发生率,但有基础心脏病、心房直径增大者远期疗效不佳.

  • 经心内和食管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冼健坤;朱立光;桂春;郑剑光;陈蒙华;何涛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经电极导管起搏高位右房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者中,用180次/分的S1S1刺激心房3 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大P波时限(Pmax)、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Pmax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1),Pmin及Pd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Pmax及Pd在心房刺激后显著性增加(P<0.01),Pmin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

  • P波时限的缩短与成功的肺静脉隔离

    作者:何艺;刘增长;凌智瑜;苏立;兰先斌;陈运清;余强;殷跃辉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简称CPVA)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26例接受CPVA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测量这些患者多道电生理记录仪上电隔离术前术后体表心电图的P波时限,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内径,在胸部CT上测量肺静脉口大径.结果 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6例在1~8周房颤复发,其余20例均维持窦律.无房颤复发组的大P波时限由术前的(120±16)ms降至术后的(103±17)ms(P<0.000 1);而房颤复发组的大P波时限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术前(124±17)ms与术后(121±19)ms,P=0.12];术前P波离散度在房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间无明显变化[(33±12)ms与(31±16)ms,P=0.788];术后的P波离散度在两组间亦无明显变化[(34±11)ms与(22±16)ms,P=0.059].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内径和肺静脉大径在房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间也无差别.结论 P波时限的明显缩短可以作为阵发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的复发预测指标,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